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测试 高二生物试题卷 ‎1.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真核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原核生物通过无丝分裂增殖 C. 真核生物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 D. 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中,原核生物的DNA为环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真核生物大多数是多细胞生物,但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增值,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绝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但也有少量真核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中,原核生物的拟核DNA和质粒DNA都是环状的,D正确。‎ ‎2.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氨基酸的多样性决定 B. 等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比糖原释放能量多是因为脂肪分子中氧含量多 C. 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唯一功能 D. 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等质量脂肪所含C、H比例比糖类高,因此其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也多;核酸的功能: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脂肪。‎ ‎【详解】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而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条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A错误;等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比糖释放能量多是因为脂肪分子中C、H含量多,B错误;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功能之一,核酸还具有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功能,C错误;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3.下列关于各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参与三碳化合物的生成 B. 生物膜化学组成成分完全相同 C.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都要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 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同时合成ATP,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被暗反应利用,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蛋白质是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详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光解产生的还原氢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A错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不同的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B错误;细胞中的蛋白质大多数是由细胞核中的DNA控制合成的,少数是由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控制合成的,C错误;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了,其功能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D正确。‎ ‎4.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变过程是 A.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B. 光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C. 活跃的化学能——光能——稳定的化学能 D. 稳定的化学能——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答案】A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被色素分子吸收,进而转变成贮存在ATP等物质中的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贮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 B. 细胞核是基因复制和表达的主要场所 C. O2产生于叶绿体内膜,可以消耗于线粒体内膜 D. 蛋白质在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性分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氧气。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B错误;O2产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可以消耗于线粒体内膜,C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性分布,D正确。‎ ‎6.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吸收I油、脂肪酸可促进水分渗出 B. 缺氧不影响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C.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需要生物膜上的酶催化 D. 磷脂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细胞吸收甘油、脂肪酸使得细胞中溶液浓度增加,促进水分吸收,A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不影响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B正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而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该过程不需要生物膜上的酶催化,C错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D错误。‎ ‎7.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 B. 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 C. 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为根细胞缺少相应的载体 D. 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信息分析,该实验的培养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因此不会缺少无机盐;无机盐的吸收发生是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而培养过程中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培养液中的溶氧越来越少,根系的有氧呼吸越来越弱,导致供能不足,所以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吸收导致培养液浓度越来越大,植物细胞吸水困难,甚至是失水,故植株萎蔫,继而死亡。‎ ‎【详解】第一周培养液中溶氧丰富,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A正确;无机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而此装置一直浸在培养液中,导致根细胞缺氧,因此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B 正确;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为根细胞供能不足,而不是缺少相应的载体,C错误;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萎蔫,D正确。‎ ‎8.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的构成可以是RNA、蛋白质和磷脂 B.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C.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单体,核酸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单体、多糖是以葡萄糖为单体组成的 D. 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如Fe、Mg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叶绿素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细胞膜上运输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细胞质中运输氨基酸的是tRNA;蛋白质、核酸、多糖等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多聚体;细胞中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详解】某些RNA病毒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部分病毒外面有囊膜,因此可能含有磷脂,A正确;细胞质中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是一种核酸而不是蛋白质,B错误;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C错误;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9.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人类研究细胞的脚步从未停息。以下关于细胞的研究正确的是 A. 分析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遗传物质必须提取其DNA和RNA B. 用一定手段破坏造血干细胞的骨架系统可以阻断其分裂分化 C. 用差速离心法对破碎的叶肉细胞进行处理只能得到各种细胞器 D. 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可以研究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以用染色法进行,不必要提取DNA和RNA,A错误;用一定手段破坏造血干细胞的骨架系统,细胞失去了识别的功能,不能分裂分化,B正确;叶肉细胞中还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等成分,C错误;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相关试验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含有多种水解酶的小泡 B. 溶酶体与囊泡形成异噬溶酶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 溶酶体能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 少量的溶酶体內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分为异噬溶酶(胞吞)体和自噬溶酶体,其中异噬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分解外来的病原体,而自噬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详解】据图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A正确;溶酶体与囊泡形成异噬溶酶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溶酶体内的pH值为5左右,比细胞质基质要低,因此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后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或甚至失活,因此不会引起细胞损伤,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弄清楚异噬溶酶体和自噬溶酶体的作用机理,能结合题干信息“其内部的pH为5左右”分析答题。‎ ‎1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10倍物镜更换为40倍物镜 B.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 甲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D.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乙的质壁分离状态最明显,丙的质壁分离状态最不明显,因此甲到乙表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乙到丙表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 ‎【详解】据图分析,甲、乙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因此由观察甲到观察乙不需要换高倍物镜,A错误;植物细胞可以先后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因此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正确;甲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但是无色区域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细胞外液,C错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先逐渐增强后逐渐减弱,D错误。‎ ‎12.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 甲侧为细胞内,乙侧为细胞外 B. 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不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葡萄糖向乙侧运输,说明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钠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葡萄糖载体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的协助,为主动运输;钠离子出细胞核钾离子进入细胞都需要钠钾泵的协助和消耗能量,都是主动运输。‎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A错误;图中显示,钠离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也可以逆浓度梯度出细胞,B正确;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是由钠离子浓度驱动的,而不是ATP,C正确;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的特点,能够根据浓度差、载体蛋白、能量等条件判断图示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特别是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钠的驱动,应该是主动运输。‎ ‎13.如图表示一种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 A. 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B. 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液面 C. 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 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答案】D ‎【解析】‎ 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由于麦芽糖分子质量大于葡萄糖,所以葡萄糖的物质量浓度大,因此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麦芽糖水解,B侧的葡萄糖浓度高于A侧,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A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原理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的变化。‎ ‎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关联 B. 能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 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详解】ATP释放能量可以为各项需要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功能,因此往往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关联,A正确;细胞中的某些生命活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如自由扩散等,B错误;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而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器,D错误。‎ ‎15.下列有关清水或蒸馏水在实验应用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 B. 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洗去解离液 C. 制作花生子叶装片检测脂肪时,苏丹Ⅲ染色后要用清水洗去浮色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放在清水中保持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胀破;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检测脂肪实验中,应该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详解】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蒸馏水中的红细胞逐渐吸收,其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逐渐变小,A 错误;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前需用清水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B正确;制作花生子叶装片检测脂肪时,苏丹Ⅲ染色后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放在生理盐水中保持活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检测脂肪实验、细胞膜的制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等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6.“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 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 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阶段 D. 两种呼吸方式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B段乳酸含量不变,氧气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且有氧呼吸速率增加;BC段乳酸和氧气消耗速率都在增加,说明此时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且有氧呼吸速率在增加;CD段乳酸含量增加,氧气消耗速率较高且不变,说明此时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是有氧呼吸速率不变。‎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都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根据有氧呼吸方程式可知,图中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应该等于O2消耗量,B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第三阶段,即氧气与[H]反应生成水,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H],并释放能量合成ATP,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能够根据图示氧气消耗速率和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不同线段进行的代谢类型,明确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17.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分别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B.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Mg元素,这两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完全相同 C. CO2浓度由高变低时,叶绿体中C5的含量会升高 D. 将植物由光下转移至暗室时,其叶绿体内ADP含量会下降 ‎【答案】C ‎【解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镁离子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化学元素,两种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但是吸收光谱不完全相同,B错误;CO2浓度由高变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所以叶绿体中C5的含量会升高,C正确;将植物由光下转移至暗室时,形成的ATP减少,则ADP含量会上升,D错误。‎ ‎【考点定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18. 下列关于“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本实验中0.1%的NaOH溶液能与琼脂反应呈紫红色 ‎②琼脂块的体积为自变量,NaOH扩散的速率为因变量 ‎③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 ‎④根据实验结论可推测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实验中0.1%的NaOH溶液能与酚酞反应呈紫红色,①错误;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是因变量,②错误;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③正确;根据实验结论可推测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④正确。‎ ‎19.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B. 衰老细胞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都发生了改变 C. 细胞的自然更新、对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种类未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详解】衰老细胞中由于染色质收缩,DNA的解旋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其DNA的复制和转录都会受到影响,A正确;衰老细胞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都发生了改变,B正确;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而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基因的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 ‎20.下表中为人体一些生理过程中相关细胞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及各个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甲 乙 丙 丁 染色体组数 ‎2→1→2→1‎ ‎1→2‎ ‎2→4→2‎ ‎2‎ 相关描述 配子发生的时期 细胞膜功能体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门化 A. 甲和丙过程均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B. 乙过程的实现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C. 发生甲与丙过程的间期,细胞会适度生长此时细胞的的物质运输效率在增大 D. 丁过程会导致细胞DNA、RNA种类或蛋白质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生理过程染色体组数2→1→2→1,且产生了配子,因此甲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乙生理过程染色体组数由1变成了2,且涉及到细胞膜的功能,因此乙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丙生理过程染色体组数2→4→2,且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不变,因此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丁生理过程染色体组数一直是2,且功能趋向门化,因此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两个过程都可以发生突变,但是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乙过程表示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正确;甲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两个过程的间期细胞都会适度生长,此时细胞体积变大,相对表面积减小,所以细胞的的物质运输效率减弱,C错误;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蛋白质和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但是DNA的种类不变,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表格中染色体组数和相关功能的描述确定甲、乙、丙、丁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 ‎21.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 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复制、RNA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 ‎【详解】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情况,可经过染色后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用同位素标记法无法观察染色体形态,A错误;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O2来自于水的分解,B 错误;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C正确;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应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错误。‎ ‎22.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继续淘汰不抗锈病的植株,从理论上计算,子三代中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 15/16 B. 8/9 C. 9/10 D. 5/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为A、a,则杂合子小麦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Aa:aa=1:2:1。‎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让一株杂合子小麦Aa自交得F1,基因型为AA:Aa:aa=1:2:1,淘汰其中的不抗锈病植株aa,则剩余的F1中AA:Aa =1:2,让其自交,产生F2的中AA:Aa:aa=(1/3+2/3×1/4):(2/3×2/4):(2/3×1/4)=3:2:1;再淘汰其中的不抗锈病植株aa,剩余的F2中AA:Aa =3:2,其自交产生的F3中AA:Aa:aa=(3/5+2/5×1/4):(2/5×2/4):(2/5×1/4)=7:2:1,因此子三代中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9/10,故选C。‎ ‎23.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在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 A. 12%和34% B. 21%和24% C. 34%和12% D. 58%和3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相应碱基比例。‎ ‎【详解】因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由于A=T,则A=T=21%,G=C=29%. 设这条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2a,则第一条链上胞嘧啶数量设为C1,第二条链上胞嘧啶的数量为C2,则(C1+C2)÷2a=29%,又由已知C1=24%a,则C2÷a=34%,也就是另外一条链上胞嘧啶的含量是34%;设第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的数量是T1,即T1=30%a,第二条链上胸腺嘧啶的数目是T2,则(T1+T2)÷2a=21%,T2÷a=12%;故选C。‎ ‎【点睛】熟练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是转录,它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B. ②过程是翻译,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 C. ③过程表明所有的性状都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实现的 D. 基因中替换一个碱基对,往往会改变mRNA,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③表示蛋白质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特定的链为模板合成了mRNA,A错误;②过程是翻译,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B错误;②过程产生的蛋白质可能是结构蛋白,也可能是酶,因此③过程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基因中替换一个碱基对,往往会改变mRNA,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改变后的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发生改变,因此生物的性状也不一定发生了改变,D正确。‎ ‎25.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遗传信息没有位于甲上,甲上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有64种 B. 乙由三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C. 显然,甲、乙的合成均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 一般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其中甲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乙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进行翻译过程。‎ ‎【详解】图中甲是mRNA,携带了遗传信息,其含有的可以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A错误;乙为tRNA,是由一条单链RNA通过折叠形成的,含有多个核糖核苷酸,其中下端的三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反密码子,B错误;甲、乙都是由DNA转录形成的,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正确;一般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概念、条件、过程和产物等内容,能准确判断甲、乙物质的名称和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如图是人体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得到的多功能千细胞与提供实验材料的人表皮细胞的基因组成______(填“不同”或“相同”)。‎ ‎(2)①过程的主要增殖方式是______,细胞分裂从间期进入分裂期,除了核膜、核仁消,失外,在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到______和______的出现。‎ ‎(3)②过程称为______,其实质是______。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因为随着细胞体积增加,其______就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从而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4)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某些淋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的分泌依赖细胞膜的______。在成熟的生物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______完成的。‎ ‎【答案】 (1). 不同 (2). 有丝分裂 (3). 纺锤体 (4). 染色体 (5). 细胞分化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 相对表面积 (8). 主动运输 (9). 流动性 (10). 细胞调亡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会使细胞数目增多,但不会使细胞种类增加;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会使细胞种类增多,不会使细胞数目增多。‎ ‎【详解】(1)据图分析,由于人的表皮细胞内导入了4个不同作用的关键基因,所以获得的多功能干细胞内基因组成与未导入基因的表皮细胞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过程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从间期进入分裂前期,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3)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因为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相对表面积就减小,导致物质运输效率降低,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4)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抗体是浆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的,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成熟的生物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调亡完成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明确细胞增殖导致细胞数目增加,而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27.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请回答:‎ ‎(1)图甲中可以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段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乙的A图染色体数目较多原因是______。‎ ‎(4)乙图中秋水仙素作用于图______时期抑制______(填数字)的合成。与5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 ‎(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图乙中的______时期,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段,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 ‎【答案】 (1). f1 (2). C→E→D→A→B→F (3).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数加倍 (4). E (5). 3 (6). 高尔基体 (7). D (8). cd(ij) (9). 1:2:2‎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ob和fh表示分裂间期;bc和hi表示前期;cd和ij表示中期;de和jk表示后期;ef和kl表示末期。乙图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其中1是细胞板;C细胞处于间期,其中2是细胞核;D细胞处于中期,其中3是纺锤体,4是染色体;E细胞处于前期;F细胞处于末期,其中5为细胞壁。‎ ‎【详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甲中fl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中A细胞处于后期,B细胞处于末期,C细胞处于间期,D细胞处于中期,E细胞处于前期,F细胞处于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C→E→D→A→B→F。‎ ‎(3)乙图中A细胞处于后期,该时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D细胞中3是纺锤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即图乙E细胞;F细胞中的5是细胞壁,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乙中的D细胞处于中期,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对应于甲图的cd或ij段,该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乙图中各细胞分裂图所处的时期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8.图1是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的曲线;图2表示将甲植物放在CO2浓度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 ‎ ‎(2)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脱氢,生成_____。 ‎ ‎(3)图1中,如果甲、乙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________,在晴转阴瞬间,叶肉细胞中C5相对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差值为_____________mgCO2/(100cm2·h)。‎ ‎【答案】 (1). 呼吸速率 (2). 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3). 低 (4). 高 (5). 细胞质基质 (6). 丙酮酸 (7). 甲植物 (8). 减少 (9). 6‎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1: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达到光饱和点。分析图2:图2表示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曲线,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1)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此时植物细胞只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此点表示A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c点时,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T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图2中,e点的光照强度大于d点,光反应速率较快,合成的ATP、[H]多,因而还原的C3多,所以e点的C3含量低。e点二氧化碳浓度较f点高,暗反应固定形成的C3多,但光照强度相同,C3还原速率相等,因此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 ‎(2)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脱氢,分解成丙酮酸。‎ ‎(3)图1中,如果甲乙两种植物较长时间处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 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甲植物,因为甲植物属于阳生植物。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12+4=16,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8+2=10,所以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甲、乙小麦叶片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差值为16-10=6。‎ ‎【点睛】本题关键要读懂图中曲线的含义,特别是一些关键点的含义,如图1中a点、b点、c点等;其次是明确图1中曲线上的点代表的植物净光合速率,不是真光合速率。‎ ‎29.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过程(填“可以”或“不可以”)发生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饭后半小时后由于血糖浓度升高,上图所示过程会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图中①表示的过程称为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 ‎(3)图中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胰岛素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 ‎(4)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②的碱基数远大于153,主要原因是______。一个②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 (1). 不可以 (2). 增强 (3). 转录 (4). RNA聚合酶 (5). mRNA (6). GAC一CCACTGACC— (7). 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 (8). 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 ‎【解析】‎ ‎【分析】‎ 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胰岛素的本质的蛋白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转录(①)形成mRNA(②)及翻译过程。‎ ‎【详解】(1)该图表示胰岛素的合成过程,只能发生在人体的胰岛B细胞中;饭后半小时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故如图所示过程会增强。‎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形成的②是mRNA。‎ ‎(3)据图分析,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GAC,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甘氨酸的密码子GGU,因此胰岛素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CCACTGACC-。‎ ‎(4)由于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等不翻译的序列,所以指导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岛素的mRNA上的碱基数大于153(=51×3)个;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或物质的名称,并能够判断图中不同的氨基酸的密码子转录。‎ ‎30.某观赏鸟(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的彩羽对灰羽为显性,分别由等位基因R、r控制,而长羽对短羽为显性,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只考虑R、r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则该观赏鸟种群内雄鸟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雌鸟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现要测定某长彩羽雄鸟基因型,应该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多只雌鸟与之交配:‎ ‎①若子代中均为长彩羽个体,则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中长彩羽个体为50%,则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③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为ZBrZbR。‎ ‎【答案】 (1). 10 (2). 8 (3). ZbrWb (4). ZBRZBR (5). 3 (6). 长灰羽雌鸟:长灰羽雄鸟:短彩羽雌鸟:短彩羽雄鸟=1:1:1:1‎ ‎【解析】‎ ‎【分析】‎ 通过图示分析可知,基因R、r只位于Z染色体上(即位于Z和W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而基因B、b位于Z和W的同源区段上。由于雌性和雄性的性染色体有差异,故分别考虑。雄性只考虑基因R、r,有3种基因型(ZRZR、ZRZr、ZrZr),只考虑基因B、b,也有3种基因型(ZBZB、ZBZb、ZbZb),另外ZRZr和ZBZb有两种组合方式,即ZRBZrb和ZRbZrB,故雄性的基因型由33+1=10种;同样的方式考虑雌性的基因型,雌性只考虑基因R、r,有2种基因型(ZRW、ZrW),只考虑基因B、b,也有4种基因型(ZBWB、ZBWb、ZbWB、ZbWb),故雌性的基因型有24=8种。‎ ‎【详解】(1)分析可知,基因R、r只位于Z染色体上(即位于Z和W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而基因B、b位于Z和W的同源区段上。由于雌性和雄性的性染色体有差异,故分别考虑。雄性只考虑基因R、r,有3种基因型(ZRZR、ZRZr、ZrZr),只考虑基因B、b,也有3种基因型(ZBZB、ZBZb、ZbZb),另外ZRZr和ZBZb有两种组合方式,即ZRBZrb和ZRbZrB,故雄性的基因型由3x3+1=10种;同样的方式考虑雌性的基因型,雌性只考虑基因R、r,有2种基因型(ZRW、ZrW),只考虑基因B、b,也有4种基因型(ZBWB、ZBWb、ZbWB、ZbWb),故雌性的基因型有2x4=8种。‎ ‎(2)要检测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应选择测交的方法,即与多只短羽雌性个体(ZbrWb)交配。‎ ‎①若子代中均为长彩羽个体,则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为ZBRZBR。‎ ‎②若子代中长彩羽个体为50%,则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可能为ZRBZrB或者ZRBZrb或者ZRBZRb,故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可能3种。‎ ‎③当该长彩羽雄鸟的基因型为ZBrZbR,与基因型为ZbrWb雌鸟测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BrWb、ZBrZbr、ZbRWb、ZbRZbr,表现型即比例为长灰羽雌鸟:长灰羽雄鸟:短彩羽雌鸟:短彩羽雄鸟=1:1:1:1‎ ‎。‎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