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检测(四)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B.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也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 C. ATP、核苷酸、噬菌体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 D.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染色体、叶绿体和噬菌体中都有DNA,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中有C元素,构成细胞中的某些无机化合物无C元素;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线粒体、染色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核糖体中不含有DNA,A错误;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但不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如H2O中无碳元素,B错误;ATP、核苷酸、噬菌体中都有核酸(DNA或RNA),其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C正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但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重要种类,以及细胞器的元素组成,再根据题意作答。 2.下图表示溶酶体内所含物质及其内外环境的pH值,其中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方式相似。下列有关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膜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H+,以保持pH值的稳定 B. 溶酶体内的酶进人细胞质基质后,其活性将降低 C. 溶酶体能特异性识别吞噬并杀死某些入侵的抗原 D.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由囊泡转运而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溶酶体内pH值较低,说明其中H+相对较多,可见H+是逆浓度进入溶酶体的,属于主动运输,故A正确;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pH,当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时,PH改变,其活性将降低,故B正确;溶酶体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故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相似”可知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溶酶体、物质的跨膜运输及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B. 精子中线粒体聚集在尾基部,有利于运动 C.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呼吸酶附着面积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核,为能携带O2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这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详解】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功率就越低,因此,卵细胞体积大,不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是为了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A错误;线粒体聚集在精子的尾基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精子的运动提供能量,B正确;线粒体有两层膜,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可以增大呼吸酶附着面积,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目的是为能携带O2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学里面的一个基本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再根据题意作答。 4.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0.3 g/mL的蔗糖溶液、0.5 g/mL的蔗糖溶液、0.3 g/mL的尿素溶液及清水加以处理。m时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细胞;n时再一次用清水处理之前被处理过的洋葱表皮细胞,测得的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代表尿素处理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洋葱表皮放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用清水处理会复原,对应图中c;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但蔗糖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所以用清水处理不会复原,对应图中d;在0.3 g/mL尿素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但尿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变大,细胞吸水自动复原,对应图中b;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由于有细胞壁限制吸水,原生质体体积略微增大,对应图中a。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B. 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C. 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平均每摩尔葡萄糖生成的ATP量与安静时相等 D. 在耗氧量相同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腺甘酸分子和三个磷酸分子。叶绿体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能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ATP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6.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FeCl3溶液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A. 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B. 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C. 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 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①酶具有高效性: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1号和3号对照能说明酶有专一性,因为1号和3号是同样的底物中加不同种类的酶,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要与无机催化剂做比较,因此,3号和2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错误;3号和4号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C错误;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酶的特性,以及验证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生土豆块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再根据题意作答。 7.大丽花具有药用价值,干旱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引种大丽花,将其种植在含水量为80%的土壤(CK)和中度缺水的土壤(MD)中,分别检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3﹣6天Pn﹣MD限制因素主要为外界光照强度 B. 第6﹣12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还原C3的酶结构 C. 第12﹣15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非气孔类的因素 D. 第3﹣15天中度缺水环境更利于大丽花积累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非气孔因素主要影响Pn-MD的时间段是3-6天。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因干旱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气孔导度下降,光合作用降低。12-15天,胞间CO2浓度(Ci)有所上升。 【详解】气孔影响因素只能影响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气孔的气体量,所以因长期缺水使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膜受损属于非气孔影响因素,第3-6天Pn-MD的限制因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A错误;6~12天Pn-MD的限制因素为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B错误;曲线坐标图可知,12-15天时间段内,MD组(中度缺水组)胞间CO2浓度上升,CO2供应相对充足,所以此时限制光合的因素不是二氧化碳,其主要限制因素应该是非气孔因素,C正确;3~15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因干旱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气孔导度下降,光合作用降低,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下降,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再根据题意作答。 8.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 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有氧呼吸大于无氧呼吸 B. A点无氧呼吸最强,C点无氧呼吸最弱 C. D点氧气充足,应该将该器官贮存于此条件下 D. 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必须知道该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由上可知,有氧呼吸中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无氧呼吸中只释放CO2而不吸收O2。观察曲线可知,在O2浓度小于10℅时,O2的吸收量曲线低于CO2的释放量曲线,表明植物既在进行有氧呼吸又在进行无氧呼吸。AB段总呼吸作用强度降低,有氧呼吸强度升高,说明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C点时两曲线重合,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则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B点CO2释放量最低,说明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最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CO2总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即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故它可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 【详解】B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说明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最低,并不能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强度大小,A错误;A点氧气吸收量为0,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最强,C点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最弱,B正确;B点呼吸作用强度最低,是器官贮存的条件,C错误;图中阴影面积是该器官总呼吸强度与有氧呼吸强度的差值,即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总量,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差别,以及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储存植物器官的最适条件,再根据题意作答。 9.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 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物质将发生改变 C. 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体积变大 D. 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并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A正确;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C错误; D、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的编程性细胞死亡,D错误. 10.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B. 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反应,该过程不需要加热 C. 提取和分离绿叶中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D. 测定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厚,便于制备切片,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A正确;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反应,该过程不需要加热,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作用呈现砖红色,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B正确;提取和分离绿叶中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C错误;测定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时需在暗处进行,可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11.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 D. 生物武器是利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地遵守科学研究道德,要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 【详解】某些植物的基因表达产物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A正确;克隆人违反伦理道德,因此,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正确;有人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这种做法会破坏性别比例,C正确;生物武器可利用微生物、毒素及重组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但干扰素不是生物武器,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中国政府的态度,再根据题意作答。 1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 变酸的果酒表面形成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繁殖形成的 C. 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D.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答案】B 【解析】 【分析】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详解】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于1/3的空间,因为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发酵瓶是因为全过程需要通入氧气,但不会排出二氧化碳,C错误;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果酒、果醋发酵的条件,以及实验过程中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控制好发酵的条件,再根据题意作答。 13.下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毛霉为好氧型真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摆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 B. 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 加卤汤、密封腌制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 D. 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作用. 解:A、毛霉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所以为避免其无氧呼吸,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故A正确. B、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故B正确. C、加卤汤、密封腌制,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同时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香味,在此条件下毛霉不能生长增殖;故C错误. 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等 C. 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 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B正确;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C正确;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以及消毒和灭菌的相关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 15.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 其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C.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D. 结果都是在培养基表面由单个细胞形成单个的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稀释涂布平板法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正确;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正确;结果在培养基表面由单个细胞形成单个菌落,也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再根据题意作答。 16.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洗涤浓度(单位体积的水中加入洗衣粉的量)的两种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需控制好温度、洗涤时间和洗涤方式等无关变量 B. 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则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 C. 实际洗涤时,除考虑适宜的洗涤浓度外,还需考虑衣服质地等 D. 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为0.4%,浓度过大是不必要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详解】该实验中洗涤温度、洗涤时间和洗涤方式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A 正确;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B正确;实际洗涤时,除考虑适宜的洗涤浓度外,还需考虑衣服质地等,如丝质衣物不能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C正确;该表格显示甲、乙两种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浓度相同,都为0.6%左右,但是不能说明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相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影响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因素,再根据题意作答。 1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酶洗衣粉中常添加酸性蛋白酶和酸性脂肪酶 B. 酶在完成催化作用后即降解为氨基酸或核苷酸 C. 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其活性明显增强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酶催化反应完成后,自身不会被降解为氨基酸或核苷酸,B错误;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其活性不会明显增强,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C错误;酶可以作为催化剂,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也可以作为反应的底物被相应的酶分解,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特性,酶的生理功能,固定化酶的应用,再根据题意作答。 18.包埋法是制备固定化酶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该方法固定化的酶可能是 A. 碱性蛋白酶 B. 核酸酶 C. α﹣淀粉酶 D. 天冬氨酸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详解】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酶的缺点是:只有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可以通过高聚物网架扩散,对那些底物和产物是大分子的酶并不适合。碱性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的底物都是大分子物质,而天冬氨酸酶的底物是小分子物质,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固定化酶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再根据题意作答。 19.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 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 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 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A错误;将DNA丝状物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变蓝,B错误;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C正确;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有利于DNA析出,D错误。 考点: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20.下列有关NaCl在生物技术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琼脂,不需要添加NaCl B. 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粗提取DNA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装瓶时需逐层等量加入NaCl,以防杂菌污染 D. 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浸泡于0.9%的NaCl溶液中,用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要加入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再添加自来水定容。 【详解】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也需要添加NaCl,A错误;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所以可利用DNA的溶解性来提取DNA,B正确;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装瓶时需要逐层增加盐的用量,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C错误;利用渗透原理,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浸泡于蒸馏水中,用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NaCl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以及使用的原则,再根据题意作答。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有关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B. 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C. 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D.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原核细胞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因为原核细胞没有核仁,A错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C错误;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均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以及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共同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22.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 B. 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离子电化学梯度推动,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到组织液,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据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出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钠离子电化学梯度的推动,C正确;钠离子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为协助扩散,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区别和判断方法,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3.下列所示的固定化方法中,适合固定化酶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B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详解】①属于物理吸附法,②属于化学结合法,③和④属于包埋法,而固定化酶适宜用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因此,本题答案选A、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固定化酶的方法和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 24.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三者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相同之处,下列对各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 ②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 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氧气 D. 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20℃左右最适和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详解】①表示甲和乙的共同点,甲为果酒制作,乙为果醋制作,甲与乙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A正确;②表示甲和丙的共同点,甲为果酒制作,丙为腐乳制作,两者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③表示乙和丙的共同点,乙为果醋制作,丙为腐乳制作,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氧气,C正确;④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共同点,据分析可知,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不相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果酒制作、果醋制作和腐乳制作的流程,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25.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或方法,错误的是 A.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暗反应C的踪迹 B. 利用蛙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C. 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利用平板划线法计数细菌种群数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以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即无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用来纯化菌种,但可用来计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暗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踪迹,标记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A正确;制备细胞膜要无其他膜的干扰,而蛙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膜,因此不能用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最好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B错误;酵母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进行,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C错误;利用平板划线法无法计数,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C、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相关实验采用的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或方法的适用范围,再根据题意作答。 三、非选择题 26.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可合成物质3H-X。请据图回答: (1)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填字母),观察该细胞器常用的染色剂是__。 (2)在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__(填字母);b和d之间物质运输的枢纽是__。 (3)蓝藻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有__(填字母)。 (4)物质3H-X出细胞膜的方式为__,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 【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c (3). 健那绿 (4). b、d (5). 囊泡 (6). a (7). 胞吐 (8).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分析】 图示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线粒体,d为高尔基体,细胞膜通过胞吐作用将分泌蛋白排出到细胞外。 【详解】(1)据分析可知,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c线粒体,观察该细胞器常用的染色剂是健那绿,健那绿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在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b内质网和d高尔基体,内质网膜的面积会减小,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膜面积基本不变;b和d之间物质运输的枢纽是囊泡。 (3)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只有a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其他细胞器。 (4)据分析可知,物质3H-X出细胞膜的方式为胞吐,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以及参与其形成的细胞器,相关具膜细胞器的膜面积变化,再根据题意作答。 27.下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__。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⑧处应是__。 (4)图二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答题纸图二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_____________。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 A酶 (3).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4). 40 (5). 5.0 (6). (7). A酶(纤维素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解析】 【分析】 据图一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A酶随温度变化,活性变化不大,而B酶随温度变化,活性变化较A酶变化大。 【详解】(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此,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酶A的活性变化幅度比酶B的小,因此,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A。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酶A的活性是5.8mmol·S-1,酶B的活性是3.9 mmol·S-1,对应的温度是40℃,④处酶A的活性是6.3 mmol·S-1,对应的是50℃,⑧对应的酶活性是5.0 mmol·S-1。 (4)图二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据图一可知,A酶的活性比B酶的活性强,A酶降低反应物浓度的速度快,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为0。因此, 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如下: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分解,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分解形成还原糖,因此,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示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再根据题意作答。 28.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并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假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其量忽略不计)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1)上述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温度;请列举出一个无关变量__。 (2)实验开始时需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除了灭菌外还有__。 (3)实验过程中应该用___方法控制温度,不可直接加热。 (4)表中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__(填“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__。 (5)用酵母菌生产果酒时,则不宜用此装置,原因是为保证发酵罐中产生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__,达到一定数量后,再__,以获得大量的酒精。 6)请写出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__。 【答案】 (1). 记录时间间距是否一致等 (2). 去除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空气) (3). 水浴加热 (4). 少 (5). 葡萄糖因消耗而减少 (6). 通入氧气(空气) (7). 密封装置 (8).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解析】 【分析】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详解】(1)上述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有葡萄糖的质量分数,记录时间间距是否一致等。 (2)实验开始时需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是除了灭菌外还有去除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空气)。 (3)实验过程不可直接加热,应该用水浴加热方法控制温度。 (4)最适温度下,即表中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少,可能的原因是葡萄糖因消耗而减少。 (5)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用酵母菌生产果酒时,则不宜用此装置,原因是为保证发酵罐中产生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通入氧气(空气),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密封装置,以获得大量的酒精。 (6)请写出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的微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再根据题意作答。 29.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分为灌浆前期、中期、后期,约80%的营养物质在灌浆中期运往小麦籽粒积累。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灌浆期小麦旗叶(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子,对产量起决定作用)光合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上,其作用是__。 (2)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用__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色素对__光的吸收量,通过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叶绿素含量。 (3)正常光照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__,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 (4)实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更显著的光照条件是__。 (5)与正常光照相比,遮光处理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在灌浆中期下降不明显,但小麦产量却明显下降,其可能原因是__。 【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3). 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4). 红 (5). 降低 (6). 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降低 (7). 正常光照 (8). 旗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输送至籽粒的比例较低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①光照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 ②CO2: 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温度: 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暗反应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④水分: 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 ⑤矿质元素: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 【详解】(1)小麦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其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2)叶绿素为有机物,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再测定色素对红光的吸收量,通过色素对光的吸收量间接计算叶绿素含量。 (3)分析表格可知,正常光照条件下,与灌浆中期相比,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据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降低。 (4)据表分析可知,增施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更显著的光照条件是正常光照。 (5)与正常光照相比,遮光处理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在灌浆中期下降不明显,但小麦产量却明显下降,其可能原因是旗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输送至籽粒的比例较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比较正常光照和遮光5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再根据题意作答。 30.下列是某地农村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 (2)在该生态工程中,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是用作沼气发酵和培养食用菌,而不采用燃烧的方法,这样做主要有哪两方面的意义____、____。 (3)该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___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___。 (4)在沼气发酵中,进行着非常复杂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其异化作用方式有,甲:需氧型,乙:厌氧型,丙:兼氧型(如酵母菌)等三种类型。请在答题纸坐标图中,用给出的线条,绘出需氧型微生物和厌氧型微生物在沼气池中的数量变化的大致曲线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能原理 (2). 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4). 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5). 太阳能 (6).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详解】(1)据分析可知,该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能原理。 (2)在该生态工程中,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是用作沼气发酵和培养食用菌,而不采用燃烧的方法,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据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 (4)在沼气发酵中,进行着非常复杂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其异化作用方式有,甲:需氧型,乙:厌氧型,丙:兼氧型(如酵母菌)等三种类型。需氧型微生物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减少,厌氧型微生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数量会增多,因此,需氧型微生物和厌氧型微生物在沼气池中的数量变化的大致曲线如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工程遵循的一般原理,以及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联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31.某农田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导致土壤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流程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培养基不透明)。 (1) 在筛选目的菌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培养基。 (2)在划线培养前,接种环应该在酒精灯火焰上__;在划线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__。 (3)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乙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是最理想菌株。 (4)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液样至盛有__mL无菌水的试管中,再稀释103倍。各取0.1mL已稀释的上述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样中菌体数为__。 【答案】 (1). 该除草剂 (2). 选择 (3). 灼烧灭菌 (4). 稀释以获得单个菌落 (5). 氮气 (6). 该除草剂 (7). E (8). 9 (9). 5.6×109 【解析】 【分析】 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详解】(1)据分析可知,在筛选目的菌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划线培养前,接种环应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在划线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以获得单个菌落,便于观察和鉴别。 (3)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氮气,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该除草剂,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乙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E是最理想菌株,因为其产生的透明圈的直径最大。 (4)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液样至盛有1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再稀释103倍。各取0.1mL已稀释的上述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样中菌体数为10×103×(0.1×10-3)×(55+56+57)/3=5.6×109。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选择培养基的含义,以及菌体纯化和计数的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 32.为了探究啤酒酵母固定化的最佳条件,科研人员研究了氯化钙浓度对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 (1)与利用游离酵母生产啤酒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的优点有____。 (2)本实验结果表明,随氯化钙浓度增大,凝胶珠机械强度增大,完整率___。 (3)结合发酵性能分析,制备凝胶珠适宜的氯化钙浓度为____。当氯化钙浓度过高时,发酵液中的糖度升高,酒精度下降,发酵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 (4)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包埋酵母细胞,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的方法,以防发生焦糊。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__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答案】 (1). 可多次使用、便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 (2). 增加 (3). 2.0mol/L (4). 凝胶珠机械强度过大,通透性降低,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 (5). 小火间断加热 (6). 冷却至室温 (7). 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 【解析】 【分析】 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较慢,需要通过加热促进其溶解。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详解】(1)据分析可知,与利用游离酵母生产啤酒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的优点有:可多次使用、便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 (2)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结果表明,随氯化钙浓度增大,凝胶珠机械强度增大,完整率增加。 (3)据图分析可知,结合发酵性能分析,制备凝胶珠适宜的氯化钙浓度为2.0mol/L。当氯化钙浓度过高时,发酵液中的糖度升高,酒精度下降,发酵受到影响,原因是凝胶珠机械强度过大,通透性降低,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 (4)据分析可知,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包埋酵母细胞,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以防发生焦糊。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冷却至室温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和优点,以及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再根据题意作答。 3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后,尝试开展R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通过查阅资料,制订了以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课题】酵母RNA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目的】1.从酵母中提取RNA;2.鉴定RNA。 【实验原理】微生物是工业上大量生产RNA的原料,其中以酵母尤为理想,因为酵母核酸中主要是RNA,DNA很少,菌体易收集,RNA易分离。RNA不溶于乙醇和无水乙醚,RNA热稳定性较蛋白质强。利用稀碱法(稀碱能使细胞壁溶解)或高盐法(高浓度的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释放RNA。RNA水解液(加硫酸、加热)+苔黑酚-FeCl3试剂加热直到沸腾1分钟,会呈现墨绿色。 【实验材料】干酵母粉、离心机、烧杯、试管、玻璃棒等;0.2%氢氧化钠、95%乙醇、无水乙醚、乙酸、10%硫酸溶液、苔黑酚-FeCl3试剂等。 【实验步骤】 ①称6克干酵母 ②加0.2%氢氧化钠45mL,沸水加热20分钟,搅拌,后加乙酸7滴 ③离心10分钟后取上清液 ④边搅拌边缓慢加95%乙醇并静置10分钟 ⑤离心后先用95%乙醇洗两次,再用无水乙醚洗两次 ⑥获得RNA粗制品 ⑦RNA鉴定 请根据实验方案,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____中,酵母菌也是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好材料,理由是____。 (2)实验步骤⑤中,离心后取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用乙醇、无水乙醚进行洗涤。 (3)RNA提取过程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在20~70℃的温度范围内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其原因是____; (4)稀碱法提取RNA须在沸水浴中进行的目的,一是____,二是____,以便获得更多更纯净的RNA。 (5)若用花椰菜来提取DNA,可用____瓦解细胞膜,然后充分研磨,实验中研磨速度要____。 【答案】 (1). 细胞质 (2).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型 (3). 沉淀物 (4). 分解核酸的酶在此温度范围内活性高,会使RNA降解 (5). 使杂质蛋白质变性 (6). 使核酸水解酶失活,减少RNA的分解 (7). 洗涤剂 (8). 缓慢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中RNA在细胞核内合成,由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t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作用是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上,rRNA为核糖体的组成成分,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与核糖体结合,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RNA,因此酵母菌细胞中含有R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1)据分析可知,酵母菌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均可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产物容易获得并进行定性测量,便于探究细胞呼吸方式。 (2)实验步骤⑤中,RNA分子大,且不溶于乙醇和无水乙醚,因此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且可以用乙醇、无水乙醚洗涤,除去杂质。 (3)RNA提取过程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在20~70℃的温度范围内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其原因是分解核酸的酶在此温度范围内活性高,会使RNA降解。 (4)稀碱法提取RNA须在沸水浴中进行的目的,一是使杂质蛋白质变性,二是使核酸水解酶失活,减少RNA的分解,以便获得更多更纯净的RNA。 (5)若用花椰菜来提取DNA,可用洗涤剂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然后充分研磨,实验中研磨速度要缓慢,防止DNA分子断裂。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DNA粗提取的原理和方法,然后根据题干信息推测RNA粗提取的原理和方法,再根据题意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