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点 考向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物与环境的核心内容,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及对食物网结构的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相关计算、碳循环途径是命题的热点,常结合生态系统的案例进行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重点考查稳定性的原理和分析。已出现的高考试题大都聚焦生态系统层次的物质和能量观,引导考生运用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以及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真实的生态情景,从而使考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 ‎(1)利用箭头分析法归纳判断生态系统各成分。‎ ‎(2)利用实例分析法分析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食物关系。‎ ‎(3)采用列表比较法从形式、特点、范围、联系等方面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4)结合生态农业实例分析生态原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结合点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真题探秘 基础篇 基础集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成分 ‎1.(2020届湖北天门、仙桃、潜江联考,24)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包括微小的生物种类和体型较大的物种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 D ‎2.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A 考向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2020届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34)如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 B.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答案 D ‎4.(2020届河北邢台一模,24)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双翅目幼虫和银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B.黑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四、五营养级 C.若大量捕捞黑鱼,则会导致两种幼虫数量增加 D.若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则黑鱼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答案 C ‎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与兔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答案 D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考向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2020届福建仙游一中月考二,13)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 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 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 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 答案 B ‎2.(2020届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35)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总能量”“摄入量”“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粪便量”“能量传递效率”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到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即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为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 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C ‎3.(2020届皖南八校摸底,20)如图所示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字母代表能量,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代表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B.a、d是各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向,所以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C.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则缺少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则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值一般为0.1c~0.2c 答案 B 考向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4.(2020届湖北天门、仙桃、潜江联考,25)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答案 A ‎5.(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37)下列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的 B.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B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答案 C 考向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2020届湖北天门、仙桃、潜江联考,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可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 C.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A ‎8.(2020届皖南八校摸底,19)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那里动、植物资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上狼数量的变化与野生黄羊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该草原内的人工牧场形成的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该草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C 考点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向1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1.(2018浙江选考科目联考,1)下列环境问题与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酸雨   B.雾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答案 C ‎2.“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为红色,赤潮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答案 D 考向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40)中华灵芝,又名紫芝,通常生长在森林中,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珍贵真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紫芝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紫芝能分解动、植物残体,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C.紫芝的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禁止滥伐林木,是对紫芝生长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 答案 B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 B ‎5.(2020届辽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3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 D 综合篇 综合集训 提升一 对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与构建 ‎1.(2019江苏南京六校联考,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 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 答案 D ‎2.(2019北京朝阳期末,1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Ⅰ→Ⅱ→Ⅲ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107 kJ C.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 答案 C ‎3.(2019北京海淀期末,9)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相对值如下表。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相对值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A.甲、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6.50与戊的呼吸消耗量之和 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B 提升二 常考易错的物质循环模型与能量流动模型 ‎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可作为能量的载体 答案 B ‎2.(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45)如图为某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B.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 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难分解的有毒物质也最多 D.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 答案 D ‎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答案 A 应用篇 应用集训 应用 有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关系的分析 ‎1.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答案 C ‎2.E·Foeminea(麻黄属植物)的受粉时间每年有很大差异,但都与7月的满月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连幼小的无法进行受粉的球果也在满月峰值时从毛孔形珠孔处渗出传粉滴(花蜜),吸引传粉昆虫。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7月,E·Foeminea开花与传粉昆虫成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满月、花蜜和球果都属于同种信息,信息传递方向是非生物→生物→生物 C.E·Foeminea植物是否分泌花蜜的影响因素是光周期 D.当地传粉昆虫获得E·Foeminea能量一般为10%~20%‎ 答案 A ‎【五年高考】‎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19课标全国Ⅱ,6,6分)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 A ‎2.(2018海南单科,20,2分)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 D ‎3.(2016课标全国Ⅲ,5,6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4.(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 C ‎5.(2018课标全国Ⅱ,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 ‎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 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 ‎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6.(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 ‎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 ‎ 答案 (8分)(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7.(2016课标全国Ⅲ,31,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8.(2019北京理综,5,6分)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 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 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 C ‎9.(2018课标全国Ⅲ,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 B ‎10.(2018海南单科,19,2分)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答案 D ‎11.(2016天津理综,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答案 D ‎12.(2019课标全国Ⅰ,31,8分)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 ‎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 ‎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     ,导致     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 答案 (1)果树→A→C C (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3)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13.(2019江苏单科,26,8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 ‎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 ‎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图2‎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    (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 答案 (8分)(1)生产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①②⑤ (5)c a-b ‎14.(2018课标全国Ⅲ,32,10分)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 ‎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    运输完成的。 ‎ 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15.(2018江苏单科,28,8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          图1‎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 ‎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      ,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 ‎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 ‎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 答案 (1)水草→甲→丁 (2)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大于 ‎(5)丁 (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 ‎16.(2017海南单科,28,8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 答案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17.(2019海南单科,23,2分)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答案 B ‎18.(2019江苏单科,15,2分)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答案 C ‎19.(2017海南单科,19,2分)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 答案 D ‎20.(2017北京理综,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 A ‎21.(2017江苏单科,9,2分)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22.(2016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23.(2016课标全国Ⅰ,5,6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教师专用题组 ‎1.(2015海南单科,25,2分)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 D ‎2.(2015福建理综,4,6分)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B ‎3.(2016浙江普通高校选考,1,2分)下列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大规模围湖造田 B.严格控制污染源 C.清理河道淤泥 D.建立污水处理厂 答案 A ‎4.(2015江苏单科,14,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答案 A ‎5.(2014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答案 D ‎6.(2014海南单科,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答案 B ‎7.(2014海南单科,18,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答案 B ‎8.(2014天津理综,3,6分)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 A ‎9.(2014广东理综,2,4分)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10.(2014江苏单科,17,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答案 B ‎11.(2010全国Ⅱ,3,6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 C ‎12.(2018北京理综,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 ‎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         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     。 ‎ ‎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下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 ‎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         ,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 ‎ 答案 (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3.(2018天津理综,8,10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 碳量 西黄松生态系统      ‎ 生产者 活生物 量(g/m2)‎ 死有机质 ‎(g/m2)‎ 土壤有 机碳 ‎(g/m2)‎ 净初级 生产力*‎ ‎(g/m2·年)‎ 异养呼吸**‎ ‎(g/m2·年)‎ 老龄 ‎12 730‎ ‎2 560‎ ‎5 330‎ ‎470‎ ‎440‎ 幼龄 ‎1 460‎ ‎3 240‎ ‎4 310‎ ‎360‎ ‎390‎ ‎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     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    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       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        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    (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    (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 答案 (1)恢复力 (2)基质 360 消费者 分解者 (3)大于 不能 ‎14.(2016江苏单科,27,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    分解产生的。 ‎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元素营养。 ‎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法,分别统计    的种群密度。 ‎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    (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 ‎ 答案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15.(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费者。 ‎ 答案 (1)间接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 ‎16.(2015课标Ⅱ,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 答案 (1)2.2头·km-2 2头·km-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大于 ‎17.(2014课标Ⅱ,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18.(2013课标Ⅱ,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    固定的能量。 ‎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 答案 (1)生产者(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19.(2013课标,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 答案 (1)浮游植物B(2分) 食物(1分) 氧气(或溶解氧)(1分)‎ ‎(2)浮游植物B(1分)‎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 ‎【三年模拟】‎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36)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条食物链中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答案 B ‎2.(2020届湖北武汉起点监测,29)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过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 C.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都有可能倒置 D.任何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答案 C ‎3.(2020届湖北天门、仙桃、潜江联考,26)下列信息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楝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答案 C ‎4.(2019湖南永州一模,35)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答案 C ‎5.(2020届河北张家口期初,24)如图所示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的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值示意图,若Ⅰ和Ⅱ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消费者数量明显小于Ⅱ,故现存消费者所含的能量也少 B.Ⅰ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Ⅱ中则相反 C.Ⅱ中消费者数量大于Ⅰ,故Ⅱ中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也高 D.Ⅱ中各级消费者数量都大于Ⅰ,它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也多 答案 D ‎6.(2020届湖北武汉起点监测,28)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要向绿色优质转型。有关农作物增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松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B ‎7.(2020届河北邢台一模,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能被其他生物固定再利用 B.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般都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D.可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 C ‎8.(2020届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一,29)在我国,红树林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其面积日益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 B.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增强红树林的稳定性 C.以红树林为主体及其伴生的动物和其他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D.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 答案 D ‎9.(2020届辽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28)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的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 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 D.若体长为6.5 cm的D种群增重1 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 kg 答案 B ‎10.(2019福建南平一模,5)某稻田中,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构成其中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拟水狼蛛至少能获得白背飞虱同化量的10%‎ B.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有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 C.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和水稻利用 D.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量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之和 答案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1.(2019福建漳州二模,5)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D.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答案 D ‎12.(2020届青岛二中期中,23)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 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减少 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D.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 答案 ACD ‎13.(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19)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 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D.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 答案 AB 三、非选择题(共32分)‎ ‎14.(2020届河北廊坊二联,52)如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填图中生物)。大角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为        。 ‎ ‎(2)若鹰的数量因某种原因明显减少,则田鼠的数量        ,最后趋于稳定。图中捕食关系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 ‎(3)要保证该生态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总能量增加,前提条件是                 。 ‎ ‎(4)与该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物质可能更多,原因是              。 ‎ 答案 (1)草和乌饭树 第三、四营养级 (2)先增多后减少 自然选择(或共同进化)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于该生态系统呼吸消耗的总能量(或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总量大于输出总量) (4)冻原生态系统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弱 ‎15.(2020届重庆一中摸底,32)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E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能量流入第一营养级后,除了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能量的去向是                  。 ‎ ‎(2)图中     和     (填字母)这两种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 ‎(3)草原中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同种猛禽,这种现象     (填“属于”或“不属于”)捕食关系。草原中的食草动物年复一年地如同“割草机”一样在不同的地点采食,然而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 ‎(4)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原的退化,这说明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 ‎ ‎ 。 ‎ 答案 (1)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2)A E (3)不属于 自我调节的能力 (4)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6.(2020届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41)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生物浮床技术是以浮床作为载体,把某些水生植物种植到水面,达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如图为生态浮床实景图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1分)‎ ‎(1)生物浮床技术的应用使该池塘植物的空间结构在       方向复杂化。由于浮床植物和浮游藻类之间存在对     和      的竞争,从而抑制了水华的发生。 ‎ ‎(2)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              。但若向该水域中大肆排放污水,依然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崩溃,原因是               。 ‎ ‎(3)生态浮床净化了污水,水体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该水域群落演替类型是      。浮床上栽种和生长了大量植物,被称为“水上花园”,具有良好的景观美化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答案 (1)垂直和水平 光能 N、P等营养物质 (2)抵抗力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次生演替 直接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