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

‎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 ‎※考点一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2016·全国卷Ⅱ)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关键词:样方法、种群密度。‎ ‎(2)关键知识:种群密度的估算数值是所有样方之和的平均值。‎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解析】选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正确;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分辨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种群“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降低,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C正确;“J”型增长没有K值,D错误。‎ ‎※考点二 种群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 ‎【解析】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D错误。‎ ‎4.(预测题)如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预测甲国未来人口可能呈增长趋势 B.可以预测乙国未来人口可能呈衰退趋势 C.人口增长速率:甲﹥乙 D.若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则甲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解析】选D。由题图可以看出,甲国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国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人口增长速率:甲﹥乙。甲国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如果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 ‎※考点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 ‎5.如图中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 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 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 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 ‎【解析】选A。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其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类似a曲线,A错误;在t时刻b曲线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正确;b曲线中种群数量超过K/2之后,随着种群的数量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所以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C正确;t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可获得最大收益,所以c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D正确。‎ ‎6.(2020·广州模拟)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 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 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解析】选D。根据曲线分析,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中,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农业害虫的防治越早越好,C错误;丙曲线b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环境变化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D正确。‎ ‎7.(2019·宜昌模拟)如图表示某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出生量、死亡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K值又称为环境容纳量,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 ‎(2)该种群密度为_______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种群密度大于K/2时,随着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该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自然条件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超过K值。 ‎ ‎(3)在空白坐标上,画出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要求K点以后也要画出)‎ ‎【解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K值。‎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可以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大于K/2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自然条件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K值左右波动,所以可能会超过K值。‎ ‎(3)据图分析可知,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的出生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上升,如图:‎ 答案:(1)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2)K/2  逐渐降低 可能 ‎(3)如图所示 ‎※考点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 ‎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 ‎【解析】选B。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一般用抽样检测法;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为了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和计数准确,取样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因酵母菌和培养液的折光率比较低,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不能太亮。‎ ‎9.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 210‎ ‎4.8‎ ‎2‎ ‎820‎ ‎5.4‎ ‎3‎ ‎1 210‎ ‎3.7‎ ‎4‎ ‎1 000‎ ‎5.0‎ 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死亡率 B.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为2、4、1、3‎ C.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可能为1.21×107个 D.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解析】选A。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可根据培养液pH的变化来确定取样顺序,因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pH不断下降,所以正确的取样顺序为2、4、1、3。从表中数据分析可见,达到稳定时期时,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1.21×107‎ 个。继续培养,随着环境条件极度恶化,种群生长进入衰退期,出生率会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所以继续取样,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