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2020-2021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l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2.下列有关描述没有错误的是( )‎ A.当你的生物成绩大幅度提高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B.某同学被蚊子叮咬后感觉到痒属于条件反射 C.吃梅止渴与画饼充饥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D.人体的PH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C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B.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激素等成分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稳态时,机体就不会患病。‎ ‎5.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 B.血浆和组织液 ‎ C.淋巴和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 ‎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B.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7.幼小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 )‎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言语活动功能出现障碍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如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箭头表示电流方向).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电位变化的现象依次是(  )‎ A.④②①④ B.④②③④ C.④①③④ D.④③①④‎ ‎9.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10.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于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 ‎1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 B.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糖原、神经递质等 D.内环境渗透压的稳态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意义 ‎1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 D.Ⅳ表示的器官是直肠 ‎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15.如果在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的a点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膜内、外产生的电流方向分别为( )‎ A.膜内a→b;膜外b→a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16. 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A. 寄生虫感染 B. 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 肾小球发炎 D. 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17.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 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18.突触处的信号变化正确的是 ( )‎ A.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电信号 D.电信号→化学信号 ‎19.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20.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 ‎ B. 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 C.a至b段为动作电位 ‎ 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的得0分。‎ ‎21.下列属于造成组织水肿原因的有( )‎ A.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B.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C.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D.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强 ‎2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23.麻醉剂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有的能阻断兴奋传导,有的能阻断兴奋的传递。兴奋剂和毒品也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起作用部位往往是突触,下列有关其作用机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的速率 B.能够使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改变 C.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D.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 ‎24.下图为神经纤维上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④AC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25.甲为某反射弧结构,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 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 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 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 ‎26.(10分) 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_______ [ ]___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 ‎(4)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调节、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5)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7. (20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_组成。‎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状态的形成是 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填“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控制。‎ ‎(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向左/向右/不变)。‎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区段的变化。‎ ‎28.(9分) 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突触由 、 、 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 ‎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点________(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29.(6分)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通过 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参考答案 1- ‎-5AACDB 6--10DDBCC 11--15DDDBA 16--20BBBDD ‎ ‎21.ABC 22.ACD 23 B 24.ACD 25.BCD 26. ‎(每空1分,共10分)‎ ‎(1)⑥ (2) ①④⑥ (3) ①淋巴 ‎ ‎(4) ⑥组织液 (5) 蛋白质 (6) 神经 (7) 体液 ‎ ‎(8)免疫 (9)吸水 ‎ ‎(10) 升高 ‎27. (每空2分,共20分) ‎ ‎(1)B (2) 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 ‎ ‎(3)h 钠离子内流 (4) 协助扩散 ‎ ‎(5)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6)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7) AB (8)向左 (9) BC ‎28.(每空1分,共9分)‎ ‎(1).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需要 ‎ ‎(2). ①不属于 ②a 有 ③c . e ‎29.(每空1分,共6分)‎ ‎(1) C  能 ‎ ‎(2) 胞吐  突触间隙 扩散 ‎ (3) 兴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