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B.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机理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C.二倍体植株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 D.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说明无新基因产生 2.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将两个各具有期望的优点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再经过选育就可能获得符合需要的新品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自由组合 B.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 C.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交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育种进程较快 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4.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嫁接”的成功,说明人和烟草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嫁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两者DNA分子的构成物质相同 C.“嫁接”到烟草中的人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将不能再自我复制 D.“嫁接”后的烟草,体内将会产生抗病毒干扰素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导致生物的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狼和兔奔跑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 6.某昆虫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分别占60%、30%和10%,现因天敌影响使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因素通过改变此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产生新物种 B.因浅褐色个体数目保持不变则Aa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C.此昆虫的天敌与此昆虫种群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D.此昆虫种群在第二年中决定翅色的A基因的频率是78.6% 7.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B.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C.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新物种形成可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新物种的形成种群就没有进化 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C.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 9.红细胞、淋巴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液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只有血浆 10.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依次为消化道、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11.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中Cl﹣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 B.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 C.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 1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理过程中“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为酸性一定会导致人体内的酶失活 B.细胞中的CO2一定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 C.造血干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加倍,此时DNA一定加倍 D.氨基酸的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1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②→③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C.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D.如果食物过咸,系统B会增加对水的重吸收 1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 C.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②中的O2浓度比③中高 15.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6.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17.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递兴奋。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需要消耗能量 C.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 D.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完整反射弧中,刺激其中的任何环节均会引起反射活动 18.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末梢与肌肉间形成特殊的突触结构,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止此突触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手指被针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突触前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 C.某人伸手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此过程中发生的缩手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 D.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经肉毒杆菌毒素处理后会引起肌肉持续性收缩 1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20.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递质的酶 D.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递质 21.下列各级中枢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23.对“吃梅止渴”和“望梅止渴”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属于条件反射,后者属于非条件反射 B.两种现象只有前者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 C.两种现象都是因为神经中枢受到直接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D.两种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24.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D.新生婴儿的⑤兴奋,就会引起①兴奋;正常成年人的⑤兴奋,①不一定兴奋 25.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控制缩手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言语区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小脑 D.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 26.下列图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两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 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 27.在一个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A的树突→B的轴突 B.B的轴突→A的轴突 C.B的轴突→A的胞体 D.A的轴突→B的树突 28.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对这一结果的正确解释是 A.这个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是因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B.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C.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2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30.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两人分别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然后测定两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结果见下表(正常值为10~40μg/L)。据表推测,甲、乙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分别是 项目 类别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μg/L) 注射前30 min 注射后30 min 甲 6.2 28.2 乙 6.5 6.5 A.下丘脑 垂体 B.甲状腺 垂体 C.下丘脑 甲状腺 D.垂体 下丘脑 31.下列有关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和⑥是发生在肝脏细胞中的可逆反应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同时能抑制②③过程 D.在肌肉细胞中,⑤的过程不一定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3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C.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33.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B.缺碘时激素a和b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寒冷环境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 D.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只有激素c 34.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 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Ⅰ型糖尿病,对Ⅱ型则无效。为了进行一次医学测试,甲、乙和丙三名成年人禁食12 h,然后喝下含100 g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 h内,定时测定每个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Ⅰ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 B.甲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乙患Ⅰ型糖尿病 D.丙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35.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大白鼠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Ⅲ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36.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是 A.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 C.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 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 37.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B.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 C.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D.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38.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B.某人发高烧时,体温维持在39.5 ℃,说明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当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蒸发失去散热的作用 D.在温热的刺激下,人体皮肤温度感受器会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 39.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 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 40.有关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国足运动员在足球场上完成点球过程中,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以帮助他完成射球动作 B.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C.人体内因为缺乏某些激素会引起疾病,例如:呆小症、侏儒症、甲亢、糖尿病等 D.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41.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通过支配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的内分泌腺 B.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C.下丘脑能传导兴奋,并能产生相应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饮水过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 42.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完成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 B.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C.体温恒定是维持细胞内酶活性的前提,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会引起细胞吸水,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43.雪后初霁,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对此现象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握雪后,手部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 B.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量增加,代谢增强 C.此过程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D.整个过程中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4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 B.跳水运动员在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主要是受神经调节的结果 C.体液调节较缓慢,作用的范围广,但作用时间短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45.下列关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的调节 ③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④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 ⑥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短时间内家兔的尿量会减少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 (8分)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种子返地种植多种变异植株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2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③甲品种×乙品种→F1幼苗若干植株新品种 ④正常幼苗植株新品种 ⑤甲种生物某基因乙种生物新品种 (1)属于杂交育种的是 (填序号),依据的原理是 。 (2)①过程的育种方法是 。 (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的豌豆新品种,与方法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方法②中,要确定F2中某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在培育植物新品种时,最简便的做法是 ;在培育动物新品种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 。 (4)③、④过程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 (5)以上育种方法中,能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的是 。 2.(11分)下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箭头方向表示物质交换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一般情况下,②与①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____ __ _。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机体能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其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内环境中____________(填序号)的液体增多。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 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 。 (5)对人体来说,保持体温恒定对于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这是因为_________ ___。 3.(11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分) 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图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激素,依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有 、 ,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 (填字母)的分泌均会增加。 (3)由图可知下丘脑是 和 的调节中枢,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 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 增多。 (4)图中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 、 均为效应器。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 1.A【解析】可通过引入抗病基因来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可以用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A正确;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二倍体植株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都是不育的单倍体,C错误;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也可能有新基因产生,D错误。 2.D【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后代的身上,A正确;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B正确;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且获得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育种周期较长;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D错误。 3.A【解析】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仍具全能性,故A正确;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应含40条染色体;杂合子连续自交,其纯合度提升;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故B、C、D选项所述不正确。 4.C【解析】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A正确;“嫁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两者DNA分子的构成物质相同,B正确;“嫁接”到烟草中的人抗病毒干扰素基因,目的基因可以再自我复制,C错误;“嫁接”后的烟草,目的基因可以正常表达,因此,体内将会产生抗病毒干扰素,D正确。 5.B【解析】生物科学工作者通过研究化石来进一步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选项A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选项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选项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了生物多样性,选项D正确。 6.C【解析】此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只表明种群发生进化,但未产生新物种,选项A错误。因为昆虫总数发生变化,故Aa的基因型频率也会发生变化,选项B错误。该昆虫的天敌与此昆虫种群相互作用共同进化,选项C正确。假设此昆虫种群当年的个体数为100个,则通过计算可知第二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分别占66/105、30/105和9/105,所以此昆虫种群在第二年中决定翅色的A基因的频率是77.1%,选项D错误。 7.D【解析】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些可遗传变异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A正确;自然选择对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较大差异,B正确;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新物种的形成种群也会发生进化,D错误。 8.A【解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细胞内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基因成单存在,含有该隐性基因的个体即表现出患病性状,故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A正确;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B错误;繁殖过程中,可遗传变异即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D错误。 9.D【解析】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因此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细胞可以存在于血浆中,也可存在于淋巴中,所以红细胞、淋巴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血浆,D正确。 10.C【解析】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选C。 11.B【解析】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有关,因此组织液中Cl−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A正确;血浆中不含蛋白酶,B错误;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C正确;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D正确。 12.B【解析】人体胃液呈酸性,胃蛋白酶适宜的pH约为1.5,因此pH为酸性不一定会导致人体内的酶失活,A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CO2一定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B正确;造血干细胞分裂时DNA加倍发生在间期,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此时DNA不加倍,C错误;氨基酸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而细胞质基质中可由tRNA运输氨基酸,D错误。 13.A【解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 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淋巴循环通过淋巴回流至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②→③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之间,A错误;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降低,组织液②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C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14.D【解析】据题图可知:①是淋巴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不包括④,A错误;②中不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线粒体基质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而不是③, B错误;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C错误;气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O2从外界经肺部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②中的O2浓度比③中高,D正确。归纳总结 (1)在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血浆蛋白、激素等;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等。血红蛋白和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而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在细胞外液中,所以也不属于内环境。(2)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 15.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16.D【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A错误;兴奋传来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 C项错误;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项正确。 17.B【解析】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反射弧中的某个环节所引起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 18.C【解析】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选项A错误。缩手反射过程中突触前膜上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选项B 错误。某人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此过程中发生的缩手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选项C正确。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经肉毒杆菌毒素处理后肌肉不会发生收缩,选项D错误。 19.B【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导致钠—钾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由膜外进入膜内,引起神经元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才是双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钾离子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错误。 20.B【解析】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而神经元的细胞核存在于胞体中,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则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则突触没有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递质的酶,不影响递质传递信息的功能,C错误;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递质,不影响突触信息传递的功能,D错误。 21.D【解析】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22. C【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 23.D【解析】“吃梅止渴”属于本能行为,即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属于后天经验的积累获得,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两种现象均能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B错误;“望梅止渴”是因为神经中枢受到直接刺激引起唾液分泌,而“吃梅止渴”则是感受器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C错误;两种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24.C【解析】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即感受器给予适宜的电刺激,A正确;兴奋的传递消耗能量,由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提供,B正确;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中不能反向传递,故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C错误;新生婴儿的⑤兴奋,就会引起①兴奋;正常成年人的⑤兴奋,①不一定兴奋,因为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25.C【解析】控制缩手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D正确。 26.B【解析】据图可知,图甲表示突触结构,图甲中3表示突触小泡,传递兴奋时释放其中的递质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突触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正确;图乙表示反射弧,图乙中有两处突触,C项正确;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D项正确。 27.D【解析】在简单反射弧中,感觉神经元A就是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B就是传出神经元,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元的轴突传向传出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D正确。 28. 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D错误。C【解析】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血液中的盐酸无直接关系;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盐酸,引起胰液分泌,说明盐酸能促使小肠分泌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血液循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29.C【解析】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结合,从而发挥作用,A错误。激素中的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部分神经递质是单胺类物质,B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才能起作用,而酶的作用也具有专一性,C正确。一般情况下,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处理而失去活性,即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发生代谢性失活,故D错误。 30.A【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1)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显著升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2)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故A选项正确;B、C、D错误。 31.A【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②③过程是血糖的来源;④⑤⑥⑦过程是血糖的去路。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只能发生在肝脏细胞中,⑥过程是糖原合成可发生在肝脏细胞和肌细胞中,A错误符合题意;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②③过程升高血糖,B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同时能抑制②③过程降低血糖,C正确;肌肉细胞通常情况下通过有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为CO2、水,剧烈运动时因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可生成乳酸,D正确。 32.C【解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均能升高血糖,两者具有协同作用,B 正确;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激素调节,而下丘脑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D正确。 33.D【解析】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即负反馈调节,A正确;缺碘时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B正确;寒冷环境中激素c(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C正确;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含有各种激素,D错误。 34.D【解析】由图1可以判断甲是正常人,乙和丙是糖尿病患者,由图2可以看出,乙胰岛素分泌不足,丙随血糖浓度增大,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所以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对丙无效,即乙是Ⅰ型糖尿病患者,丙是Ⅱ型糖尿病患者。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甲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由于丙是Ⅱ型糖尿病患者,所以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D错误。 35.A【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体内含量过高时,血糖浓度过度降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与骨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增加产热量。 36.C【解析】人工催化鲤鱼产卵时,若直接注射性激素,则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C正确。 37.A【解析】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A错误;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B正确;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C正确;三种方式中,图一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图二是神经调节,图三是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D正确。 38.A【解析】人的体温维持在某一个温度说明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是相等的,B错误;当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和对流失去散热的作用,只能靠蒸发散热,C错误;在温热的刺激下,人体皮肤温度感受器会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D错误。 39.A【解析】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A正确、B错误。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与血浆等渗的溶液,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C错误。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病人的尿量增加,D错误。 40.A【解析】国足运动员在足球场上完成点球过程中,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以帮助他完成射球动作,A正确;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B错误;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错误;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D错误。 41.D【解析】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使腺体分泌相关激素,A正确;下丘脑是体温平衡、血糖平衡和水平衡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下丘脑可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下丘脑可合成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C正确;饮水过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导致尿量增多,维持体内水平衡,D错误符合题意。 42.C【解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并非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实现;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体温恒定有利于维持酶的活性,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43.C【解析】雪团温度低,手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在寒冷环境中,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故C项错误。 44.B【解析】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说明该生命活动的调节比较迅速,可判断主要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除此之外,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而且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5.B【解析】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①错误;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②正确;③细胞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③错误;④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④正确;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⑤正确;⑥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短时间内家兔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⑥正确。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40分) 1.(8分)(1)② 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 (3)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自交 测交 (4)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5)⑤ 2.(11分) (1)①② ①④ (2)③ ①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②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无机盐、蛋白质 升高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② 缓冲物质(缓冲对) 降低 (5)各种酶的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 3.(11分)(1)效应器 (2) c 2 (3)细胞体 树突 (4)高尔基体 胞吐 (5)ATP 线粒体 (6)糖蛋白(或蛋白质) (7)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10分) (1)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2)a、b、c、d (3)体温 水平衡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4)肾上腺 皮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