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解析版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 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 D. 营养不良 【答案】C 【解析】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2.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 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型 C.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名师点睛】1、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2、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 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种类增加,但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C.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分裂过程中,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D. RNA病毒中,基因突变指RNA中碱基的改变、增添和缺失,其突变率远大于DNA的突变率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正确;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种类增加,但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B正确;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分裂的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C错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单链,结构不稳定,其突变率远大于DNA的突变率,D正确.故选:C. 【点睛】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4.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是单倍体 B. 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C.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D.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答案】D 【解析】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是生殖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A错误;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三倍体,B错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为单倍体或二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C错误;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则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D正确。 5.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 C.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 D. 划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主要依据不是体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 【答案】B 【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因此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钵,A正确;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单倍体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是偶数个染色体组,B错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可能是单倍体,C正确;划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主要要看发育的起点,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区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6. 基因型AaBb(独立遗传)的小麦,将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若干幼苗。这些幼苗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 ) A. 0 B. 1/16 C. 1/9 D. 1/4 【答案】A 【解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即为二倍体植株,通过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则单倍体中应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获得的小麦植株中不含aaBB的植株.故选:A. 7.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②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④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三倍体.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存在染色体组,①错误;②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所以一定是单倍体,②正确;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③正确;④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三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④错误.故选:A. 8.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 A. 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 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 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3.5万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 下图为人类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不可能是(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 D. 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无性别之分,此处患病的可用bb表示,表现正常的为Bb,A正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无性别之分,且代代相传,B正确;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有交叉遗传的特点,一般女儿患病,其父亲肯定患病,与该系谱图不符合,C错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母亲有病儿子肯定有病,父亲正常女儿可能有病,与图示相符,D正确。 【点睛】本题的遗传图解没有典型的遗传特征,所以根据亲子代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表现型关系排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发病率在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解:分析选项可知,A和B选项中双亲不患病,生有患病的孩子,因此属于隐性遗传病,B选项中女患者的父亲正常,因此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故选:B.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1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即测定人体细胞中( )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A. 46 B. 44 C. 24 D. 23 【答案】C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时选择了2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C正确;故选C。 12. 中科院利用神舟11号宇宙飞船搭载植物材料进行太空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 (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基因工程 D. 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射线辐射,容易导致基因突变,太空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故选A。 13. 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方法,它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 染色体数目增加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数目减少 D. 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依据原理为基因重组,B正确。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C错。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4. 下列遗传病中,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乙型血友病 B. 先天愚型 C. 原发性高血压 D. 冠心病 【答案】A 15. 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 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 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 D. 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答案】D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16. 小麦的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无芒、高秆有芒、矮秆无芒、矮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TTBb ×ttBB B. TTBB ×ttBb C. TtBb ×ttBb D. Ttbb ×ttBB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种小麦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且比例是3:1:3:1.逐对分析分析后代高杆:矮杆=1:1,说明亲本是Tt×tt;有芒:无芒=3:1,说明亲本是Bb×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Bb×ttBb.故选:C. 17. 基因重组的过程发生在(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 B. 有丝分裂过程中 C. 受精作用过程中 D. 不同品种嫁接过程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而组合,形成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为基因重组,A正确。有丝分裂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B错。受精作用过程中只是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C错。嫁接为无性生殖,没有发生可遗传变异,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8. 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A. ①②④ B. ④①② C. ②①③ D. ④①③ 【答案】B 【解析】略 19. 在畜牧养殖业上,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了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多种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培育利用的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转基因动物”培育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选B。 20.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提取目的基因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基因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动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所以题中排序为④①②③,答案为A。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21. 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是在特定的位点识别和切割 A. DNA B. 蛋白质 C. 多糖 D. RNA 【答案】A 【解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和切割一定的位点,因此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是在特定的位点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故选A。 22. 下列部分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都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B. DNA连接酶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遂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C. 基因工程整个过程与RNA聚合酶无关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水解酶都能断裂磷酸二酯键 【答案】D 【解析】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分别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和游离的核糖核苷酸,A错误;DNA聚合酶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遂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B错误;目的基因的转录需要用到RNA聚合酶,C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水解酶都能断裂磷酸二酯键,D正确;故选D。 23. 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 害虫针对农药进行了定向变异 C.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隔离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D 【解析】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A错误,D正确;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B错误;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剩下的绝大多数都具有抗药性,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突变是不定向,因此使用农药之前,抗药性变异已经产生,使用农药后,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而已,切记不是使用农药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4. 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 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 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 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 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简式是: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识记能力、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下列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错误叙述是( ) A. 雄蜂是单倍体 B. 精子是单倍体 C. 近半数的高等植物是多倍体 D. 几乎所有动物都是二倍体 【答案】B 【解析】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为单倍体,A正确;精子是细胞,不是个体,由精子直接发育的个体才是单倍体,B错误;近半数的高等植物是多倍体,C正确;几乎全部动物都属于二倍体,D正确.故选:B. 26.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 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分离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A错误;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属于交叉互换性基因重组,C正确;同卵双生姐妹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因此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基因重组,可能是环境因素,D错误.故选:C. 【点睛】 项 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适用范围 生物 种类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 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类 型 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也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自由组合型、 交叉互换型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发生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Ⅰ间期 减数Ⅰ前期和减数Ⅰ后期 细胞分裂期 产生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 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 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 镜 检 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本 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基因的“质”,出现了新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的“量”.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但未改变基因的“质”和“量”.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数量可发生改变 条 件 外界条件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不同个体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存在染色体的真核生物 特 点 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存在普遍性 意 义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发生可能性 可能性小,突变频率低 非常普遍,产生的变异类型多 可能性较小 应 用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生物多样性 产生新的基因,丰富了基因文库 产生配子种类多、组合方式多,受精卵多. 变异种类多 实例 果蝇的白眼、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 豌豆杂交等 无籽西瓜的培育等 联 系 ①三者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③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④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 27. 下列叙述不能表现“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体中 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 C.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中 D.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体中,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A错误;只要细胞分裂,DNA就会复制,就会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中,C正确;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D错误;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8. 下列关于单倍体植株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 C. 细胞均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对F1的花药要进行离体培养 【答案】C 【解析】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正确;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B正确;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其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在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常要对F1的花药要进行离体培养,D正确。 29. 人类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 多基因遗传病的一个特点是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 D. 患有人类遗传病的人的体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A项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项正确;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C项正确;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因此患有人类遗传病的人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D项错误。 30. 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太空椒 ②无子西瓜 ③矮秆抗病杂交水稻 ④青霉素高产菌株 ⑤八倍体小黑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太空椒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②无子西瓜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④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⑤八倍体小黑麦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因此,培育原理相同的是①和④、②和⑤.故选:D. 31. 高产青霉菌的选育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年) 来源 产量单位 1943 自霉甜瓜中筛到 20 1943 自发突变 250 1943 B25的X射线诱变 500 1945 X1612的紫外线诱变 ≤850 1947 Q176的紫外线诱变 ≤850 目前 进一步变异 5~10万 A. 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 B. 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 该过程中青霉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 该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要筛选出高产青霉菌需要处理大量的青霉菌,A正确;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变异都是不定向的,C错误;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而该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D错误 【考点定位】诱变育种 【名师点睛】学生对五种育种方法理解不清 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 育种 基因 重组 杂交 操作简单,目的性强 育种年限长 矮秆抗病小麦 诱变 育种 基因 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 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高产青霉菌株 多倍 体育 种 染色 体变 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 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 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单倍 体育 种 染色 体变 异 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京花1号”小麦 基因 工程 育种 基因 重组 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 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转基因抗虫棉 32. 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尤其在微生物细胞中分布最多 B. 不同的限制酶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 C. 限制酶能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 限制酶的作用只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 【答案】D 【解析】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在微生物细胞中分布最多,A正确;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B、C正确;限制酶除了可以用来提取目的基因,还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D错误。 33. 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研究发现,某种植物对草甘膦具有抗性,将该种植物的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该地域未使用草甘膦的野生油菜约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们培育出转基因油菜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 转入抗草甘膦基因,可为油菜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大量使用草甘膦,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 D. 野生油菜中含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们培育出转基因油菜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故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故B正确;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但能杀死很多杂草,不杀死导入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故C正确;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应是野生油菜与含草甘膦基因的油菜杂交的结果,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 如图①表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则①→②的变化在遗传学上称为( ) A. 易位 B. 缺失 C. 倒位 D. 重复 【答案】A 【解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类型包括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重复、易位和倒位.图中①→②的变化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部分片段交叉互换,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 【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35.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 C. 尺蛾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熏黑的 D. 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都定向地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先有不定向变异再通过自然选择,所以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6. 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 该细胞不可能位于卵巢中 C. 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D.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BC 【解析】该细胞无染色单体,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A项、D项正确;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可能位于卵巢中,B项错误;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 37. 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1∶1 B. 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雌蕊的柱头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C. 自然界中的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所以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D. 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互补的碱基连接起来 【答案】ACD 【解析】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比为1:1,同时含有D和d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比为1:1,但是在数量上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将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雌穗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B正确;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相同的两个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错误;故选ACD。 38.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低温会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 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BCD 【解析】低温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B错误;解离后的漂洗液是蒸馏水,C错误;由于经过解离后细胞失活,所以在高倍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 【名师点睛】学生对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理解不清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6个问题 (1)选材 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 (2)试剂及用途 ①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②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③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3)根尖培养 ①培养不定根: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 ②低温诱导:应设常温、低温4 ℃、0 ℃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4)固定: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是为了杀死固定细胞,使其停留在一定的分裂时期以利于观察。 (5)制作装片: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 (6)观察: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39. 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 C. 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D. 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通过统计计算出发病率 【答案】AB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A 正确;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容易受环境影响,B正确;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有可能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可能是传染病,C错误;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随机取样进行调查,且尽可能多选取样本,D错误.故选:AB. 【点睛】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 遗传病 特点 病例 常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相传;②发病率高;③男女发病率相等 多指、高胆固醇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 ①可隔代遗传;②发病率高;③近亲结婚时较高男女发病率相等 白化、苯丙酮尿症 X染色体显性 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④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 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③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 ①患者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 耳郭多毛症 40. 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Vc的二倍体小野果。下图为某科研小组以基因型为aa的野生猕猴桃种子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无籽猕猴桃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 过程④⑦可能都用到秋水仙素 C. 过程⑤的两个亲本存在生殖隔离 D. 过程⑥得到的个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BC 【解析】过程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过程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发育着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④是先花药离体形成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的幼苗,B正确;⑤的亲本是AA和AAAA,两者杂交的子代为AAA,不可育,说明这两个亲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⑥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三倍体中,获得的AAAB还是三倍体,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