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作业
第20讲 免疫调节 1.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解析】注射的抗体对于患者而言属于“异物”,可能会成为过敏原,导致被注射抗体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A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的初始阶段,大多数病原体都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即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D正确。 【答案】B 2.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到抗蛇毒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能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 B.将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 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 D.将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 【解析】蛇毒素属于抗原,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A错误;将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体内的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B正确;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其失去毒性,C错误;蛇毒素不是病原体,不会侵染细胞,不会使马产生细胞免疫,D错误。 【答案】B 3.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这三种病的发病率,接种后( )。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C.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D.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解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A错误;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B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不可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C错误;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能力,D正确。 【答案】D 4.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衰老、破损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C.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的细胞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解析】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防卫功能,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我稳定,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答案】A 5.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 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 【解析】图中细胞a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c是浆细胞,细胞b是T细胞或记忆T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C错误。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B正确;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D正确。 【答案】C 6.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会对B细胞进行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发生在骨髓中,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细胞存活下来,但一般不会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第二次选择发生在淋巴结或脾脏中,外来抗原入侵后,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B细胞存活下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淋巴结、脾脏等属于免疫器官 B.第二次选择后,存活下来的是浆细胞 C.B细胞对自身正常组织产生免疫应答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D.两次选择中,B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不同 【解析】骨髓、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都属于免疫器官,A正确;B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仍是B细胞,它还需要经过增殖分化才能得到浆细胞,B错误;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的组织发起攻击导致的,C正确;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细胞分化前后识别的物质不同,因此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不同,D正确。 【答案】B 7.为探究某种药物Q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是否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有关,某科研小组将患细菌性疾病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编号a、b、c,a组注射一定量的药物Q,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免疫增强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仅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药物Q能够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C.药物Q可通过增加小鼠T细胞的数量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D.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解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参与抗原的处理、呈递过程,A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组与b组比较,说明药物Q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正确;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a组与b组比较,说明药物Q能增加T细胞数量,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C正确;b组与c组的比较,说明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D正确。 【答案】A 8.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等。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不会传染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不是传染病,A正确;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为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答案】D 9.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研究表明,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比自然人群的高,HBV与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HBV携带者一般是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的 B.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可与病毒类的所有抗原结合 C.抗HBV的抗体也能和侵入肝细胞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阻止其增殖 D.第一次接触HBV时,由于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只能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HBV携带者体内已经发生过免疫反应,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因此其一般是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的,A正确;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B错误;抗HBV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其不能进入肝细胞发挥作用,C错误;HBV初次进入人体时,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 【答案】A 10.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 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D.“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 【解析】被移植的角膜属于外来的“异物”,与受体之间存在免疫反应,A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用药物抑制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C错误;“免疫赦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D错误。 【答案】B 11.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病原体不侵入机体细胞,那么细胞免疫通常不会启动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淋巴因子和抗原都起到了信息分子的作用 C.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全部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 D.浆细胞分泌抗体是通过胞吐完成的,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解析】如果抗原在体液中,则体液免疫起作用,不需要细胞免疫,A正确;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该过程中抗原和淋巴因子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B正确;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大部分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少部分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所以抗体的分泌是通过胞吐完成的,胞吞和胞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答案】C 12.下图是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乙、丙都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 B.细胞甲只能识别图中的一种抗原 C.细胞甲、乙、丙含有的基因种类相同,表达的基因相同,但功能有差异 D.细胞乙产生的抗体可直接促进抗原A的降解消除 【解析】由图解可知,细胞甲、乙、丙依次为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B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浆细胞没有增殖分化的能力,A错误;细胞甲能识别抗原A,不能识别抗原B,即细胞甲只能识别图中的一种抗原,B正确;细胞甲与细胞丙表达的基因不同,功能存在差异,C错误;细胞乙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答案】B 13.往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 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则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解析】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则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B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C正确;受试者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其对白喉毒素没有免疫力,该抗原少量注射到人体,可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下次注射则不一定会出现红肿,D错误。 【答案】C 14.下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B细胞和T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的,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C 15.(2019·南昌三模)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错误;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会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答案】B 1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中的干扰素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的重要成分 B.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可通过注射激素抑制抗体的产生进行治疗 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 D.溶菌酶和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干扰素属于第三道防线,A错误。重症肌无力是因为免疫系统破坏了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注射激素抑制抗体的产生,可以起到治疗效果,B正确。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强,将自身细胞当作抗原攻击所致,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淋巴因子等,D正确。 【答案】A 17.(2019·广东冲刺)埃博拉病毒疫情大规模爆发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体外出血、发烧等。下图表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能够特异性识别埃博拉病毒的细胞有 ,戊代表的物质是 。 (2)该图表示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 免疫,当病毒刚开始入侵时,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甲,其名称是 ,图中 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填编号)。 (3)科研人员检测新的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将健康的志愿者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名。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检验志愿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志愿者需接种 的疫苗。 (4)有人建议用康复者的血清来治疗患者,其原理是 。 【解析】(1)甲是吞噬细胞,具有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但是识别不具有特异性;丁细胞是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只能合成和分泌抗体;戊是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抗体。(2)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甲是吞噬细胞,细胞乙是T细胞,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3)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新的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原理是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强,血液中的抗体水平高,反之则低;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种了疫苗及疫苗的浓度,因变量是抗体水平,因此对照组的处理是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实验组的处理是接种等量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检验志愿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如果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疫苗。(4)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因此有人建议用康复者的血清来治疗患者。 【答案】(1)甲和丁 抗体 (2)体液 吞噬细胞 乙 (3)等量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4)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18.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某实验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的过程中,小鼠所感染的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 。 (2)在实验中,如果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作用效果高于 ;如果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低于阳性对照组而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 。 (3)某学者指出该复方草药中的一味草药K有一定的毒性,可考虑增设一组模型小鼠,对其进行 处理,以确定草药K是否为复方草药的关键成分。 (4)研究表明,实验组小鼠的浆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组相近。说明该草药可提高小鼠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 (5)通常细菌侵入人体会导致发热,此时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调节加速 (填“散热”或“产热”),而人体在这时通常会发冷,冷觉的产生部位是 。 【解析】(1)小鼠所感染的细菌为病原体,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2)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作用效果高于免疫增强剂A;如果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低于阳性对照组,但高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作用效果低于免疫增强剂A。(3)由于实验要确定草药K是否为复方草药的关键成分,故研究小组增设一组模型小鼠,对其进行去除草药K的复方草药灌胃处理。(4)研究表明,实验组小鼠的浆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组相近。由于浆细胞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细胞,因此说明该草药可提高小鼠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5)通常细菌侵入人体会导致发热,此时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调节加速散热,而人体在这时通常会发冷,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答案】(1)抗原 (2)免疫增强剂A 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效果较免疫增强剂A差 (3)去除草药K的复方草药灌胃 (4)体液 (5)下丘脑 散热 大脑皮层 19.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在肝脏内复制繁殖。下图为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人体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中的细胞毒细胞指的是 细胞,靶细胞主要指的是 细胞。 (2)细胞毒细胞排出穿孔素和颗粒酶的方式为 。 (3)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因 (填理化性质)改变而崩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的 (填“凋亡”或“坏死”)。 (4)HBV的传播途径与HIV相似,由此可推知,下列行为不会传染此类疾病的是 。 a.与患者共进西餐 b.接触病人摸过的门把手 c.与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d.输入含有这两类病毒的血液 e.与患者拥抱 f.与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5)专家预测流感病毒会在今年春季爆发,主要是由于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乙型流感病毒)多年来没有成为优势毒株,人群没有相应的免疫屏障,建议要 ,以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图中的细胞毒细胞能够导致靶细胞裂解,说明细胞毒细胞指的是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称为靶细胞,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指的是被乙肝病毒入侵的肝细胞。(2)穿孔素和颗粒酶均以胞吐的方式从细胞毒细胞中排出。(3)穿孔素和颗粒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靶细胞形成管道,细胞外的水分得以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的渗透压降低,靶细胞因吸水涨破而死亡,该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细胞凋亡。(4)乙肝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与HIV相似,而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由此可推知:a(与患者共进西餐)、b(接触病人摸过的门把手)、e(与患者拥抱)、f(与患者共用冲水马桶)都不会传染此类疾病,而c(与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和d(输入含有这两类病毒的血液)则会传染此类疾病。(5)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乙型流感病毒)多年来没有成为优势毒株,说明绝大多数人在此之前没有与之接触过,对该优势毒株没有相应的免疫能力(免疫屏障),属于易感人群。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医疗手段。可见,开发接种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有效地控制流感的爆发。 【答案】(1)防卫 效应T 被乙肝病毒入侵的肝 (2)胞吐 (3)渗透压 凋亡 (4)abef (5)开发接种疫苗 20.研究发现,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 4和CCR5(受体蛋白)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 4和CCR5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并入侵。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 4和CCR5, (填“能”或“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HIV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法增殖是因为 。 (2)HIV侵入人体后,在它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为 和 ,同时T细胞能分泌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最终使HIV数量下降。 (3)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当人体感染细菌时,细菌脂多糖LPS作为重要的抗原分子引起免疫应答。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两类:第一类是大多数抗原必须在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第二类是有少数抗原,单独刺激B细胞即可完成。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选择性别、年龄、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 处理,乙组小鼠不做相应的处理。 ③对甲、乙两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浆细胞和抗体含量。 实验预测: 若 ,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一类。 若 ,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二类。 【解析】(1)HIV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识别T细胞表面的CD 4和CCR5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因此HIV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法增殖。(2)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裂解被HIV侵入的T细胞,使HIV释放出来;同时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使细胞外液中的HIV凝集成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3)两类免疫应答的区别在于是否有T细胞参与,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可设计有无胸腺的两组小鼠进行对照实验,检测进行LPS接种处理后,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浆细胞和抗体含量。若属于第一类免疫应答,则无胸腺的小鼠不能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抗体,有胸腺的小鼠可以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抗体;若属于第二类免疫应答,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抗体。 【答案】(1)不能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HIV增殖所需的酶、场所等条件 (2)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淋巴因子 (3)②切除胸腺 实验预测:仅有乙组小鼠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甲、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浆细胞和抗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