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济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注意事项:‎ ‎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乙酰胆碱 ‎2.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 A.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C.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4.下列①②③④四图为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测定膜电位的装置。如在a处的左侧给予一较强刺激,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冲动传至b处的测定结果的是 ( )‎ ‎ ‎ ‎ ‎ ‎ ‎ ‎ ‎ ‎ ‎ ‎ ‎ ‎ ‎ ‎ ‎ ‎5.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 ‎ ‎ 细胞I 细胞II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6.下列激素可以口服的是 ( )‎ A.生长激素 B. 雄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胰高血糖素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8.根据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2、3合称为突触小体 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 C.2中不可能有抗体 D.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的电位变化 ‎9.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 ‎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 C.图中方框甲乙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 ‎ A→B→C→D→E ‎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10.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1.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 ‎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1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 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 D.过敏反应在已免疫机体再次受到相应物质的刺激时才会发生 ‎13.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14.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 ‎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 ‎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5.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16.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 C.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生作用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17.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幼嫩的芽、发育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 B.大豆与水稻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 C.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D.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 ‎ C.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19.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 ‎ ‎ ‎ ‎ ‎ ‎ ‎ ‎ ‎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 ‎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 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胚芽鞘 ‎20.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 ( )‎ ‎ A.增多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 B. 增强侧芽部位光照的强度 ‎ C.增大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D. 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2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2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3. 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种群间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A.甲、乙为生产者 ‎ B.甲、乙是竞争关系 ‎ C.甲种群呈“S”型增长 ‎ D.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4.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25.右图是某种生物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表示稳定型的是( )‎ A.甲 B.乙 ‎ C.丙 D.甲与乙 ‎26.一场大火将某地的森林彻底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形成了杂草地、灌木丛,最后形成了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群落垂直结构 ‎27.对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 B.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 C.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 D.寄生虫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2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 B.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9.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31.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④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 C.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 D.图中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32.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 ‎ ‎ ‎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3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3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 A. 已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 ‎ B. 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 C. 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 D. 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35.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36.人类下列行为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 ‎ A.与艾滋病人共同用餐 B.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 ‎ ‎ C.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制品 ‎ ‎37.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 ‎ ‎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 ‎ 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过敏反应 ‎ 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38. 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 ‎ ‎ ‎39.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B.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 C.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 D. 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40.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D.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能量之和 ‎4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4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43.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44.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45.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46.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应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 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最好 ‎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47.右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 ‎ ‎ B.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 ‎ C.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要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 D.充气口的开关始终要处于打开状态 ‎48.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的距离 ‎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 ‎ 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 ‎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 ‎49.关于腐乳发酵的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 ‎ B.装瓶后腐乳坯上的各种微生物会继续发酵 ‎ 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 D.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50.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能更有效地清除污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酶洗衣粉是添加了固定化酶的洗衣粉 ‎ B.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减少了磷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 ‎ C.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选择同一品牌的普通洗衣粉作对照 ‎ D.水质、水量、水温都会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51.一同学拟探究温度对某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下列有关研究思路合理的是( )‎ ‎ A.选择5℃、15℃、25℃、35℃水温进行实验 B.选择污染程度一致的衣物比布料好 ‎ C.用手洗比全自动洗衣机洗更利于变量控制 D.实验用水量越多效果越好 ‎52.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防止杂菌污染 B.消灭杂菌 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53.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 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碱基 ‎ D. 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5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 ‎ 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 ‎ C.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 D.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55.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 ‎ B.可以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 C.让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样,则可证明A同学无误 ‎ D.B、C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 ‎56.对于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各自的适用范围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 B.压榨法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 ‎ C.萃取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 ‎ D.玫瑰油、薄荷油、薰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 ‎57.下列不属于影响萃取效果因素的是( )‎ ‎ A.原料颗粒的大小 B.含水量 C.萃取的温度 D.原料颗粒的分子量 ‎58.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固定化酶不足之处是不能催化一系列反应 ‎ B.固定化酶可再次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 C.固定后的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 D.固定化酶易溶于水 ‎59.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 B.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等,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 ‎ C.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 D.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60.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 ‎ ‎ ‎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61.(10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回答问题: ‎ ‎(1)图中②③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用下列字母表示)。‎ ‎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抗体 ‎ ‎(2)若⑤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⑤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这表明人体内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存在着分级调节和 调节机制。‎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 ‎(4)若④表示侵入内环境的甲型H7N9病毒,则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该病毒。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是_______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是________细胞。‎ ‎(5)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62.(10分)下表是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成分(D为分解者),表中数据表示一年中流经A~D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 ‎ ‎(1)除上表所示的A~D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括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是通过[A]__________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J/m2,其中绝大部分能量最终都会通过生物的__________作用散失。‎ ‎(3)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填字母),属于__________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4)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 ‎63.(10分)将柳树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生根发芽,如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柳条生根、发芽现象主要与 (激素M)相关。相同条件下悬挂无侧芽柳条,则不能生根发芽,说明 。‎ ‎(2)激素M的运输与形态学的位置相关,被称为 。为证明这种运输方式与重力无关,请完成下列实验:‎ ‎ ①取6支10cm长且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条,随机均分成I、Ⅱ两组。‎ ‎ ② 。‎ ‎ ③ 。‎ 结果:‎ Ⅰ组:在悬挂的上端生根, ;‎ Ⅱ组: ,而在悬挂的下端生根。‎ 结论: 。‎ ‎64.(10分)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也为我们将来从事相关职业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中的问题:‎ ‎ Ⅰ(1)家庭中酿制红葡萄酒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随着 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发酵过程中,在 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来生产果酒,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方法是 。‎ ‎ Ⅱ右图中甲为固定化细胞的反应柱示意图,乙为凝胶色谱柱示意图,据图作答:‎ ‎(1)甲图中代表固定化细胞的是 (填字母)。若用甲装置制作果醋则与生产果酒所不同的是需 以保证醋酸杆菌代谢的需要。‎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甲装置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中酒味很低,经分析问题出在酵母细胞固定化过程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① ;‎ ‎② 。‎ ‎(3)乙图中a、b均为蛋白质分子,其中先从色谱柱洗脱出来的 是 ,原因是 。在装填色谱柱时,除使凝胶装 填均匀外,还要注意色谱柱内不能有 ,否则会搅乱洗脱次序。‎ ‎ ‎ 济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理科)答案 ‎ ‎ ‎【答案】‎ 一、单选题 ‎ 1-5 ABBCC 6-10 BCDCB 11-15 CBDAC 16-20 CDBCD 21-25 DCDAB 26-30 CACCD ‎ 31-35 CADBB 36-40 ADABD 41-45 ACCDC 46-50 BDBDA 51-55 ABCDD 56-60 ADDAD 二、填空题 ‎61.(10分)‎ ‎(1)A D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 ‎(3)由负变正 下丘脑 ‎(4)浆 效应T ‎(5)神经—体液—免疫 ‎62.(10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2.5×108 呼吸 ‎ ‎(3)B 初 20%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4)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 ‎63.(10分)‎ ‎(1)生长素 激素M是由侧芽产生的 ‎(2)极性运输 ‎ ‎ ②将Ⅰ组柳条倒挂在潮湿的空气中;将Ⅱ组柳条正挂在相同的潮湿的空气中 (2分) ‎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生根和生芽的方向 ‎ 结果:‎ ‎ Ⅰ组:在悬挂的下端生芽 Ⅱ组在悬挂的上端生芽 ‎ 结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与重力无关(与形态学位置相关)(2分)‎ ‎64.(10分)‎ Ⅰ(1)酒精度数 缺氧、呈酸性 包埋法 Ⅱ(1)b 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氧气)‎ ‎(2)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 ‎ ‎ ②将海藻酸钠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导致酵母菌死亡 ‎(3)a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气泡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