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生物试题 解析版

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二年级11月月考试题 生 物 第I卷单项选择题 ‎1. 下图是基因M、N、P对某种生物性状控制关系(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表现出性状3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有4种 B. 表现出性状2的个体基因型是ppM_nn C. 图示表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 D. 基因型PpMmNn个体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性状1的个体占3/16‎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性状3的个体基因型为ppM_N_,因此该性状有4种基因型,A正确;表现出性状2的个体基因型是ppM_nn,B正确;图示表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C正确;表现出性状1的基因型特点是P_ __ __ _(含基因P,共18种)或ppmm_ _(不含基因M,共3种),测交后代基因型与F1产生的配子种类相同,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PpMmNn个体 产生的配子有8种,其中P__占4/8,pm_占2/8,故基因型PpMmNn个体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性状1的个体占3/4,D错误。‎ ‎2.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F1形成配子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解释性状分离的“演绎”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表现类型,且比例接近1:1‎ D. 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F1形成配子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雌配子比雄配子少得多,A正确;“测交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C正确;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3. 下列生命活动与图模型不符合的是 A. 某杂合髙茎豌豆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 B. 基因型XWXw和XwY的果蝇杂交后代产生的两种卵细胞的数量之比 C. 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 D. 通常哺乳动物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数目之比 ‎【答案】C ‎【解析】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由此可见,后代高茎豌豆:矮茎豌豆=3:1,A正确;基因型XWXw可产生卵细胞为XW和Xw,B正确;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大于6:1,C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3个极体与1个卵细胞,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1.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由此可见,后代高茎豌豆:矮茎豌豆=3:1.‎ ‎2.基因型XWXW和XWY的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为XWXW和XWY,全是红眼.‎ ‎3.基因包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人的胰岛素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与胰岛素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之比大于6:1.‎ ‎4.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要发生的现象是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纺锤体的形成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⑥‎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发生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①正确。在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形成,②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③错误。着丝点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④正确。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⑤错误。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⑥错误,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 一个基因型为BbXaY的精原细胞,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一个基因型为BbbXa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A. BbbXa,Y,Y B. Xa,BY,Y C. Xa,BY,BY D. BXa,Y,Y ‎【答案】D ‎【解析】该精子中含有等位基因B、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因此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a、Y;该基因中还含有相同基因b和b,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因此基因型为BbXa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bbXa、BXa,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Y、Y.综合以上可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BXa、Y、Y.‎ 故选:D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6. 下图中①~⑤表示某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的不同时期,图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不同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b分别表示DNA和染色体的数量 B. 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④→⑤的过程中 C. ②时期的细胞为初级精(卵)母细胞 D. ③时期的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图中c有时不存在,说明是染色单体,有c时a和其含量相等,说明a是DNA,b是染色体,A正确。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发生在⑤→④过程中,B错误。②时期染色单体和DNA是正常细胞的两倍,应是初级精(卵)母细胞,C正确。③时期的细胞是次级性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可能不含Y染色体,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与细胞变化的对应图解 解读 (1)该对应图解中的这三种图经常结合在一起作为命题的素材。其中两种坐标图的纵坐标都是指核中的相关物质结构的相对数量,直方坐标图实际是坐标曲线图的变形,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图中的各种变化特点是理解应用两种坐标图的基础,直方坐标图突破的关键点是只有染色单体才会出现“0”现象,坐标曲线图中突破的关键点:首先“看斜线”——不存在斜线的为染色体的变化,有斜线的为染色单体或DNA,其次看关键点——染色单体起于“0”终于“0”。‎ ‎7. 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B→C与由H→I,DNA的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 B. D→E,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结果 C. 由N→R,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 D. 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与N→R的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A、B→C段DNA含量增加一倍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H→I段DNA含量增加一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A错误;‎ B、D→E段DNA的含量减少一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B错误;‎ C、N→R段DNA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C正确;‎ D、D→E段DNA的含量减少一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与N→R段不相同,D错误。‎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点睛:分析曲线图:AH段中H点与A点相比,DNA分子数目减半,所以表示减数分裂;HI段表示受精作用;IP段中P点与I点相比,DN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所以表示有丝分裂。据此答题。‎ ‎8. 某夫妇妻子表现型正常,丈夫为色盲患者,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答案】D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①该男孩可能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②该男孩可能由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是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对同源性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未分离.D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分析理解不清 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分析 ‎(1)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3)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9. 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 AaXBXb、AaXBY B. BbXAXa、BbXAY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先分析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的雌雄果蝇中,长翅:残翅均为3:1,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的基因型都是Bb;同理子代雌性都是红眼,而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表现型,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综上所述,双亲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故B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图表、曲线图遗传方式的判断 若性状在子代雌雄中出现的概率相同,说明性状与性别无关,则相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性状在子代雌雄中出现的概率不同,说明性状与性别有关,则相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0.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 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 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答案】C ‎【解析】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如以人为例,男性一次可以产生几亿个精子,而女性一次一般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所以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雄性个体形成的配子中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而雌性个体形成的配子全部是X,没有Y,B错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XX)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全部是X,雄性个体(XY)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X和Y,这两种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所以产生的两种性别的个体比例为1:1,C正确;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X的卵细胞要远少于含Y的精子,D错误。‎ ‎【考点定位】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与伴性遗传 ‎11. 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圆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增殖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大肠杆菌的线粒体产生 B. ②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如时间过长,沉淀物的放射性会增强 C. 该实验中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D.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均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②过程是噬菌体侵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如时间过长,沉淀物的放射性会减少,B错误;该实验中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少数具有放射性,C错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均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2. 如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 甲、乙两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B. 甲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内 C. 催化甲、乙两过程的酶1、酶2、酶3是相同的 D. 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答案】A ‎ ‎ ‎13. 下面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 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均作用于② 部位 D. 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答案】B ‎【解析】A、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A错误;‎ B、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则C=G=30%,所以该基因的每一条核苷酸链中及整个双链中(C+G):(A+T)的比例均为3:2,B正确;‎ C、图中①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部位,②部位是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C错误;‎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2/2n=2/8=1/4,D错误。‎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点睛:图示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部位。‎ ‎14. 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B.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 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 D.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答案】B ‎【解析】④代表的物质是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但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差异很大,B正确;转录时该片段只有一条链可作为模板链,C错误;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越低, 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 ‎【名师点睛】DNA分子的特性 ‎(1)多样性: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遗传信息的特异性生物的特异性。‎ ‎(3)稳定性:主要取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5. 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 B. 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 C. 一个含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1000种 D. 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喊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 ‎【答案】D ‎【解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B正确;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构成生物体多样化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C正确;β珠蛋白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β珠蛋白所特有的,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熟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能根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数目推断其排列方式的种类。‎ ‎16. 如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B. 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C. 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 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答案】C ‎【解析】A项中,由题图可知a和c都与d互补,因此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a和d的碱基序列互补,则b和c的碱基序列也互补,A错误; B项中,由于a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A+C)/(G+T)的比值互为倒数,B错误;C项中,由于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的(A+T)/(G+C)的比值相同,C正确;D项中,a与d是互补的,c与d是互补的,可以推知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所以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G+T)/(A+C)的比值相同,D错误。‎ ‎17. 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解旋酶可以断开⑤键,因此DNA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B. 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D. 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答案】D ‎【解析】A、DNA分子的⑤氢键越多,DNA的稳定性越高,故A错误;‎ B、④中磷酸没有连接在五碳糖的5′碳原子上,故不能表示为一个脱氧核苷酸,故B错误;‎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⑥磷酸二酯键形成,但不能催化⑦形成,故C错误;‎ D、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其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故D正确。‎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点睛:图示表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其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④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但不是脱氧核苷酸;⑤是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⑥是磷酸二酯键;⑦是脱氧核苷酸链。‎ ‎18. 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D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单链模板序列为GTACATACATC,其合成的子链为CATGTATGTAG。因为双脱氧核苷酸能使子链延伸终止,所以在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存在时,能形成CAT/GT/AT/GT/AG(“/”表示子链延伸终止处),由此可见,可以形成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19. 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双链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则最终所产生的4个精子中,被32P标记的精子数可能有几个 A. 0个 B. 2个 C. 2或4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含有2个DNA分子,减数分裂一次,细胞中的DNA复制一次。一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在含有31P的原料中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2个DNA都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故这2个DNA分子在含有31P的原料中复制一次,形成4个DNA,这四个DNA分子中均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有31P,这四个DNA最终进入到不同的精子中,故 被32P标记的精子数有4个。选D。‎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DNA的复制特点 ‎20.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仅在细胞核内进行,乙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但不同基因模板链不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答案】D ‎【解析】甲表示DNA的复制,乙表示DNA的转录,A错误;甲所示过程可在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进行,乙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B错误;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需要解旋酶,乙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1.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⑤‎ ‎【答案】C ‎【解析】任何体细胞中均含有性染色体,其上的部分基因可以控制性别,③错误;—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④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名师点睛】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 基因 ‎ 染色体 ‎ 生殖过程中 ‎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 存在 ‎ 体细胞 ‎ 成对 ‎ 成对 ‎ 配子 ‎ 成单 ‎ 成单 ‎ 体细胞中来源 ‎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形成配子时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 ‎ ‎22.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 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答案】D ‎【解析】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B项错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C项错误;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导致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D 项正确。‎ ‎23.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a个 B.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31P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1/2n C.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C占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A+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答案】A ‎【解析】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含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a个,A正确;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31P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2/2n,B错误;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有标记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C错误;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名师点睛】技法归纳——有丝分裂中子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1)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标记同位素):‎ 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2)规律总结: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 ‎24. 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B. 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 C. 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D. 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RNA、mRNA、tRNA,A项正确;决定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位于第一位,不处于图中a的位置,B项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C项错误;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mRNA 上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D项错误。‎ 考点: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以“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中的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和图示中ⓐ的位置”这一解题的信息和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翻译过程”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5.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B.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 C. 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D.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 ‎【答案】D ‎【解析】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A错误;RNA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B错误;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C错误;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RNA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RNA的碱基是A、U、G、C,故它们的碱基构成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26. 下图表示某DNA片段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a、b过程在人体细胞中既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也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 ‎(2)为研究a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这一化合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过程中,与DNA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已知该过程形成的RNA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该RNA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 ‎(4)c过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胰岛细胞、癌细胞中,能发生b、c过程但不能发生a过程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①所示为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的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分析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的阶段。‎ ‎(7)囊性纤维病患者细胞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其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的性状的控制途径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1). a (2). b、c (3). 线粒体 (4). 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合成情况 (5). RNA聚合酶 (6). 26% (7). tRNA上的反密码子 (8). 胰岛细胞 (9). 0个或1个或2个 (10). 物质C(双链RNA) (11). 翻译 (12). 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过程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其中①表示一个DNA中有一条被标记的链,一条正常链,②表示mRNA,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多肽,⑤表示tRNA,⑥表示经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⑦表示氨基酸。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分析图2可知:油菜产油率高的原因是因为物质C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 ‎(1)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是a,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b转录和c翻译。aDNA复制、b转录过程发生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2)由于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合成情况,所以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研究甲图中物质合成情况。‎ ‎(3)在b转录过程中,与DNA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已知该过程形成的RNA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该RNA对应的DNA区段中鸟嘌呤=(29%+19%)÷2=24%,则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1/2-24%=26%。‎ ‎(4)翻译过程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能分裂的细胞能发生a。胰岛细胞不能分裂,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但不能发生DNA复制,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癌细胞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5)由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1个一条链含15N 一条链含14N 的DNA在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形成的2个DNA中有1个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另1个DNA两条链中N均为14N。而①所示为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一对同源染色体有两个DNA,故在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过程中,只有两个DNA会含15N,可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也可以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其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1个或2个。‎ ‎(6)双链RNA形成后不能与核糖体结合完成翻译过程,结合图分析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物质C(双链RNA)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翻译的阶段。‎ ‎(7)囊性纤维病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导致的某些物质跨膜运输受影响,故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的性状的控制途径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DNA的复制方式 ‎27. I.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当显性基因B和Y都不存在时,羽毛为白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鹦鹉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杂交组合三中F1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该组合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杂交组合二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若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1黄色小鹦鹉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___________异性小鹦鹉与该黄色小鹦鹉交配,若_________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若__________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II.家猫中有很多对性状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如有尾与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睛的黄色与蓝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上述两对性状中,其中某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现从家猫中选择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猫和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雄猫作亲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无尾黄眼 无尾蓝眼 有尾黄眼 有尾蓝眼 ‎♂‎ ‎2/12‎ ‎2/12‎ ‎1/12‎ ‎1/12‎ ‎♀‎ ‎4/12‎ ‎0‎ ‎2/12‎ ‎0‎ ‎(1)控制有尾与无尾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F1有无尾性状中,_________基因型的个体可能致死。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定律;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父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4 (2). BbYY、BbYy (3). 4 (4). 1/2 (5). 白色 (6). 子代全为黄色 (7). 黄色:白色=1:1 (8). 常 (9). AA (10). X (11). F1代雌猫中无蓝眼,雄猫中出现蓝眼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 (13). AaXBXb (14). AaXBY ‎【解析】试题分析:I、分析题意可知: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B_Y_),丁为黄色(bbY_)。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甲(B_Y_)×丙(B_Y_)→出现黄色(bbY_),因此甲的基因型为BbY_,丙的基因型为BbY_;乙(B_Y_)×丙(BbY_)→后代均为绿色(B_Y_),说明乙的基因型为BBY_;甲(BbY_)×丁(bbY_)→后代出现白色(bbyy),说明甲的基因型为BbYy,丁的基因型为bbYy.乙(BBY_)×丁(bbYy)→后代有蓝色(B_yy),说明乙的基因型为BBYy,再结合组合二可知丙的基因型为BbYY。‎ II、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中,雌猫和雄猫中无尾:有尾都是2:1,没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尾巴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雌猫中只有黄眼,雄猫中却有黄眼也有蓝眼,有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一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而无尾:有尾=2:1,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 I、(1)杂交组合三的亲本为甲(BbYy)×丁(bbYy),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即为bbYY、bbyy,占1/2×1/2=1/4;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因此该组合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BbYY、BbYy,杂交组合二的亲本为乙(BBYy)×丙(BbYY),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4种,即BBYY、BBYy、BbYY、BbYy,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BBYY、BbYy)‎ 的概率为1/2×1/2+1/2×1/2=1/2。‎ ‎(2)若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1代黄色小鹦鹉(bbY_)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代白色异性小鹦鹉(bbyy)与该黄色小鹦鹉(bbY_)交配,若后代全为黄色(bbY_),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若后代中出现了白色(bbyy)(或黄色:白色=1:1),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II、(1)F1中不论是雌性个体还是雄性个体,无尾:有尾的比例都是2:1,与性别无关,因此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从无尾:有尾的比例都是2:1,可以发现其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在雄性个体中蓝眼:黄眼=1:1,在雌性个体中只有黄眼,无蓝眼,在雌雄个体之间颜色的比例不同,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由(1)分析可知,家猫控制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而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亲本雌猫和雄猫的表现型相同,后代中尾形和颜色都发生了性状分离,因此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是杂合子,母本的基因型是AaXBXb,父本表现型与母本相同且为杂合子,因此父本的基因型为AaXBY。‎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点睛: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 ‎(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症(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的现象。‎ ‎28. 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位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_________,图2中的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2) 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图1中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曲线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__条。‎ ‎(5)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丙 (3). ⑤ (4). 精原细胞 (5). 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 (6).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7). ②③④ (8). 8 (9).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染色体数目错误 ‎【解析】(1)图1中的②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图2中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图1的②过程。‎ ‎(2)图2中,乙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⑤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图1中的精原细胞。‎ ‎(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染色体数减半,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曲线②③阶段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及产生的生殖细胞,即图中的②③④。‎ ‎(4)个体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有8条。‎ ‎(5)由于是雄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所以细胞质不可能出现不均等分裂的情况;如果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染色体数应只有4条,所以染色体数目错误。‎ ‎29.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下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 (2). 伴X染色体隐性 (3). AaXBXb (4). AAXBXb或AaXBXb (5). 1/24 (6). 1/4 (7). 1/8‎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解的系谱图可知:对于甲病,Ⅱ1、Ⅱ2正常个体的后代Ⅲ2患病,所以是隐性遗传病,Ⅰ1患病而其儿子Ⅱ3正常,所以是常染色体上遗传病;对于乙病,Ⅲ3、Ⅲ4正常,但Ⅳ2、Ⅳ3患病,可知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Ⅲ4不携带致病基因,故乙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据Ⅲ2患甲病,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Ⅲ2的基因型为XBXb,可进一步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据Ⅲ2患甲病→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AA或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Ⅲ2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2/3×1/4=1/6,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4,两病均患男孩的概率是1/6×1/4=1/24。‎ ‎(4)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Ⅳ1‎ 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则生下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1/4,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2×1/4=1/8。‎ 考点:遗传病患病概率的计算 点睛:判断患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