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卷·2018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2.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3.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 B.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照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的来源 C.用14CO2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5→(CH2O) D.用极细的光束和乳酸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5.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6.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7.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8.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B.S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C.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增加 9.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0.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④⑤⑥ 11.下面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BbAB、Ab、aB、ab配子间M种结合方式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9:3:3:1) A.雌、雄配子在②过程随机结合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过程 C.M、N分别为16、9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其基因型一定相同 B.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D.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13.细胞核内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这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14.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是雌性 B.果蝇的性染色体X比Y短 C.基因型为BbXDXd的个体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 D.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cX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D、CXd、cXd 15.如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如图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 B.4 C.1和3 D.1和4 16.如图所示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体现在②方面 B.③在线粒体内共有4种 C.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两种 D.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只须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 17.在一个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T占30%,则另一条链上C、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4%、12% B.42%、12% C.58%、34% D.34%、30% 1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 B.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C.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DNA的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 19.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2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21.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如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22.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 (2)育出矮秆小麦. 最佳措施分别是( ) 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 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 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 ④甲自交,乙自交. A.①③ B.①④ C.④③ D.④④ 23.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 D.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24.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 B.在含32P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来获得32P标记噬菌体 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 RNA 25.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26.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谱图,则5和7婚配及6和8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 A.0, B.,1 C.,1 D.0, 27.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和0 C.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8.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29.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30.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31.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330 B.660 C.990 D.320 32.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 A.EeFf×Eeff EEEf×eeff B.EeFf×eeFf EeFF×Eeff C.EeFf×eeff EeFF×Eeff D.EeFf×Eeff EeFf×eeFf 33.用32P标记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MI、MII).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前期与MI前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 B.有丝分裂后期与MI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C.有丝分裂中期与MII中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D.有丝分裂后期与MII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 34.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35.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36.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A. B. C. D. 37.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3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39.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40.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生物自交,其后代能稳定遗传的单显性个体的概率为 B.如果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配子含有4分子DNA C.丙图所示家系所患疾病的遗传特点是男多于女 D.丁图表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该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 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染色体组个数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 .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 ,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区段 (填字母). 42.图为某同学绘制的DNA片段示意图,请结合DNA分子结构特点,据图回答: (1)请指出该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 . (2)DNA是由许多[ ]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3)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处可以测到15N.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处可以测到32P. 经上述标记后的精原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继续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最终产生的8个精子中,含31P . (5)保证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有:一 ,二 . 43.水稻叶片中绿色(A)对紫色(a)为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长形叶和短形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由C或c基因控制),纯合的绿色宽叶和紫色窄叶杂交,F1全为绿色宽叶,F2代自交,F2代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无致死现象),纯合的宽叶长形和纯合窄叶短形杂交,F1代为宽叶短形,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1)在如图中画出子一代中绿色宽叶短形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2)纯合的绿色宽叶(AABB)和紫色 窄叶(aabb)杂交,F2代中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用隐性亲本与F2中绿色宽叶植株杂交,F3代中性状及分离比为 . (3)纯合的绿色长叶和纯合的紫色短叶杂交,在获得的F2代中,基因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F2代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 种,这些植株在全部F2中的比例为 . (4)若将(3)中所获得的F 2中的全部绿色短叶植株去除雄蕊,用F2的紫色短叶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纯合紫色短叶植株占 . 44.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在基因A(a)或(B/b)控制的酶的作用下,该植物花色表现为多种.现有4个纯合品种:2个红花植株甲和乙、1个黄花植株、1个白花植株.用这4个品种作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甲×白花,F1表现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黄花:白花=12:3:1 实验2:乙×白花,F1表现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白花=3:1 实验3:乙×黄花,F1表现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黄花:白花=12:3: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写出实验3中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 . (2)若实验1中F1进行测交实验,预计后代植株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 (3)如果将实验2中F2的所有红花植株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F2中表现型及比例是 . (4)如图为该植物的性染色体示意图,片段I为同源区段,有等位基因.Ⅱ1、Ⅱ2为非同源区段.若该植物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该植物杂交.则: ①若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推测D、d基因可能位于 片段. ②若X染色体上有与致病基因相关的等位基因,请在下边方框中写出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的杂交过程遗传图解. .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解答】解: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A选项错误;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是胞吞,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B选项错误;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C选项正确;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的类型.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有氧呼吸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呼吸作用是细菌生活的必须的生理过程,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被抑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解答】解:肺炎双球菌是好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细菌主要的生命活动都由拟核控制,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B正确; C、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环境中,C错误; D、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有关常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对常见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的类型进行归类总结以及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3.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考点】生产果汁酒以及生产醋的装置. 【分析】充气口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解答】解:A、探究有氧呼吸时,需要有氧条件,需要打开阀a以供氧,故A正确; B、管口3可用来取样,检测酒精,不能用来检测二氧化碳,检测二氧化碳用管口2,故B错误;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混入空气,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 D、将管口2与含有澄清的石灰水连接,可以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有无,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 B.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照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的来源 C.用14CO2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5→(CH2O) D.用极细的光束和乳酸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证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分析】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 3、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解:A、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A错误; B、分别用H218O和C18O2作对照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O2完全来自于水,B正确; C、用14CO2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C错误; D、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细菌处理黑暗中的水绵证明在叶绿体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科学的探究方法,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 5.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主要有两个物质变化:H2O [H]+O2↑,ADP+Pi+能量ATP.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均不需要酶的催化.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有ATP的合成,合成ATP的原料包括ADP和Pi,A正确;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乳酸不能再分解供能,乳酸从肌肉细胞排出后,转运到肝脏氧化成丙酮酸,然后再生成葡萄糖,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因此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明确水的光解和光能的吸收不需要酶的催化;识记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均在宿主细胞中合成,需要消耗宿主细胞的能量和原料. 6.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中的有氧呼吸,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 【解答】解:A、部分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也能进行过程① 和过程②;真核生物的细胞中过程①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在叶绿体中进行,A错误;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了氧气,C错误; D、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H]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生成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呼吸作用产生的[H]为还原型辅酶Ⅰ,还原氧;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还原型辅酶Ⅱ,还原C3,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化学反应式为载体,考查了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明确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各元素的去向. 7.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甲在分裂间期倍增,并在分裂前期移向细胞两极,故A选项错误; B、乙中含有DNA而丙中不含,所以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故B选项正确;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故C选项错误; D、由于核膜在分裂前期已经解体,没有核膜了,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B.S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C.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增加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为G1期、S期和G2期,其中G1期细胞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做准备;S期进行DNA的复制;G2期细胞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进入S期,A错误; B、S期细胞中进行DNA的复制,因此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B错误; C、S期细胞中进行DNA的复制,因此G2期细胞核DNA含量已经增加一倍,C正确; D、DNA合成抑制剂能抑制DNA的复制,因此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明确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NA数目的加倍是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9.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烟草花叶病毒. 【分析】遗传物质发现的实验及其内容: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解答】解:A、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发现其化学本质,A错误;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噬菌体利用生物结构自身的特点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说服力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强,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故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说明有些病毒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而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0.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④⑤⑥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单体出现在染色体复制之后,消失在着丝点分裂时. 【解答】解:①体细胞含成对同源染色体,所以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①正确; ②有丝分裂后期成对的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无单体,②错误;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③正确;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无成对同源染色体,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⑤正确;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无成对同源染色体,也无单体,⑥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即减二时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也不存在染色单体,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难度不大. 11.下面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BbAB、Ab、aB、ab配子间M种结合方式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9:3:3:1) A.雌、雄配子在②过程随机结合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过程 C.M、N分别为16、9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表现,其中M、N、P分别代表16、9、4. 【解答】解:A、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①过程中,B错误; 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C正确; D、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其基因型一定相同 B.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D.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其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A错误; B、D和d是等位基因,而D和D、d和d是相同基因,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C正确; D、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等位基因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细胞核内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这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经过间期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但DNA分子数目加倍,且出现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的移向两极,即两条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两条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分离. 14.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是雌性 B.果蝇的性染色体X比Y短 C.基因型为BbXDXd的个体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 D.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cX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D、CXd、cXd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该果蝇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因此为雌性;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XDXd,其中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他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A、图示果蝇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因此该果蝇的性别为雌性,A正确; B、果蝇的性染色体X比Y短,B正确; C、基因型BbXDXd的个体产生4种配子,即BXD、bXD、BXd、bXd,比例为1:1:1:1,C正确; D、图示果蝇的基因型为AaCcXDXd,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cXD,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cXD、CXd、CXd,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果蝇体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5.如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如图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 B.4 C.1和3 D.1和4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7号为隐性纯合子,致病基因一个来自5号、一个来自6号;6号致病基因来自3号;5号致病基因来自1号. 【解答】解:从题意和图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女性患病亲代男性患病,女性至少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这个才能各为子代女性提供一个致病基因,6的基因来自于3,5的基因只能来自于1,所以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1和3. 故选:C. 【点评】 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6.如图所示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体现在②方面 B.③在线粒体内共有4种 C.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两种 D.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只须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 【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核苷酸的模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可能是脱氧核糖,也可能是核糖;③是含氮碱基,如为DNA分子,则有A、C、G、T4种,若为RNA分子,则有A、C、G、U四种. 【解答】解: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体现在②和③两方面,A错误; B、线粒体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因此③在线粒体内共有5种(A、C、G、T、U),B错误; C、人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两种,C正确; D、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则②必须为核糖,且要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核苷酸模式图,考查核酸的种类及其化学组成,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掌握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及其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在一个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T占30%,则另一条链上C、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4%、12% B.42%、12% C.58%、34% D.34%、3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解:已知某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则A=T=21%,G=C=29%.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和24%,即T1=30%、C1=2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T=,所以T2=12%,同理,C2=3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1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 B.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C.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DNA的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A、DNA复制时,可能会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 C、DNA分子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 D、DNA聚合酶是DNA分子复制的基本条件之一,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 19.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采用逐对分析法,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子代中只有DD和Dd且比例为1:1,说明亲本应该是DD和Dd,子代中有SS,Ss和ss,且比例为1:2:1,故亲本是Ss和Ss. 【解答】解:(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子代DD:Dd=4:4=1: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DD×Dd (2)子代中SS:Ss:ss,=2:4:2=1:2: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Ss×Ss. 因此亲代基因型是DdSs×DDS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答】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故A错误;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故B错误; C、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故C正确;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假说﹣演绎法的组成及判定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1.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如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考点】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与一正常女性(A_XBX_)结婚,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aaXbY),说明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 【解答】解:A、据图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1条Y染色体,A错误; B、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形成四分体,B正确; C、由于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所以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他们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时×=,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文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 (2)育出矮秆小麦. 最佳措施分别是( ) 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 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 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 ④甲自交,乙自交. A.①③ B.①④ C.④③ D.④④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1)要鉴定一棵小麦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为最佳措施. (2)由于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则另一种为杂合子,所以采用自交法,使其发生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新性状就是矮秆小麦纯合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因分离定律鉴别、保留纯合子抗锈病小麦.本题答题的关键是扣住“最佳措施”一词,要求考生明确自交法和测交法均可鉴别纯合子,但最简便的是自交法. 23.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 D.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通过组合①可知灰身红眼为显性性状,通过组合②可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根据实验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的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组合②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C正确; D、组合①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 B.在含32P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来获得32P标记噬菌体 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 RNA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适宜、DNA复制等,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T只存在于DNA分子中,U只存在于RNA分子中,所以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6种,A错误; B、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用普通培养基培养,故不能在含32P培养基中直接培养来获得32P标记噬菌体,B错误; 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共4个,其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分别为2个和6个,比例为1:3,C正确;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如线粒体)的物质都是DNA,只有少数种类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解答】解:(1)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即图④;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②.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柱形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谱图,则5和7婚配及6和8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 A.0, B.,1 C.,1 D.0,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遗传定律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个体基因型的判断与概率的计算等. 与遗传系谱图相关的题目中,通常设置以下几类问题即遗传病的遗传的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个体的基因型以及相应的概率计算.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解答问题的顺序,通常要先要根据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先来断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与基因的遗传方式即判断相关的基因是否存在于染色体上以及哪种染色体上,然后再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应的概率. 【解答】解:3和4患病,生了个不患病的女儿7,根据有中生无为显,判断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亲3患病,所生女儿一定患病,故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设该病是由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表现正常的5和7的基因型均是aa,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概率为0.患病的6和8的基因型均是AA、Aa,6和8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aa=1﹣××=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27.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和0 C.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都不含35S,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比例为,B正确; C、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为DNA病毒,不能独立生存;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且合成子代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28.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的DNA中含有P,蛋白质中含有S,因此一般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解答本题应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着手,并且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利用细菌中原料合成DNA和蛋白质的. 【解答】 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射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 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标记,考生解题时能够运用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和噬菌体的寄生特性,并且明确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29.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考点】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细胞的分化. 【分析】1、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细胞分化的理解:(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解答】 解:A、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A正确; B、造血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只不过分化程度低,B错误;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识记细胞分化、有丝分裂及植物组织培养等基础知识. 30.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由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为性别决定无关,故排除位于常染色体上,应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 【解答】解:AB、由分析可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B错误; CD、由于亲本表现型不同,后代雌性又有两种表现型,故亲本基因型为XGXg、XgY,子代基因型为XGXg、XgXg、XgY、XGY,说明雄蝇中G基因纯合致死,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初步确定基因型,再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基因致死. 31.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330 B.660 C.990 D.32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本题是关于DNA分子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的计算型题目,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DNA分子的复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伴保留复制过程,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个.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DNA片段是500对碱基,即1000个碱基组成,G+C=1000﹣1000×34%=660个,G=C=330个;该DNA片段复制2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2=4个,增加了3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是:330×3=990个.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利用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分子复制进行的简单计算,对DNA分子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的结果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32.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 A.EeFf×Eeff EEEf×eeff B.EeFf×eeFf EeFF×Eeff C.EeFf×eeff EeFF×Eeff D.EeFf×Eeff EeFf×eeFf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所以紫花的基因型是E_F_,白花的基因型是E_ff、eeF_和eeff. 【解答】 解:根据题中“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这一条件,可知紫花对应的基因型为E_F_,白花对应的基因型为E_ff、eeF_和eeff.由图分析可见,紫花与白花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5.本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分析,假设选项基因型成立则后代应该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5. A、EeFf×Eeff→紫花:白花=3:5,EEFf×eeff→紫花:白花=1:1,A错误; B、EeFf×eeFf→紫花:白花=3:5,EeFF×Eeff→紫花:白花=3:1,B错误; C、EeFf×eeff→紫花:白花=1:3,EeFF×Eeff→紫花:白花=3:1,C错误; D、EeFf×Eeff→紫花:白花=3:5,EeFf×eeFf→紫花:白花=3:5,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绘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33.用32P标记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MI、MII).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前期与MI前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 B.有丝分裂后期与MI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C.有丝分裂中期与MII中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D.有丝分裂后期与MII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分裂间期都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 2、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也相同,A错误; B、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与后者相同,B错误; C、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也不同,前者32P的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是后者的2倍,C正确; D、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也不同,前者32P的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是后者的2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4.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丁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 B、图中的甲、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的乙、丁细胞着丝点分裂、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C、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甲、乙、丁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C正确; D、由于乙、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只有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暂时为8条,C错误; D、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时期,可排序为①③②④;由于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所以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杂交,得到的F1是AaBbCc.如果三个基因完全独立,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情形.现在只有4种,说明有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本题可以四幅图中基因逐项分析,考虑产生配子的种类,或根据四种后代的基因型确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进而判断连锁的基因. 【解答】解:测交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abc,因此F1(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bc、ABC、aBc、AbC,并且四种配子比例相等,四种配子可以看出,A和C基因、a和c基因连锁,即对应图中B. 故选:B.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基因的连锁,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根据题图逐项分析或根据后代基因型判断产生的配子的种类进行而确定哪对基因连锁,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难度适中. 37.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每个四分体上含有4个同名基因,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一个四分体上,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不同的四分体中. 【解答】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 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荧光标记为手段,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和四分体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3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解答】 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 C、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识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9.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考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据题干信息,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子一代中没有白眼残翅雄果蝇,故双亲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Xr和BbXrY.白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是bbXrX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DNA含量加倍,基因组成是bbbbXrXr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DNA含量减半,基因型bbXrXr.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XRX﹣,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了BbXrY,F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r Y),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故A正确; B、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1/2的含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1/2的含Xr,故B正确; C、Fl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故C错误; 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XrXrXrXr,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rXr,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0.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生物自交,其后代能稳定遗传的单显性个体的概率为 B.如果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配子含有4分子DNA C.丙图所示家系所患疾病的遗传特点是男多于女 D.丁图表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该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自由组合;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第二代中婚配男女患病,而女儿正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在产过程中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解答】解:A、甲图生物自交,其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AADD、AAdd、aaDD、aadd,占总数的1/4,所以单显性个体的概率为1/8,A正确; B、如果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有4条,其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B错误; C、丙图所示家系所患疾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男女患者数量相当,C错误; D、丁图表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该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AXW、AY、aXW、aY,共4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减数分裂、有丝分裂、遗传病方式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 (2)图2中 丙丁 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染色体组个数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 4、8 .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 次级精母细胞 ,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常染色体 .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区段 CD (填字母).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1)由图示曲线分析可知,BC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 (2)由于图1中的CD段表示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甲细胞内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单体. (4)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M的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所带基因应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1中的区段CD段.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丙丁 (3)4、8 (4)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C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2.图为某同学绘制的DNA片段示意图,请结合DNA分子结构特点,据图回答: (1)请指出该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 脱氧核糖方向应相反 . (2)DNA是由许多[ 4 ] 脱氧核苷酸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3)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3 处可以测到15N.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1 处可以测到32P. 经上述标记后的精原细胞在含31P的培养基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继续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最终产生的8个精子中,含31P 100% . (5)保证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有:一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二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促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 【解答】解:(1)题图中脱氧核糖的方向不是反向的. (2)由题图可知,DNA是由4脱氧核苷酸组成耗能的生物大分子. (3)3是含氮碱基,因此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液中,图中3能测到15N. (4)1是磷酸,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液中,1可以检测到32P;由题意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原料含有P31 ,因此形成的子代DNA分子都含有P31. (5)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故答案为: (1)脱氧核糖方向应相反 (2)4脱氧核苷酸 (3)3 (4)1 100%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识记. 43.水稻叶片中绿色(A)对紫色(a)为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长形叶和短形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由C或c基因控制),纯合的绿色宽叶和紫色窄叶杂交,F1全为绿色宽叶,F2代自交,F2代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无致死现象),纯合的宽叶长形和纯合窄叶短形杂交,F1代为宽叶短形,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1)在如图中画出子一代中绿色宽叶短形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2)纯合的绿色宽叶(AABB)和紫色 1 窄叶(aabb)杂交,F2代中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用隐性亲本与F2中绿色宽叶植株杂交,F3代中性状及分离比为 绿色宽叶:紫色窄叶=2:1 . (3)纯合的绿色长叶和纯合的紫色短叶杂交,在获得的F2代中,基因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F2代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 5 种,这些植株在全部F2中的比例为 . (4)若将(3)中所获得的F 1 2中的全部绿色短叶植株去除雄蕊,用F2的紫色短叶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纯合紫色短叶植株占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知,纯合的绿色宽叶(AABB)和紫色窄叶(aabb)杂交,F1全为绿色宽叶,F1代自交,F2代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子二代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合的宽叶长形和纯合窄叶短形杂交,F1代为宽叶短形,说明短形对长形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BBcc×bbCCC,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Cc,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说明B(b)与C(c)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配子是AB,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下图: . (2)AABB与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连锁关系,因此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1:2:1,其中AABB、aabb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比例为.F2中绿色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前者占,后者占,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中,紫色窄叶的比例是aabb=,绿色宽叶植株的比例是,紫色窄叶:绿色宽叶=1:5. (3)由分析可知,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与C(c)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A(a)与C(c)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绿色长叶与纯合的紫色短叶的基因型分别是AAcc、aaCC,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Cc,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C_:A_cc:aaC_:aacc=9:3:3:1,子二代的基因型是AACC、AAcc、aaCC、aacc、AACc、AaCC、AaCc、Aacc、aaCc9种,其中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的比例是;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杂合子,共5种,比例是. (4)、(3)中所获得的F2中的全部绿色短叶植株A_C_,F2的紫色短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C_,二者杂交,可以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①A_×aa→aa+Aa,②C_×C_→CC+Cc+cc,子代中纯合紫色短叶植株占aaCC=. 故答案为: (1) (2) 绿色宽叶:紫色窄叶=2:1 (3) 5 (4)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应用遗传图解解决遗传问题. 44.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在基因A(a)或(B/b)控制的酶的作用下,该植物花色表现为多种.现有4个纯合品种:2个红花植株甲和乙、1个黄花植株、1个白花植株.用这4个品种作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甲×白花,F1表现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黄花:白花=12:3:1 实验2:乙×白花,F1表现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白花=3:1 实验3:乙×黄花,F1表现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黄花:白花=12:3: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 定律,写出实验3中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 A_bb和aaB_ . (2)若实验1中F1进行测交实验,预计后代植株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花:黄花:白花=2:1:1 . (3)如果将实验2中F2的所有红花植株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F2中表现型及比例是 红花:白花=8:1 . (4)如图为该植物的性染色体示意图,片段I为同源区段,有等位基因.Ⅱ1、Ⅱ2为非同源区段.若该植物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该植物杂交.则: ①若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推测D、d基因可能位于 Ⅰ或Ⅱ2 片段. ②若X染色体上有与致病基因相关的等位基因,请在下边方框中写出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的杂交过程遗传图解.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文:根据杂交实验1:甲×白花,F1表现为红花,F2表现为红花:黄花:白花=12:3:1,其中12:3:1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_B_个体为红花,且基因型为A_bb或aaB_中的一种单显性个体也为红花,黄花为单显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_bb或aaB_. 分析题图:Ⅰ区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而Ⅱ和Ⅲ为非同源区段.同时B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_B_个体为红花,黄花为单显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_bb或aaB_. (2)实验1中F1的基因型为AaBb,其配子的类型为AB、Ab、aB、ab,故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预计植株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黄花=2:1:1. (3)F2的所有红花植株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根据基因频率来算,A的概率=,a的概率=,后代白花个体的概率=,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白花=8:1. (4)①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该植物杂交,若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则D、d基因可能位于I(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XdYD)或II2片段. ②若X染色体上有与致病基因相关的等位基因,则D、d基因可能位于I(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XdYD)片段,遗传图解见答案.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A_bb和aaB_ (2)红花:黄花:白花=2:1:1 (3)红花:白花=8:1 (4)①Ⅰ或Ⅱ2 ②遗传图解: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和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9:3:3:1的变式进行推断;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