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2月理综测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珠海市2020年2月高三理科综合复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上均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大小呈负相关 C. 细胞中核糖体和高尔基体都参与了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 D. 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生命历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其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一般在细胞膜上具有糖蛋白,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而细胞器膜上一般没有糖蛋白存在。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内质网上进行初步加工,形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囊泡包裹运输→囊泡的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蛋白质到的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再次形成囊泡包裹运输→囊泡的膜与细胞膜融合,胞吐分泌出细胞,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而其他生物膜上一般没有糖蛋白存在,A错误;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二者呈现正相关,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核糖体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C错误; D、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都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因此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都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 故选D。 2.下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6 - A. 图a中,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膜上 B. 图b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 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D. 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ab都具有两层膜。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上面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A、a为线粒体,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A正确; B、b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是类囊体薄膜,膜上有光合色素,发生光反应,B正确;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没有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C错误; D、线粒体中发生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叶绿体发生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两者可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识记其结构和功能,易错点是C项中区分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 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不同 B. 氧气透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不同 C.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外流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D. 生长素由分泌部位顶芽运输到侧芽过程中,无需消耗能量 - 16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此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属于胞吞或者胞吐的方式,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都是胞吐,A错误; B、氧气进入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错误; C、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Na+内流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C正确; D、生长素由分泌部位顶芽运输到侧芽过程中是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4.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 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C. 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 D. 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 【答案】D - 16 - 【解析】 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出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最后计算后代不患病的概率。 5.用标志重捕法测定某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标记物会引起部分动物运动能力受限而饿死,则测定结果会偏大 B. 若标记后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时更容易被发现,则测定结果会偏大 C. 若标记后的部分个体从该地区迁出到其他地方,则测定结果会偏大 D. 若被标记个体会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详解】A、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若标记物会引起部分动物运动能力受限而饿死,则测定结果会偏大,A正确; B、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若标记后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时更容易被发现,则测定结果会偏小,B错误; - 16 - C、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若标记后的部分个体从该地区迁出到其他地方,则测定结果会偏大,C正确; D、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若被标记个体会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D正确。 故选B。 6.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 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 B. 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 C. 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 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题图知: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 ,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营养,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和兼性厌氧生物分解了大量的有机物,流出稻田的水中有机物大量减少。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争夺光照和营养。 【详解】A、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A正确; B、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B正确; C、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C错误; D、据分析知: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懂题图中物质循环的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16 - 7.某研究人员以白光为对照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蕃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据下表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光质 株高(cm) 茎粗(cm) 单株干重(mg) 壮苗指数 白光 8. 63 0. 18 46. 59 0. 99 蓝光 6. 77 0. 22 54. 72 1. 76 绿光 11. 59 0. 10 30. 47 0. 27 黄光 9. 68 0. 15 40. 38 0. 63 红光 7. 99 0. 20 60. 18 1. 51 (注:壮苗指数越大,反映苗越壮,移栽后生长越好。) (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对蕃茄幼苗光合作用有两方面直接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结合上表数据进行分析:上表所列观测指标中__________最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大小;如果忽略光质对蕃茄幼苗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可推测对蕃茄幼苗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是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壮苗指数以__________处理的较好。 (3)分析表中数据并得出结论: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氧和[H] (2). 促进ATP的生成 (3). 单株干重 (4). 红光 (5). 蓝光或红光 (6). 红光或蓝光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而绿光或黄光不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 16 - 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①呼吸作用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等于或小于零,植物不能生长。②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植物能正常生长。 【详解】(1)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二是用于ATP的形成,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 (2)净光合速率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糖类(即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的速率。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机物,增加单株干重。净光合速率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植株质量增加越多,所以比较单株干重最能直观反映幼苗净光合速率大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净光合速率与植株干重有关,观察图表可以发现,红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可推测对蕃茄幼苗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是红光。观察图表可以发现,蓝光和红光照射下,壮苗指数较高,故为达到壮苗目的,应该在幼苗期增加蓝光或红光照射较好。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红光或蓝光有利于植株干重的形成和壮苗指数较高,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而绿光或黄光单株干重、壮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不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点睛】本题以探究不同光质对蕃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识记光反应中物质具体发生的变化情况,理解净光合速率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能够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得出实验的结论,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8.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乙醇能抑制_____(填激素)的分泌。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利尿激素 (2). 神经递质 (3). 增加 (4). 脊髓 (5). 脊髓从胸部折断,会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解析】 【分析】 水平衡调节过程为: - 16 -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为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大脑皮层抑制渴觉的产生,另一方面乙醇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使得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神经调节产生的神经递质。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出现尿糖,尿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尿量增加。 (3)婴儿大脑发育不完整,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水盐调节的过程及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理解水盐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根据题意和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分析解决问题。 9.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 16 -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一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二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三 ? 8.0×107 4.0×107 2.3×108 (1)图中虚线表示 ___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______(选填“>”、“<”或“=”)死亡率。 (2)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 (3)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环境容纳量(K值) (2). = (3). 14.5% (4).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5). 次生 (6). 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K值为环境容纳量,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固定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未被利用、分解者利用和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 16 -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使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3)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种群数量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最大值N时出生率=死亡率。 (2)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因此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0.45×109/3.1×109)×100%≈14.5%。 (3)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特点,理解群落的演替类型和过程及其生物种类变化的原因,把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识记和理解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和作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10.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该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白色素在酶1催化下,会转化为红色素,红色素在酶2催化下会形成紫色素。已知酶1的合成受基因A/a控制,酶2的合成受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用两株花色相同的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9:3:4。请回答下列问题: (l)亲本植株的花色为 ___。A基因和B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两对基因的位置,有以下两种观点。 ①观点一: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若此观点正确,F1中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点二: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若此观点正确,Fl紫花中雌雄数量比例为____。 (3)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判定基因的位置,已知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 - 16 - B和b被标记为绿色,对亲本雄株四分体时期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四分体中黄光点的颜色和数量,若____,则说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答案】 (1). 紫色(紫花) (2). 基因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3). AAbb、Aabb (4). 2:1 (5). 一个四分体中出现四个黄色荧光点,另一个四分体出现两个绿色荧光点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酶1的合成受基因A/a控制,酶2的合成受基因B/b控制。亲本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9:3:4。故紫花+红花:白花=12:4,说明F1中产生酶1的植株和不产生酶1的植株比例为3:1;紫花:红花=9:3,说明F1中产生酶2的植株和不产生酶2的植株比例为3:1。然后再分析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不同情况。 【详解】(l)根据题意可知,在植株的代谢途径中,只有同时产生酶1和酶2才能使花色为紫色,在F1子代中表现型有紫色、红色、白色,所以亲本植株中有能产生酶1和酶2的基因,所以亲本花色为紫色。A基因和B基因的根本区别是基因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2)①若观点一正确: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由题意可知,紫花+红花:白花=12:4,说明F1中产生酶1的植株和不产生酶1的植株比例为3:1,则两亲本均有Aa_ _;紫花:红花=9:3,说明F1中产生酶2的植株和不产生酶2的植株比例为3:1,则两亲本均有_ _Bb,故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由于该植株表现型为红色,说明该植株只能合成酶1,不能合成酶2,故基因型为A_bb,又因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中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且比例为1:2。 ②若观点二正确: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可知,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紫花+红花:白花=12:4,说明F1中产生酶1的植株和不产生酶1的植株比例为3:1,则两亲本均有Aa_ _;B/b位于X染色体上,紫花:红花=9:3,说明F1中产生酶2的植株和不产生酶2的植株比例为3:1,则两亲本为_ _XBXb和_ _XBY,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亲本杂交之后,F1中表现型为紫花中雌雄数量比为2:1。反之,亦然。 (3)等位基因A和a被标记为黄色,B和b被标记为绿色,对亲本雄株四分体时期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四分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为黄色,出现四个黄色荧光点,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由于B/b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另一个四分体只有X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被染成绿色,只出现两个绿色荧光点。 - 16 - 【点睛】本题结合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分析,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能运用逐对分析法答题,题目较难. 11.生物技术实践中会涉及微生物的筛选、物质的提取等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所用培养基在成分上的特殊之处在于___________。 (2)为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新鲜的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将橘皮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了获得乳状液,可以先用普通布袋___________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通过___________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答案】 (1).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 不能 (3). 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4). 不能 (5). 培养基乙中不含纤维素,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6). 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7). 过滤 (8). 离心 【解析】 【分析】 1. - 16 -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供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2.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低,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橋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对橘皮压榨后到的糊状液体可采用过滤和离心的方法除去其中的固体物。 【详解】(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因此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必须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乙中没有纤维素,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使用石灰水浸泡,其作用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将橘皮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了获得乳状液,可以先用普通布袋进行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通过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精油的提取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方法和操作过程,把握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类型,掌握橘皮精油的提取方法和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识记压榨法提取过程中石灰石的作用和压榨后的进一步操作方法,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12.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如图是基因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6 - (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时,所用的酶与细胞内同类酶的差异在于该酶______________。 (2)进行①过程时,需用______________酶切开载体以插入目的基因。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表达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原因是应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图中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②过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转化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______________的抑制剂。 【答案】 (1). 耐高温(或具有热稳定性) (2). 限制(或限制性核酸内切) (3). 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启动子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的终止子 (4).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弱 (5). 已导入目的基因并且目的基因能稳定遗传和表达的细胞 (6). 蛋白酶缺陷型 (7). 蛋白酶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特殊的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 16 -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限制酶将载体切开,以便目的基因的插入;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表达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启动子和终止子。 (3)若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微生物),由于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弱,则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已转化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指的是已导入目的基因并且目的基因能稳定遗传和表达的细胞。 (4)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可以选用不能产生该蛋白酶的缺陷细菌以及使用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因此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蛋白酶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的能力。 - 16 - - 1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