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八)种群的特征浙科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八)种群的特征浙科版必修3

课时跟踪检测(八) 种群的特征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12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0.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选C 选项A为年龄结构;选项B为出生率;选项D为死亡率;选项C中所描述的是种群的分布型,不属于数量特征。‎ ‎2.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甲(自然状态)和种群乙、丙(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下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调查黄杉种群密度的方法一定不是标志重捕法 B.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型;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 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 D.种群丙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同龄个体的数量会增加 解析:选B 标志重捕法只适用于调查动物种群密度,不适用于植物种群;图中自然状态下的种群甲表现出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的黄杉生长有利,是通过种群甲与乙的对比得出的;种群丙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着时间推移同龄个体的数量增加。‎ ‎3.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5‎ 解析:选A 增长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密度基本稳定,而种群密度越来越小是衰退型的特点。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A项符合这一特点。‎ ‎4.(2015·浙江9月选考)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所有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 C.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防治的依据 D.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多 解析:选D 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自然界大多数种群的性比率为1∶1,也有一些种群雌多雄少或者雄多雌少;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未来种群出生率将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将增多。‎ ‎5.右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下图乙中的(  )‎ ‎ ‎ 解析:选A 由于入侵的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所以该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减小。‎ ‎6.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比率,提高种群出生率 解析:选D 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比率。‎ ‎7.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 ‎ 解析:选B 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个体的平均资源占有量有关。在一定的种群密度范围内,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充足,所以个体平均增长量变化不大。种群密度过大时,因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所以随鱼类种群密度增加,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下降。‎ 5‎ ‎8.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上海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解析:选B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种群密度,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④为年龄结构,⑤为性比率。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比率。‎ ‎9.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标记数 初捕 ‎50‎ ‎28‎ ‎22‎ ‎50‎ 重捕 ‎50‎ ‎32‎ ‎18‎ ‎10‎ 以下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比率(♀/ ♂)约为3∶2‎ B.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此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唯一方法 解析:选A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雌性个体60个,雄性个体40个,故性比率(♀/ ♂)约为3∶2;依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50/X=10/50,推出2 hm2有250个个体,所以1hm2有125个;依据计算公式10X=50×50,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的数值偏小,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高;调查种群密度还有其他方法,如样方法。‎ ‎10.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5‎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对种群Ⅰ来说,在0~1岁种群数量下降较快,也就是死亡率较高,所以应重点保护;同理对于种群Ⅱ来说,6~7岁应重点保护。‎ 二、非选择题 ‎1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 ‎ ‎(1)下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________。‎ ‎ ‎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____政策。‎ ‎(3)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4)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5)假如图C代表的种群是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_______(年龄段)个体。‎ 解析:(1)分析甲、乙、丙曲线知其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因此分别对应图A、B、C。(2)图A所示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人口密度会增大,因此应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4)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结构将成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5)若图C代表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注意保护幼年个体,以维持其增长潜能。‎ 答案:(1)A、B、C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计划生育 ‎(3)A(甲) (4)C(丙) (5)幼年 5‎ ‎1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示例(模拟捉放法)。‎ 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一个。‎ 方法步骤:‎ ‎①从一包绿豆中(数量未知)取出50粒,换上50粒红豆,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合均匀。‎ ‎②抓取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豆子(每次一个),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20次。‎ ‎③数一下小烧杯中红豆数(假设为a粒)。‎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种群密度的调查过程中,用50粒红豆换上取出的50粒绿豆是模拟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法中的哪种方法和哪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烧杯向外抓取豆粒时,睁眼抓取和闭眼抓取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能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纸包内绿豆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操作,才能尽量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实验模拟种群密度调查中的标志重捕法,绿豆为一种群,其数量未知,红豆(50粒)相当于被标记的动物。(2)为减小误差,应随机取样,即闭眼抓取。(3)将红豆(50粒)和绿豆混合后再抓取豆子是模拟重捕,抓取20次是相当于捕获20只动物,a粒红豆相当于重捕中被标记的动物,所以绿豆总数为。(4)为尽量减小误差,应增加抓取的次数、模拟的次数,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1)标志重捕法和标志动物 (2)闭眼抓取 ‎(3) ‎(4)①随机抓取(闭眼抓取);②增加抓取豆粒的次数(小于50次);③增加模拟的次数,重复测算,求平均值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