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三联合考试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脂质是核膜的主要成分,核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 RNA聚合酶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 C. 人体内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孔的数量多、核仁体积大 D.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极少数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的通道。 【详解】A、蛋白质和脂质(磷脂)是核膜的主要成分,核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A正确; B、R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翻译,且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人体内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孔的数量多、核仁体积大,C正确; D、细胞核内的DNA是遗传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2.农田土壤板结时,土壤中空气不足,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故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板结后,作物根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减小 B. 土壤板结后,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酒精和CO2 - 14 - C. 及时松土透气能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 D. 松土能增强土壤中好氧细菌的分解作用,可提高土壤无机盐含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详解】A、土壤板结后,氧气浓度低,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因此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减小,A正确; B、土壤板结后,根细胞内的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成酒精和CO2,B错误; C、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及时松土透气能促进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C正确; D、好氧细菌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松土能增强土壤中好氧细菌的分解作用,可提高土壤无机盐含量,D正确。 故选B。 3.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引起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能刺激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能刺激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细胞介素-2,也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 B. 白细胞介素-2刺激更多白细胞介素-2释放的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C. 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不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 D.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感染病毒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 14 - 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病毒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暴露,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A正确; B、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能刺激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细胞介素-2,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 C、病毒过寄生生活,当病毒入侵靶细胞后,机体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重新暴露出病毒,病毒和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C错误; D、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的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而被清除,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素材,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明确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的机理。 4.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 HIF-I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14 - A. HIF-1α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 B. 细胞合成EPO时,tRNA与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 HIF-lα与ARNT结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转录 D. 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会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细胞缺氧时,HIF-Iα与ARNT结合,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促进EPO的生成,使红细胞数量增加,以运输更多氧气;当氧气充足时,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 【详解】A、HIF-1α能被蛋白酶降解,说明其本质为蛋白质,降解后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A正确; B、由题意可知EPO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翻译过程中tRNA携带氨基酸与mRNA上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由题干可知HIF-lα与ARNT结合到DNA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并非催化,C错误; D、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细胞缺氧,HIF-Iα与ARNT结合,生成更多EPO,促进红细胞生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通过考查人体缺氧时HIF-1α的调节机制,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获取题干信息和读图能力。 5.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雏鹅羽毛的生长速度受Z染色体上的基因H/h的控制。养殖场的鹅多为快羽型,育种人员用引入的多只慢羽型雌鹅与多只纯合快羽型雄鹅进行多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产生的F1中均有慢羽型和快羽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ZhZh、ZHW B. F1雌鹅均表现为慢羽型、雄鹅均表现为快羽型 C. 用慢羽型雌鹅与F1的慢羽型雄鹅杂交,子代慢羽型个体所占比例为3/4 D. 用慢羽型雄鹅与快羽型雌鹅杂交,可用于快速鉴定子代雏鹅的性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 - 14 - 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则雌鹅基因组成为ZW型,雄鹅基因组成为ZZ型。因多只慢羽型雌鹅(ZW)与多只纯合快羽型雄鹅(ZZ)进行多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产生的F1中均有慢羽型和快羽型,则可推知亲代基因型分别为(雌)ZHW、(雄)ZhZh(若为ZhW×ZHZH,则不符合题意)。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ZHW(慢羽型)、ZhZh(快羽型),A错误; B、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ZHW(慢羽型)、ZhZh(快羽型),两者杂交,F1基因型为ZhW、ZHZh,即雌鹅均表现为快羽型、雄鹅均表现为慢羽型,B错误; C、用慢羽型雌鹅(ZHW)与F1的慢羽型雄鹅(ZHZh)杂交,子代慢羽型个体(ZH-)所占比例为3/4,C正确; D、用慢羽型雄鹅(ZHZH或ZHZh)与快羽型雌鹅(ZhW)杂交,两种杂交组合均在雌雄个体间有相同表现,无法鉴定子代雏鹅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明确ZW型生物的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ZZ型,雌性个体为ZW型。 6.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图是某水城中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B. b 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 若d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 - 14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和环境有关。 【详解】A、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标志重捕法,水蚤活动能力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 B、b 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证明此时水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证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C、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即d~e时期,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满足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C正确; D、d时期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若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能超过K,但受限于环境中的食物等条件,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群K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非选择题 7.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面积种植时,当阳光不足或日照时间过短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措施来提高作物光合效率。植物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___。光照强度较弱时,植物吸收CO2的速率减慢,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研究发现,喷施低浓度的NaHSO3溶液能提高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小麦生长速率。为了验证NaHSO3是通过影响光合速率而不是通过影响呼吸速率来提高小麦植株的生长速率的,请以小麦幼苗和2 mmol·L-1的 NaHSO3溶液等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补充人工光照 (2). 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 (3). 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还原C3化合物较慢,使CO2的固定速率减慢,故植物吸收的CO2减少 (4).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四组,置于密闭容器中,记为甲、乙、丙、丁组,测定各组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记录。甲组用一定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乙组用等量清水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并遮光,丁组用等量清水喷施小苗幼苗,并遮光。将四组置于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5). 甲组和乙组对比,甲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的更多,丙组和丁组对比,两组中CO2增加的量相同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所以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 【详解】(1)小面积种植时,当阳光不足或者光照时间过短时,可以通过补充人工光照的措施提高作物光合效率。植物吸收的光能一方面使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另一方面可促使ADP与Pi转变成ATP。光照强度较弱时,植物吸收CO2的速率减慢,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较弱时,叶片中叶绿体中的光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H]和ATP减少,还原C3化合物较慢,使CO2的固定速率减慢,因此所需要的CO2减少。 (2)本实验是为了验证低浓度的NaHSO3是通过影响光合速率而不是通过影响呼吸速率来提高小麦植株的生长速率的,即实验目的为两个,所以应设四组实验,两两对照。其中两组用来验证低浓度的NaHSO3可影响光合速率,另外两组可用来验证低浓度的NaHSO3不影响呼吸速率。所以实验思路为: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四组,置于密闭容器中,记为甲、乙、丙、丁组,测定各组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记录。甲组用一定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乙组用等量清水喷施小麦幼苗,不遮光;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2mmol·L-1的NaHSO3溶液喷施小麦幼苗,并遮光,丁组用与乙组等量清水喷施小苗幼苗,并遮光。将四组置于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的预期结果为:甲组和乙组对比,甲组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的更多,丙组和丁组对比,两组中CO2增加的量相同。 - 14 -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 8.肾上腺可以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当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时,机体内胰岛素含量会 ___(填“增加”或“减少”),血糖水平会____(填“升高”或“降低”)。 (2)紧急情况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跳加快、血流量增大、呼吸加快等。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____,以防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 (3)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内脏神经兴奋性增强,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此时心脏收缩加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以上说明神经调节和去甲肾上腺素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 。 【答案】 (1). 减少 (2). 升高 (3). 神经一体液调节 (4). 被灭活 (5). 神经系统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③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1)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所以当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的作用为降血糖,体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升高。 (2)紧急情况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跳加快、血流量增大、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被灭活,以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稳定,以防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 (3)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说明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说明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 14 - 【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9.某水库引入亚洲公鱼和大银鱼两种经济鱼类,亚洲公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产卵期的亚洲公鱼会吞食本种、大银鱼的鱼卵和幼鱼;大银鱼幼鱼主要摄食枝角类、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成鱼主要捕食小型鱼、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公鱼和大银鱼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两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2)捕捞这两种鱼后,有利于一些鱼类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_______。若水体中水草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明显减少,则亚洲公鱼和大银鱼的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_。 (3)部分亚洲公鱼和大银鱼产卵后,亲体逐渐死亡。其他鱼类吞食尸体后,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___________。 【答案】 (1). 消费者 (2). 捕食、竞争 (3). 减少了其它鱼类的天敌、为其它鱼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间 (4). 减少 (5). 呼吸作用散失 【解析】 【分析】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消费者的存在可促进物质的循环。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和种间竞争等。 【详解】(1)亚洲公鱼和大银鱼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两者都能捕食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等也属于浮游动物),产卵期的亚洲公鱼会捕食大银鱼的鱼卵和幼鱼,所以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竞争。 (2)捕捞这两种鱼后,减少了一些鱼类的天敌、为一些鱼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间,所以有利于一些鱼类种群的发展。若水体中水草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明显减少,则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如浮游动物)会减少,进而使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减少,亚洲公鱼和大银鱼因食物来源减少,其种群数量将减小。 (3)同化量中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种间关系、生物数量的变化、能量流动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 14 - 10.香稻米香气馥郁,被视为水稻中的珍品。香稻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质,其中2-乙酰-1-吡咯啉(2-AP)是香稻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已知基因B编码酶B,基因F编码酶F,基因B的数量决定2-AP的积累量,2-AP的积累量与水稻的香味强度密切相关,2-AP的合成和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普通二倍体水稻中,基因F隐性突变后,稻米表现出香味性状的原因是____。 (2)基因b不能控制酶B的合成,基因型为Bbff的水稻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香味。浓香型水稻的基因型为____,无香味纯合水稻的基因型是____。 (3)将基因型为BbFf的无香味水稻自交,子代均没有出现香稻,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F突变后导致酶F的功能缺失,2-AP累使稻米产生香味 (2). 具有 (3). BBff (4). bbFF、bbff、BBFF (5). 基因B和基因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b和基因f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只形成BF和bf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解析】 【分析】 提炼题干中信息“(2-AP)是香稻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2-AP的积累量与水稻的香味强度密切相关”,可知B基因数量越多,则香味越浓;且由题图可知F基因存在时会将2-AP分解而使水稻香味丧失,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F基因存在会产生F酶分解2-AP,故基因F隐性突变(f)后, F突变后导致酶F的功能缺失,2-AP累使稻米产生香味; (2)基因型为Bbff的水稻因为有B基因存在,可产生2-AP,且无F酶的分解,故表现为有香味;由题干信息知,水稻的香味与2-AP数量有关,最终取决于B的数目,且不能有F基因,故浓香型水稻的基因型为BBff;无香味纯合水稻可能是无B基因,或有B同时有F,故可能的基因型是bbFF、bbff、BBFF; (3)将基因型为BbFf的无香味水稻自交,若为独立遗传,则后代会出现B—ff型的香稻,故子代均没有出现香稻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和基因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b和基因f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只形成BF和bf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点睛】此题属于信息类题目,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从题图中找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进而分析作答。 - 14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培养乳酸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可用番茄汁来培养微生物。将番茄汁过滤并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冷却后接种乳酸菌。番茄汁为乳酸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密封玻璃罐前先将蜡烛点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筛选了2种可在pH=3.0条件下生长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产酸能力研究,并提取发酵液研究了这2种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见下表: 编号 pH 酸度(0T) 抑菌圈直径(mm) 菌株DJ3 3.69 179.1 21.33 菌株DJ4 4.30 109.7 17.72 乳酸溶液 370 176.4 17.92 乳酸溶液 4.31 109.5 15.69 空白对照 6.60 15.4 8.64 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灭菌) (2).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3). 作为凝固剂 (4). - 14 - 乳酸菌是厌氧菌,蜡烛燃烧可以消耗罐内的氧气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培养 (5). DJ3 (6). 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繁殖,除乳酸外,乳酸菌述产生了其他抑菌物质,并且这些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抑菌活性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2、乳酸菌属于厌氧型微生物。 3、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其中培养基适合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详解】(1)用番茄汁作为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需要进行的处理就是灭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番茄汁之所以能用来培养乳酸菌,说明番茄汁含有乳酸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向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的作用,是作为凝固剂,使培养基变得粘稠,有固化作用。 (2)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将蜡烛点燃可以消耗玻璃罐中的空气,营造一种无氧的条件。 (3)根据实验结果所示的表可知,菌株DJ3的pH比菌株DJ4要低,菌株DJ3酸度比菌株DJ4要高,所以产酸能力比较强的菌株是DJ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能力与菌株的产酸能力相关,产酸能力越强,发酵液的抑菌能力越强,所以其机制可能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同时除乳酸外,乳酸菌述产生了其他抑菌物质,并且这些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抑菌活性。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无菌技术及培养基的成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胶原蛋白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妆品、化工原料等领域,科研人员开展利用家蚕生产人胶原蛋白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专性寄生于鳞翅目昆虫,将人胶原蛋白基因与 ___重组后,构建 ___。体外克隆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 (2)BmNPV的pl0基因是极强的启动子,将目的基因连接在pl0基因的下游,目的是____。目的基因与pl0基因连接时,断裂与连接的化学键都是____。 - 14 - (3)重组BmNPV感染家蚕幼虫后,在幼虫淋巴液中提取蛋白质,用____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相比于大肠杆菌,选择家蚕作为人胶原蛋白的生物反应器,其优点是 _______ 。 【答案】 (1). BmNPV基因 (2). 基因表达载体 (3). PCR技术 (4). 使目的基因在pl0基因的驱动下高效表达 (5). 磷酸二酯键 (6). 抗原抗体杂交 (7). 家蚕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对人胶原蛋白进行加工使表达的胶原蛋白与人的胶原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相似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详解】(1)因为BmNPV专性寄生于鳞翅目昆虫,故将目的基因与BmNPV基因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更有利于将目的基因导入家蚕细胞。PCR是指在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2)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都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脂键。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家蚕为真核生物,家蚕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对人胶原蛋白进行加工,与人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更相似。 【点睛】本题在掌握基因工程基本步骤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解题。 - 14 -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