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实验班)+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实验班)+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实验班)‎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F2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雌雄配子的分离 D.相同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离 ‎2.如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代1号一定不带色盲基因 B.Ⅱ代1号一定携带色盲基因 C.Ⅱ代2号可能携带色盲基因 D.Ⅱ代3号的色盲基因来自Ⅰ代1号 ‎3.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能够发生的是(  )‎ A.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多种不同的DNA分子 B.一个DNA分子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 C.一种密码子翻译成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D.一种tRNA分子携带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4.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2.97×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 C.含32P和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是1:50‎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可能不发生改变 ‎6.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 DNA双链 T T G mRNA tRNA A 氨基酸 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7.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 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8.关于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 B.翻译过程中,tRNA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 C.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基因,也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 D.DNA可贮存遗传信息,而RNA不可贮存遗传信息 ‎9.秃顶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一个非秃顶男人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结婚,生下的男孩长大以后表现为秃顶.这个女人的基因型是(  )‎ A.BB或Bb B.Bb C.bb D.BB ‎10.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次抓取的彩球不一定都要放回原桶中 B.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 ‎11.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bbXr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C.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12.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 B.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 C.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 D.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 ‎13.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遗传病时,发现小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及时对小琳的家系进行了调查,构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能肯定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 B.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C.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D.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 ‎14.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 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 ‎15.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 ‎16.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A.9% B.18% C.23% D.24%‎ ‎17.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18.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B.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患病率总是相等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人类基因组计划除了测定常染色体外还要测定X、Y染色体 ‎20.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该白眼果蝇能够形成4种精子,比例为1:1:1:1‎ C.母本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D.该变异一定是发生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21.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两种,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种,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后F1的表现型为:黄色长尾:黄色短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灰色个体中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相同 B.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 C.F1的基因型共有6种 D.两对基因中,短尾纯合子致死 ‎22.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都位于性染色体上 ‎23.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不能进行逆转录的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给病毒也能感染人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自身的核糖体内合成 C.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 D.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24.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5.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由于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以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 ‎ ‎ 二、综合题 ‎26.图甲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1表示X染色体),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名称为  ,该细胞对应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  .‎ ‎(2)甲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对,染色单体  条,1表示X染色体,则2、3叫做  ,1、2、3叫做一个  .‎ ‎(3)D图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时,A与A基因分离发生在  ,A与a基因分离发生在  .‎ ‎(4)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种.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个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与上图中的  相同.‎ ‎27.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 ‎(1)在过程①中如果某个基因出现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  (一定/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这种基因的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2)催化②过程的酶是  .已知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AG,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 ‎(3)在真核细胞中,rRNA的合成是在   处进行的.‎ ‎28.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治疗,最终100%会发生癌变,成为结肠直肠癌.患病个体的APC基因中发生了一个单碱基突变,从而使其翻译产物中第14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已知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分别为CGC、CGU、CGA 和CAA、CAG.请分析回答腺瘤问题:‎ ‎(1)患病个体APC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 ‎(2)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 ‎②Ⅲ9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若Ⅲ8和Ⅲ9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 ‎③Ⅲ8色觉正常,他与一个正常女性婚配,生了一个儿子,既患该单基因遗传病有红绿色盲.现又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④调查表明某地区大约每3600个人中有一个该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若Ⅲ9与当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发病的概率为  .‎ ‎29.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易饲养、繁殖快,是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研究人员对某只果蝇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它的体细胞基因型为BbW,请就该基因型中只有一个W基因的出现作出合理的解释:‎ ‎①若该果蝇未发生变异,则出现的原因是  .‎ ‎②若该果蝇发生了变异,则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2)研究人员在进行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某表现型正常的雌果蝇与表现型正常的纯合雄果蝇交配,后代(F1)表现型均正常,其中雌果蝇202只和雄果蝇98只.如果杂交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且统计正确,请回答:‎ ‎①为合理解释上述结果,从遗传学的角度可以作出假设:某基因具有  (“显”或“隐”)性致死效应,并位于  染色体上.‎ ‎②为验证上述假设,将F1中的202只雌蝇再与亲本的雄果蝇进行单对杂交,若有  (填概率)的杂交组合的子代雌雄比为  ;其余的杂交组合的子代雌雄比为  ,即可证明上述假设成立.‎ ‎ ‎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实验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F2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雌雄配子的分离 D.相同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离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F2出现性状分离是现象而不是实质,A错误;‎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错误;‎ D、相同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B.‎ ‎ ‎ ‎2.如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代1号一定不带色盲基因 B.Ⅱ代1号一定携带色盲基因 C.Ⅱ代2号可能携带色盲基因 D.Ⅱ代3号的色盲基因来自Ⅰ代1号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且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代3号色盲,其父母正常,说明其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为色盲携带者.‎ ‎【解答】解:A、Ⅰ代1号一定带色盲基因,为携带者,A错误;‎ B、Ⅱ代1号正常,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50%,B错误;‎ C、Ⅱ代2号是男性正常个体,一定不携带色盲基因,C错误;‎ D、由于Ⅰ代2号为男性正常,所以Ⅱ代3号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Ⅰ代1号,D正确.‎ 故选:D.‎ ‎ ‎ ‎3.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能够发生的是(  )‎ A.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多种不同的DNA分子 B.一个DNA分子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 C.一种密码子翻译成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D.一种tRNA分子携带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半保留方式进行,所以正常情况下复制形成的DNA分子相同;tRNA分子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分子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几种tRNA分子携带;一个密码子只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不同的密码子可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因而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所以可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 ‎【解答】解:A、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多个相同的DNA分子,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可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B正确;‎ C、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C错误;‎ D、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分子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 ‎ ‎4.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转录、翻译与DNA复制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核糖体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 二十种氨基酸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中的一条链 mRNA 条件 解旋酶、DNA聚合酶ATP 解旋酶、RNA聚合酶ATP 酶、ATP、tRNA 过程 以m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 DNA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母链螺旋化 DNA解旋,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单链,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模板去向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恢复原样,与非模板链重新组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 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全保留 ‎①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 ‎ ‎②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多肽链,提高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③翻译结束后,mRNA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产物 两个双链DNA分子 一条单链mRNA 蛋白质 产物去向 传递到2个子细胞 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组成细胞结构蛋白质或功能蛋白质 意义 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配对方式 A﹣(T) T﹣(A) ‎ G﹣(C) C﹣(G)‎ A﹣(U) T﹣(A) ‎ G﹣(C) C﹣(G)‎ A﹣(U) U﹣(A) ‎ G﹣(C) C﹣(G)‎ 注意 ‎(1)对细胞结构生物而言,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而转录和翻译则发生 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生长等过程. ‎ ‎(2)DNA中含有T而无U,而RNA中含有U而无T,因此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研究DNA复制或转录过程. ‎ ‎(3)在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解答】解:AB、由于该物质能使DNA双链不能解开,故说明该物质能阻断DNA的解旋,故DNA的复制、转录发生障碍,AB正确;‎ C、由于有丝分裂DNA复制发生在间期,故细胞周期应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 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加入该物质能抑制其增殖,D正确.‎ 故选:C.‎ ‎ ‎ ‎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2.97×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 C.含32P和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是1:50‎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可能不发生改变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并且本题关键利用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亲代的两条母链始终会存在于子代DNA分子中,新形成的子链就会带有宿主细胞的放射性标记.‎ ‎【解答】解:A、噬菌体的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G=C=3000.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99×3000=297000,A正确;‎ B、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B正确;‎ C、在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其比例为1:49,C错误;‎ D、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 ‎ ‎6.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 DNA双链 T T G mRNA tRNA A 氨基酸 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据此答题.‎ ‎【解答】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且DNA的下面一条链为模板链;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是A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 故选:C.‎ ‎ ‎ ‎7.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 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其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细菌还有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幽门螺旋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而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解答】解:A、幽门螺旋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而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A错误;‎ B、在菌群中,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所以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抗药性的形成,实质上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C正确;‎ D、幽门螺旋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而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D正确.‎ 故选:A.‎ ‎ ‎ ‎8.关于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 B.翻译过程中,tRNA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 C.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基因,也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 D.DNA可贮存遗传信息,而RNA不可贮存遗传信息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中含有无效片段.‎ ‎2、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4、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密码子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解答】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中含有无效片段,不属于基因,A错误;‎ B、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B错误;‎ C、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基因,也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C正确;‎ D、DNA和RNA均可以作为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C.‎ ‎ ‎ ‎9.秃顶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一个非秃顶男人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结婚,生下的男孩长大以后表现为秃顶.这个女人的基因型是(  )‎ A.BB或Bb B.Bb C.bb D.B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本题属于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这说明显性基因B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的基因型为_b.一个非秃顶男人(bb)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_b)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说明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推知这个女人基因型是Bb.‎ 故选:B.‎ ‎ ‎ ‎10.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次抓取的彩球不一定都要放回原桶中 B.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 ‎【解答】解:A、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A错误;‎ B、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准确,B正确;‎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C正确;‎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D正确.‎ 故选:A.‎ ‎ ‎ ‎11.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bbXr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C.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据题干信息,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子一代中没有白眼残翅雄果蝇,故双亲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Xr和BbXrY.白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是bbXrX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DNA含量加倍,基因组成是bbbbXrXr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DNA含量减半,基因型bbXrXr.‎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XRX﹣,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了BbXrY,F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rY),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 B、Fl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B错误;‎ C、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的含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的含Xr,C正确;‎ 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XrXrXrXr,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rXr,D正确.‎ 故选:B.‎ ‎ ‎ ‎12.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 B.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 C.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 D.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A基因的花粉致死.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由于含有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精子只有一种类型,即含有a基因.Bb可以产生B和b两种雌雄配子.‎ ‎【解答】解:A、题干信息“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l有四种表现型”,说明全部是双杂合子AaBb,则高茎、抗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是AaBb自交,由于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后代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AaBb、AaBB,B错误;‎ C、亲本为Bb自交,所以Fl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值为3:1,C正确;‎ D、F1抗病植株基因型为BB、Bb,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1﹣,D正确.‎ 故选:B.‎ ‎ ‎ ‎13.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遗传病时,发现小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及时对小琳的家系进行了调查,构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能肯定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 B.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C.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D.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小琳的父母均患有该遗传病,但小琳有一个正常的弟弟,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A、父母患病而儿子正常,所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病,A正确;‎ 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B错误;‎ C、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均为,C正确;‎ D、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都是Aa或XAY,D正确.‎ 故选:B.‎ ‎ ‎ ‎14.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 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解答】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C、杂交育种能够将同种生物不同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新品种上来,但需要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消耗的时间较长,C错误;‎ D、基因工程育种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关键在于人工的选择,二者都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D正确.‎ 故选:C.‎ ‎ ‎ ‎15.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染色体变异不能增加基因的种类,增加基因的数量,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增加基因种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个A基因的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若基因型(AAa)中的A分别用A1、A2表示,则三体(A1A2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如下:A1A2移向同一极,另一极为a;若A1a移向一极,则另一极为A2;若A2a移向同一极,则另一极为A1.因此三体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AA:A:Aa:a=1:2:2:1,即a配子的概率为,雌雄配子结合后,从而得出三体自交后产生Aaa的概率.‎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不能增加基因的种类,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增加基因种类,A错误;‎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个A基因的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B错误;‎ C、若基因型(AAa)中的A分别用A1、A2表示,则三体(A1A2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如下:A1A2移向同一极,另一极为a;若A1a移向一极,则另一极为A2;若A2a移向同一极,则另一极为A1.因此三体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AA:A:Aa:a=1:2:2:1,即a配子的概率为,C错误;‎ D、由于三体能产生如下四种配子,比例是:AA:A:Aa:a=1:2:2:1,雄配子Aa和雌配子a结合,还有雌配子Aa和雄配子a结合,所以故三体自交后产生Aaa的概率为,D正确.‎ 故选:D.‎ ‎ ‎ ‎16.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A.9% B.18% C.23% D.24%‎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在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而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即A=T、C=G,因此在DNA分子中嘌呤和嘧啶各占一半,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可得该双链DNA分子A的含量为(1﹣27%×2)÷2=23%,又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A的比例为23%×2﹣28%=18%,故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为18%÷2=9%.‎ 故选:A.‎ ‎ ‎ ‎17.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都是3:1的分离比;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l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解答】解: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在F2中出现了性状分离,A正确;‎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B错误;‎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遗传现象,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D错误;‎ 故选:A.‎ ‎ ‎ ‎18.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B.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解答】解:A、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错误;‎ B、卡诺氏液具有固定根尖的作用,B错误;‎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 ‎ ‎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患病率总是相等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人类基因组计划除了测定常染色体外还要测定X、Y染色体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2、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患者都是男性,且具有全男遗传的特点.‎ ‎3、由于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二者上的遗传信息不同,因此人类的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的遗传也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XAXa(女性显性性状)、XAYa(男性隐性性状),B错误;‎ C、Ⅲ片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基因位于Ⅲ上的遗传病是Y染色体遗传病,男患者的后代的男性个体都是患者,C正确;‎ D、于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二者上的遗传信息不同,因此人类的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 ‎ ‎20.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该白眼果蝇能够形成4种精子,比例为1:1:1:1‎ C.母本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 D.该变异一定是发生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没有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B、Xb 两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应为XbXbY,因此变异来源可能是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裂异常所致.‎ ‎【解答】解:A、亲本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XBY,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子代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A正确;‎ B、该白眼果蝇能够形成4种精子,比例为2Xb:2XbY:1XbXb:1Y,B错误;‎ C、由于亲本都是红眼果蝇,所以母本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C正确;‎ D、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数目比正常果蝇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Xb和Xb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分开,而是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D正确.‎ 故选:B.‎ ‎ ‎ ‎21.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两种,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种,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后F1的表现型为:黄色长尾:黄色短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灰色个体中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相同 B.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 C.F1的基因型共有6种 D.两对基因中,短尾纯合子致死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文:任取一对黄色短尾鼠,让其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亲本是黄色而后代出现了灰色,且黄色:灰色是3:1,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是杂合子;亲本是短尾而后代出现了长尾,且短尾:长尾=2:1,说明短尾是显性性状,亲本是杂合子,且后代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灰色是隐性性状,因此灰色个体中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相同,均为yy,A正确;‎ B、F1中的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AA+Aa的概率为;由于BB纯化致死,因此后代Bb的概率为.因此,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B错误;‎ C、由于BB纯化致死,因此F1的基因型共有6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aabb,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中,短尾纯合子致死,D正确.‎ 故选:B.‎ ‎ ‎ ‎22.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都位于性染色体上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多种多样,雌雄异体的生物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ZW型,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解答】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A错误;‎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表达,C错误;‎ D、有些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有些生物的性别不由性染色体决定,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组数目决定等,D错误.‎ 故选:B.‎ ‎ ‎ ‎23.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不能进行逆转录的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给病毒也能感染人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自身的核糖体内合成 C.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 D.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禽流感病毒(一种非逆转录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禽流感病毒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 ‎2、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解答】解:A、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宿主细胞内合成,B错误;‎ C、由于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所以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体,C正确;‎ D、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 ‎ ‎24.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 ‎ ‎25.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由于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以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障碍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大多数新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有些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出现生殖隔离.‎ ‎【解答】解:A、有些新物种细胞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如植物由于高山气候而形成的多倍体,A错误;‎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B正确;‎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C正确;‎ D、长时间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以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进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 故选:A.‎ ‎ ‎ 二、综合题 ‎26.图甲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1表示X染色体),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名称为 第一极体 ,该细胞对应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 Abd .‎ ‎(2)甲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0 对,染色单体 0 条,1表示X染色体,则2、3叫做 常染色体 ,1、2、3叫做一个 染色体组 .‎ ‎(3)D图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时,A与A基因分离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A与a基因分离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 ‎(4)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4 种.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个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与上图中的 A 相同.‎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分析图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并且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由于该第一极体中含有aBb基因,因此基因型为AaBbdd的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应为Abd.‎ ‎(2)甲图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着丝点分裂,也不含染色单体,1表示X染色体,则2、3叫做常染色体,1、2、3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3)D图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时,A与A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与a基因(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4)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2×1=4种.测交是指与隐性个体进行杂交,由于该生物图甲A中编号l表示X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个体,所以与之测交的是基因组成为abbdd的雄性个体.‎ 故答案为:‎ ‎(1)第一极体 Abd ‎(2)0 0 常染色体 染色体组 ‎(3)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4)4 A ‎ ‎ ‎27.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 ‎(1)在过程①中如果某个基因出现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 不一定 (一定/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这种基因的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基因突变 .‎ ‎(2)催化②过程的酶是 RNA聚合酶 .已知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AG,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GUC .‎ ‎(3)在真核细胞中,rRNA的合成是在 核仁  处进行的.‎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据此答题.‎ ‎【解答】解:(1)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②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图中③为翻译过程.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AG,则其对应于的密码子为GUC.‎ ‎(3)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r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故答案为:‎ ‎(1)不一定 基因突变 ‎ ‎(2)RNA聚合酶 GUC ‎ ‎(3)核仁 ‎ ‎ ‎28.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治疗,最终100%会发生癌变,成为结肠直肠癌.患病个体的APC基因中发生了一个单碱基突变,从而使其翻译产物中第14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已知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分别为CGC、CGU、CGA 和CAA、CAG.请分析回答腺瘤问题:‎ ‎(1)患病个体APC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G∥C .‎ ‎(2)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②Ⅲ9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若Ⅲ8和Ⅲ9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 ‎③Ⅲ8色觉正常,他与一个正常女性婚配,生了一个儿子,既患该单基因遗传病有红绿色盲.现又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④调查表明某地区大约每3600个人中有一个该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若Ⅲ9与当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女孩发病的概率为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该基因中一对碱基突变后,使编码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由精氨酸密码子(CGC、CGU、CGA、CGG)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可知,发生改变的碱基是G变成A,因此模板链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 ‎(2)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解答】解:(1)该基因中一对碱基突变后,使编码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由精氨酸密码子(CGC、CGU、CGA、CGG)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可知,发生改变的碱基是G变成A,因此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A∥T.‎ ‎(2)①分析遗传系谱图,II﹣5号和II﹣6号正常,后代Ⅲ﹣10号患病,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I﹣1号母亲患病,儿子正常,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Ⅱ﹣5、Ⅱ﹣6都是Aa,则Ⅲ﹣9是AA、Aa,Ⅱ﹣4基因型是Aa,所以两者相同的概率为;若III8和III9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③Ⅲ﹣8色觉正常,基因型为AAXBY、AaXBY,他与一个正常女性(A_XBX_)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单基因遗传病又是红绿色盲的儿子(aaXbY),说明该女性基因型是AaXBXb,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④已知当地大约每3600 个人中有一个该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即aa=,则a=,A=,计算正常人中杂合子的概率=(2××)÷(2××+×)=‎ ‎.若Ⅲ﹣9与当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Aa)婚配,所生女孩发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G∥C ‎(2)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③ ④‎ ‎ ‎ ‎29.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易饲养、繁殖快,是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研究人员对某只果蝇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它的体细胞基因型为BbW,请就该基因型中只有一个W基因的出现作出合理的解释:‎ ‎①若该果蝇未发生变异,则出现的原因是 该果蝇为雌性,且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②若该果蝇发生了变异,则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染色体缺失(基因W所在染色体缺失) .‎ ‎(2)研究人员在进行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某表现型正常的雌果蝇与表现型正常的纯合雄果蝇交配,后代(F1)表现型均正常,其中雌果蝇202只和雄果蝇98只.如果杂交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且统计正确,请回答:‎ ‎①为合理解释上述结果,从遗传学的角度可以作出假设:某基因具有 隐 (“显”或“隐”)性致死效应,并位于 X 染色体上.‎ ‎②为验证上述假设,将F1中的202只雌蝇再与亲本的雄果蝇进行单对杂交,若有  (填概率)的杂交组合的子代雌雄比为 1:1 ;其余的杂交组合的子代雌雄比为 2:1 ,即可证明上述假设成立.‎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体细胞基因型为BbW有两种可能,一种是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果蝇为雄果蝇,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XWY;一种是W基因存在的染色体发生变异,如该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或整条染色体缺失.‎ ‎2、表现型正常的雌果蝇与表现型正常的纯合雄果蝇交配,后代(F1)表现型均正常,且雌:雄≈2:1,可能的原因是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隐性纯合致死现象,即有一半的雄果蝇含有隐性基因致死.‎ ‎【解答】解:(1)①如果某果蝇体细胞基因型为BbW,且该果蝇没有发生变异,说明该果蝇为雄性,即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XWY,基因W位于性染色体上.‎ ‎②如果某果蝇体细胞基因型为BbW,且该果蝇发生了变异,可能是由于含有W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B所在的染色体整条缺失造成的.‎ ‎(2)①由题意知,表现型正常的雌果蝇与表现型正常的纯合雄果蝇交配,后代(F1)表现型均正常,且雌:雄≈2:1,可能的原因是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隐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假如①成立,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HXH、XHXh,且比例为1:1,如果将F1中的202只雌蝇再与亲本的雄果蝇进行单对杂交,基因型为XHXH的个体与亲本的雄果蝇(XHY)杂交,后代不出现隐性纯合致死现象,雌雄个体比例相当,如果是基因型为XHXh的个体与亲本的雄果蝇(XHY)杂交,后代XhY致死,子代雌雄比为2:1.‎ 故答案为:‎ ‎(1)①该果蝇为雌性,且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染色体缺失(基因W所在染色体缺失)‎ ‎(2)①隐 X ‎ ‎② 1:1 2:1‎ ‎ ‎ ‎2016年10月24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