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重庆市江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都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线粒体和核糖体 B. 染色体和叶绿体 C. RNA和叶绿体 D.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种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1—10um) 较大(10--100 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即没有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但成分和真核细胞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细胞分裂 二分体、出芽;▲没有有丝分裂 ▲能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代表生物 放线菌、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酵母菌、蘑菇)、植物、动物 【详解】A、核糖体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A错误; B、人的骨骼肌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RNA,C错误;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都有,而蓝藻细胞没有,D正确; 故选D。 2.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 有O2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 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叶绿体 D. 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答案】A 【解析】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A项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在有O2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并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B项错误; C、蓝球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水绵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叶绿体,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细胞中不能观察到叶绿体,C项错误; D、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D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答案】C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所以斐林试剂的乙液浓度较大,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A错误; B、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但也可用组织样液直接加入试剂进行鉴定,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 C、鉴定还原糖时,首先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和后,再加入,C正确; D、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2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不需要水浴加热,就能看到紫色物质出现,D错误。故选C。 4.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都来自氨基 B. 组成 RNA 和 DNA 的元素种类不同 C. 蛋白质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D. 纤维素与脂肪都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DNA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N、P五种。糖类与脂肪都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 【详解】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A错误;DNA和RNA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B 错误;磷脂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可被双缩脲试剂染成紫色,C错误;纤维素由C H O元素构成,脂肪也是由C H O元素构成,D正确。 【点睛】注意: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而水中的氧只能来自羧基。 5.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是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 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①是中心体,与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①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②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为内质网。 【详解】④上含有核糖体,为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③是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②是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①是中心体,而水稻根尖细胞不含中心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四种细胞器的名称,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不能用如图来准确表示下列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 1表示物质的跨膜运输,2~4可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 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C. 1表示原核生物,2~4可分别表示细菌、蓝藻、酵母菌 D. 1表示固醇,2~4可分别表示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 【答案】C 【解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详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正确;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B正确;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等,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C错误;脂质中的固醇包括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生物膜系统、细胞生物的分类以及脂质种类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概念;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特别注意在识记过程中能够区分带“菌”的生物,细菌中一般均有“杆菌”、“球菌”、“弧菌”等字样;注意要和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区分识记。 7.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 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 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D. 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答案】C 【解析】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图乙是对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是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详解】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结构基础和意义,对于胞吐或胞吞过程与生物膜流动性的关系的理解的解题的关键。 8.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 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 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答案】D 【解析】A、由于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可用无水乙醇提取,A正确; B、花青苷为水溶性,可用水做层析液,B正确; C、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含有紫红色的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可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C正确; D、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错误。 故选D。 【定位】色素,提取,质壁分离和复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色素提取和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题干信息脂溶性和水溶性来判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的( ) ①葡萄球菌、青霉菌、破伤风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硝化细菌、酵母菌、蓝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 DNA ③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将得到 3 种物质 ④有些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RNA A 1 项 B. 2 项 C. 3 项 D. 4 项 【答案】A 【解析】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①错误;硝化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和DNA,②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4种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因此将得到 6种物质,③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 ②,故选A。 10.近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西部。感染该病毒的重度患者状如“活死人”,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培养埃博拉病毒的培养基中应该含有氨基酸、葡萄糖等有机物 B. 埃博拉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C. 埃博拉病毒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 埃博拉病毒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P 【答案】A 【解析】埃博拉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B正确; 埃博拉病毒为RNA病毒,只有RNA一种类型的核酸,C正确; 埃博拉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故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P,D正确。 11.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 种小分子 B. ATP、磷脂、抗体、DNA 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 H、O、N、P C. 蛋白质分子中的N 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 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 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答案】A 【解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3、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如胰岛素,也可以是脂质(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 【详解】:A、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即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A、C、G、T),A正确; B、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抗体的组成元素中不含P元素,B错误;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C错误;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错误。 故选A。 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要将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匀后再加入到组织样液中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可用染色剂直接染色 C. 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材料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D. 用低倍镜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答案】D 【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A液(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0.01g/mL硫酸铜溶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流程是:制作装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现紫色,会对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呈现蓝绿色的线粒体的观察产生干扰,C错误;用低倍镜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 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②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③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 染色剂进入细胞 ④ 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 ⑤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 ⑥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 纺锤体和中心体 ⑦ 抑制线粒体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从而使植物细胞对CO2和H2O的吸收减少 ⑧ 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全部不正确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① 错误,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② 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③ 正确;低倍镜下观察到的位于视野中央的用高倍镜可以观察到,边缘的可能观察不到④ 错误;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⑤ 错误;纺锤体在前期形成, ⑥ 错误;氧气和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⑦ 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中心体观察不到,⑧错误;所以A选项正确。 14.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 B. ②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C. ③是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④是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为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项正确;②是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所以②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项正确;③是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项错误;④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下列生理活动具有双向性的有几项() ①生长素在胚芽鞘的极性运输 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输 ③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④活细胞中ATP与ADP间的转化 ⑤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信息传递 ⑥人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间的转换 ⑦肝细胞内葡萄糖和糖原的转化 ⑧C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A. 四项 B. 五项 C. 六项 D. 七项 【答案】B 【解析】1、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单侧光、重力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还可以横向运输,但是其运输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2、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①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①不符合题意; ②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②符合题意; ③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③不符合题意; ④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是双向的,时刻进行,④符合题意; ⑤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⑤符合题意; ⑥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转氨基作用转化而来,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⑥不符合题意; ⑦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可使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又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⑦符合题意; ⑧C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故在两者间的转换是双向的,⑧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正确选项有②④⑤⑦⑧,共五项,故选B。 16.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和CO2排出细胞都需要消耗ATP B. 人的肝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都需要载体 C. 植物根毛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K+浓度成正比 D.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答案】B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和CO2排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都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人的肝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的协助,B正确;植物根毛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载体和能量有关,C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胞吐,需消耗ATP,D错误。 1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被呲罗红甲基绿染色后,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B. 根毛细胞可以替代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C. 显微镜使用时,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调节通光孔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D. 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蓝绿色清晰可见 【答案】B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同时对细胞进行染色,会观察到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小于染成红色的面积,A错误;根毛细胞内具有大液泡,它可以替代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B正确;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增大光圈或用凹面镜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C错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有较多的呈绿色的叶绿体,而线粒体较少,如果健那绿染色观察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不容易观察到线粒体,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B,误认为根毛细胞不能用于质壁分离的实验观察,事实上,只要植物细胞内含有大液泡,不管有无色素都可以。如果液泡中没有色素,只要在显微观察时将光线调暗一些,就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 18.下图中的概念或者概念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 1 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 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 1 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 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C. 1 表示原核生物,2~4 分别表示大肠杆菌、乳酸菌、发菜 D. 1 表示免疫系统,2~4 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A项错误;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B项正确; 大肠杆菌、乳酸菌、发菜均属于原核生物,C项正确;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D项正确。 【点睛】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生物体内的膜结构如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9. 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不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C.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D. 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答案】D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B错误;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能透过高尔基体膜,C错误;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物质运输的方式包括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20. 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 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C. 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D. 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答案】C 【解析】抗体都是蛋白质,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一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所以图中1、2、3、4分别表示激素、蛋白质、酶和抗体,A错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和蛋白质,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够合成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当然能产生酶,因为激素合成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催化;而事实上,只要是活细胞都会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因为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故B错误,C正确。动物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植物是一定部位如根尖,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下列细胞结构中,含有DNA分子的细胞器是 ①细胞核 ②细胞质基质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⑤线粒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结构,对于不同细胞结构特点的比较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①细胞核不是细胞器,①错误;②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器,②错误;③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③正确;④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不含DNA,④错误;⑤线粒体含少量DNA和RNA,⑤正确。综上所述,只有③和⑤是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主要由磷脂分子承担,遗传信息主要由DNA储存 B. 原生质层也是双层膜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水分代谢有关 C. 染色体是细胞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细胞骨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能维持细胞形态 【答案】B 【解析】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含有核孔)、核仁、染色质。 【详解】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承担的,A错误;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相当于半透膜,与植物细胞水分代谢有关,B正确;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不是细胞器,C错误;细胞骨架富含蛋白质,能维持细胞形态,而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错误。 23.将有关生物组织结构为实验材料,直接制作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绿色的叶绿体 B.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原生质层清晰可见 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可观察到多个蓝绿色的线粒体 D.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答案】A 【解析】叶绿体是绿色的,不需染色,并且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A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有紫色的大液泡,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才能观察到收缩的原生质层,B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是无色的,需要用健那绿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C错误;花生子叶细胞需要用苏丹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直接”两字,是本题解题的切入点,生物实验观察中,很多都需要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如:线粒体、染色体、DNA和RNA等。 24. 如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不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 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甘油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 萌发种子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 番茄根部细胞吸收镁离子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D. 始终保持活性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液泡吸水能力随时间变化情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条件,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质壁分离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A、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甘油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因此该图不能表示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甘油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新陈代谢强度逐渐升高,自由水含量升高,该图可以表示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正确; C、番茄根部细胞吸收镁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能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多,物质运输的速率增大,达到一定浓度后,由载体数量的限制,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大,此时氧气浓度达到饱和,C正确; D、始终保持活性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液泡吸水能力随时间推移变大,最终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A.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25.下列有关水在生物实验中作用的叙述,全部错误的组合是 ①将洋葱鳞片叶浸润在清水中,可用于观察正常细胞及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的复原象 ②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正式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的对照组 ③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⑤将健那绿溶解于蒸馏水中得到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液,使活细胞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预实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 3、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2)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3)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4)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5)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第一步是取材制片:一般选择易获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第二步是水解:用盐酸处理使口腔上皮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分离;第三步是冲洗:洗去盐酸;第四步是染色: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第五步是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详解】①将洋葱鳞片叶浸润在清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可用于观察正常细胞及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的复原现象,①正确; ②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蒸馏水的对照组,②错误; ③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③正确;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目的是洗去盐酸,④正确; ⑤将健那绿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得到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液,使活细胞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⑤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糖尿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胰岛素,且生理作用相同。请通过实验证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实验材料:2只发育良好的白鼠,甲乙两试管,新配置的斐林试剂。试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手术摘除一小白鼠的胰腺(不考虑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另一只小白鼠不作任何处理,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用其尿液进行实验验证。 第二步:甲试管:取摘除胰脏的白鼠的尿液; 乙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甲乙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________加热; 实验现象:甲试管:_________。乙试管: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果给摘除胰腺的白鼠在饲料中加入胰岛素,上述实验结果有无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中也有口服药品,你认为这些口服药品的作用机理如何? __________ 【答案】第二步:加入等量的未做处理的白鼠的尿液 第三步:水浴 实验现象:甲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乙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无变化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饲料中的胰岛素在消化道内被水解为氨基酸,失去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口服药品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 【解析】1、由实验题目分析可知: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胰岛素,因变量是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然后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以此来说明胰岛素的作用,实验设计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2、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 3、还原糖鉴定的方法: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实验组通过摘除胰腺使得胰岛素分泌停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意味着胰岛素分泌正常,将两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保证了无关变量相同),一段时间后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根据等量原则分析:第二步中乙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未做处理的白鼠的尿液;然后第三步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然后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由于甲试管中尿液取自摘除胰脏的白鼠,该白鼠缺少胰岛素,导致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障碍,从而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而出现糖尿,故在甲试管中观察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中中尿液取自正常的白鼠,故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1)由上述分析可知摘除胰腺的白鼠缺少胰岛素,如果给摘除胰腺的白鼠在饲料中加入胰岛素,由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饲喂后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后被分解为氨基酸而失去了原有的生理作用,故对上述实验结果无影响。 (2)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口服的药物不可能是胰岛素,但其能治疗糖尿病,故只能够推测口服药品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使得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下降。 【点睛】学会从实验题目中找到自变量、因变量是解答实验题目的必备技能,熟练掌握实验设计中遵循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胰岛素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7.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B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____________。 (2)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CO2部位是__________。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连通后D瓶中主要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OH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真正的成型的细胞核) 水 消耗瓶中的氧气 【解析】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甲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其中装置甲为质量分数为10%的NaOH的作用是吸收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B是酵母菌的培养液;装置C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装置D是酵母菌的培养液,装置E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中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乙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部位是细胞质基质。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与乳酸菌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真正的成型的细胞核)。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反应式:,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水。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4)连通后D瓶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8.为了研究高等动物 学习、记忆功能与海马脑区(H区)的关系,科学家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传入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的方式是_____,图示的兴奋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的功能是_______。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并检测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请对该实验方案加以完善:______。 【答案】胞吐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作为受体识别谷氨酸和作为Na+通道 协助扩散 空间结构 Ⅱ C、B 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 【解析】依题意和分析题图: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过A受体进入海马脑神经细胞内,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结合后引起Ca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N受体进入海马脑神经细胞内,说明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进入海马脑神经细胞内的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后C酶被激活。激活的C酶促进了A受体胞内肽段(T)转变为A受体的Ⅱ过程,进而使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增加,由此推知:H区神经细胞产生“记忆”可能是A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增多所致。 【详解】(1)分析图示可知: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图示的兴奋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 由图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过A受体进入海马脑神经细胞内,说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的功能是作为受体识别谷氨酸和作为Na+通道。N受体被激活后,Ca2+进入胞内是从高浓度一侧到达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ATP,其方式为协助扩散。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后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说明有较多的A受体胞内肽段(T)通过Ⅱ过程转变成了A受体。 ②依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是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自变量为短肽,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因此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分别与C、B选项的内容相对应。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自变量为实验小鼠是否发生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并检测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这是对实验组的处理和检测,因此还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 【点睛】本题通过研究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考查神经调节和实验设计与分析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判断相关过程变化,明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