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1.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这段朽木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一个层次 A. 种群 B. 群落 C. 生物圈 D. 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包括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故选D,‎ ‎2. 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有核糖体,也有核仁 B. 黑藻有叶绿体,无中心体 C. 蛔虫无线粒体,也无细胞核 D. 酵母菌有线粒体,无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有核糖体,但无核仁,A错误,黑藻属于高等植物,有叶绿体,无中心体,B正确,蛔虫生活在无氧环境中,无线粒体,有细胞核,C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有线粒体,有细胞核,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意在考查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识记。‎ ‎3.下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 Ⅲ含量虽少,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C. Ⅱ和Ⅲ为生物体的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 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生物体内的元素相关知识,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C、H、0、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组成细胞的元素都是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生物体所特有,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微量元素含量虽少,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组成细胞的元素都是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C正确;P、S、K、Ca属于大量元素,Zn属微量元素,D错误;故错误的选D。‎ ‎4.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鉴定:向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CuS04溶液,并水浴加热 B. 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C. 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答案】C ‎【解析】‎ 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振荡摇匀后再滴入CuS04溶液,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B项错误;脂肪鉴定时,步骤为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项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西瓜汁为红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D项错误。‎ ‎5.关于如图所示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若c为核糖,则d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 在SARS病毒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d有3种 C. 若b为鸟嘌呤,则d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D. 若b为尿嘧啶,则d构成的化合物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若c为核糖,则d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SARS病毒仅含有RNA,不含有T,其中由A、G、U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d有3种,B项正确;若b为鸟嘌呤,则d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C项错误;若b为尿嘧啶,则d构成的化合物为R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SARS病毒为RNA病毒,仅含有RNA一种核酸,不含有T。‎ ‎6.关于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蛋白质 B.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固醇、磷脂、脂肪都属于脂质 D.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麦芽糖都属于二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A错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脂质分脂肪、类脂和固醇,固醇又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因此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属于脂质类化合物,C正确;动物的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形成的二糖,植物的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二糖,D正确。‎ 考点:细胞中的化合物 ‎7.如图所示为质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B. ②③是体现了膜的特异性,不同膜结构的差别可以体现在②③的不同 C. 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过程依靠的结构基础是①‎ D. 细胞吸水膨胀时③的厚度变小,可说明③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为糖蛋白,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④也为蛋白质.a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和d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①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多糖不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②④为蛋白质,也不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膜上蛋白质②④体现了膜的特异性,不同膜结构的差别可以体现在②④的不同,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没有特异性,B错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过程依靠的结构基础是①糖蛋白,C正确;细胞吸水膨胀时③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可说明磷脂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内质网——合成葡萄糖 B. 细胞膜——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C. 液泡——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 D. 中心体——参与所有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光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主要作用是合成脂质。‎ ‎2、液泡中含有色素,色素可以吸收光能,但只有叶绿素a才能传递和转化光能,另外,光合作用还需要酶等。这些条件都是叶绿体具有的,液泡不具有这些条件。‎ ‎3、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4、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详解】细胞内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细胞吸收,并非内质网合成,内质网合成脂质和多糖等,A错误。‎ 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这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B正确。‎ 液泡中色素没有叶绿素a无法转换光能,另外,光合作用还需要酶等。这些条件都是叶绿体具有的,液泡不具有这些条件,C错误。‎ 中心体只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和动物、低等植物的有丝分裂有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膜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 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 内质网能参与物质运输 D. 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对各种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可在熟记各种细胞器功能的基础上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在滑面内质网上合成,不需要核糖体参与,A项错误;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可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转运,B项正确;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构成了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C项、D项正确。‎ ‎【点睛】两种核糖体和两种内质网的功能 ‎①‎ ‎②‎ ‎10.下列有关真核细胞核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核膜的磷脂分子共有两层 B. 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 C. 染色质易被醋酸洋红等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D.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较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核膜为双层膜结构,组成核膜的磷脂分子共有四层,A错误;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B错误;染色质易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错误;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较大,D正确。‎ ‎11.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B. ③的结构为双层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C. ②是产生某种 RNA、核糖体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④是内质网,其上有核糖体附着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染色质,②表示核仁,③表示核膜,④表示内质网。‎ ‎【详解】A、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正确;‎ B、③是核膜,结构为双层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正确;‎ C、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错误;‎ D、④是内质网,分为糙面和滑面,糙面内质网上上有核糖体附着,正确。‎ 故选C。‎ ‎【点睛】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 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着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载体蛋白 C.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D.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B ‎【解析】‎ 某些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而还有一些有机小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等)、离子一般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B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C错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13. 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液泡逐渐( )‎ A. 减小、增大 B. 增大、减小 C. 不变、增大 D. 等于0、减小 ‎【答案】A ‎【解析】‎ 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水,导致原生质层增大.在细胞吸水的同时,液泡逐渐增大,细胞液的浓度在减小,因而其吸水能力也将逐渐减小.故选:A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14.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关系” 的实验中,将紫色洋葱表皮,置于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则蔗糖溶液初始浓度最大的和a、b、c图中细胞液浓度最大的分别是 A. a b B. b a C. b b D. a a ‎【答案】C ‎【解析】‎ 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即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跨膜运输的。题图所示a、b、c三种细胞失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b>c>a,据此可推知:蔗糖溶液初始浓度最大的以及图中细胞液浓度最大的均是b,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易错点在于:误认为水分子的顺相对含量的梯度是指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的方向运行。‎ ‎15. 下列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B. 肌肉细胞吸收氧气 C.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 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 ‎【答案】D ‎【解析】‎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肌肉细胞吸收氧气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是主动运输,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6.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不符合如图曲线的是 A. 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B. 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C. 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葡萄糖 D. 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K+‎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的速率不变,说明该物质吸收方式不需要能量,代表的是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正确;人的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高30倍,则吸收K+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但是红细胞没有线粒体,需要的能量与氧气无关,由无氧呼吸提供,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 称 ‎ 运输方向 ‎ 载体 ‎ 能量 ‎ 实 例 ‎ 自由扩散 ‎ 高浓度→低浓度 ‎ 不需 ‎ 不需 ‎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 协助扩散 ‎ 高浓度→低浓度 ‎ 需要 ‎ 不需 ‎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 主动运输 ‎ 低浓度→高浓度 ‎ 需要 ‎ 需要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17.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溶液为外界溶液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充满的液体为外界溶液,A正确;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选材和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通过。如图所示为一个渗透装置,先在漏斗中加入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静止,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中,Y轴表示“漏斗内外液面高度差”,下列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体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情况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该装置具有半透膜,而漏斗内外溶液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因而开始时漏斗液面上升;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继续吸水,液面继续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故选C。‎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名师点睛】‎ ‎19.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组是 ‎①在A点时,陆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②在B点时,反应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④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在A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①正确;在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限制因素是除反应物浓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酶浓度,②错误;C点时的限制因素是除反应物浓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酶浓度,所以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③正确;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所以改变温度后,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④错误。‎ ‎2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 ‎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①②⑤ B. ②③⑦ C. ③④⑧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 解: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①错误;‎ ‎②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能来源于食物,②错误;‎ ‎③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③正确;‎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④正确;‎ ‎⑤酶是蛋白质或RNA,而不是固醇,⑤错误;‎ ‎⑥酶只起催化功能,⑥错误;‎ ‎⑦酶只起催化作用,不起调控作用,⑦错误;‎ ‎⑧酶只起催化作用,⑧正确.‎ 故选:C.‎ 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21.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酶的合成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B. 酶和ATP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或核酸 C. 酶和ATP都是在活细胞内产生,都只在细胞内起作用 D. 酶和ATP都在多次发挥作用后失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所以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A项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TP不属于蛋白质或核酸,B项错误;酶和ATP都是在活细胞内产生,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起作用,C项错误;酶属于催化剂,发挥作用后不失活,ATP利用一次后即形成ADP,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2.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B ‎【解析】‎ 为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种子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为排除无关变量(外界温度、气压等)对实验的影响,上述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若乙装置中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就会有氧气的消耗,产生的等体积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装置瓶内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左移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则没有氧气的消耗,液滴不移动。‎ 考点: 细胞呼吸 点评: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及有养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是解答本题关键。‎ ‎23.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所进行的气体交换情况,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的是 A. ‎ B. ‎ C. ‎ D. ABC都能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左侧表示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右侧细胞器为叶绿体。‎ ‎【详解】A图中叶绿体需要从外界吸收CO2,同时释放O2,证明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在光照条件适宜时能够发生;B图所示生理现象为线粒体从外界吸收O2,同时释放CO2,此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光照条件不利于光合作用时有可能发生;C图所示生理现象为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达到平衡,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照条件下可能发生。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分清楚两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进而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关系作答。‎ ‎24.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矿质元素含量、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一组曲线,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光合作用随叶片中的含N量能增加而增强,但最后会饱和,A错误;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强度为0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强度增大,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光合强度不再随光合强度增加而增强,B正确;对于每个温度条件下的曲线表示该温度条件下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强度增大,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光合强度不再随光合强度增加而增强,30℃酶的活性比15℃高,因此30℃条件下光合强度大于15℃条件下的光合强度,C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有其最适宜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因此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光合强度都会降低,D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强度增加,超过一定的浓度光合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强度增大,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光合强度不再随光合强度增加而增强;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强度,酶有其最适宜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因此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光合强度都会降低.‎ ‎25.如图甲为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B. 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CO2浓度 C. 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D. 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B点将左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图为净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为光合作用酶活性(虚线)和呼吸作用酶活性(实线)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详解】甲图中A点代表无光照,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代表呼吸作用强度,故A正确;甲图中C点,代表在光饱和点时,刚好达到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A~C段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以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变化,趋于稳定,则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为CO2浓度、温度、内因(如叶绿体含量、叶绿素含量、酶数量)等,故B正确;从乙图可知光合作用酶最适温度约25℃,呼吸作用酶最适温度约为30℃,故C正确;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达到最大速率,因此,该种变化因素不利于光合作用,达到光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将增大,B点将右移,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当涉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问题时,分析顺序一般为:光照- CO2‎ ‎ -温度-内因;而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一般移动规律为:当变化因素有利光合作用,则补偿点左移,饱和点右移,反之,亦然。‎ ‎26.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 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1‎ C.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状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答案】A ‎【解析】‎ 甲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乙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A正确;甲、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2;乙染色单体数目为0,B错误;间期中心体复制,甲细胞的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C错误;该生物是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D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的过程 ‎【名师点睛】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及分裂图像 ‎27. 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B. 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解离后要用清水漂洗再染色 C. 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防止盖玻片滑动 D. 显微观察时首先应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A、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故A正确;‎ B、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应该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所以该同学的操作步骤错误,应该解离后用清水漂洗再染色,故B正确;‎ C、f步骤在临时装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的目的是使盖玻片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碎,故C错误;‎ D、因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所以显微观察时首先应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故D正确。‎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a表示剪取洋葱根尖2-3mm;b表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c表示染色,常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d表示漂洗,需要洗去解离液,易于着色;e表示制作临时装片;f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g表示显微镜下观察。‎ ‎28.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①④⑤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由题意可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变化是:间期为包含两条单体的染色质,前期变为包含两条单体的染色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变化的顺序为①⑤④③②。C正确。故本题选C。‎ ‎29.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部分变化示意图,此细胞处在有丝分裂的(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中可知,染色质丝已经缩短变粗,成为在光学显微镜下明显可见的染色体,核膜已经有部分裂解,此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特征。故A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各时期分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0.过度浇水容易引起发财树烂根。随着根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延长,根尖细胞中逐渐累积的物质可能是 A. C3H6O3 B. CO2 和 H2O C. C2H5OH 和 CO2 D. 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绝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详解】发财树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A错误,CO2 和 H2O是有氧呼吸产物,B错误。过度浇水,会使根浸泡在水中,随着根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延长,水中氧气减少,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造成烂根现象,C正确。根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错误。‎ ‎31.如图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框中的物质名称是_____。‎ ‎(2)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填图中字母),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_____(填图中字母)。‎ ‎(3)A到B阶段和A到E阶段均为无氧呼吸,在人体内发生该过程最终产生的是_____。‎ ‎(4)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果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它们产生等量的CO2,那么它在这两种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 A.1:2 B.1:3C.3:1 D.2:3‎ ‎【答案】 (1). 丙酮酸 (2). ACD (3). D (4). 乳酸 (5). 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呼吸,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属于识记水平的基础知识考查。‎ ‎【详解】(1)葡萄糖在第一阶段分解成丙酮酸和氢,方框内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 ‎(2)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二氧化碳在第二阶段产生,C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水在第三阶段产生,D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D阶段.‎ ‎(3)人体细胞内发生无氧呼吸最终产生的是乳酸 ‎(4)酵母菌在有氧呼吸中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6分子的二氧化碳,无氧条件下生成2分子的二氧化碳,因此产生等量的CO2,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选B。‎ ‎【点睛】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32.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图示,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______数目变化规律曲线,图中ab段主要完成______;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______段(以甲图中字母表示).‎ ‎(2)图乙表示有丝分裂______期,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段,图乙的上一个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_.‎ ‎(3)染色体可被______ 染成紫色,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 ‎【答案】 (1). 染色体 (2).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 (3). cd (4). 后 (5). ef (6). 4 (7). 龙胆紫 (8). DNA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ef段表示后期;gh段表示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曲线,图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对应于图中的cd段。‎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乙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图乙的上一个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 ‎(3)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染色体可以用龙胆紫染成紫色,胰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因此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3.下图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注:A、B、C为三种化学物质):‎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物质是5 mL的______,用于溶解色素;B是二氧化硅少许,作用是_______;C是少许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2)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并且干燥后重复数次。‎ ‎(3)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 ‎(4)色素层析后,从层析端开始,四种色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____(多选)。‎ ‎①未加SiO2,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答案】 (1). 无水乙醇 (2). 研磨充分 (3). 碳酸钙 (4). 防止色素被破坏 (5). 细、齐、直 (6). 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中 (7). 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8). ①②③‎ ‎【解析】‎ ‎【分析】‎ ‎(1)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10 mL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细胞和叶绿体破碎;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中的镁被氢取代,破坏叶绿素,研磨时需加入少许碳酸钙中和有机酸。‎ ‎(2)过滤研磨液时,漏斗基部不能用滤纸,因为色素可吸附在滤纸上。一般用单层尼龙布或棉花来过滤。‎ ‎(3)剪去两角的作用是防止两边色素扩散过快。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 ‎(4)层析时的关键技术是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会被层析液溶解,不能分离。4种色素溶于层析液中,因溶解度的差异,造成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由于层析液有毒,而且可以挥发,所以要加盖。色素带的宽度是由各种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在色素带的最上一层。‎ ‎【详解】(1)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10 mL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细胞和叶绿体破碎;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中的镁被氢取代,破坏叶绿素,研磨时需加入少许碳酸钙中和有机酸。‎ ‎(2)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并且干燥后重复数次。‎ ‎(3)层析时的关键技术是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会被层析液溶解,不能分离。‎ ‎(4)色素层析后,从层析端开始,四种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未加石英砂,导致研磨不充分,使色素的提取量减少,①正确。‎ 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使色素提取液浓度降低,②正确。‎ 放置数天的菠菜叶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减少,提取量也会减少,③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学生熟记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可以准确做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