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作业                   ‎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烟草花叶病毒含RNA和蛋白质,A正确;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B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会破坏T淋巴细胞,使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正确;通过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答案] B ‎2.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 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形式消灭病毒,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病原体溶解掉。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答案] D ‎3.(2018·保定模拟)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内DNA分子的数量减少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解析] 图中的细胞A、B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细胞;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免疫预防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发生更强、更快的二次免疫反应。‎ ‎[答案] C ‎4.(2018·揭阳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 ‎[解析] ⑤为细胞免疫,⑥为体液免疫;细胞a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f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抗原刺激细胞b(T细胞)和细胞c(B细胞)后,两种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物质④为抗体,其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与抗原结合。‎ ‎[答案] D ‎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能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Art)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一研究机构开展了青蒿素和地塞米松(Dex)抑制T细胞增殖的研究,相关数据整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B.青蒿素除用于治疗疟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 C.浓度为200 μmol·L-1时,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强于Dex D.与低剂量处理比,25~200 μmol·L-1的Art和Dex的抑制率差异显著 ‎[解析] 根据曲线图可知,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正确;青蒿素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而艾滋病是由于HIV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因此青蒿素不能用于治疗艾滋病,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在浓度为200 μmol·L-1时,Art处理抑制率高于Dex,所以该浓度下,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强于Dex,C正确;由曲线图可知,低浓度处理时,Art和Dex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相差不大,而25~200 μmol·L-1的Art和Dex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差异显著,D正确。‎ ‎[答案] B ‎6.人体感染消化道线虫后,线虫侵入肠黏膜,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杀死线虫,并通过腹泻将线虫排出体外。图为该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代表不同种类的淋巴细胞,IgE、IgG为不同的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为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 B.乙为T淋巴细胞,IgE和IgG可能由同一个甲细胞产生 C.IgE参与炎症反应,对于IgG进入肠腔杀死线虫不利 D.细胞因子刺激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发生腹泻将线虫排出 ‎[解析] 甲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增殖,A错误;每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所以IgE和IgG不可能由同一个甲细胞产生,B错误;IgE参与炎症反应,增大肠壁的通透性,有利于IgG进入肠腔杀死线虫,C错误;细胞因子诱发腹泻的机理是细胞因子刺激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发生腹泻,从而排出线虫,D正确。‎ ‎[答案] D ‎7.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M的血清、含抗体G的血清及不含抗体M和G的血清,2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的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促进作用 B.绵羊细胞R有能被抗体M识别的抗原,注射抗体G能防止机体免疫功能过强 C.若同时注射含抗体M和G的血清,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会增多 D.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对某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作用相同 ‎[解析] 与对照组相比,给小鼠注射抗体G的一组,单位区域中产生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较少,说明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抑制作用,A错误;给小鼠注射抗体M的一组,单位区域中产生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说明绵羊细胞R有能被抗体M识别的抗原,由于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抑制作用,所以注射抗体G可防止机体免疫功能过强,B正确;由于没有进行同时注射含抗体M和G的血清的实验,故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验结论,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给小鼠注射抗体G的一组和给小鼠注射抗体M的一组,单位区域中产生的淋巴细胞数量相差较大,这说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对某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作用不同,D错误。‎ ‎[答案] B ‎8.(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下列关于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解析]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内吞噬细菌后形成吞噬小泡,该吞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处理后将抗原片段呈递到吞噬细胞膜表面;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先呈递给T淋巴细胞,再呈递给B淋巴细胞;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存在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 ‎[答案] B ‎9.(2018·北京昌平期末)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对外来组织或器官免疫赦免,其原因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而使后者不启动免疫应答。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免疫系统存在缺陷 B.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免疫赦免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 D.排斥外来器官依靠体液免疫完成 ‎[解析] 据题干信息,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B选项错误;排斥外来器官过程中,免疫的对象是非己的组织细胞,依靠细胞免疫完成,D选项错误;这种免疫赦免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答案] C ‎10.(2018·北京昌平期末)科学家对溶瘤病毒进行改造,使该病毒能够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及健康组织。下列措施不属于改造范畴的是(  )‎ A.使溶瘤病毒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受体 B.使溶瘤病毒基因与肿瘤细胞基因启动子重组 C.对不同溶瘤病毒基因进行重组以增强杀伤力 D.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对宿主进行暂时免疫抑制 ‎[解析] 科学家改造的是溶瘤病毒,D选项不是对病毒进行的改造而是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D选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2018·北京卷)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如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2)根据表中数据,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具有类似的抗原(或DB7具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给小鼠注射DB7,小鼠形成肿瘤,但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变小,因此可推测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3)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细胞免疫,给健康小鼠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健康小鼠会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这种效应T细胞可清除由DB7引发的肿瘤细胞,故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F、D、C、B。(4)通过以上分析可推测,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 ‎[答案] (1)分裂/增殖 免疫 ‎(2)实验一:①高于 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12.(2018·北京海淀一模)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________________宿主细胞。‎ ‎(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b组:排除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组:________________的参照。‎ ‎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备选实验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实验方案:‎ ‎①‎ 请指出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浆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并侵染宿主细胞。(2)由题干文字信息和曲线图信息可知,①a组为实验组,b组为阴性对照组,目的是排除正常人血清中的其他无关抗体对于实验结果的干扰;c组是阳性对照组,提供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的参照;d组是c组的对照。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可推知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3)①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②改正方案如下表:‎ ‎[答案] (1)浆细胞 吸附并侵染 ‎(2)①无关抗体(血清中其他抗体) 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 ②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 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 ‎(3)①‎ 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 ‎②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