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南安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生物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三第一章~第五章第三节。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共 12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 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1-25 题,每小题 1 分,26-40 题,每小题 2 分,共 5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B.效应 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肾上腺、甲状腺、汗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2.下列各组物质可能产生于同一个动物细胞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抗体和淋巴因子 C.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 D.神经递质和呼吸酶 3.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反映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A.微量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D.直接参与细胞内生命活动 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 细胞控制合成胰岛素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异常突变,则可能导致( ) A.血糖升高,注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 B.血糖升高,注射胰岛素不可降低血糖 C.细胞摄取血糖加速,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摄取血糖加速,血糖水平过低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6.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血液中 CO2 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D.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7.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 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A.皮肤血管血流量 B.汗腺的分泌量 C.细胞耗氧量 D.体内酶的活性 8.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汗液的蒸发和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9.若下丘脑发生病变,则下列生命活动不会立即受到影响的是( ) A.性腺的生长发育 B.血糖的平衡调节 C.血浆 pH D.产生的尿量 10.某人头部受伤导致垂体细胞大量损伤,该病人可能出现的病症及解释错误的是( ) A.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B.出现多尿现象,原因是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释放不足 C.血糖调节出现障碍,原因是病人的血糖调节机制不完善 D.第二性征表现异常,原因是垂体会影响性腺的分泌活动 11.下列有关艾滋病( AIDS )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12.如图为 HIV 造成艾滋病的病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 HIV 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上, 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 被感染( ) A.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 HIV 的存在 B.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 C.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 HIV 的存在 D.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 13.下图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组成的概念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细胞对抗原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的作用 B.T 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C.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②③④和记忆细胞 D.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治疗的途径就是激活④产生抗体 14.如图表示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 分 别指( ) A.大于 A 的浓度、小于 A 的浓度 B.大于 C 的浓度、小于 C 的浓度 C.大于 B 的浓度、小于 B 的浓度 D.大于 A 的浓度、小于 C 的浓度 15.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某同学欲借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做相关实验,但 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结实的产量。以下作物最适合用来做该实验的是( ) A.黄豆 B.油菜 C.花生 D.黄瓜 16.如图是某植物幼苗根部横放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的部分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图是植物幼苗根部的显微镜下横切片图 B.重力的方向是自 b→a C.b 侧细胞的细胞周期短 D.生长素在根部 a 侧与 b 侧的作用效果相同 17.下列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B.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 B 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 C.赤霉素和高浓度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种子萌发,因此它们具有协同作用 D.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都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3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 1.07:1 B.近年来,北京市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19.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 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点为衰退型 B.a 点和 c 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 K 值为 2b D.b 点开始捕捞,可以可持续获取较高经济效益 20.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 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A.第 1~5 年间种群呈“S”型增长 B.第 20~30 年间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C.到 20 年时种群的数量可能最大 D.第 15~20 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2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 22.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3.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如图 C.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24.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B.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使用 C.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煤和石油燃烧以及微生物分解产生的 CO2,促进了碳循环 25.如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属于第二营养级,均为植食性动物 B.甲→乙和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左右 C.甲、乙、丙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图中箭头仅表示能量单向流动,不能表示物质移动 26.如图所示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的传递一定是从 A 到 B B.④处有特异接受③处物质的结构,其成分是蛋白质 C.③处的物质被释放后运输到④需要消耗能量 D.B 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 2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D.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8.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 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 A,B,C,D 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 B. 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 E 和抗原的共同作用 D. 信息分子 D 若偏高,对下丘脑发挥反馈调节,增加信息分子 C 29.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 等。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30.研究发现: Graves 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 Y 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 X 激素(如图),根据上述研究成 果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X 激素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的器官 B.患者血液中 Y 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C.患者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兴奋性较高 D.抗体与 Y 激素受体结合后,能起到与 Y 激素相似的功能 31.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 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花保鲜的时长受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 5 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3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 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 80%的 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 400 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 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 a,则 m 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 N 可以表示为( ) A.400a·0.8m B.0.8a·400m C.a·320m D.320am 3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 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 养(见下表),均获得 了“S”形增长曲 线。根据预测的实验 结果从理论上分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4 个试管内的种群在 K/2 时增长最快 B.试管Ⅲ比试管Ⅳ先达到 K 值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 个) 10 5 5 10 C.试管Ⅲ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 下降 34.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用诱虫器分离趋湿、趋光、避高温的小动物 D.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35.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 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36.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 变,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 所致 37.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 果农在科研人员的建议下,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培养草菇的 材料来自农民种植的玉米秸秆加工而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果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果树同化的太阳能 B.“玉米→草菇→人”,这条捕食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草菇是该果园内的分解者,而蚯蚓和昆虫是该果园内的消费者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但不利于物质循环 38.下列有关稳态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②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提高 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⑤“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中,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 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⑥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 所致 ⑦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A. ②④⑤⑦ B. ④⑤⑦ C. ①③④ D. ②⑤⑥⑦ 39.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A 代表人体下丘脑,a 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 b、c 可分别代表产生并传导兴奋和抗 利 尿激素分泌增加 B. 若 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 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 降 C. 若 A 代表人体 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 成 D. 若 A 代表燕麦胚芽鞘,a 为单侧光,则 b、c 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 向 光弯曲生长 40.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若在 b 点切断,则刺激 d 点后,c 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乙图中,体内细胞与 B 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 A 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丙图中两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与记忆 B 细胞的作用相关 D.图丁中效应 T 细胞能识别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膜上出现特异性抗原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45 分)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41. (12 分)科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 出现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该方法利用的是一种快速诊断免疫试纸,可根据检测结果是否 呈“阳性”来进行初步诊断。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手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模式 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针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引起该种变 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流 表 B 发生__________次偏转。 (3)若刺激丙图①时,⑥处没有出现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 ___________递质。 (4)取手指血时该同学没有缩手,这是因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级神经中枢 对缩手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进行了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调节。 (5)神经递质和动物体内的激素在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特点)。 (6)IAS 是一种罕见的低血糖症,其致病机理是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抗体,该抗体在胰岛素分 泌旺盛时,能和胰岛素结合,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在胰岛素分泌减少时,亲和力降低,抗体 和 胰 岛 素 分 离 , 胰 岛 素 又 能 正 常 起 作 用 。 胰 岛 素 降 低 血 糖 的 机 理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IAS 患者在饭后半小时的血糖浓度____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 于”)正常人,饭后 4 小时,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则会迅速下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2.(12 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_的分子,其主要合成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所以在发挥作用时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 胞的成熟情况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2)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 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___,可 选用图中_____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3)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 CaCl2 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 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 CaCl2 对胚轴的生长具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根 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点。若 要探究生长素类似素对胚轴生长的影响,实验开始前,要将黄豆芽胚轴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 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将② 组 结 果 与 ① ③ 进 行 比 较 ,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9 分) I.图 1 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 2 为 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 1 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能量从无 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 2 ) 图 2 中 B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 鼠 摄 入 能 量 为 2.2×109kJ,A 中能量为 1.6×109kJ,B 中能量为 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 2.4×108kJ,则 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草原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 CO2 量_______(填“大 于”“等于”“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 CO2 量。 II.图中数据为某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4)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 ___________结构。 (5)在图示 A~E 5 个沼泽区中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 示)。 (6)若大兴安岭的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图所示。 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海三棱藨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 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 集、调查。 44.(12 分)下图是我国某地桑基鱼塘示意图,下表是池塘中 5 种鱼类的相关信息,请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1)从图和表中可知,5 种鱼的分层现象主要受 影响。若蚕 沙是丁种鱼食物的一种,丁种鱼从蚕沙中获得的能量占蚕同化量的 %。 (2)据表可知,甲种鱼和乙种鱼的关系是 。甲种鱼呈“S”型增长 的原因是 。 (3)生态系统其结构包括 和 两方 面。 (4)目前生态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 其优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桑基鱼 塘和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在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上 (相同/不同)。 (5)若图丙中Ⅰ、Ⅱ分别为一段时间内该养殖塘中鳙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图中 ________点时鳙鱼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天然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________(填 “能”或“否”)超过其 K 值。 南安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生物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1-25 题,每小题 1 分,26-40 题,每小题 2 分,共 55 分。 1 分题 1-5:C D B B B 6-10:D C A C C 11-15:A D A B D 16-20:B B C C B 21-25:D B B B C 2 分题 26-30:C C C D B 31-35:D C B D D 36-40:B A B D B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41.(12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Na+内流 (2) 1 (3)抑制性 (4)大脑皮层 分级 (5)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起作用后都被灭活 (6)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2 分) 高于 胰岛素分泌旺盛时,胰岛素和抗体结合,无法发挥降血糖作用,4h 后,胰岛素分泌 减少,大量的胰岛素和抗体分离,能正常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迅速降低(2 分) 42.(12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 信息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2 分) 浓度 器官的种类 (2)Ⅱ d (3)抑制 B 内源性生长素 (4)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 势”) 43.(9 分,每空 1 分) (1) ②③④ ① (2)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15% (3) 大于 (4)水平 (5)A、B、C、D、E(写全给 1 分) (6)(次生)演替 取样器取样 44.(12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食物和栖息场所 0 (2)竞争 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制约,有天敌(2 分)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4)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 分) 不同 (5)c 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