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落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落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落作业 A组 基础过关 ‎1.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A.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 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 D.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 答案 C 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A错误;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而另一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可能属于第三道防线,B错误;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D错误。‎ ‎2.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够遗传,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 B.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皮肤局部炎症,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肿胀 D.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很强,每次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答案 C 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A错误;青霉素杀菌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皮肤局部炎症,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肿胀,C正确;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D错误。‎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T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答案 C 泪液中的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记忆细胞发挥作用,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因其体内缺乏T细胞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C正确;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错误。‎ ‎4.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 C.污染物中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细胞内,依靠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清除 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 D 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A正确。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B正确。细胞免疫作用的对象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因此病原体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5.(2017浙江4月选考,9,2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答案 D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A正确;感染HIV一般要经历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发病,B正确;艾滋病病毒会大量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严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C正确;HIV还可以感染脑细胞、巨噬细胞等,D错误。‎ ‎6.(2016上海单科,17,2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 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①‎ 具有免疫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②‎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③‎ 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④‎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解题关键是根据特异性免疫过程理解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7.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 D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与特定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由巨噬细胞吞噬,C错误;抗体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8.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巨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 B 由图示知,物质a作为抗原激活了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a抗体与物质a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结合物被巨噬细胞清除;因抗a抗体可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9.(2018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 B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相关应用的有关知识。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C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B细胞,D错误。‎ ‎10.(2017天津理综,2,6分)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 C 本题考查不同免疫类型的区别。呼吸道黏膜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正确; 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 正确;抗体、B 细胞仅参与体液免疫,C 错误,D 正确。‎ ‎11.已知皮肤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可导致皮肤脱落,且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药物M能有效降低个体的免疫水平(持续给药一周后出现显著效应)。现提供下列材料,并以皮肤移植为主要实验手段(具体手术方法不要求),来完成对上述结论的验证。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品系甲、品系乙克隆小鼠各若干、药物M制剂适量、注射器、手术器材、生理盐水、饲料等。‎ 步骤:‎ 第一步:取 ① 小鼠若干,随机、均等地分成两组,编号A1、A2;  ‎ 第二步:给A1、A2组小鼠背部分别移植取自品系乙小鼠的皮肤,正常饲养,并 ② ,结果分别记为T1、T2;  ‎ 第三步:A1组小鼠继续正常饲养,A2组小鼠 ③ ,其他条件同A1组;  ‎ 第四步:一周后,给A1、A2组小鼠 ④ ,并按第二步的方法测得相应指标,结果分别记为T3、T4。  ‎ ‎(1)完善实验步骤:①  ;  ‎ ‎②  ;  ‎ ‎③  ;  ‎ ‎④  。 ‎ ‎(2)设计A1组主要是为了验证              。  ‎ ‎(3)若        ,则药物M能将二次免疫的水平降低至低于初次免疫的水平。  ‎ ‎(4)若(3)成立,则在第四步后取A1、A2组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并计数,发现存在较大差异的是            细胞。  ‎ 答案 (1)健康、同龄的品系甲 记录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 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每天”“且适量”可不写) 再次移植取自品系乙小鼠的皮肤 (2)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 (3)T4>T2或T4>T1 (4)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 解析 (1)分析题干及第二步可知,实验过程需将品系乙的皮肤作为抗原移植至品系甲小鼠背部,因此①的操作为取健康、同龄的品系甲小鼠若干,随机、均等地分为A1、A2两组;第二步:使小鼠产生免疫排斥,因免疫排斥会造成异源皮肤脱落,故②应检测并记录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第三步:进行变量处理,A1作为对照组,进行正常饲养,A2组小鼠作为实验组,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与A1组进行相同条件的培养;第四步:进行二次免疫,一周后给A1、A2‎ 组小鼠再次移植取自品系乙小鼠的皮肤,观察并记录皮肤脱落的时间。(2)A1为对照组,设计A1的目的主要是验证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3)若药物M具有降低二次免疫水平的作用,则T4用时较长,故T4>T2或T4>T1可说明药物M的作用效果。(4)对异体组织产生免疫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因此对细胞免疫发挥主导作用的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在两组实验对象之间差异较大。‎ B组 能力提升 ‎1.(2017浙江11月选考,27,2分)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答案 B 胸腺与T淋巴细胞的成熟有关,切除胸腺则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受较大程度影响,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A错误;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因受抗T细胞抗体的作用,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感染该菌,B正确;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含相应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C错误;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因存在相应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而不易感染该菌,D错误。‎ ‎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 答案 D 细胞b产生了某种物质,并作用于细胞c,说明b是T细胞,c是B细胞,因此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f(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开始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④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D正确。‎ ‎3.下列对健康小白鼠进行的实验处理,对其机体产生的反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B.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T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丧失 D.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小白鼠有感觉 答案 B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A正确;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胸腺为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其胸腺,导致T细胞无法成熟,从而使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丧失,C正确;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感觉,但无法控制其下肢运动,D正确。‎ ‎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其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花粉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答案 B 图中a细胞产生了抗体,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能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错误;该病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D错误。‎ ‎5.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 答案 B 结合曲线图分析,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错误;消灭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HIV,所以B正确;图中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随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要大大降低,C错误;T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并成熟,不是在骨髓,所以D错误。‎ ‎6.(2016江苏单科,13,2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 D 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免疫系统受损,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免疫力低,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机体免疫系统只能识别暴露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因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白,故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侵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7.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 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 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答案 C B淋巴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正确。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正确。淋巴干细胞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正确。‎ ‎8.(2016浙江10月选考,24,2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等 C.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答案 A 抗原与抗原受体之间具有特定的对应性,因此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A项正确;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项错误;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C项错误;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致敏而活化,D项错误。‎ ‎9.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 C.④是辅助性T细胞,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答案 D 题图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辅助性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③识别抗原,然后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效应B淋巴细胞和⑦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②;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 ‎10.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β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β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 C 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患者胰岛β细胞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11.(2018北京理综,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    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 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 iPSC DB7‎ MEF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 ‎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 ‎                。 ‎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免疫。 ‎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 ‎      。 ‎ 答案 (1)分裂/增殖 免疫 (2)高于 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F D C 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解析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2)根据表中数据,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具有类似的抗原(或DB7具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给小鼠注射DB7,小鼠形成肿瘤,但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变小,因此可推测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3)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细胞免疫,给健康小鼠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健康小鼠会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这种效应T细胞可清除由DB7引发的肿瘤细胞,故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F、D、C、B。(4)通过以上分析可推测,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