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市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绿藻 B. 酵母菌 C. 硝化细菌 D. HIV 【答案】C 【解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 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 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绿藻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A 错误; B、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B 错误; C、硝化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 正确; D、HIV 是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D 错误。故选 C。 2.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A. 具有叶绿体 B. 具有细胞核 C. 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D. 具有多种细胞器 【答案】C 【解析】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多种细胞器,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 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 错误; B、蓝藻是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B 错误; C、蓝藻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中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 正确; D、蓝藻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D 错误。故选 C。 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B. 要观察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细胞,需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C. 换上高倍镜后,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更大 D. 如果视野亮度太低,需要将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答案】B 【解析】1、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 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 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②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 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③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 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 0.5-1 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详解】A、镜筒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小,A 错误; B、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低倍镜视野中,右上角有一要观察的细胞,要将该细胞 向右上方移动,B 正确; C、换上高倍镜后,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更小,C 错误; D、如果视野亮度太低,需要将平面镜调成反光镜,D 错误。故选 B。 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都是 DNA B. 都有细胞壁 C. 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D.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原核细胞 【答案】A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 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 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 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和果胶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A 正确; B、动物细胞无细胞壁,B 错误; C、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在染色体上,C 错误; D、单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变形虫,D 错误。故选 A。 5.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量元素 Mg 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B. 人体活细胞中含量从高到低排前四位的元素是 O、C、H、N C.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如果 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 与大量元素相比,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但其作用也很重要 【答案】A 【解析】1、化合物 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N 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 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 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还含有 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 C、H、O。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 C、H、O、N、P、S、K、 Ca、Mg,其中 C、H、O、N 为基本元素,C 为最基本元素,O 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 Fe、Mn、Zn、Cu、B、Mo 等。 【详解】A、Mg 是大量元素,A 错误; B、组成人体细胞鲜重的前四位元素依次为 O、C、H、N,B 正确; C、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如果 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 正确; D、与大量元素相比,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但其作用也很重要,D 正确。故选 A。 6.下列最适合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的是 A. 甘蔗 B. 豆浆 C. 玉米种子 D. 苹果 【答案】D 【解析】斐林述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 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 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因此材料选择的原则:无色或浅色,材料易得,还原糖丰富。 【详解】A、甘蔗汁中富含蔗糖,蔗糖不属于还原糖,所以不适合作为还原糖检测材料,A 错误; B、豆浆中富含蛋白质,适用于作为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材料,B 错误; C、玉米种子中富含淀粉,不属于还原糖,所以不适合作为还原糖检测材料,C 错误; D、苹果汁中富含还原糖且颜色浅,适于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D 正确。故选 D。 7.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脂肪等都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 一些脂质具有催化作用,例如性激素 的 C. 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胆固醇 D. 脂质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 【答案】C 【解析】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详解】A、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膜上存在磷脂、胆固醇等脂类,但不含脂肪,A 错误; B、一些脂质具有调节作用,例如性激素,B 错误; C、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C 正确; D、脂质主要是由 C、H、O 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 N 和 P,如磷脂含有 C、H、 O、N、P,D 错误。故选 C。 8.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都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 所有的多糖都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C. 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 纤维素是细胞膜 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C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 RNA 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 DNA 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 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 的。 【详解】AB、纤维素不是细胞的能源物质,不是储能物质,是结构物质,AB 错误; C、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 正确;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D 错误。故选 C。 9.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原料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 H 只来自羧基 C. 种子在晾千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是结合水 D. 有氧呼吸在第二阶段产生水 【答案】A 的 【解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是细 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 水在体内流动对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易于蒸发带走热量,对于维持体 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水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原料,A 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H 来自氨基和羧基,O 来自羧基,B 错误; C、种子在晾千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是自由水,C 错误; D、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产生水,第二阶段消耗水,D 错误。故选 A。 10.如图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单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f 是核糖,则该物质是 DNA 的基本单位 B. 若 n 是 U(尿嘧啶),则 d 是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C. d 含有的 P 元素在 n 中 D. 神经细胞中所含的 d 有四种 【答案】B 【解析】图示分析:m 是磷酸基团,n 是碱基,f 是五碳糖,d 是核苷酸。 【详解】A、若 f 是核糖,则该物质是 RNA 的基本单位,A 错误; B、若 n 是 U(尿嘧啶),则 d 是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B 正确; C. d 含有的 P 元素在 m 中,C 错误; D、神经细胞中有 DNA 和 RNA,故神经细胞中含 d 有 8 种,D 错误。故选 B。 1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是因为破坏了肽键 B.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 C.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 D. 一些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例如胰岛素 【答案】A 【解析】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2、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 关,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 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 的 4、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是因为破坏了空间结构,没有破坏肽键,A 错误; 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B 正确; C、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小部分是 RNA,C 正确; D、一些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例如胰岛素,D 正确。故选 A。 1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中的核酸只有 DNA B. 真核细胞中的核酸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C. 组成核酸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D. DNA 一般为单链结构,RNA 一般为双链结构 【答案】C 【解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 DNA 和 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中核 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千变 万化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使 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每个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 列顺序又是特定的,这构成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病毒有且只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A 错误; B、真核细胞中的 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 错误; C、DNA 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RNA 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C 正确; D、DNA 一般为双链结构,RNA 一般为单链结构,D 错误。故选 C。 13.下列物质组成元素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脂肪和葡萄糖 B. ATP 和磷脂 C. 纤维素和胰岛素 D. 核酸和核苷酸 【答案】C 【解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 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 C、H、O、N 等,不同类的脂 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 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 C、H、O、N、 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 C、H、O、N、P。 【详解】A、脂肪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 C、H、O, A 不符合题意; B、ATP 和磷脂的组成元素是 C、H、O、N、P,B 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 C、H、O,胰岛素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 C、H、O、N、 S,C 符合题意; D、核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元素均是 C、H、O、N、P,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4.下图是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② B. ②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 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内侧 D. 不同细胞膜中③的种类不同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该图是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分子,③ 是磷脂双分子层,据此答题。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分子,不是②蛋白质,A 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B 正 确; C、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C 错误; D、不同细胞膜中③的种类相同,D 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B. 核糖体和染色体都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C.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可以发生脱水缩合 D.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解析】核糖体: (1)形态分布: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内质网上(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 (2)成分:RNA 和蛋白质; (3)作用:①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②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 白质作为膜蛋白、输出细胞质的蛋白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由细胞本身使用。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A 正确;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不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 错误; C、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可以发生脱水缩合,形成多肽,C 正确; D、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核仁越大,D 正确。故选 B。 16.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们都含有 DNA 和 RNA B. 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C. 线粒体和叶绿体扩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相同 D. 植物细胞中都具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A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的比较,梳理 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 DNA 和 RNA,A 正确; B、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糖糖,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 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B 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扩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 膜面积,而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来扩大膜面积,C 错误; D、植物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D 错误。故选 A。 17.下列属于分泌蛋白的是( ) A. 腺苷 B. 呼吸酶 C. 胰岛素 D. 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 部分激素等。 【详解】A、腺苷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的产物,不是分泌蛋白,A 错误; B、呼吸酶催化呼吸作用,属于胞内酶,不是分泌蛋白,B 错误; C、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具有减低血糖的作用,是一种分泌蛋白,C 正确; 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属于胞内蛋白,D 错误。故选 C。 18.下列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是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线粒体 D. 中心体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 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 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据上分析可知,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 尔基体和线粒体,中心体不参与,D 符合题意。故选 D。 19.动物细胞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 B. 内质网 C. 液泡 D. 溶酶体 【答案】D 【解析】溶酶体是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溶酶体内含有许多 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 体内的酶都是水解酶,而且一般最适 pH 为 5,所以都是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的酶如果释 放会把整个细胞消化掉,一般不释放到内环境,主要进行细胞内消化。 【详解】细胞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被称为“消化车间”的细胞器是溶酶体,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 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蛋白质和 RNA 可以通过核孔 B. 遗传物质都分布于细胞核中 C.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和形态均不同 D. 核仁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答案】A 【解析】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 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 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 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详解】A、某些蛋白质和 RNA 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A 正确; B、遗传物质大部分分布于细胞核中,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B 错误; C、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 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C 错误; D、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 错误。故选 A。 21.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构成 B.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于细胞壁的 C.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失水时,原生质层与液泡会分离 D.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答案】D 【解析】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 性.原生质层的伸展性比细胞壁的伸展性高,所以植物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A、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A 错误; B、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B 错误; C、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会分离,发生质壁分离,C 错误; D、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D 正确。故选 D。 2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相同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 C. 农作物被淹会影响根吸收无机盐的速率 D. 胞吐和胞吞既需要载体也需要消耗 ATP 【答案】D 【解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 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 载体 是否消耗能 量 示例 自由扩 散 高浓度到低 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 质,如甘油) 协助扩 散 高浓度到低 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 输 低浓度到高 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A 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B 正确; C、农作物被淹,根部进行无氧呼吸,产能较少,而根部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C 正确; D、胞吐和胞吞不需要载体,但是需要消耗 ATP,D 错误。故选 D。 23.如图表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晚分离与复原的基 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应另外设置对照组 B. 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地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C. 本实验主要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D. 该实验也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 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 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适宜 浓度的硝酸钾能让成熟的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 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 多而死亡。 【详解】A、该实验本身存在对照,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组,A 错误; B、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细胞失水越多,细胞过度失水会死亡,不会出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 现象,B 错误;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 渐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逐渐接近,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 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因此该实验可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作 为判断的依据,C 正确;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做质壁分离实验,D 错误。故选 C。 24.下列关于生物膜和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活细胞的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 大分子物质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 C.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相当于一层生物膜 D.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等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 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 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详解】A、活细胞的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 正确; B、大分子物质一般是胞吞或者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而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 B 正确; 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的,不是一层生物膜,C 错误;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正确。故选 C。 2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都可以渗透失水,所以都能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 B. 植物细胞吸水的条件之一是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C.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吸水都会引起细胞破裂 D. 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体积不再变化时,没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 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 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 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 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 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能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A 错误; B、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B 正确; C、植物细胞外面有细胞壁支持,不会发生吸水涨破现象,C 错误; D、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体积不再变化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只是进细胞和 出细胞的水分子数保持动态平衡,D 错误。故选 B。 2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酶的原料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酶只有在细胞中才能发挥作用 D. 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的不同 【答案】A 【解析】酶的本质和生理功能: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是 RNA,合成酶的原料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 酸,A 正确; B、酶的合成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有些是在细胞核中合成,B 错误; C、酶在细胞外也能发挥作用,C 错误; D、酶与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原理都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 错误。故选 A。 27.在探究某种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 PH B. 时间 C. 底物的浓度 D. 温度 【答案】D 【解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 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探究某种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反应时间、pH 为无关变量,底物 的浓度或者产物的浓度为因变量。故选 D。 28.某小组同学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 pH 影响的问题很感兴趣,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操 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操作步骤 甲试管 乙试管 a.含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 2 片 2 片 b.质量分数为 5%的盐酸溶液 1mL — c.质量分数为 5%的氢氧化钠溶液 — 1mL d.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 2mL 2mL e.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A. 过氧化氢酶可显著提高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B. 该实验缺少 pH 为中性的对照实验 C. 该实验对温度的要求是相同即可 D.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可逆的 【答案】B 【解析】本题探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 pH 影响”,故实验变量为 pH,因变 量是过氧化氢酶的分解速率,可观测指标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设置试验时应注意设置 对照组。 【详解】A、过氧化氢酶可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A 错误; B、该实验有酸性、碱性,缺少 pH 为中性的对照实验,B 正确; C、温度属于无关变量,故该实验对温度的要求是相同且适应,C 错误; D、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故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可逆的,D 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验分 析能力。 29.下列不能产生 ATP 的细胞结构是 A. 细胞质基质 B. 溶酶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基粒 【答案】B 【解析】ATP 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 ADP 迅速转 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 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 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 能等,但形成 ATP 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能产生 ATP,叶绿体基粒是进行光 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能产生 ATP,溶酶体不能产生 ATP,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30.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 ATP 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ATP 中含有核糖成分 C. 人体在运动时,肌细胞中 ATP 的含量很多 D. 合成 ATP 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答案】B 【解析】ATP 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 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 不高,可与 ADP 在体内迅速转化。 【详解】A、一个 ATP 分子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A 错误; B、ATP 中含有的糖是核糖,B 正确; C、细胞中 ATP 的含量少且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 ATP/ADP 比值保 持动态平衡,C 错误; D、细胞中合成 ATP 可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故 ATP 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D 错误。故选 B。 31.新鲜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 A. 胡萝卜素 B. 叶绿素 a C. 叶绿素 b D. 叶黄素 【答案】B 【解析】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 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 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由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知,滤纸条从上到下第三条色素带最宽,代表含量最多, 对应的是叶绿素 a,B 正确。故选 B。 32.人体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时不可能产生的产物是 A. 乳酸 B. CO2 C. 酒精 D. 水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详解】据上分析可知,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是产生乳酸, 故不能产生的物质是酒精,C 正确。故选 C。 33.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可产生 CO2 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 ATP 数量最少 C. 能产生 CO2 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 D. 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都能产生[H] 【答案】A 【解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 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 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 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酵母菌的异化方式为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CO2 产生于线粒体基质,在 无氧条件下,CO2 产生于细胞质基质,A 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 ATP 数量最多,B 错误;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 CO2,故能产生 CO2 的呼吸方式不一定是有氧呼吸, C 错误; D、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不能产生[H],D 错误。故选 A。 3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B. 细胞中如果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 ATP 和[H] D. 暗反应过程中,CO2 被 C5 固定生成 C3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 的生成:ADP+Pi+光能 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 的固定:CO2 +C5 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A、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A 正确; B、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 错误; C、根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可知: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 ATP 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 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暗反应过程中,CO2 被 C5 固定生成 C3,D 正确。故选 B。 35.夏季麦田被水淹后容易烂根,主要原因是 A.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 B. 小麦根吸收的无机盐减少 C.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 D. 根细胞缺乏糖类等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 基质中。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 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 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 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详解】A、雨水过多时,土壤溶液中的溶解氧不足,小麦的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 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造成烂根现象,A 正确; B、小麦根吸收的无机盐减少,这不是小麦被水淹后容易烂根的主要原因,B 错误; C、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这不是小麦被水淹后容易烂根的主要原因,C 错误; D、根细胞缺乏糖类等能源物质,这不是小麦被水淹后容易烂根的主要原因,D 错误。 故选 A。 36.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的来源是 A. 水的光解 B. CO2 的固定 C. C3 的还原 D. 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详解】由上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全部来自于水的光解,A 正确。 故选 A。 37.阴暗环境中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根本原因是 。 A. 加快 CO2 的固定过程 B. 光反应速率加快 C. 使叶绿体中 C5 含量增加 D. 提高暗反应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 【答案】B 【解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 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提高光照强度,光合色素的光的吸收增多,光反应增强,从而提高光合速率,B 正 确。故选 B。 3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 是否有氧气条件 B. 温度 C. 是否有酒精产生 D. 是否有 CO2 产生 【答案】A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而是将葡萄糖分 解成 CO2 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 CO2 和酒精。 【详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呼吸产物的不同,A 正确。故选 A。 3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和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 B.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上进行 C.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每个阶段均可产生 ATP D.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 【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 NADH,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是 NADPH,A 错误; B、只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上进行,B 错误; 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和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不产生 ATP,C 错误; D、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属于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催化,D 正确;故选 D。 40.下列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叶绿体中 C5 含量升高的是( ) A. 光照强度增强 B. CO2 浓度增加 C. 水含量减少 D. 叶绿素含量减少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 以及 ATP 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 被 C5 固定形成 C3,C3 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光照突然增强,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突然增多,这将促进三碳化合物的还 原,从而使叶绿体内 C5 含量将上升,A 正确; B、CO2 浓度增加,二氧化碳固定加强,C5 含量下降,B 错误; C、水含量减少,叶绿体中物质运输减慢,光反应和暗反应均减弱, C5 含量相对稳定,C 错误; D、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ATP 和[H]的含量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C5 含 量下降,D 错误。故选 A。 41.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 小麦叶肉细胞 B.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C.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 桃树根尖伸长区细胞 【答案】C 【解析】(1)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真核生物才 能进行有丝分裂。 (2)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有丝分裂过程,成熟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 (3)有丝分裂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A、小麦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另外叶绿体中含有色 素,妨碍观察,故 A 选项错误;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 复原的实验,故 B 选项错误;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故 C 选项正确; D、桃树根尖伸长区细胞逐渐成熟,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择,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 大。 42.下列不属于有丝分裂中期所具有的特征或现象的是 A. 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染色单体 B. 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C. 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 D. 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 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详解】A、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染色单体,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征,A 正确; B、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征,B 正确; C、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 ,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征,C 正确; D、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特征,D 错误;故选 D。 43.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完整的分裂过程 B. 可以根据染色体的数量和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细胞周期的时期 C. 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后期,因为该时期染色体数目最多 D. 应先染色再进行解离 【答案】B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 3-4d 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 5cm。 1、取材:取根尖 2-3mm。 2、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 15%的 HCl 溶液和 95%的酒精溶液按 1:1 体积比的比例混 合.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 3、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 min. 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 色。 4、染色:染色液: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min, 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 5、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 6、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 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 于分裂期,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 【详解】A、解离时已经把细胞杀死,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完整的分裂过程,A 错误; B、可以根据染色体的数量和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细胞周期的时期,B 正确; C、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因为该时期染色体数目清晰,排列整齐,C 错误; D、应先解离,再漂洗,再染色,D 错误。故选 B。 4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均可发生细胞分化 B. 细胞分化仅仅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 C. 细胞分化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 D. 只有在胚胎时期才会发生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 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单细胞生物一般不发生细胞分化,A 错误; B、细胞分化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 错误; C、细胞分化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C 正确; D、个体发育中都会发生细胞分化,D 错误。故选 C。 45.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增殖可以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可以增加细胞的种类 B. 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有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C. 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均可改变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 D. 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均需要合成蛋白质 【答案】C 【解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增殖可以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可以增加细胞的种类,A 正确; B、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 正确; C、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均没有改变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C 错误; D、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均需要合成相关的酶等蛋白质,D 正确。故选 C。 46.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克隆羊的诞生可以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一粒种子萌发长成一个植株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将菠菜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菠菜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1、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已分化的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 (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细胞全能性的证明实例 (1)植物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克隆动物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潜能。 3、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4、细胞全能性比较: (1)动物与植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同一个体: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同一细胞:刚产生的细胞>成熟细胞>衰老细胞。 【详解】A、克隆羊的诞生可以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 错误;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一粒种子萌发长 成一个植株不能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 错误; C、将菠菜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菠菜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正确;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 错误。故选 C。 47.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衰老后,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效率提高 B. 细胞衰老和细胞坏死对个体都是不利的 C. 细胞衰老后,遗传物质和酶的数量都减少 D. 人的整个生命历程都具有细胞衰老的现象 【答案】D 【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 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 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效率降低,A 错误; B、细胞衰老对个体是有利的,B 错误; C、细胞衰老后,遗传物质不变,大部分酶的活性降低,C 错误; D、人的整个生命历程都具有细胞衰老的现象,D 正确。故选 D。 48.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 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C. 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不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答案】C 【解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 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 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详解】A、细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 亡,A 正确; B、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尾部细胞凋亡实现的,是青蛙正常发育的一个阶段,B 正确; C、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C 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 正 确。故选 C。 49.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结果 B. 细胞癌变后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C. 由于癌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蛋白增多,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D. 与癌症患者接触容易发生细胞癌变 【答案】B 【解析】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 引起癌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 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 错误; B、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 正确; C、由于癌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C 错误; D、与癌症患者接触不会发生细胞癌变,D 错误。故选 B。 50.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B. 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有蛋白质合成和 DNA 复制 C. 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含水量增加 D. 癌细胞仍然受机体控制 【答案】A 【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 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 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 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 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与遗传物质有关,A 正确; B、有丝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就是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 旋化,不进行 DNA 的复制,B 错误; C、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含水量减少,细胞代谢减弱,C 错误; D、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能无限分裂的细胞,D 错误。 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51.下图表示细胞中含有的四种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 四种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____,与 ATP 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___________ 。 (2)在 E、F、G、H 四种物质中,属于染色体主要成分的是____。核糖体不是遗传物质的 载 体,原因是____。 (3)E 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包括组成 E 的 A 在____等方面不同,以及 E 的 ___千 变万化。 (4)H 含有的能量要比等质量的 G 多,原因是________。 【答案】C 和 D B E 和 F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而核糖体中的核酸是 RNA 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H 中含碳、氢比例高 【解析】根据各有机物的功能可知,E 是蛋白质,则 A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F 是 DNA,则 B 是其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G 是多糖,则 C 是其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 H 是脂肪,由 D 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详解】(1)A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含有 C、H、O、N 四种基本元素;B 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含有 C、H、O、N、P 五种基本元素;C 是多糖的基本组成单 位葡萄糖,含有 C、H、O 三种基本元素;D 甘油和脂肪酸含有 C、H、O 三种基本元素, 故这四种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C 和 D,与 ATP 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B。 (2)E 是蛋白质、F 是 DNA、G 是多糖、H 是脂肪,而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 故四种物质中属于染色体主要成分的是 E 和 F,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而核糖体中的 核酸是 RNA,故核糖体不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才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E 蛋白质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包括组成 E 的 A 氨基酸在种类、数量和排列 顺序等方面不同,以及 E 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4)H 脂肪含有 能量要比等质量的 G 多糖多,原因是 H 脂肪中含碳、氢比例高。 【点睛】对于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种类、组成元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 查的重点。 52.图甲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图乙中 a、b、c、d 表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 图示过程可合成物质 3H-X。请回答下列问题: (l)图甲中的细胞不是高等植物细胞,原因是____;图中除细胞器①可以产生 ATP 外,在____ 中也可以产生 ATP。 (2)图甲中的④在细胞中的分布方式有____和____两种。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除了图甲中 显示的以外,还包括____。 (3)图乙中的 a 对应图甲中的____ 填序号);图乙所示的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___(填字母)。 【答案】该细胞内具有中心体 细胞质基质 附着在内质网表面 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 细胞膜、叶绿体、液泡、溶酶体 ④ d 【解析】分析图甲:①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核糖体。 分析图乙,核糖体(a)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合成的蛋白质首先需要经过内质网(b)的加 工,再经过高尔基体(d)的加工和分泌,全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c)提供能量。 【详解】(1)图甲中的细胞含有中心体,故不是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器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可以产生 ATP 外,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也可以产生 ATP。 (2)图甲中的④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是附着在内质网表面和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 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除了图甲中显示的以外,还包括细胞膜、叶绿体、液泡、溶酶体。 (3)图乙中的 a 为核糖体对应图甲中的④;图乙所示的是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其中 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d 高尔基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识 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以及发生的场所等,再结合所需知识准确答题。 53.图甲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的示意图,图乙和图丙表示影响运输速率的两种因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的 (1)图甲中,与 O2 运输方式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 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图甲中的①与__________(填“图乙”或“图丙”)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图丙可以表示的 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的曲线所代表的方式与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相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② 图乙 被动运输(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 能量,所以与 O2 浓度无关 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图丙代表的是被 动运输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 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 载体 是否消耗能 量 示例 自由扩 散 高浓度到低 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 质,如甘油) 协助扩 散 低浓度到高 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 输 高浓度到低 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图示分析:甲①自由扩散,②主动运输,乙表示自由扩散,丙表示被动运输。 【详解】(1)O2 运输方式使自由扩散,对应图甲中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 式主动运输,与其运输方式相同的是②。 (2)通过分析可知,图甲中的①与图乙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图丙被动运输可以表示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理由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与 O2 浓度无关。 (3)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图丙代表的是被动运输故图丙中的曲线所 代表的方式与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相符。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 的方式,同时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5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 A、B、C、D 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 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C 和 D 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图中与 A 物质是同一种物质的 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在人体细胞中,图中的水产生于____________(填具体部位),水中的氧元素都来自 ____________,人体细胞中不能发生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3)图中能产生[H]的过程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产生 ATP 最多的阶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丙酮酸 乳酸 B 线粒体内膜 氧气 ③ ①②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③、①④是 2 种无氧呼吸方式,①②是有氧呼吸方式; 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B 都是二氧化 碳,C 是丙酮酸,D 是乳酸。 【详解】(1)图中的 C 是丙酮酸,D 是乳酸,图中 A 物质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 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会产生 B 二氧化碳,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2)在人体细胞中,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水中的氧元素 都来自氧气。由于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的缘故,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会是 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发生图中的③过程。 (3)图中能产生[H]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即①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②,产生 ATP 最多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进而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 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55.图甲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图乙表示暗反应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图甲中的____ (填序号);四种色素能在滤纸条上分离,是因为 ____。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ATP 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到____(填序号),合成 ATP 所需的 能量来自____。 (3)在光照强度、温度和 CO2 浓度三种环境因素中,能直接影响图乙所示过程的是 _________。 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和 C5 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① 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① ③ 光能 温度和 CO2 浓度 增 多 减少 【解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叶绿体,①是类囊体的片层结构的基粒,②是叶绿体内膜,③ 是叶绿体基质。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 的还原两个阶段,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图甲中的①类囊体(基粒)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 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 ATP 的移动方向是从①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到③叶绿体 基质,合成 ATP 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3)图乙所示过程表示暗反应,暗反应对光没有要求,需要二氧化碳和酶催化,故在光照 强度、温度和 CO2 浓度三种环境因素中,能直接影响图乙所示过程的是温度和 CO2 浓度。 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反应减慢,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含量减少,将抑制暗反应中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5 含量下降,C3 含量 增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 理解与运用。 56.图甲是某植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图乙表示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 DNA 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甲中的各细胞按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排序: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 头表示)。图甲中发生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⑤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目比上一个时期正好增加一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纺锤体是在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中形成的,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纺锤体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图乙所示的核 DNA 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比较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 出,有丝分裂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②→①→⑤→④ ③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②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DNA 的复制 分裂前后核 DNA 数量保持稳定 使细胞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 定性 【解析】分析甲图:图甲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①细 胞处于中期;②细胞处于前期;③细胞处于间期;④细胞处于末期;⑤细胞处于后期。 分析乙图:图乙表示该植物细胞在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核 DNA 含量的变化,其中 AB 表示分裂前期,BC 表示分裂中期、CD 表示分裂后期;DE 表示分裂末期。 【详解】(1)①细胞处于中期;②细胞处于前期;③细胞处于间期;④细胞处于末期;⑤细 胞处于后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排序:③→②→①→⑤→④。图甲中发生 DNA 复制和蛋 白质合成的是③细胞处于间期;⑤细胞处于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2)②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 中,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图乙,有丝分裂间期核 DNA 复制,使其数量加倍;比较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 有丝分裂的特点之一是分裂前后核 DNA 数量保持稳定,其意义是使细胞在亲代和子代之间 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等,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 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 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7.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问题: (1)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实验中,可能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鉴定____________ 实验;西瓜瓤不适合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临时装片上的叶片要随时保持____________状 态。 (3)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时,除了检测有无 CO2 产生外,还需要用 __________________鉴定有无____________产生。 (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脂肪 西瓜瓤具有一定的颜色,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有水 酸性重铬酸钾 溶液 酒精(或乙醇)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解析】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 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 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可破坏细胞结构;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1)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观察细胞中染色后的脂肪颗粒需要使 用显微镜;西瓜瓤不适合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原因是红色的西瓜汁会对还原糖的鉴定产 生颜色干扰。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 细胞的活性。 (3)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时,除了检测有无 CO2 产生外,还需要用酸性重铬酸钾溶 液鉴定有无酒精(或乙醇)产生,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或乙醇)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与细胞器破坏后释放的氢离子反 应,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点睛】本题考查还原糖的检测、脂肪的检测、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相关知识,意 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属于中档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