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成安一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总分:100 时间:100分钟 ‎ 一、选择题(第1-40题,每题1分;第41-45题,每题2分,共50分)‎ ‎1.高中生物实验中多次用到了酒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剂 B.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C. 在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 用15%的盐酸和95%酒精的1:1混合液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解离 ‎2.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所需的ATP主要由线粒体、叶绿体提供 B. 蓝藻细胞不具有线粒体,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 C. 细胞呼吸产生ATP可以供给暗反应等各种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 D. ATP水解可发生在细胞膜、核糖体、细胞核等多种细胞结构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B.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C. 某些高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有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 胆固醇不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4.根据甲、乙、丙、丁四幅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四结构中都含有DNA和RNA B. 具有丙结构的生物一定具有乙、丁两结构 C. 甲、乙、丙、丁四结构中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D. 具有丁结构的生物一定具有乙、丙两结构 ‎5.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所示),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且没有肽键形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需消耗8分子水 B. 将得到4个游离的氨基酸 C. 比原来增加了8个羧基 D. 将得到4条多肽链 ‎6.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菌中,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 B. 鱼体内生物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C.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7.番茄叶一旦被昆虫咬伤后,会释放出系统素(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与受体结合,激活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的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分子 B. 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 C. 系统素是在植物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 D.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基因的表述 ‎8.关于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细胞骨架与细胞物质运输有密切关系 B. 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 C.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 D.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时,主要是Na+内流,流入方式为协助扩散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或者组成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囊泡”在细胞内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货物,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C. 肌细胞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D. 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以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一部分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 ‎10.在真核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通,但是当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膜(粗面内质网)连接到高尔基体膜上时,内质网膜常常失去核糖体,变成光滑的、无颗粒的膜(滑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膜极为相似。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进化的过程中,高尔基体可能是由内质网转变而来的 B.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膜可以通过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实现更新 C.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较高,这与细胞膜的识别、运输功能相适应 D.生物膜结构和成分相似,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生物膜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可能 ‎11.下列关于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植物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若目镜放大倍数是10,物镜放大倍数是40,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400倍 C.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12.下列结构或物质中都不含糖类的一组是 A.细胞膜和RNA B.中心体和促性腺激素 C.细胞壁和染色体 D.线粒体和ADP ‎13.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质的分泌和加工有关 C. 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 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 ‎14.高中生物学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B. 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C. 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 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15.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装置测定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 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 C.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6.下图1表示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 A. 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 B. 若将温度升高‎5℃‎,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 C. 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 D. 若增加α-淀粉酶的量,则d点左移,e点上移 ‎17.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 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DNA连接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C. 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18.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与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 B. 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 C. 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 D. 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19.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各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的cd段不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B. 乙、丙两图对应于甲图中的cd段 C. 乙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D. 甲图中的cd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 ‎20.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率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对葡萄糖转运膜蛋白的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葡萄糖转运膜蛋白能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该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 B. 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该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 C. 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该蛋白 D. 癌细胞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少 ‎21.“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 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和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都是3种 C. 将图示中F2个体进行自交,其后代螺壳都将表现为右旋 D. 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 ‎22.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⑥‎ B. AaBB的个体不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C. ③⑥表示雌雄配子之间的自由组合 D. 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_B_ 中占的比例为1/4‎ ‎23.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 C. 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 D.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24.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2是基因A1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B. 基因A1、A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 基因A1、A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 D. 基因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 ‎25.下列关于遗传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B. 某个家系中只有一个人患病,该病不可能是遗传病 C. 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现象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D.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2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型患者,病因是哪个亲本在产生配子的哪个时期不正常分裂导致的 A. 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7.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含3H标记的T的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可在细胞核和线粒体检测到放射性 B. 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CO2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218O C. 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等宿主菌 D. 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放射性会出现在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中 ‎28.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 B. 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 C. 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 D. 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29.以下过程不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30.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 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 D.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 ‎31.下列关于RNA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其组成元素与磷脂分子相同 ‎ B. HIV病毒能发生RNA的复制 C. 某些RNA有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 ‎ D. 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2.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若在c点处将神经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 乙图为人体体液的四种成分相互关系,则体内细胞与B之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B点为茎背光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是茎向光侧对应的浓度 D. 丁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33.研究人员调査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第4~6年兔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2~4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C.第6~8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 D.第8年兔的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34.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 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35.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如图所示的模型(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 A.N1和P1 B.N2和P‎2 C.N1和P2 D.N3和P3‎ ‎36.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 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 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 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D. 某有毒物质污染湖泊,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 ‎37.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38.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 B.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 C. 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 ‎39.以下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植物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C.群落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D.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4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 宋诗“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D.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 ‎4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盐酸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⑦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用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⑧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⑨可以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五项 B. 四项 C. 三项 D. 二项 ‎42.依据动物细胞内的某些囊泡内容物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为消化酶,则该细胞的分泌物都进入内环境 B.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没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C. 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D. 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表面有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43.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B. 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100%‎ 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色小花瓣植株占1/8‎ D.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44.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致病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致病基因频率等于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C. 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病,Ⅰ1和Ⅰ2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 D. 该致病基因有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 ‎45.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D. 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二、非选择题 ‎46.(共8分,每空1分)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图乙是将一植株置于夏季晴朗天气的室外一昼夜,获得如下实验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 ‎(1)光合色素参与图甲中 (填图中字母) 过程的生理活动,具体进行场所是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2)图乙中的d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若适当提高温度则d点会向 移动。这一天中叶片干重最重为 时。‎ ‎(3)与e点相比,f点时叶绿体内C3含量较 (高或低)。与d点相比,h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更 (快或慢)‎ ‎47.(共10分,每空1分)现有4个玉米纯合品种,即胚乳黄色非糯性、胚乳黄色糯性、胚乳白色非糯性和胚乳白色糯性。已知胚乳黄色对胚乳白色为显性,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胚乳黄色非糯性,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①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从而使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能___________;‎ ‎②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 ‎③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______。‎ ‎④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白色非糯性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进行单倍体育种,即先通过___________获得幼苗,再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代的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在子代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 ‎48.(共9分,每空1分)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神经垂体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图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其中物质c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中属于腺垂体的是______;物质b是______;已知物质a是蛋白质类激素,若给动物饲喂含有物质a的食物,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物质c的量将______(上升、不变、下降)。‎ ‎(2)物质c对下丘脑和甲的活动起 (促进、抑制)作用,这种现象属于______调节。已知激素的作用具有逐级放大的特点,可推测出血液中a、b、c含量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______(上升、下降),导致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增多、减少)。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均位于______。‎ ‎49.(共8分,每空1分)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字母),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 (用字母和数学符号表示),一般情况下D/A的值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 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蚕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向鱼。向鱼塘中投入少量蚕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使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 ‎50.(共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秸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利用秸杆粉碎液可以生产燃料乙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利用玉米秸杆生产乙酵首先选用________酶(1分)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等,然后进行发酵获得乙酵,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为获取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可将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然后利用_______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突变菌。‎ ‎(3)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糖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为防止外来杂菌入侵,需要对培养基_________,对操作空间_________。‎ ‎(4)为了探究最佳秸杆粉碎液浓度,设置梯度实验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可利用 法或_________法测定酵母菌数量。‎ 生物答案 ‎1-5:CDBAB 6-10:BCDBC 11-15:DBCAB 16-20:BBCCD 21-25;DBBBA ‎ ‎26-30:DBDCB 31-35:BCDDB 36-40:BACBB 41-45:BCCBC ‎1.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提取,A正确;用苏丹Ⅲ鉴定脂肪时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解离根尖细胞所使用的解离液是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形成的,D正确。‎ ‎2.D ‎【解析】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分生区有丝分裂所需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错误;蓝藻细胞虽然不具有线粒体但是仍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个生理过程都能产生ATP,B项错误;细胞呼吸不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ATP,C项错误;ATP水解反应可能发生在细胞膜(主动运输过程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细胞核(转录、DNA复制等过程)等多种细胞结构,D项正确。‎ ‎3.B ‎4.A ‎【解析】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细菌、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这四结构中都含有DNA和RNA,A项正确;具有丙结构的生物是真核生物,但真核生物不一定具有乙、丁两结构,B项错误;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C项错误;具有丁结构的动物不具有丙结构,D项错误。‎ ‎5.B ‎【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规律,明确本题中脱去丙氨酸的反应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相反,再结合题意和图形进行分析判断,难度稍大。‎ 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每一个丙氨酸脱下时,都会破坏左右各一个肽键,而每破坏一个肽键会消耗2个水分子,所以共需要消耗8分子水,A正确;上述过程中除脱去4个丙氨酸外,还会脱去第50位的氨基酸,因此将得到5个游离的氨基酸,B错误;每条肽链的末端都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上述反应中,脱去4个丙氨酸后形成了4条多肽和5个氨基酸,这些产物共至少含有9个游离的羧基,而反应前的多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反应后的产物比原来增加了8个羧基,C正确;反应后将得到4条多肽链,D正确。‎ ‎6.B ‎【解析】在细菌中,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鱼体内的生物遗传物质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B项正确;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C项错误;包括病毒在内的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D项错误。‎ ‎7.C ‎【解析】依题意信息可知,系统素与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受体结合,激活蛋白酶抑制基因,但不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基因的表达,不能发挥信号传递的作用,A、D项错误;系统素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项错误;系统素是番茄叶被昆虫咬伤后、释放出来的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所以是在植物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C项正确。‎ ‎8.D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项正确;葡萄糖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人体红细胞,B项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C项正确;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神经细胞处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借助离子通道蛋白外流,其流出方式为协助扩散,D项错误。‎ ‎9.B ‎【解析】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货物,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A项正确;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并未随之解旋,仍然为双螺旋结构,B项错误;肌细胞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而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以肌质体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C项正确;细胞膜上的糖类,有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有一部分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D项正确。‎ ‎10.C ‎【解析】A.光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高度相似,所以内质网可能是从高尔基体膜转化而来,A正确;B.高尔基体可以形成囊泡,移动向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实现细胞膜的更新,B正确;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或保护和润滑有关,与运输无关,C错误;D. 生物膜结构和成分相似,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生物膜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可能,D正确。‎ ‎11.D ‎【解析】A.在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时,应该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物象,并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A错误;B. 若目镜放大倍数是10,物镜放大倍数是40,被观察的细胞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400倍,B错误;C.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C错误;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正确。‎ ‎12.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A项错误;中心体是由结构蛋白组成,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项正确;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含有脱氧核糖,C项错误;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ADP中的“A”是由腺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C ‎【解析】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中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线粒体中不反应,A错误;细胞器B中有蛋白质和脂质,可推测其具有膜结构,B正确;细胞器C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是核糖体,其上进行脱水缩合过程时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C正确;蓝藻细胞中有核糖体,既有细胞器C核糖体,D错误。‎ ‎14.A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A错误;叶绿体有颜色可直接观察,步骤是: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B正确;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步骤是: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正确。‎ ‎15.B ‎【解析】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多余消耗氧气的体积,B项错误;装置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C项正确;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消耗的氧气,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项正确。‎ ‎16.B ‎【解析】若将pH调整为a,酶的催化活性不如pH=b时的催化活性高,即pH=a时分解速率较慢,但是不影响生成产物的量以e点不动,d点右移,A错误;若将温度升高‎5℃‎,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不影响产物的量,所以e点不动,d点右移,B正确;若将pH先调整为c,酶丧失活性,再调整回b,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反应不能进行,C错误;若增加α-淀粉酶的量,反应速率增加,但是不影响产物的量,所以d点左移,e点不动,D错误。‎ ‎17.B ‎【解析】叶绿体合成的ATP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A项错误;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DNA连接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项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生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18.C ‎【解析】其它生物中也有进行①光反应过程所需的色素,如蓝藻,A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不参与固定过程,B错误;①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③细胞呼吸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有机物的分解化学能,C正确;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错误。‎ ‎19.C ‎【解析】甲图的cd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所以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A错误;乙图中着丝点已分裂,不能对应于甲图中的cd段,而丙图中着丝点没有分裂,可对应于甲图中的cd段,B错误;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卵原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C正确;甲图中的cd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但不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为此时期着丝点分裂,D错误。‎ ‎20.D ‎【解析】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患者体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缺少或者其空间结构改变,无法转运葡萄糖,A正确;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从而加快转运葡萄糖,B正确;线粒体内不能分解利用葡萄糖,所以线粒体膜上不能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C正确;癌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所以可推测癌细胞膜表面该蛋白并不比正常细胞少,D错误。‎ ‎21.D ‎【解析】题图显示:基因型为Dd的F1个体自交,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说明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项错误;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dd、Dd,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DD、Dd、dd,B项错误;将图示中F2个体进行自交,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的自交后代的螺壳均将表现为左旋,C项错误;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Dd或dd,因此可以用任意右旋椎实螺作父本与该螺进行杂交,若子代螺壳全为右旋,说明亲本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Dd,若子代螺壳均为左旋,说明亲本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dd,D项正确。‎ ‎22.B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据此可推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A项错误;AaBB的个体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现象,B项正确;③⑥表示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C项错误;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_B_ 中占的比例为4/9,D项错误。‎ ‎23.B ‎【解析】图中看出,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基因Aa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B正确;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2种配子,C错误;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D错误。‎ ‎24.B ‎【解析】突变基因A2的产生还可能是原基因A1中碱基对替换造成,A错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都共用一套密码子,B正确;等位基因(A1与A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同一配子中,C错误;当不同雌雄配子含有的是一对等位基因(A1与A2),它们结合发育成的后代体细胞中则含有A‎1A2,D错误。‎ ‎25.A ‎【解析】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A项正确;某个家系中只有一个人患病,若该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则属于遗传病,B项错误;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现象并不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如蛙的发育:XX的蝌蚪,温度为‎20 ℃‎时发育为雌蛙,温度为‎30 ℃‎时发育为雄蛙,再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雌性逐渐转化为雄性,C项错误;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D项错误。‎ ‎26.D ‎【解析】依题意,红绿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表现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由此可推出该患儿是由母亲产生的XbXb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Y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所以该患儿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正常情况下,母亲的卵原细胞中只含有一个Xb,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中也只含有一个Xb,若出现两个XbXb ‎,则说明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27.B ‎【解析】3H标记的T是合成DNA的原料,而DNA在动物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因此用含3H标记的T的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可在细胞核和线粒体检测到放射性,A正确;小白鼠吸入18O2后,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含有18O的水,含有18O的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含有18O的二氧化碳,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等宿主菌,C正确;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放射性会出现在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中,D正确。‎ ‎28.D ‎【解析】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A正确;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分三部分结构,a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b,作用于突触后膜c,B正确;基因表达过程包含两个过程,以DNA上的基因为模板a,转录形成mRNA即b,以mRNA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c,C正确;捕食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只能是生产者,之后各营养级只能是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D错误。‎ ‎29.C ‎【解析】‎ 试题分析:ATP形成ADP可以在细胞膜上发生,A、B错误。DNA形成RNA不需要在生物膜上进行,是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进行。RNA形成DNA是逆转录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不在膜上进行。氧气生成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氧气形成水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D错误。二氧化碳形成糖类在叶绿体基质进行,葡萄糖形成二氧化碳在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中进行,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0.B ‎【解析】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600÷3=200个,故A正确;‎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得到8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两个DNA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则含14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14N,所以子代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4,故B错误;‎ 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26%,则A=T=24%,故C正确;‎ D、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故D正确。‎ ‎31.B ‎【解析】RNA的组成元素与磷脂分子相同,都是由C、H、O、N、P组成,A正确;HIV是R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时需要逆转录而不会出现RNA的复制,B不正确;某些RNA有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如tRNA ,C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32.C ‎【解析】甲图中,若在c点切断,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但肌肉不会收缩,A错误;乙图中A是组织液,可与组织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是淋巴,可与淋巴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是血浆,可与血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所以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C正确;溶酶体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丁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而非效应T细胞中的溶酶体,D错误。‎ ‎33.D ‎【解析】第4~6年λ=1,即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种群的增长率=0,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正确;第2~4年λ﹤1,即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种群的增长率<0,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B正确;6~8年λ﹥1,即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种群的增长率﹥0,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C正确;若刚开始的种群密度为N0,则由题图可知,第1年的种群密度为0.5N0,第2年的种群密度为0.5×0.5N0=0.25N0,同理,第8年种群密度为0.25N0×0.75×1.0×1.0×1.0×1.25×1.5≈0.35N0,即第8年兔的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D错误。‎ ‎34.D ‎【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的③,A错误;图中的①为死亡率,②为出生率,B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即图中的④,C错误;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 ‎35.B ‎【解析】图乙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2,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围绕这两个值上下波动。所以选B。‎ ‎36.B ‎【解析】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其数值为a,A 项正确;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能量中的一部分,因此不在d所包含的范围内,B项错误;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0%=b/a×100%,C项正确;导致湖泊污染的某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在生物体内富集,因此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D项正确。‎ ‎37.A ‎【解析】图1中A为生产者,图2中A为生产者,图3中E为生产者,A错误;图1中C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C正确;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D正确。‎ ‎38.C ‎【解析】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是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两次观察间隔的时间过长,细胞可能由于失水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在第三次观察时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项错误;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若解离时间过长,则可能因细胞结构遭到破坏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B项错误;用32‎ 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若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会出现放射性,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C项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两次捕获间隔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有标记的个体偏少,使调查的结果偏大,D项错误。‎ ‎39.B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此外还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项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C项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项错误。‎ ‎40.B ‎【解析】试题分析:物多样性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正确;“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B错误;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C正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D正确。‎ ‎41.B ‎【解析】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都涉及到将剪取的2~3mm的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中进行解离,即盐酸的作用相同,①正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②正确;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CO2,因此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③错误;碘遇淀粉变蓝,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因碘液只能检测反应物淀粉的剩余量,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④错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⑤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因此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⑥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其液泡呈现紫色,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因此不能用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⑦错误;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抽样调查,⑧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其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会发生自然水解、淀粉及其水解产物都会与碘液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⑨错误。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42.C ‎【解析】试题分析:若为消化酶,其直接进入消化道,而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当下丘脑感受到血糖含量上升时,通过神经调节,使得相关细胞产生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分泌产生的胰岛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B错误;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C正确;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故不具有特异性受体,D错误。‎ ‎43.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花瓣的形态和花瓣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对a是不完全显性,B对b是完全显性,所以红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红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 _。‎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子代表现型是3种,Bb×Bb→‎ 后代表现型2种,但是基因型为aaB_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无花瓣,表现型相同,因此后代有5种表现型,A错误;大花瓣(AA)与无花瓣(aa)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是Aa,不一定是白花小花瓣,可能是红色小花瓣,B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后代小花瓣为Aa的概率是1/2,Bb×Bb→后代为bb的概率是1/4,因此后代中白色小花瓣植株占1/4×1/2=1/8,C正确;AaBb自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aaBB、aabb没有花瓣,因此属于同一种表现型,共3种表现型,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信息,确定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种类:红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红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 _。‎ ‎44.B ‎【解析】本题结合系谱图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发病率的计算、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X与Y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规律差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结合系谱图准确判断图中遗传病的类型,结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计算图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能正确区分X与Y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规律差异,掌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分析系谱图可知,该单基因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所有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也等于男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B错误;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两者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两者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也为1/2,C正确;若该单基因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致病基因有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D正确。‎ ‎【点睛】解题方法点拨:‎ ‎1.该系谱图中的遗传病可能原因有多种:1)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则1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2)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则1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3)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1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4)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1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5)若该致病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可能是显性遗传,即1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和XAXa;也可能是隐性遗传,即1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和XaXa。‎ ‎2.以红绿色盲为代表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所有人群中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也等于男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则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男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即若所有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p,则女性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p,男性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也为p,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p2,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p。‎ ‎45.【答案】C ‎【解析】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AX、AY、aX、aY,A项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突变体Ⅰ中的A基因变成a基因,其成因可能是基因突变,B项正确;突变体Ⅲ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所在的片段移接到Y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导致基因A和a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项错误;突变体Ⅱ 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部分,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项正确。‎ ‎46. A 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a 线粒体、叶绿体 右 h 低 快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甲,A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将段。分析图乙,曲线ab段表明,呼吸作用不断减弱,bc段呼吸作用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小于呼吸作用;d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f表示在夏日中午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曲线gh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弱;h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hi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1)图甲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合色素的参加;叶绿素a与b相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扩散的距离较远。‎ ‎(2)图乙中的d时,同时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适当提高温度后导致呼吸速率增加,则d点右移。H点以前,光合速率都大于呼吸速率,所以这一天中叶片干重最重为h时。‎ ‎(3)与e点相比,f点时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少,所以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较低;与d点相比,h点时植物的呼吸速率更大,所以光合速率更快。‎ ‎47. 非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同 胚乳黄色非糯性×胚乳白色糯性 胚乳黄色糖性×胚乳白色非糯性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或低温) 一致 不一致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玉米的两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控制胚乳颜色的基因为A和a,控制是否糯性的基因为B和b。为了满足4个纯合玉米品种两两杂交,得到的F1均为胚乳黄色非糯性,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则两对基因的遗传必须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此可推知两对纯合亲本杂交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AAbb×aaBB,则F1均为AaBb,F2均为9黄非糯(A_B_):3黄糯(A_bb):3白非糯(aaB_):1白糯(aabb)。‎ ‎(1)根据题意,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纯合胚乳黄色非糯性、胚乳黄色糯性、胚乳白色非糯性和胚乳白色糯性植株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AAbb、aaBB、aabb。理论上要实现上述目的,则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保证后代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而且每种合子的存活率要相等,以减少实验误差。‎ ‎(2)要获得基因型杂合白色非糯性植株(aaBb)进行单倍体育种,即先通过胚乳黄色非糯性(aaB_)×胚乳白色糯性(aabb)获得杂合白色非糯性植株(aaBb),取其花粉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基因型为aB和ab),再对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或者低温)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基因型aaBB和aabb)。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代的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在子代植株群体中表现不一致,有的表现为白色糯性,有的表现为白色非糯。‎ ‎48. 甲 促甲状腺激素 不变 抑制 反馈 a<b<c 升高 增多 下丘脑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垂体的甲产生的物质b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产生的物质c作用于垂体甲和下丘脑,甲属于腺垂体,产生的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d物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d是抗利尿激素。‎ ‎(1)由题意可知:甲状腺产生的物质c作用于垂体甲和下丘脑,甲属于腺垂体,垂体的甲产生的物质b作用于甲状腺,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由题意可知a是蛋白质类物质,可以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水解,因此若给动物饲喂含有物质a的食物,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物质c的量将基本保持不变。‎ ‎(2)分析题图可知物质c是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和甲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由题意可知,激素的作用具有逐级放大的特点推测出血液中a、b、c含量的关系为a<b<c。‎ ‎(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在这一过程中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细胞,属于神经调节,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效应器是分泌抗利尿激素的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49. A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A1+B1+C1+D1 小于 — 有机物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利用率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应是A;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2)蚕同化的能量D用于蚕呼吸作用以及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即A1+B1+C1+D1。由于D/A的介于10%~20%之间,所以正常情况下D/A的小于20%,蚕的粪便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是蚕的食物中的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所以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鱼。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使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50.除标出分数的空外,每空2分,共15分 ‎(1)纤维素酶(1分);C6H12O6→‎2C2H5OH+2CO2‎ ‎(2)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使发酵液PH降低;选择 ‎(3)灭菌;消毒 ‎(4)活菌计数;显微镜直接计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