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带解析) 1.下列叙述中,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 B. 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 C. 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 D. 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获得无子果实 【答案】C 【解析】摘除棉花的顶芽,降低了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A正确;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B正确;成熟的木瓜中含有乙烯,乙烯能存果实成熟,因此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促进果实的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有直接关系,D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2.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如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 A.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 胚芽鞘直立生长 D. 胚芽鞘不生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按图中操着进行实验,造成右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所以其实验结果应为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植物的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 ) A.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 光促进生长素大量产生 C. 单侧光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 D. 光促进生长素向茎运输 【答案】A 【解析】单侧光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造成分布不均匀,A正确;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B错误;单侧光与生长素的合成无关,C错误;光刺激生长素在茎尖发生横向运输,极性运输与光照无关,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运到背光侧,造成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结果背光侧促进生长作用明显高于向光侧,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种植物根和茎细胞生长影响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的生长也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也会抑制茎的生长,A错误;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就起到抑制作用,B错误;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的生长均具有两重性,但是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C正确;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根的生长,D错误。 考点:本题利用曲线图的方式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5.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 反射弧 B. 感受器 C. 神经中枢 D. 效应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解: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故选:A.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 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 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B正确;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D正确. 故选: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7.俗话说:“酒后吐真言”,说明过量饮酒影响了下列何种结构的活动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答案】D 【解析】“酒后吐真言”,说明过量饮酒影响了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活动,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8.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 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会分泌唾液 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 【答案】A 【解析】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是话梅作为一种具体信号对人形成了条件刺激,引起了唾液分泌条件反射,A正确。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一出生就会吮奶等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会的,为非条件反射,BCD错误。 【考点定位】反射 【名师点睛】学生对反射类型混淆不清 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9.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 A. 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 B. 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 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 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B 【解析】 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A错误;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正确;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人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活性基本不变,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以增加产热,D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10.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 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丁为细胞内液,B项错误;过程3、5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项错误;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C项正确;组织细胞因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导致丁中的氧气浓度低于甲,D项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名师点睛】几种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①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 ③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等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④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⑤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 11.下列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指的是身体内的细胞液 B.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等 C.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 膀胱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内环境指的是身体内的细胞外液,A项错误,C项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B项错误;膀胱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内环境的内涵。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 1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D 【解析】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但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错误; B、下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产热和散热,B正确; C、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控制排水是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从而调节体内水盐平衡,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 13.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 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A 【解析】在细胞免疫中,必须依靠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B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赖T细胞. 而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产生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中主要是B淋巴细胞起作用,同时T细胞也起了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免疫中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C 【解析】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形成,如淋巴因子和抗体,或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人体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名师点睛】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可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15.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免疫缺陷症。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B.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 C.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D.多种病原体的严重感染是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引起的,故A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机体基本失去免疫能力,故B错。HIV存在体液,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故C正确。由于艾滋病人后期几乎无免疫能力,导致多种病原体的严重感染,引起多种病症,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16.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 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 淋巴因子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 D. 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 【答案】D 【解析】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也具有特异性,A错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病原体,B错误;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合成分泌的,C错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的,D正确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1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 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C. 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D. 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等构成 【答案】C 【解析】A. 巨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错;B. 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错;C. 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会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C正确;D. 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第二道防线是由巨噬细胞和溶菌酶等构成,D错。故选C。 评卷人 得分 二、新添加的题型 18.棉花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变化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A. 升高,抑制生长 B. 升高,促进生长 C. 降低,抑制生长 D. 降低,促进生长 【答案】D 【解析】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因此棉花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了侧芽的生长,A、B、C均错误,D正确。 19.当一个人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 A. 胞外渗透压降低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答案】B 【解析】当一个人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综上分析,A、C、D均错误,B正确。 【点睛】识记并理解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进食量大,身体强壮、精神好 B. 人体的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能发挥作用 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促进血糖浓度上升的激素不止一种 D. 青霉素都能用于“流感”的治疗,因为抗生素对加强细胞免疫有效 【答案】C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因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往往表现为进食量大,身体消瘦、神经亢奋等症状,A错误;吞噬细胞既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错误;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C正确;青霉素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而抑制细菌繁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青霉素对于病毒的繁殖无抑制作用,D错误。 2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抗体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含有水、无机盐(Na+等)、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CO2、抗体等),因此葡萄糖、CO2、Na+、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 22.如图图甲表示一突触结构,图乙表示一反射弧模式图,有关图甲和图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神经信号从A细胞传至B细胞,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甲图中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并将内容物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C. 甲图示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在乙图中传递的方向可以是双向的 D. 甲图中,A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可能使B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甲图中神经信号从A细胞传至B细胞必须通过突触,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甲图中③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突触小泡中的内容物即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⑤所示的突触间隙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甲图示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在乙图中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C错误;甲图中,A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若突触小泡中含有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可使B受到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记并理解有关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明辨图中数字或字母所示的结构名称,将此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3.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A. 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 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 效应T细胞的形成 D. 溶菌酶将病菌水解 【答案】B 【解析】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病毒感染的细胞密切接触,进而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A、C错误;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合成分泌相应抗体,抑制病菌繁殖,B正确;溶菌酶可将多种病菌水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24.下列细胞中既与人体特异性免疫有关,又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的是:( ) A. B细胞 B. 白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吞噬细胞 【答案】D 【解析】B细胞、效应T细胞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C错误;白细胞能够吞噬多种病菌,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B错误;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既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又可在特异性免疫如体液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即吞噬细胞既与人体特异性免疫有关,又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D正确。 2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攻击自身物质,引发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C. 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慢,无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 免疫学的应用包括疫苗的制备、体内抗原的检测、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等 【答案】C 【解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A正确;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正确;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损伤和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错误;免疫学的应用包括疫苗的制备、体内抗原的检测、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等,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非选择题 26.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下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 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图中[ 甲 ]_________细胞受损,使[ B ]__________分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障碍,使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所以病人出现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的症状。 (2)图中物质A_____________的作用机理是促进___________分解和_____________的转化,上图所示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下丘脑除参与血糖调节外,还参与_________调节。 (3)从图中看,与物质A有协同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氧化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非糖物质 神经—体液 体温/水盐平衡 肾上腺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认识以及调节过程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突破点”在于抓住图示中“血糖升高”和“血糖降低”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和图示分析展开联想,进行图文转换,准确定位图中相应器官及激素的名称,由此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图中甲分泌的激素B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因此甲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素。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图中[甲]胰岛B细胞受损,使[B]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氧化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障碍,使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所以病人出现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的症状。 (2)图中乙分泌的激素A具有升血糖的作用,所以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图示的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系统(下丘脑)的参与,又有激素的参与,因此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除参与血糖调节外,还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3)图中的肾上腺素和物质A所示的胰高血糖素均有升血糖的作用,可见,二者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点睛】熟记并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图中的“+”表示促进) 27.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A.淋巴细胞 B. B细胞 C.浆细胞 (2)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人人体后,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迅速增值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 (3)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c和d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c]能产生________(抗体/淋巴因子),[d]________________能使靶细胞裂解,使抗原释放出来并被消灭。 (4)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实现的,它是由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5)溶菌酶作用属于第___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答案】 A B C 记忆 吞噬 抗体 效应T细胞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二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理清免疫系统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题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准确定位图中各字母所示的细胞的名称,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点,围绕“免疫系统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a]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B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c]浆细胞;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d]效应T细胞。 (2)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人人体后,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值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 (3)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是吞噬细胞。[c]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使抗原释放出来并被消灭。 (4)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5)溶菌酶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 28.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是_________,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的生理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___________。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细胞伸长 / 细胞分裂 )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细胞伸长 / 细胞分裂 )实现的。 (5)生长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A.促进植物生长(低浓度)B.抑制植物生长(高浓度)。请用A或B填空回答生产实践中对生长素的应用,是利用生长素作用的哪一种原理。 ①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____________。 ②扦插繁殖时,用生长素处理插技,使其容易生根成活:_____________。 ③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____________。 ④将植物的花药或组织培养成植物个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_________。 【答案】 乙烯 促进果实的成熟 吲哚乙酸 脱落酸 衰老和脱落 细胞伸长 细胞分裂 A A B A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理清其它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依据表格信息和题意,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 (1) 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3)表中信息显示: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脱落酸,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说明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 (5) ①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是利用[A]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②扦插繁殖时,用生长素处理插技,使其容易生根成活,是利用[A]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③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是利用[B]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④将植物的花药或组织培养成植物个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是利用[A]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29.图甲、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称为________________,所示结构分布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部位(填字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兴奋传来,在图乙结构会发生信号的转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__________形式传导的。在A、B、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和“→”表示)。 (4)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答案】 突触 D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递质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局部电流 A→B→C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的组成、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图乙称为突触,所示结构分布于图甲中的[D]神经中枢部位。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 ①为突触小泡,其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当有兴奋传来时,在图乙所示的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A为传入神经,B为[D]神经中枢中的一个中间神经元,C为传出神经,所以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在A、B、C之间的传导方向是A→B→C。 (4)由于缩手反射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以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 30.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 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由此说明肾上腺髓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肾上腺髓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或控制。激素d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加速。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___________(上升/下降)。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T细胞对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殖分化过程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答案】 效应器 肾上腺素 上升 c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a、b) 淋巴因子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反射与反射弧的组成、血糖平衡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据此以题意和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为切入点,分析各问题情境,进而进行解答。 (1)分析图示可知,肾上腺髓质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内分泌腺与支配它的传出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因此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依题意,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其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由此推知,激素d为肾上腺素。 (2)依题意,下丘脑对激素c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a分泌上升时,会引起激素c的分泌上升。由于c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或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a、b),所以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 (3) 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会使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淋巴因子减少,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