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高二(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C.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中心 2.生物实验中往往需要用到某些试剂,使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 B.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C.甲基绿﹣DNA﹣绿色 D.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 3.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象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实验前乙<甲<丙 ②实验前乙>甲>丙 ③实验后乙≥甲=丙 ④实验后乙<甲<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 ) A.不再分裂 B.呼吸作用降低 C.可以无限增殖 D.水分减少 5.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 A.2和3 B.1和3 C.2和2 D.4和6 6.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7.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连接酶 B.若X是G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要有其他RNA 8.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都用于还原CO2 B.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 C.都用于还原O2 D.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9.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密码子由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序列组成 B.每种氨基酸均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C.信使RNA上相邻密码子之间没有多余的核苷酸存在 D.64种密码子中有三种终止密码子,两种起始密码子,能翻译出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10.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神经递质的合成 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 C.[H]+O2→H2O D.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1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细胞、分生组织细胞、干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表明细胞分裂正处于分裂间期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进入人体内的抗原都可能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13.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 A.﹣GAAUUG﹣ B.﹣CTTAAC﹣ C.﹣CUUAAC﹣ D.﹣GAATTG﹣ 14.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所有细胞都能合成物质1 15.大脑皮层在神经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密切相关 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 C.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 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16.某校共有学生人数1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 A.120 B.119 C.64 D.56 17.某科研小组作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分钟,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分钟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次数 相对值 指标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0.45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乙 0.31 0.31 0.31 0.30 0.31 0.60 0.62 0.38 0.33 0.32 丙 0.23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A.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甲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 B.实验过程中,乙增加到最大值后,甲随之降低,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C.0℃时,在甲、乙、丙的共同作用下,小鼠的产热大于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丙代表皮肤血流量0℃时丙值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发 18.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突变成抑癌基因的结果 B.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对体内的癌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C.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其含有BCL﹣XL蛋白基因 D.癌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分泌的抗体清除 19.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减小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下面解释正确的组合是( ) ①结合水是构成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②结合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③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④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21.如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B.d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不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C.e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c过程完成的 22.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 A.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23.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A.20% B.30% C.40% D.70% 24.如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25.把小白鼠和青蛙从约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将是( ) 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 B.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 C.小白鼠和青蛙都减少 D.小白鼠和青蛙都增加 26.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27.某地区人群中,每万人中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表型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妹妹.该男性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 A. B. C. D. 28.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可直接进行受精作用 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一对同源染色体 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 29.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 3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三倍体,但高度不育 C.四倍体马铃薯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D.二倍体生物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31.下面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叙述有错误的是( )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慢 D.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32.如图所示,一为桃树,二为龙爪槐,则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依次为( ) A.A→B,A→B B.B→A,B→A C.A→B,B→A D.B→A,A→B 33.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a=b>d B.a=c>b=d C.c>a>b>d D.a>c>d>b 3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35.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 ) A.卵细胞XAB,XaB B.卵细胞AB,aB C.精子AXB,AY,aXB,aY D.精子AB,aB 36.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盒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生长,此实验主要说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C.尖端以下是感光部位 D.尖端以下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3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B.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38.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 39.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形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中雌株全为披针形,雄株有披针叶、也有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狭披针形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后代中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 40.如图为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Ⅲ9和Ⅲ11不可能表现正常,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假设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则I1和I2必须同时患乙病,该假设才成立 C.图中乙病在男性中发病率大于女性,所以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I1和I2婚配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4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 (1)人体正常的血糖浓度为 . (2)刺激X是 ,胰岛A细胞接受该刺激后分泌的激素为 ,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可促进 而使血糖浓度 (升高/降低). (3)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 (神经/体液)调节. (4)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激素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42.如图是植物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Ⅶ所表示的物质中,Ⅰ表示 ,Ⅴ表示 . (2)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是 (细胞器). (3)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时,实验测得相关生理代谢数据如下: a)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为0.4mol/cm2叶•小时; b)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 c)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 d)光照强度为3.0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产生O2量是1.0mol/cm2叶•小时. ①如果菊花发生图示的生理过程,当“Ⅱ”和“Ⅵ”的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条件是 (其他条件适宜). A.小于1.0千勒克司 B.1.0千勒克司 C.2.5千勒克司 D.3.0千勒克司 E.大于1.0千勒克司,但小于2.5千勒克司 ②当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菊花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 (mol/cm2叶•小时);如果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 . 43.某种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髙等植物,其花色(A、a)和叶形(B、b)性状分别由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表是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性状及子代表现型与比例: 杂交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父本 母本 ♂ ♀ 甲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红花宽叶、红花窄叶、 白花宽叶、白花窄叶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乙 白花窄叶 红花宽叶 红花宽叶、红花窄叶 无雌性个体 (1)根据杂合甲可判定控制 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在花色这一性状中 色是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乙中母本的基因型是 . (3)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二是基因 使雄配子致死.若欲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确定原因到底是哪种,应选择基因型为 的雄株作父本. (4)自然界偶尔会出现该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但一般不育,其原因可能与细胞中没有 有关.若要恢复其可育性,通常可采取的措施是 . 44.某科研所欲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甲 正常的鼷鼠 未接种 + 乙 正常的鼷鼠 接种 +++++ 丙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未接种 + 丁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接种 + 戊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 接种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 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3)若将题干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 免疫彻底消灭它.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对照组: .结果: .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实验结论,对实验组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 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高二(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C.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中心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1、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2、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3、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4、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解答】解:A、肽链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不同种类功能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如含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和分泌水解酶,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B. 2.生物实验中往往需要用到某些试剂,使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 B.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C.甲基绿﹣DNA﹣绿色 D.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解答】解:A、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紫色,A错误; B、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B正确; C、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C正确; D、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A. 3.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象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实验前乙<甲<丙 ②实验前乙>甲>丙 ③实验后乙≥甲=丙 ④实验后乙<甲<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1、渗透作用的发生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扩散. 2、乙未出现质壁分离,丙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所以实验前,乙的细胞液浓度最高丙最低,即乙>甲>丙. 3、实验后,形态不再变化,则甲、丙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同,乙的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所以实验后乙≥甲=丙. 【解答】解:1、甲、丙都发生质壁分离,丙分离程度较大,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甲和乙细胞液浓度,且甲细胞液浓度大于丙,乙没有质壁分离,说明乙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相当,故实验前乙>甲>丙 2、由于乙没有质壁分离,故实验后乙细胞液浓度≥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而甲和丙发生质壁分离,图示形态不再变化,那么实验后甲、丙细胞液浓度和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相等,故实验后乙≥甲=丙 故选:B. 4.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 ) A.不再分裂 B.呼吸作用降低 C.可以无限增殖 D.水分减少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解答】解: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错误;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呼吸作用较强,B错误; C、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C正确; D、癌细胞比正常细胞代谢旺盛,因此其细胞中的水分较正常细胞多,D错误. 故选:C. 5.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 A.2和3 B.1和3 C.2和2 D.4和6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据此答题. 【解答】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因此,一分子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3个磷酸基团. 故选:A. 6.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反应,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A正确; B、血友病是遗传病,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B错误; C、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C正确;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D正确. 故选:B. 7.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连接酶 B.若X是G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要有其他RNA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解答】解:A、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必须加入逆转录酶,A错误; B、若X是GTTGTACAA,即为DNA单链,Y含有U,即为RNA,则试管内模拟的是转录过程,必须加入RNA聚合酶,B错误; 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模拟的是DNA的复制过程,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C错误; D、若X是mRNA,Y是蛋白质,则试管内模拟的是翻译过程,还要有tRNA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8.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都用于还原CO2 B.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 C.都用于还原O2 D.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在线粒体基质进行,第三阶段[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光合作用中,通过光反应将水光解,生成[H]和ATP,[H]作用于暗反应将C3还原.呼吸作用中,产生[H]作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O2反应生成H2O,即还原O2. 故选:B 9.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密码子由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序列组成 B.每种氨基酸均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C.信使RNA上相邻密码子之间没有多余的核苷酸存在 D.64种密码子中有三种终止密码子,两种起始密码子,能翻译出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由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序列组成,A正确; B、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氨基酸只有20种,所以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B错误; C、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在信使RNA上相邻密码子之间没有多余的核苷酸存在,C正确; D、64种密码子中有三种终止密码子,两种起始密码子,由于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所以能翻译出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D正确. 故选:B. 10.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酶的作用特点的考查,对于可逆化学反应,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只改变达到平衡点所用的时间,对于不可逆化学反应,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的彻底进行,即反应物完全发生反应.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曲线在加入酶后,反应物浓度增加,这是不可能的,A错误; B、乙,加入酶后反应物按照没加酶以前的速率降低,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下,其反应物的浓度在加入酶后的下降速率应该加快,B错误; C、丙曲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后来又有所上升,后半部分的曲线走势不对,C错误. D、丁曲线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直至反应物浓度为0,D正确. 故选:D. 11.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神经递质的合成 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 C.[H]+O2→H2O D.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不能是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合成发生在突触前细胞内,A错误; B、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B错误; C、反应[H]+O2→H2O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错误; D、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细胞、分生组织细胞、干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表明细胞分裂正处于分裂间期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进入人体内的抗原都可能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干细胞、根据分生区细胞.T是合成DNA的成分,U是合成RNA的成分. 【解答】解:A、精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不能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说明细胞中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这表明细胞分裂正处于分裂间期,B正确;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 D、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有可能存在内环境也有可能侵染细胞,D错误. 故选:B. 13.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 A.﹣GAAUUG﹣ B.﹣CTTAAC﹣ C.﹣CUUAAC﹣ D.﹣GAATTG﹣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T﹣A、C﹣G、G﹣C.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T﹣A、C﹣G、G﹣C. 【解答】解:根据题意DNA分子的一条链为“﹣GAATTG﹣”,则互补链为“﹣CTTAAC﹣”,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G与C、A与U、C与G、T与A配对,则以“﹣CTTAAC﹣”为模板,合成mRNA的序列是﹣GAAUUG﹣. 故选:A. 14.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所有细胞都能合成物质1 【考点】酶的概念;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抗体都是蛋白质,故2表示蛋白质、4表示抗体.大部分酶是蛋白质,故3表示酶;激素主要是固醇,由特定器官产生,有一小部分激素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故1表示激素.浆细胞合成抗体,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内分泌腺细胞产生激素. 【解答】 解:A、大部分酶是蛋白质;激素主要是固醇,由特定器官产生,有一小部分激素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抗体都是蛋白质.因此3表示酶、1表示激素、2表示蛋白质、4表示抗体,A错误; B、浆细胞合成抗体,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故能产生4抗体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酶,B正确; C、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内分泌腺细胞产生激素,故能产生3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1激素,C错误; D、内分泌腺细胞产生1激素,D错误. 故选:B. 15.大脑皮层在神经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密切相关 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 C.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 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解答】解:A、大脑皮层上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中枢,故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运动性语言中枢是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说话,W区为书写中枢,受损的患者不会写字,B错误; C、大脑皮层只是高级中枢,C错误; D、产生渴觉只是产生感觉,无效应器,故其结构基础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 故选:A. 16.某校共有学生人数1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 A.120 B.119 C.64 D.56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先计算1600人拥有的色盲基因的总数目,再减去已知个体拥有的色盲基因的数目,即可得男生色盲基因的数目. 【解答】解:已知某校共有学生人数1600人,其中女生780人,则男生1600﹣780=820人,因为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所以1600人与色盲有关的基因一共有780×2+820=2380个.根据基因频率的概率进行计算可得到1600一共拥有的色盲基因数是2380×6.8%,约等于162个,则男生色盲人数=总色盲基因数﹣女生拥有的色盲基因数=162﹣23×2﹣52=64人. 故选:C. 17.某科研小组作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分钟,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分钟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次数 相对值 指标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0.45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乙 0.31 0.31 0.31 0.30 0.31 0.60 0.62 0.38 0.33 0.32 丙 0.23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A.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甲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 B.实验过程中,乙增加到最大值后,甲随之降低,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C.0℃时,在甲、乙、丙的共同作用下,小鼠的产热大于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丙代表皮肤血流量0℃时丙值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发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在动物由25℃环境进入0℃环境时,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增多→产热量增多,同时由于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在动物由0℃环境进入25℃环境时,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产生热量减少,同时由于神经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分析表格数据,甲是促甲状腺激素,乙是甲状腺激素,丙是皮肤血流量. 【解答】解:A、在动物由25℃环境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垂体的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维持体温恒定时产热等于散热,C错误; D、分析表格可知,丙在5~7有显著减小,故丙应为皮肤血流量,5~7应为置于0℃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18.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突变成抑癌基因的结果 B.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对体内的癌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C.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其含有BCL﹣XL蛋白基因 D.癌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分泌的抗体清除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3、题干中关键信息“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解答】解: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对体内的癌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B正确; C、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其含有控制多酚合成的基因,C错误; D、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D错误. 故选:B. 19.幼小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增大时,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断减小时,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下面解释正确的组合是( ) ①结合水是构成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②结合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③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④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结合水在细胞中含量较低,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休眠的种子、越冬的植物生活在干旱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结合水的含量相对增多,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也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作用.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所以生物代谢旺盛,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降低.当生物代谢缓慢,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上升. 【解答】解:①结合水是构成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但不能解释上述现象,①错误; ②结合水不参与代谢反应,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②错误; ③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③正确; ④自由水参与某些代谢反应,自由水减少会降低新陈代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效应B细胞或效应T细胞),其中只有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A错误; B、B细胞、T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但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B错误; C、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 D、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而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因此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D. 21.如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B.d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不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C.e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c过程完成的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其中a、b表示细胞增殖,该过程能增加细胞数目,但不能增加细胞种类;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种类,但不改变细胞数目;d表示细胞衰老过程;e表示细胞癌变过程;f表示细胞凋亡过程. 【解答】解:A、④⑤⑥⑦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核基因,但这四种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A正确; 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导致DNA无法解旋,进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B错误; C、细胞癌变后,细胞不会凋亡,但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f细胞凋亡过程完成的,D错误. 故选:A. 22.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 A.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解答】解:A、辐射提高基因突变频率,通过选育使青霉素高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A错误; B、杂合豌豆自交,基因型频率变化,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 C、筛选过程是人工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C错误; D、黑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属于自然选择,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使黑褐色基因频率升高,D错误. 故选:B. 23.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A.20% B.30% C.40% D.7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且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则A+G=C+T,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解答】解:在一个DNA分子中,有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即A=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30%,则C=G=50%﹣30%=20%.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则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0~40%.所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 故选:C. 24.如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从图中可知,给予e神经上一点刺激,兴奋会传递到除c外所有的神经,所以有4处可测到电位变化,即图中a、b、d、e处能检测到兴奋. 故选:C. 25.把小白鼠和青蛙从约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将是( ) 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 B.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 C.小白鼠和青蛙都减少 D.小白鼠和青蛙都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恒温动物的散热和产热相等,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变温动物的代谢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从25℃的温室移到5℃环境时,体内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较多,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所以耗氧量增加;青蛙是变温动物,耗氧量的变化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故选:B. 26.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考点】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有些过敏反应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如药物过敏,C错误; D、艾滋病患者最终由于免疫功能丧失,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正确. 故选:D. 27.某地区人群中,每万人中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表型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妹妹.该男性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说明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该男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据此答题. 【解答】解: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苯丙酮尿症,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由此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则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所以人群中一名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因此,该男子(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育患苯丙酮尿症孩子的概率是. 故选:D. 28.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可直接进行受精作用 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一对同源染色体 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分裂后产生精细胞,变形后成为精子. 【解答】解:A、该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是精细胞,需经过变形后形成精子,才可进行受精作用,A错误; B、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但图中却为B和b,说明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错误;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在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已经分离,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9.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种群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3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三倍体,但高度不育 C.四倍体马铃薯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D.二倍体生物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 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但由于染色体组为奇数,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B正确; C、四倍体马铃薯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C错误; D、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31.下面关于胚芽鞘弯向光源的原理叙述有错误的是( )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C.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慢 D.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向下输送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其基部,A正确; B、胚芽鞘尖端合成的向下运输,促进基部生长,所以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B正确; C、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向光一侧分布的少,生长慢,C错误; D、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并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输送,D正确. 故选:C. 32.如图所示,一为桃树,二为龙爪槐,则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依次为( ) A.A→B,A→B B.B→A,B→A C.A→B,B→A D.B→A,A→B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所谓“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总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颠倒.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与地理方位上的“上”和“下”无必然联系.“形态学上端”通常指茎尖、根尖等. 【解答】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生长素总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形态学上端”通常指茎尖、根尖等.所以桃树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A→B,爪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B→A. 故选:C. 33.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a=b>d B.a=c>b=d C.c>a>b>d D.a>c>d>b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不感光,又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a、b中生长素量相等. 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因此,在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情况下,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的琼脂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多,d少.因此,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c>a=b>d. 故选:A. 3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A、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A错误; B、酵母菌含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就是DNA,B错误; C、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组成元素是C、H、O、N、P),一定不含有硫元素,C正确; 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其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35.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 ) A.卵细胞XAB,XaB B.卵细胞AB,aB C.精子AXB,AY,aXB,aY D.精子AB,a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而B基因却单独存在,主要是因为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导致X染色体上有B基因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所以该基因型完整地写出应是AaXBY,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精子. 【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其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配子是精子; (2)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A和a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X染色体和Y染色体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也同时分离,通过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能形成四种精子,即AXB、AY、aXB、aY. 故选:C. 36.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盒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生长,此实验主要说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C.尖端以下是感光部位 D.尖端以下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幼苗尖端是否罩小帽”,实验的因变量为“幼苗生长方向”.由实验结果可知,尖端有小帽的直立生长,尖端无小帽的弯向光生长,因此可以确定弯向光源生长与尖端是否受刺激有关. 【解答】解:A、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生长,该实验可以说明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但是甲乙对照实验说明的重点不是该结论,A错误; B、甲乙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幼苗尖端是否罩小帽”,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弯向光生长与尖端是否受光刺激有关,即向光性与尖端有关,B正确; C、实验证明尖端是感光部位,C错误; D、实验不能证明幼苗的什么部位能够产生生长素,D错误. 故选:B. 3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B.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脑的高级功能;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但只能对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A错;. 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解答】解:A、脑干是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而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 B、激素只能对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B错误; C、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人体的皮肤受损,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所致,C正确; D、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C. 38.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题图: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 【解答】解:A、图1中,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甲组和乙组的胚芽鞘都应向光弯曲生长,但乙组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并没有将生长素分解,而是盖玻片阻挡了生长素的转移,使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由图1可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A错误; B、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B错误; C、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C错误; D、由图1、图2分析可知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D正确. 故选:D. 39.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形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中雌株全为披针形,雄株有披针叶、也有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狭披针形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后代中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题意可知,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形叶,因此披针形叶是显性性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中雌株全为披针形,雄株有披针叶、也有狭披针叶,说明女娄菜的叶形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为伴性遗传,且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女娄菜的披针叶由A基因控制,狭披针叶由a控制,则亲本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XAY,且比例是1:1:1:1. 【解答】解:A、由题意知,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形叶,因此披针形叶是显性性状,A错误; B、由题意得,亲本披针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XAXA,F1中的披针形叶植株XAXa和XAY,二者基因型不同,B正确; C、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XAY,共4种,C错误; D、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XAY,且比例是1:1:1:1,因此雌性个体产生的具有Xa的雌配子的比例是,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Y的雄配子是,因此 理论上后代中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D错误. 故选:B. 40.如图为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Ⅲ9和Ⅲ11不可能表现正常,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假设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则I1和I2必须同时患乙病,该假设才成立 C.图中乙病在男性中发病率大于女性,所以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I1和I2婚配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析遗传系谱图,Ⅱ﹣3、Ⅱ﹣4患甲病,Ⅲ﹣9不患甲病,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1、I﹣2不患乙病,Ⅱ﹣7患乙病,Ⅲ﹣2患乙病,因此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从遗传系谱图推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根据基因型推算相关的遗传概率 【解答】解: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乙病是隐性遗传病,B错误; C、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在常染色体上,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C错误; D、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I1和I2婚配,他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为1﹣×=,D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41.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 (1)人体正常的血糖浓度为 0.8﹣1.2g/L . (2)刺激X是 血糖浓度降低 ,胰岛A细胞接受该刺激后分泌的激素为 胰高血糖素 ,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可促进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而使血糖浓度 升高 (升高/降低). (3)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 神经 (神经/体液)调节. (4)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糖蛋白 ,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激素体现了细胞膜的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功能.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刺激X为血糖含量降低,通过①→②→③→胰岛A细胞过程,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素,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刺激Y为血糖含量升高,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 3、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靶细胞上“受体”的物质基础是糖蛋白. 【解答】解:(1)人体正常的血糖浓度为0.8﹣1.2g/L. (2)刺激X是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接受该刺激后分泌的激素为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 (4)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激素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故答案为: (1)0.8﹣1.2g/L (2)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升高 (3)神经 (4)糖蛋白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2.如图是植物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Ⅶ所表示的物质中,Ⅰ表示 NADPH(或[H]) ,Ⅴ表示 NADH(或[H]) . (2)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②③ (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是 线粒体 (细胞器). (3)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时,实验测得相关生理代谢数据如下: a)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为0.4mol/cm2叶•小时; b)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 c)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 d)光照强度为3.0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产生O2量是1.0mol/cm2叶•小时. ①如果菊花发生图示的生理过程,当“Ⅱ”和“Ⅵ”的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条件是 B (其他条件适宜). A.小于1.0千勒克司 B.1.0千勒克司 C.2.5千勒克司 D.3.0千勒克司 E.大于1.0千勒克司,但小于2.5千勒克司 ②当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菊花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 1.0 (mol/cm2叶•小时);如果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提高温度)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有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ⅠNADPH、ⅡO2、ⅢCO2、Ⅴ[H]、Ⅵ氧气,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答】解:(1)Ⅰ、Ⅱ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2H2O→4[H]+O2↑(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ADP+Pi→ATP(在酶的催化下),NADP++2e﹣+H+→NADPH.Ⅴ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脱下的24个(H)与6个氧气分子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氧呼吸,植物有氧呼吸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上. (3)①当“II”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和“VI”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量相等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故选:B. ②超过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所以在该光照强度下,菊花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1.0.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如果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和适当提高温度. 故答案为: (1)NADPH(或[H]) NADH(或[H]) (2)②③线粒体 (3)①B ②1.0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提高温度) 43.某种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髙等植物,其花色(A、a)和叶形(B、b)性状分别由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表是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性状及子代表现型与比例: 杂交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父本 母本 ♂ ♀ 甲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红花宽叶、红花窄叶、 白花宽叶、白花窄叶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乙 白花窄叶 红花宽叶 红花宽叶、红花窄叶 无雌性个体 (1)根据杂合甲可判定控制 叶形 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在花色这一性状中 白 色是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乙中母本的基因型是 AAXBXb . (3)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二是基因 a和b共同作用 使雄配子致死.若欲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确定原因到底是哪种,应选择基因型为 AaXbY 的雄株作父本. (4)自然界偶尔会出现该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但一般不育,其原因可能与细胞中没有 同源染色体 有关.若要恢复其可育性,通常可采取的措施是 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据表分析: (1)由甲组中宽叶×宽叶,后代出现窄叶,判断宽叶为显性,由乙组中白花×红花后代全为红花,判断红花为显性; (2)由甲组实验中,后代雌雄个体中红花:白花均为1:1,判断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后代雌雄全为宽叶,雄性宽:窄=1:1,判断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由后代性状分离比及(1)(2)的分析推断,甲组亲本为AaXBY×aaXBXb,乙组亲本为aaXbY×AAXBXb,据此答题即可. 【解答】解:(1)根据分析:由杂交组合甲可判定控制叶形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2)由乙组后代中全为红花推断,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并且母本应为AA纯合,由乙组后代中雄性宽叶:窄叶=1:1推断,母本应为XBXb,故乙组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3)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说明雌配子是成活的,则可能的原因是:一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二是基因a和b共同使雄配子致死.为了检验到底是哪种原因,可以选择基因型为 AaXbY的雄株作为父本,与任意基因型的雌株作为母本杂交,若子代全为雄性个体,则为原因一;若子代有雌性个体,也有雄性个体(雄性:雌性=2:1),则为原因二. (4)自然界偶尔会出现该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但一般不育,其原因可能与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关.若要恢复其可育性,通常可采取的措施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故答案为: (1)叶形 (2)白色 AAXBXb (3)a和b共同作用 AaXbY (4)同源染色体 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44.某科研所欲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甲 正常的鼷鼠 未接种 + 乙 正常的鼷鼠 接种 +++++ 丙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未接种 + 丁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接种 + 戊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 接种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 记忆细胞 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 浆细胞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T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摘除胸腺后,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 . (3)若将题干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体液 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 细胞 免疫彻底消灭它.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对照组: 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 .结果: 移植器官被排斥 .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实验结论,对实验组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实验组再输入T淋巴细胞 . 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的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考查,梳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然后分析表格中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结合免疫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具有对该抗原较长时间的记忆功能,当第二次接种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2)戊、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T淋巴细胞,戊组注射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数量多,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T淋巴细胞的协助;乙、丁两组的自变量也是有无T淋巴细胞,丁组小鼠摘除了胸腺,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因此丁组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浆细胞数量少,产生的抗体少. (3)当病毒入侵时,为进入细胞以前体液免疫先发挥作用,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侵入宿主细胞后再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病毒. (4)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实验的自变量是T细胞的有无,通过切除胸腺和注入T淋巴细胞来控制变量,因变量是移植器官的排异情况,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思路如下: 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③实验组中再输入T淋巴细胞,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故答案应为: (1)记忆细胞 浆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 (3)体液 细胞 (4)②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 移植器官被排斥 ③实验组再输入T淋巴细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