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 ①噬菌体 ②血液 ③神经元 ④念珠藻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心脏 ⑦一片菜地里所有蚜虫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 ⑨一片草原 ⑩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③②⑥①⑦⑩⑨ B. ③②⑥④⑦⑩⑨ C. ④⑤②⑥⑦⑩⑨ D. ⑤⑥③②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其中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的群体。 【详解】①噬菌体不属于生命系统; ②血液主要属于组织; ③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 ④念珠藻为单细胞藻类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⑥心脏属于器官层次; ⑦一片菜地里所有蚜虫属于种群层次; 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⑨一片草原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⑩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根据分析生命系统由小到大排列为:③②⑥④⑦⑩⑨,B正确。 故选B。 2.19世纪德国施莱登和施旺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其意义在于( ) ①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 ②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③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④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学说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即细胞结构上的统一性和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统一性,同时也说明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即①②正确。故选B。 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标本染色较浅,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④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的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1、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 (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详解】①标本染色较浅,为了观察清楚,需将视野调暗,即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调小光圈,①错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②错误; 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不需要升高镜筒,③错误; ④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的,④正确。 ①②③错误,即D错误。故选D。 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B. 淀粉和淀粉酶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不相同 C. 脂肪分子中氧元素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物质 D.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答案】D 【解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脂肪中只有C、H、O。所不同的是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详解】A、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淀粉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葡萄糖,而淀粉酶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氨基酸,B正确; C、脂肪分子中氧元素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物质,故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类产生的能量多,C正确; D、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根据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D。 5.现有7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720个,羧基740个,由它们合成的4条肽链中,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 A. 699、24、44 B. 696、4、4 C. 696、24、44 D. 696、20、40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有关计算: (1)由N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 N 个; (2)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1 个; (3)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M 个; (4)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N×α-(N-M)×18。 【详解】现有7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720个,羧基740个,由它们合成的4条肽链中,肽键的数目为:氨基酸数-链数=700-4=696个;氨基数=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数=4+(720-700)=24个;羧基数=肽链数+ R基中的羧基数=4+(740-700)=44个,C正确。故选C。 6.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右侧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赖氨酸个数为( ) A. q-2 B. q-p+1 C. q+2 D. p+2 【答案】B 【解析】多肽链中氮原子的数目等于肽键数和R基中氨基数目之和;多肽链中氧原子的数目等于肽键数和R基中羧基数目二倍之和。 【详解】观察组成该多肽链的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可知,四种氨基酸都是只含有一个羧基,根据多肽链中氧原子的数目可推出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为;p-1个,若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的R基中均不含氨基的话,又因在氨基酸脱水缩合时并没有氮原子的脱去,故此时肽链中氮原子的数目就代表了氨基酸的数目,即氮原子的数目也为p-1个,但题目中的显示的多肽链中的氮原子的数目是q个,同时观察到只有赖氨酸的R基中含有一个氨基,根据赖氨酸的这一特性来计算。即水解得到的赖氨酸个数为q-(p-1),即B正确。故选B。 7.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肺炎双球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③T2噬菌体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RNA A. 0 项 B. 1 项 C. 2 项 D. 3 项 【答案】B 【解析】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病毒 大小 较小 较大 最小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无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无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无 遗传物质 DNA DNA或RNA 举例 蓝藻、细菌等 真菌,动、植物 HIV、H1N1 【详解】由分析可知: ①乳酸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而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①错误; ②肺炎双球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②正确; ③T2噬菌体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③错误; ④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 ⑤有些病毒只含有RNA,所有细菌都既含有DNA,也含有RNA,⑤错误。 只有一项正确,即B正确。故选B。 【点睛】熟知真、原核细胞以及病毒结构上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有关蛋白类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胰岛素溶于食盐溶液中不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B.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内质网膜、视网膜、呼吸道黏膜都属于生物膜 C. 生长激素出细胞需要载体的参与,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答案】A 【解析】生物膜系统:细胞中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详解】A、胰岛素是蛋白质,将胰岛素溶于食盐溶液中不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A正确; B、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内质网膜、都属于生物膜,而视网膜、呼吸道黏膜不属于生物膜,B错误; C、生长激素是蛋白质,通过胞吐形式出细胞,不需要载体的参与,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错误。故选A。 9.下列选项除哪项外,均可用图来表示( ) A. ①表示脂质,②〜④可以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 B. ①表示糖类,②〜④可以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C. ①表示RNA,②〜④可以分别表示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D. ①表示生物类型,②>④可以分别表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脂质 C、H、O有的 还有N、P 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类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形成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糖的分类和功能。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糖类 C、 H、 O 单糖 核糖(C5H10O5)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果糖 C6H12O6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C12H22O11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表示脂质,②〜④可以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①表示糖类,②〜④可以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B正确; C、①表示RNA,②〜④可以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C错误; D、①表示生物类型,②〜④可以分别表示病毒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C。 【点睛】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知识的包含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糖原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N B. 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C. 淀粉、糖原、纤维素、脂肪都是储能物质 D. 细胞中脂质和糖类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答案】B 【解析】A、肝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C、H、O,没有N,A错误; B、某些糖类和脂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细胞膜外侧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脂质中的性激素属于信息分子,B正确; C、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错误。故选B。 11.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钓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这个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有什么作用( ) A. 组成细胞中的复杂化合物 B.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C.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答案】B 【解析】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 如K+ 、Ca2+、Mg2+、Cl--、PO4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详解】A、题意中不能说明无机盐能组成细胞中的复杂化合物,A错误; B、通过两组实验的对比可得出无机盐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结论,B正确; C、题中没有显示出无机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的功能,C错误; D、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但在本题中不能显示,D错误。故选B。 1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胰腺细胞的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B. 黑藻和蓝藻的细胞都不含叶绿体,但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C.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自身的全部蛋白质 D. 硅肺是一种溶酶体病,该病的原因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答案】D 【解析】硅肺成因: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详解】A、人胰腺细胞的细胞膜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A错误; B、黑藻细胞含叶绿体,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自身的部分蛋白质,C错误; D、硅肺是一种溶酶体病,该病的原因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所致,D正确。 故选D。 【点睛】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课本中的资料分析中的相关内容。 1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 ②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③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④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⑤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A. ①④⑤⑥ B. ①②③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溶酶体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植物和某些原生动物 动植物 动物、低等植物 形态 球形、棒形 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囊泡、扁平囊泡 网状结构 囊状结构 泡状结构 椭球形粒状小体 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 结构 双层膜少量DNA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 没有膜结构 嵴、基粒、基质 基粒、基质 片层结构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含丰富的水解酶 水、离子和营养物质 蛋白质和RNA 两个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分泌及细胞壁合成有关 提供合成、运输条件 细胞内消化 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 与高尔基体有关 在核仁形成 【详解】①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①错误; ②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正确; ③抗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不是所有的酶和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③错误; ④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④正确; ⑤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⑤正确; 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⑥正确。 即②④⑤⑥正确。故选C。 【点睛】熟知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核糖体失活蛋白作用于核糖体RNA使其脱嘌呤。下列关于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核糖体上合成 B. 将碱基与脱氧核糖分离 C. 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 D. 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核糖体失活蛋白能使核糖体脱嘌呤而使核糖体无法发挥正常功能。 【详解】核糖体失活蛋白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上,A正确;核糖体含RNA,其中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B错误;核糖体失活蛋白使核糖体RNA脱嘌呤,故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失活蛋白会破坏核糖体,故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15.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B. 结构丁表示细胞膜的一部分,有物质①的一侧就是细胞膜的外侧 C. 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制造养料 D. HIV病毒也有结构丙,因为HIV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题图分析:甲是高尔基体;2是叶绿体;丙是线粒体;丁是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结构甲的膜是高尔基体膜,其上没有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加工的场所,A错误; B、结构丁表示细胞膜的一部分,物质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形成糖被覆盖在细胞膜的外侧,故有物质①的一侧就是细胞膜的外侧,B正确; C、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多种酶,有利于制造养料,C错误; D、HIV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含有结构丙,D错误。故选B。 16.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都含有细胞器甲 B. 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 细胞中丙的数量越多,则核仁体积越大 D. 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题意分析:甲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其中还含有核酸,又因是动物细胞的细胞器,故甲表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溶酶体等具膜的细胞器;丙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故代表的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 【详解】A、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中都含有细胞器甲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线粒体,A错误; B、据分析可知,乙不一定是高尔基体,故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B错误; C、细胞中丙核糖体的数量越多,说明合成的蛋白质越多,则核仁体积越大,C正确; D、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不只有丙核糖体,线粒体也是二者共有的,D错误。 故选C。 17.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进胰腺腺泡细胞,放射性先后出现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内侧的小泡--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尔基体膜的结构组成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完全相同 B. 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都需要消耗能量 C. 细胞膜内侧的小泡完成蛋白质的分类 D. 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详解】A、根据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高尔基体膜的结构组成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相似,不能说完全相同,A错误; B、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正确; C、细胞膜内侧的小泡不能完成蛋白质的分类,C错误; D、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故选B。 18.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膜由内膜和外膜构成,其中共含有两层磷脂分子 B. 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不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 C. 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膜、核孔和核仁等结构 D. 核孔在控制物质进出方面具有选择性 【答案】A 【解析】1、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2)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膜由内膜和外膜构成,其中共含有四层磷脂分子,A错误; B、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还有部分分布在细胞质中,B正确; C、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膜、核孔和核仁等结构,C正确;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在控制物质进出方面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A。 19.如图所示为以某种动物受精卵为材料进行的三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 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 实验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答案】D 【解析】依题图可知,三组实验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实验①和实验③对比,由于自变量是细胞质,所以可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A错误; B、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由于自变量是细胞核,所以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错误; C、细胞核不是细胞代谢中心,C错误; D、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细胞只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 20.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B.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 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D.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A 【解析】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 【详解】A、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图中数据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A错误; 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B正确;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流动性与温度有关系温度增加到15°C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C正确; D、在0到1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故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D正确。故选A。 21.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的观察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需要用0.9%NaCl溶液来制作临时装片 ③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④用黑藻叶片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⑤甜菜块根含有较多的蔗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⑥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不一定要显微镜观察 ⑦菠菜叶稍带些叶肉下表皮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A. ①③⑥ B. ①②④⑦ C. ①③⑦ D. ①③⑥⑦ 【答案】A 【解析】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观察叶绿体选择藓类叶片是因为藓类叶片中含有叶绿体且叶片薄而且透明,或者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原因是下表皮细胞中叶绿体少便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较少,故常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材料,因为线粒体本身无颜色,故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后观察。 【详解】①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的观察,① 正确;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要用0.9%NaCl溶液来制作临时装片,②错误; ③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故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③正确; ④用黑藻叶片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反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④错误; ⑤甜菜块根含有较多的蔗糖且近于白色,但由于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因此不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⑤错误; ⑥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不一定要显微镜观察,⑥正确; ⑦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含有较少的叶绿体,而且体积较大,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⑦错误。 ①③⑥正确,即A正确。故选A。 22.下列对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糖蒜变甜主要是细胞主动选择吸收了糖类并进行积累形成的 B. 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 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其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A错误; B、维生素D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 C、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23.下图A中有两个相同的渗透装置,装置1中盛有溶液a,装置2中盛有溶液b,溶液a、b都为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通过半透膜),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 B. 图B中的5、4、6相当于图A中的2 C. 图B中的7与图A中的2通透性不同 D. 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答案】B 【解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根据题干“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所以装置2的渗透压更大,吸收水更多,一段时间后装置2的液面高于装置1的液面,A正确; B、图B细胞中含有大液泡,因此可以构成渗透系统,图B中6为细胞膜,7为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8共同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图A中的2半透膜,B错误; C、图B中的7具有选择透过性,图A中的2则没有选择透过性,只要颗粒大小小于膜上的孔,均可以通过,C正确; D、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上述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应及时灌溉,D正确。 故选B。 24.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B.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随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答案】C 【解析】人体红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其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都来自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无氧呼吸速率与氧气的含量无关。 【详解】A、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强后减弱,A错误;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的吸收量与O2浓度变化无关,与题意不符,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逐渐增强,因此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符合题意,C正确; D、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而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当呼吸强度为零时,吸收速率为零,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 25.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0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的乙可以表示甘油 B. 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 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 D. 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特点、举例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逆、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细胞的代谢的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代表例子 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 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题图分析:甲代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乙代表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丙代表的方式为通过离子通道的协助扩散,丁代表的为协助扩散,①表示蛋白质,②表示多糖,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可用图一中的乙表示,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可用图一中丁表示,不能用甲表示,B正确; C、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C错误; D、图二说明K+ 的吸收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然后由于载体数量的限制,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该运输方式既受到能量的限制还受到载体数量的制约,故该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如图1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c是构成a的一种元素,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图2为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构成HIV的丙是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合成的,b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2)在人体细胞内,a有___________种,细胞中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_种。 (3)利用___________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图1中甲、乙在细胞中的分布。图1中的甲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2中m为碱基T,则图2所示结构的中文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核糖体 8 8 甲基绿、吡罗红 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或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析】DNA与RNA结构区别 元素组成 C、H、O、N、P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五碳糖 碱基 H3PO4 脱氧核糖 核糖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题图1分析:a表示核苷酸,b表示氨基酸,c表示P元素;甲是DNA,乙是RNA,丙是蛋白质。 【详解】(1)图1的丙是蛋白质,是在中构成HIV的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的,b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2)a为核苷酸,在人体细胞内,a有8种,细胞中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8种,分别为5种碱基,两种五碳糖和一种磷酸。 (3)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图1中甲DNA、乙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主要在细胞核中,乙主要在细胞质中。DNA中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主要原因是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或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具有存储大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4)若图2中m为碱基T,因为T是DNA特有的碱基,故图2所示结构的中文名称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点睛】掌握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层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辨析DNA和RNA在结构上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7.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可推测,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若要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各种细胞器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乙结构的膜面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不同生物膜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膜上的__________不同。 (4)甲中物质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一共穿过__________层生物膜,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是__________(填写细胞器的名称),它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__________合成的车间。 (5)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高尔基体 差速离心法 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 基本不变 脂质和蛋白质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0 内质网 脂质 一定的流动性 (特异性)受体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2、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如下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了细胞内有稳定的环境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1)由图可推测,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若要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各种细胞器常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为了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乙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因为接受了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并且又分泌出去一个囊泡,故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分泌前后基本不变。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功能越复杂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故生物膜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4)甲中物质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为胞吐方式,通过生物膜的融合来实现的,故一共穿过0层生物膜,内质网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的面积,它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在结构的流动性实现的。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点睛】熟练掌握膜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8.请根据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__________,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鉴定成熟苹果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__________。用其染色时,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通常用__________染液对其进行染色。 (4)观察DNA和RNA分布时需要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水解处理。 (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做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生物膜的结构,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__________模型。该模型认为,__________是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斐林试剂 橘黄色 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中 健那绿 8%的盐酸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解析】1、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原理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蛋清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花生 苏丹Ⅳ 红色 还原糖 菲林试剂、班氏(加热) 甲: 0.1g/mL NaOH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乙: 0.05g/mL CuSO4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2、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通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的存在。成熟苹果内的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检测,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用其染色时,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是因为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中。 (3)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通常用健那绿染液对其进行染色。 (4)观察DNA和RNA分布时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对细胞进行水解处理。 (5)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故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时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材料。 (6)关于生物膜的结构,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 【点睛】熟练掌握并理解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植物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铵转运蛋白AMT-1,能以NH4+的形式吸收N元素,铵态氮是植物生长的一种重要营养成分,但过量吸收铵会对植物自身产生毒害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AMT-1以NH4+的形式吸收的N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淀粉,请从中选择2种填上),AMT-1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__________(填)(“根”“芽”或“茎”)部。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现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实验材料: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03溶液,HgCl2溶液(细胞呼吸阻断剂)。请补充实验的思路和实验结果。 实验的思路: ①取两只培养皿加入__________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03溶液,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乙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再在甲、乙培养皿中移栽同种且__________的植物;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浓度。 实验结果:若甲营养液中检测到的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低于”)乙培养液。则可证明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蛋白质、核酸 根 等量 (或等量且适量) HgCl2溶液(或呼吸阻断剂) 生理状况一致 (或长势相同或等大小) NH4NO3溶液(NH4+) 高于 【解析】1、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 【详解】(1)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淀粉四种物质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中含有氮元素,故AMT-1以NH4+的形式吸收的N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AMT-1是转运NH4+的载体,植物吸收无机盐的部位是根,故AMT-1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根部。 (2)实验题目为:验证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有主动运的能量,因变量是是否有NH4+的转运,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是用用呼吸阻断剂阻断细胞呼吸从而制造了用于主动运输的能量的缺乏,因变量的监测方法是测定培养液中NH4+的浓度,故实验的思路为: ①分组编号:取两只培养皿加入等量 (或等量且适量)的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 NH4N03溶液,编号为甲、乙。 ②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HgCl2溶液(或呼吸阻断剂),乙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再在甲、乙培养皿中移栽同种且生理状况一致 (或长势相同或等大小)的植物;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NH4NO3溶液(NH4+)的浓度。 实验结果:因为甲组中加入了呼吸阻断剂,导致细胞呼吸无法进行,甲组根部细胞中缺少能量导致(NH4+)无法进入植物体内,故培养液中的(NH4+)的浓度应该高于乙组,故若甲营养液中检测到的溶液浓度低于乙培养液。则可证明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点睛】学会通过实验题目突破实验设计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这些往往是实验题目中的考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