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八中上学期期中)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不能传递给肌肉细胞 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 D 解析 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传递给肌肉细胞,A错误;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的传导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K+浓度急性降低一般不会改变兴奋传导过程中的强度,C错误;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基础,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2.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1分子的ATP,它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K+泵只存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B.K+从神经元进入内环境时需要消耗ATP C.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神经元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D.从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Na+—K+泵的运输需要消耗ATP 答案 D 解析 据题意“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可知,Na+—K+泵存在于几乎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A项错误;K+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从神经元细胞进入内环境,其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而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形成的,C项错误;从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需要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此时Na+与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3.研究人员进行了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K+浓度相同)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到膜内 B.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 C.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则神经纤维可能会接受适宜刺激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D.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出细胞均不消耗ATP 答案 ABC 解析 根据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可知,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到膜内,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利用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测定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由a、b、c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B正确;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导致Na+内流减少,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但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D错误。‎ ‎4.(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上学期期中)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 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 答案 C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突触后膜可由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B错误;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D错误。‎ ‎5.(2019·河北调研)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 D 解析 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通过胞吐实现,需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以避免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C正确;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不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外负内正的变化,D错误。‎ ‎6.用同等大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 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细胞体上的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 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 答案 B 解析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A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一种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而突触后膜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的,B项正确;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项错误。‎ ‎7.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 B.正常机体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关系密切 D.大脑皮层H区受损则无法形成听觉 答案 C 解析 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Na+内流才是产生神经冲动的主要原因,A错误;因为有神经元间的传递,所以正常机体的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都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大脑皮层H区受损是听不懂别人讲话,而不是听不见,D错误。‎ ‎8.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使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是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 B.大脑发出信号使上皮细胞产生的NO属于神经递质 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有关 D.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 B 解析 大脑发送神经信号是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与Na+内流有关,A项正确;大脑支配平滑肌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并不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不属于神经递质,B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项正确;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上皮细胞产生的NO使平滑肌松弛就是体液调节,D项正确。‎ ‎9.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激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 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刺激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A、B、D项错误;据以上分析可知,可能是因为阿托品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突触处兴奋的传递,C项正确。‎ ‎10.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 答案 B 解析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二、非选择题 ‎11.(2019·全国Ⅰ,30)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 (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解析 (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过程中,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2)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会受到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控制。(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1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____。‎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 负电位→正电位 (2)d 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Ca2+ 神经递质 降低 ‎ ‎(4)增加 解析 (1)据图1可知,缩鳃反射的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的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其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2)a→b、b→d、c→d之间存在突触,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在图中d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 ‎13.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且X=Y。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未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_______电位;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______的跨膜运输引起的。‎ ‎(2)已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若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将_______________(填偏转方向和次数);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指针将____________(填偏转方向和次数)。‎ ‎(3)若利用电流计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请注明刺激的位点、指针偏转情况):‎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可以从A传到B;‎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兴奋不能从B传到A。‎ ‎(4)请利用电流计①、②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 Na+ (2)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不偏转 (3)Ⅰ.刺激d(或a或b或c)点,电流计②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Ⅱ.刺激e点,电流计②指针偏转1次 (4)刺激d点,观察电流计①、②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先后顺序 电流计①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②‎ 解析 (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外流,使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 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故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由于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故刺激c点,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3)欲利用电流计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必须获得两个方面的证据,即兴奋能从A传到B,而不能从B传到A,前者可刺激a、b、c、d中的任一点,电流计②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后者可刺激e点,电流计②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4)依题意,X=Y,刺激d点,电流计①和②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不同,电流计①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②,即可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