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B. HIV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细菌只含有R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含有核糖体,且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B错误; 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核糖体中有RNA,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些固醇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 酶、激素和胆固醇的合成都与核糖体有关 C. 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 多糖、蛋白质和核苷酸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某些固醇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A正确; B、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RNA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部分激素和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它们的合成也与核糖体无关,胆固醇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错误; C、蛋白质的多样性与它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而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它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C错误; D、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体,不是多聚体,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单体有8种 B. 糖类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O C. 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 D. 糖类、抗体、RNA聚合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豌豆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豌豆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单体有4种,A错误; B、糖类只含有C、H、O,B错误; C、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C正确; D、糖类无识别功能,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消灭抗原,RNA聚合酶能识别作用的位点并行使催化功能,D错误。 故选C。 4.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壁分离时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力会逐渐增大 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 O2 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水 C. 脱氧核苷酸在细胞核形成脱氧核糖核酸时会产生水 D. 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高于自由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质壁分离时成熟植物细胞失水后细胞液渗透压升高,吸水力增大,A正确; 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 02 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水,B正确; C. 脱氧核苷酸在细胞核形成脱氧核糖核酸时发生脱水缩合,会产生水,C正确; D. 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增大,但自由水含量仍大于结合水,D错误。 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某化合物由甲乙两部分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化合物为蔗糖,则甲、乙均为葡萄糖 B. 若该化合物为氨基酸,乙为R基,则甲中必含氨基和羧基 C. 若该化合物为ATP,甲为腺苷,则连接甲乙的键是高能磷酸键 D. 若甲、乙为两个核苷酸,则连接两者的化学键一定是氢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该化合物为蔗糖,则甲和乙一个是葡萄糖,另一个是果糖,A错误; B、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若该化合物为氨基酸,乙为R基,则甲中必含氨基和羧基,B正确; C、若该化合物为ATP,甲为腺苷,则连接甲乙的键是普通磷酸键,C错误; D、若甲、乙为两个核苷酸,则连接两者的化学键可以是磷酸二酯键,也可以是氢键,D错误。 故选B。 6.据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二磷酸腺苷 B. 丙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N C. 乙物质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酶1、酶2和酶3催化的反应均伴有大量的能量释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为二磷酸腺苷,A正确; B、丙物质为腺苷,含有的元素为C、H、O、N,B正确; C、乙物质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正确; D、酶1、酶2催化水解高能磷酸键,释放能量多,酶3水解的是普通化学键,释放能量少,D错误。 故选D。 7.下列描述与相关细胞结构相匹配的是( ) 细胞结构 描述 A 内质网 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B 染色质 易被酸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的物质 C 核孔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D 细胞质基质 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而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A错误;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的物质,B错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核孔,C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D。 8.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及运输途径中直接有关的具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 醋酸洋红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精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D. 相对于心肌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A、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运输及分泌直接有关的具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A正确; B、醋酸洋红染液染色之前,已经将根尖细胞用解离液解离了,此时细胞已经是死细胞。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错误; C、精卵结合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胰岛细胞中核糖体合成胰岛素,高尔基体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后,内质网膜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小泡,转移到细胞膜上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胰岛素。这个过程中高尔基体膜得到部分更新,心肌细胞不是分泌细胞,故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速度更慢,D正确。 故选B。 9.下列过程在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 ) A. 在细胞核中进行酶的合成 B. 由高尔基体中合成的物质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 ADP与Pi在细胞核中结合产生ATP D. 核糖核苷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聚合成mR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的,RNA可以在细胞核中合成,A正确; 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磷脂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B错误; C、ADP与Pi在细胞核中结合产生ATP可以发生在光反应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错误; D、m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合成,不会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即核糖核苷酸可以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聚合成mRNA,D错误。 故选A。 10.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2月1日称,南美洲新生儿小头症患者数量猛增很大程度上与寨卡病毒有关,已经构成了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寨卡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 B. 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需要宿主细胞DNA作为模板 C. 寨卡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核糖、磷酸和碱基 D. 为了研究寨卡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答案】C 【解析】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拟核,A错误; B、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需要病毒RNA作为模板,B错误; C、寨卡病毒的核酸只有RNA,故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核糖、磷酸和碱基,C正确;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核膜但不一定具有中心体 B.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含有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不一定都储存在DNA中 【答案】C 【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所以“具有核膜”不是细胞共性,A项错误;所有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一定是核糖体,B项错误;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这是细胞共性,C项正确;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即细胞的遗传信息都一定储存在DNA中,D项错误。 12.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B. 如果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 如果X(氧气除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被动运输,则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D. 如果X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A正确; B、葡萄糖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B正确; C、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正确; D、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错误。 故选D。 13.下图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P可能是氧气 B. 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 物质P和Q出细胞都消耗能量 D. 物质Q出细胞未必需要载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图中物质P为主动运输,A错误;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物质Q表示,但物质Q不一定是水,B错误;物质P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物质Q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可表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物质Q出细胞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而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D正确。 14.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植物甲和植物乙的幼苗,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成分相对含量为100%)中相应成分作比较,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甲向培养液中排出了Mg2+,而从培养液中吸收SiO44- B. 植物乙对Mg2+和SiO44-吸收不同主要是由培养液中两种离子浓度不同引起的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类型 D. 降低培养液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甲吸收的SiO44-多,对Mg2+吸收量少,A错误; B、植物乙对Mg2+和SiO44-吸收不同主要是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B错误;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类型和无机盐离子的种类,C错误; D、水稻对Mg2+的吸收为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和能量,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故选D。 15.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 B. 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C. 开始时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 D. 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2分钟时,处于甲、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与初始值相比增大,A正确;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再放入清水中,基本没有变化,处于乙中的细胞再放入清水中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C错误;紫色的洋葱内表皮的液泡中不含有色素,现象不明显,D错误。故选A。 16.将少许的二氧化锰和新鲜土豆匀浆分别加入到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检测两者产生的气体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注:实线为加入二氧化锰产生的气体量,虚线为加入土豆匀浆产生的气体量)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氧化锰是无机催化剂,土豆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由于酶具有高效性,故加入土豆匀浆的反应速率较快,又因为两组加入的底物过氧化氢的量一定,故相对气体量的最大值相同,加入土豆匀浆较快达到相对气体量的最大值。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探究某种酶特性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是探究蔗糖酶的特性 B. 该酶在温度为20℃、pH为7时活性最高 C. 图1和图2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 D. 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实验是探究酶的特性,不是蔗糖酶,A错误;从图1中该酶在温度为30℃,从图2中pH为7时活性最高,B错误;图1和图2都证明酶需要适宜的条件,C错误;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答案是D。 18.下列选项所描述的物质一定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 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B.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C. 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还可用于构成生物个体的保温结构 D. 由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组成,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所描述的是小分子物质ATP,A错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核酸,核酸是生物大分子,B正确;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还可用于构成生物个体的保温结构,但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蔗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但蔗糖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19.下列关于ATP和ADP的转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渗透失水的过程,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B. 糖氧化分解的过程中,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C.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D. 光合作用水的光解过程,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渗透失水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故没有ATP转化为ADP过程,A错误; B、糖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会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伴随着ADP转化为ATP,B错误;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转化为ADP,C正确; D、光合作用水的光解过程,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伴随着ADP转化为ATP,D错误。 故选C。 20.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组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B.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02 C. 该实验为对照实验,其中甲组为实验组,而乙组为对照组 D. 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瓶中的02以形成无氧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澄清石灰水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均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A正确;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正确;该实验为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C错误;乙装置是模拟的无氧环境,故需要封口放置一段时间耗尽氧气,D正确。故选C。 21.对某细胞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该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A. CO2+H2O(CH2O)+O2 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 ADP+Pi+能量ATP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O2+H2O(CH2O)+O2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表示脱水缩合过程,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不能完成整个有氧呼吸过程,C错误; D. ADP+Pi+能量ATP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正确。 22.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没有线粒体,因此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C.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产生ATP,并用于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 D. 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酵母菌含有线粒体,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如在无光条件下,B正确; C、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 D、一些厌氧型细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不含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错误。 故选B。 23.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可用来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 加入NaHCO3溶液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C. 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 D. 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有氧呼吸强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单色光,因变量是释放的O2浓度(代表光合作用强度),故实目的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A正确; 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提供光合作用吸收的CO2,B错误; C、相同条件下,白光下比单色光下的光合作用要强,因此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C正确;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B。 24.马拉松是典型的耐力性运动项目,改善运动肌利用氧能力是马拉松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测得血液中乳酸含量与摄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强度增加,甲乳酸含量增加更显著的原因是摄氧量不足 B. 运动员甲比乙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 C. 等质量的脂肪含能量高于糖类,运动中宜选用脂肪补充能量 D. 有氧呼吸供能是马拉松运动供能的主要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曲线表明,随着运动强度增加,所需能量增加,有氧呼吸增强,但有氧呼吸增强也不能满足运动增强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无氧呼吸也随之增强,产生的乳酸增多,A错误;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相同运动强度、摄氧量时,乙的乳酸比甲相对要少,因此乙比甲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B错误;脂肪与糖相比,氢多氧少,因此在氧化分解时需要消耗的氧气多,因此为减少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乳酸,一般宜选用单糖作为补充能量的物质,C错误;有氧呼吸供能是马拉松运动供能的主要方式,D正确;故选D。 25.下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其中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 B. 人和动物细胞只有在条件Y下,才能产生物质a C. 等量葡萄糖在条件Y下氧化分解产生CO2的量比在条件X下产生的更多 D. 试剂甲为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现象Z是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条件X即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在酒精中,A错误;人和动物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只有Y条件下有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的三倍,C正确;酒精遇酸性重铬酸钾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故选A。 26.如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叶肉细胞中,只要线粒体消耗O2,光合作用就不缺少ATP和CO2 B. 过程②需要ATP,过程③④产生ATP C. 对于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突然降低光照强度,过程①②都会减弱 D. 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TP有关的酶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叶肉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不能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使用,A错误; B、过程②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ATP;过程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③④是有氧呼吸,都能产生ATP,B正确; C、对于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所以过程①②都会减弱,C正确; D、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含有与合成ATP相关的酶,都能产生ATP,D正确。 故选A。 27.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具有特定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B. 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长 C. 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D. 一个新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A正确。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代谢需要酶的参与,温度越高,酶的活性可能越低或越高,B错误。 C、细胞的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C正确。 D、一个新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所需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B。 28. 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T和U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 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 ce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 在显微镜下,处于ae段的细胞数目最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解:A、碱基U是RNA特有的,所以b点时刻,U的利用率最高,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RNA,A正确; B、碱基T是DNA特有的,所以d点时刻,T的利用率最高,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DNA.但此后仍在利用T,说明DNA复制没有停止,因此e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 C、ce阶段,DNA分子进行复制,双链要解旋,所以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占95%,所以在显微镜下,处于ae阶段的细胞数目最多,D正确. 故选B. 29.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是肝癌发生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实验组中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有高表达。关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制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凋亡 B. 表达水平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 C. 表达水平高低可检测survivin 蛋白质含量 D. 表达加强,细胞凋亡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凋亡,A正确;实验组细胞实则为癌细胞,实验组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有高表达,说明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B正确;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相应的蛋白质,因此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低,可通过检测survivin 蛋白质的含量来体现,C正确;survivin基因表达加强,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加强,D错误。 30.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 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C.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条 D.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 B、该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则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B正确; C、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则其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最多有8条染色体,C错误; D、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C。 31. 各类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存在( ) A. 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点分裂 B. DNA复制和细胞质分开 C. 纺锤体出现和细胞板的形成 D. 同源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 B、所有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DNA复制和细胞质的分开,B正确; C、原核细胞不会有纺锤丝出现,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体细胞不发生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3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A.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 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 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 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被造血干细胞吸收后,在细胞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在有氧情况下进入线粒体,A错误; B、造血干细胞合成的细胞膜蛋白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B错误; C、造血干细胞在细胞核转录的mRNA,从核孔出来进入细胞溶胶,并与核糖体结合,C错误; D、D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造血干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催化DNA的复制过程,D正确。 故选D。 33.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不能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 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幼红细胞期开始表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无二氧化碳,A正确; B、网织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转录形成的mRNA和核糖体,仍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错误; C、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因而,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C正确; D、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但仍会凋亡,故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可能在幼红细胞期即开始表达,D正确。 故选B。 34.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B. 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 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两个阶段细胞中染色体相同,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 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细胞分裂导致的,C错误; D、B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这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D正确。 故选C。 35. 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 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 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 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 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故A错误。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但因为减数分裂时的基因重组和受精时的随机作用,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可能完全一样,故B错误。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C正确。 D、我弟弟细胞内的常染色体大小相同,但性染色体有所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6.如甲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乙图是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的局部放大图(注;①—⑨表示过程,1—5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1)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其意义是可以实现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直接参与。 (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5)细胞通过囊泡可以将细胞“货物”精确地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乙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 胞吞 (2).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3). 营养和能量的供应 (4). 溶酶体 (5). 1、4、5 (6). 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7).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详解】(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 (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可以实现细胞内营养和能量的供应;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溶酶体的直接参与。 (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1内质网、4高尔基体、5细胞膜。 (5)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7.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请分析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系统。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 步骤试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②加入缓冲液 ③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min 2mL 2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min 2mL 2mL ? 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试管A、C对照,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颜色为绿色的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_______________(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炒干)工艺过程,这一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生物膜 (2). 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 无色 (4). 蛋白质 (5). 强酸使酶失去活性 (6). 热锅高温炒制 (7). 高温使酚氧化酶失活 【解析】 【详解】(1)细胞中具有生物膜系统,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分隔开。 (2)酶促进反应的机理是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试管加入强酸使酶失活,不能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故C试管中为无色;B试管用蛋白酶处理,也不会变色,酚氧化酶被蛋白酶水解了,说明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C试管对照,强酸条件下,酚氧化酶也会失去作用,所以强酸使酶失去活性。 (3)高温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以防变色。 38.研究人员为了研究日温和夜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进行实验,每昼夜给予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用培养液培养番茄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得到的结果,请据图回答: (1)为完成图1实验,研究人员至少要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分为_________________组,并将其置于相应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2)图1中A在夜温10℃和20℃条件下,茎生长速率不同的原因是白天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强度相同而夜间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强度不同。 (3)图1中最有利于番茄茎生长的温度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速率也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5)在光下,根尖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 (6)图2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是________________;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上升或下降)。 【答案】 (1). 10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 呼吸作用 (4). 日温26℃,夜温20℃ (5). 植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6). 叶绿素 (7).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8). t2 (9). 下降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曲线A植物所处环境的日温固定为26℃,夜温分别为5℃、10℃、15℃、20℃、25℃.曲线B植物所处环境的日温与夜温保持一致,分别为5℃、10℃、15℃、20℃、25℃.所以至少要将幼苗分为10组。 (2)曲线A在日温均为26℃,在夜温10℃和20速度条件下,茎生长速率不同的原因是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而夜间呼吸作用强度不同。 (3)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A中最高点茎的生长速率最大,即图中最有利于茎生长的温度条件是日温26℃夜温20℃。 (4)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速率也不相同,原因是植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叶绿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5)在光下,根尖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图2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2和t4,这两点都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t4时补充CO2,二氧化碳固定增加,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 39.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染色体(质)形态的变化,图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显微照片,图丁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应选择区域____________(填序号),在显微镜下寻找该区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有丝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图乙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丙中B细胞对应图丁的_______________区段。 【答案】 (1) 基因选择性表达 (2) ③ (3)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4)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5) d→e→a→b→c→d(d→d) (6) 分裂期时间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7) BC 【解析】 【详解】(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应选择区域③分生区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寻找该区域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2)有丝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是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3)请用图乙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e→a→b→c→d(d→d)。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分裂期时间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5)图丙中B细胞对应图丁的BC区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