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说法可以印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是( )‎ ‎①细胞有生命,但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生命②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单个神经细胞是不能完成反射活动的③种群具有个体不具备的出生率、死率、种群密度等特征④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不具备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 ‎【解析】细胞有生命,但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生命,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①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时才可能完成反射,单个神经细胞是不能完成反射活动的,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正确; 种群具有个体不具备的出生率、死率、种群密度等特征,这些属于种群的特征,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③正确;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不具备的,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④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2.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答案】C ‎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概念 ‎ ‎【名师点睛】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或作为其参数的生物量,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 ‎3. 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答案】 D ‎ ‎【解析】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没有迁入和迁出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会上升,A错误;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因为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正常的性别比例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C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D正确。 ‎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特征 ‎ ‎4. 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D ‎ ‎【考点定位】生物学研究方法 ‎ ‎【名师点睛】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而不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两边以及夹角上的菌体。 ‎ ‎5. 如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则( )‎ A.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B.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C.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D.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 型曲线增长 ‎【答案】B ‎ ‎【考点定位】出生率和死亡率 ‎ ‎【名师点睛】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 ‎ ‎6. 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如果用Nt= Noλt表示,则其中λ是一个变化值 ‎【答案】D ‎ ‎【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A错误;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则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一直存在,B错误;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前,因为c点种群增长率最大,C错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则用Nt=N0λt表示,则其中λ是一个变化值,D正确,D正确。 ‎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 ‎7. 下列关于生态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C.某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答案】B ‎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2)群落的结构特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 ‎8.‎ ‎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答案】B ‎ ‎【解析】由于λ基本上等于1,种群增长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稳定,A错误;4到第5年增长率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在第3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因为增长率大于1,C错误;野兔的种群数量应该在第5年中期达到K值,D错误。 ‎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 ‎ ‎【名师点睛】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增长速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就在增加;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为负值时,种群数量应下降。 ‎ ‎9.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 A.400a·0.8m B.0.8a·400m C.a·320m D.320am ‎【答案】C ‎ ‎【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化 ‎ ‎【名师点睛】数学模型是用来描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数学表达式、曲线、表格等。 ‎ ‎10. 下列组合属于群落的是( )‎ A.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B.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 C.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D.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答案】B ‎ ‎【解析】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A错误;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物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D错误。 ‎ ‎【考点定位】群落的概念 ‎ ‎【名师点睛】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 ‎11.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 ‎ 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答案】B ‎ ‎【考点定位】碳循环 ‎12. 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各项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B.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C.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 ‎【答案】A ‎ ‎【解析】 在Ⅱ时期,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害虫)不足,A正确;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害虫死亡,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B错误;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蜘蛛的捕食,C错误;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 ‎ ‎1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相比,后者的物种更丰富些 B.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同的 C.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呈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 D.一片马尾松林长得高低错落有致,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 ‎ ‎【考点定位】群落的特征 ‎ ‎【名师点睛】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 ‎14. ‎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答案】C ‎ ‎【解析】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取决于小型动物类群的种类,而不是取决于其数量.由于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而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18>15,所以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甲>乙,故选C。 ‎ ‎【考点定位】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名师点睛】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计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二是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 ‎15.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答案】A ‎ ‎【考点定位】种群和群落的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鱼类栖息空间和食性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 ‎16. 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的关系是( )‎ ‎ ‎ A.b表示青霉菌 B.a表示青霉菌 C.b表示青霉菌 D.a表示青霉菌 ‎【答案】D ‎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说明青霉素能够分泌物质杀死细菌,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最后结果是青霉素存活而勘察细菌死亡。据图分析,四个图分别表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和寄生,故选D。 ‎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 ‎ ‎17.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②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③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答案】D ‎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18. 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水草、洗净的砂、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瓶必须密封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 B.该生态瓶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C.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 D.该生态瓶模拟是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D ‎ ‎【解析】该生态瓶的物质可以自给自足,所以该生态瓶必须密封,A正确;该生态瓶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只有一种,这样有利于生态瓶的制作,容易成功,B正确;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是为了获取光能,使该生态瓶制造有机物,放在散射光下,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C正确;该生态瓶模拟是水域生态系统,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名师点睛】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 ‎19. 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答案】B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成分 ‎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组成: ‎ ‎ (1)生产者: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分解者、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依赖绿色植物而存在的。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2)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生物。动物只有通过取食这种方法,于能获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3)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或残落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菌和真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1—2—4所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也有少数属于消费者,如菟丝子缠绕在大豆上,营寄生生活;动物大部分是消费者,但有的动物也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如蚯蚓、蜣螂等腐生动物。 ‎ ‎20. 下列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温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D ‎ ‎【解析】在单位时间(一年或一天)里,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量或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全部有机物的量,叫做总初级生产量。热带雨林植被覆盖面积最大,植物枝也茂盛,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功能,所以总初级生产量最高,故选D。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类型 ‎ ‎【名师点睛】生物生产量的关系图:‎ ‎ ‎ ‎21.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答案】D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摄入能=同化能+粪便能,粪便能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 ‎ ‎2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A.2个 B.4个 C.3个 D.5个 ‎【答案】B ‎ ‎【解析】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是没有分解者,且第一营养极必须是生产者,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含有一条食物链为:植物(树叶)→蝉→螳螂→黄雀,其中黄雀为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所以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4个,故选B。 ‎ ‎【考点定位】食物链的结构 ‎ ‎【名师点睛】食物链的特点:‎ ‎①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 ‎23. 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食物链被破坏 B.干旱缺水引起害虫 C.害虫过度繁殖 D.上升后又下降 ‎【答案】A ‎ ‎【解析】在牧草留种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造成牧草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故选A。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24. 假设草固定的能量是一定的,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 A.草→昆虫→青蛙→蛇→鹰 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 C. ‎ ‎ D. ‎ ‎【答案】C ‎ ‎【考点定位】食物链和食物网 ‎ ‎【名师点睛】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舍的能量越少,所包括的动物数量越少。  ③在食物网中,如果某一动物的天敌消失,则这一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数量会明显增多,当增多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食物不足,则其数量又会减少。  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食性越单一,生存的稳定性越小。 ‎ ‎2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遍地蒌蒿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群落中的生物感知的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答案】A ‎ ‎【解析】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群落中的生物是感知了温度等物理信息,故选A。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 ‎26. ‎ 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并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蛇和植食昆虫 C.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g长到150g,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g ‎【答案】B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27. 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答案】B ‎ ‎【解析】该实例并未说明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A错误;该实例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该实例不能说明所有生物的情况,也不能说明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CD错误。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1) 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 ‎28. 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 D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名师点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Ⅰ、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①养鸡业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②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榭木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③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Ⅱ、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①黏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对蜡味特别敏感,生产上常利用这一特点,在杀虫剂中调以蜡类物质以诱杀之。  ②人们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方法: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 ‎29. 下面四个数量金字塔中的哪一个与植物→蚜虫→食蚜瓢虫的食物链相符合?( )‎ ‎ A B C D ‎【答案】C ‎ ‎【解析】由植物、蚜虫、瓢虫构成的数量金字塔中,蚜虫的个体数量应多于植物。因为一株植物上可生活很多蚜虫,同时,蚜虫的数量也会多于瓢虫,因为它们同为消费者,蚜虫的数量会多于捕食者瓢虫,而瓢虫的数量也会多于植物,因为植物体占有的能量较多,一株植物体足以养活多个蚜虫及瓢虫,所以从数量上看,蚜虫>瓢虫>植物。由于图中金字塔的最底层也是第一营养级。依次向上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故选C。 ‎ ‎【考点定位】数量金字塔 ‎ ‎【名师点睛】注意区分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能量由于逐渐递减,从金字塔上表现出由多向少的变化,而数量金字塔是根据各营养级的数量多少绘画而成,不一定随营养级逐渐递减或逐级增加。不过,金字塔的底层都代表第一营养级。 ‎ ‎30. 在各森林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B.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 C.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 ‎【答案】 B ‎ ‎【考点定位】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 ‎【名师点睛】此题要看分解者的分解速率,生物种类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率越大,如在北方气温要比南方低一些,分解者的活动要弱一些,尤其冬季分解者几乎不活动。 ‎ ‎31. 在如图食物网中α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y=90ax+10x B. y=25ax+5x C. y=20ax+5x D. y=100ax+10x ‎【答案】 A ‎ ‎【解析】已知a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则1-a表示鸟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要求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y,则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小值10%,据此可以列式y=ax÷10%÷10%+(1-a)x÷10=100ax+10x-10ax=90ax+10x,故选A。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 ‎32. 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 ‎【答案】D ‎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 ‎ ‎33.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B2=A×(10%—20%) B.A=F+B1+C1+D1+E1‎ C.A-(B1+B3)=Cl+C2+C3 D.C3=B2×(80%—90%)‎ ‎【答案】D ‎ ‎【解析】B2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为A的10%-20%,即 B2=A×(10%-20%),A正确;A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输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有:F、B1、C1、D1‎ ‎、E1。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应该是平衡的,即A=F+B1+C1+D1+E1,B正确;根据能量输入与输出平衡,A-(B1+B3)=B2,而B2=Cl+C2+C3,所以A-(B1+B3)=Cl+C2+C3,C正确;C2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为B2的10%-20%,即 C2=B2×(10%-20%),D错误。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34. 某科研小组对一个乌鱼塘进行了长期研究。表l是该池塘中5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其中乌鱼捕食泥鳅,其余类推),表2是整个生长季节里,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相关能量数值(单位:KJ)。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根据表1可知,该池塘中有2条食物链 B.根据表1分析,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是捕食 C.整个生长季节,乌鱼能从鱼塘获取的能量是8.1×105KJ D.池塘中水蚤和泥鳅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答案】 C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 ‎35.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C.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需经过灭菌处理,因为落叶上有微生物,可分解自身 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2、4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 ‎【答案】C ‎ ‎【考点定位】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 ‎ ‎【名师点睛】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①对照原则: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②单一变量: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且适宜实验的顺利进行。 ‎ ‎36.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答案】C ‎ ‎【考点定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37.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时间内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 输入的 总能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 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无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 C.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 D.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 ‎【答案】B ‎ ‎【解析】种群A属于生产者,种群B和C属于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种群A、B、C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种群A的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量=(150000-149875)-65.5=59.5百万千焦,B正确;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0百万千焦/年,C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5×‎ ‎100%=13.3%,D错误。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 ‎【名师点睛】(1)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判定:总能量较少的营养级级别较高,反之,营养级级别较低;‎ ‎(2)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来判定:富集物浓度越高的生物所处营养级级别越高,反之,营养级级别越低。 ‎ ‎38. 美国的生态学家奥德姆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的调查,以下数据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一④分别表示生产者或不同营养级的消费者,⑤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物部分 生物同化作用所 固定的能量(GP)‎ 生物体贮存的 能量(NP)‎ 生物呼吸消耗 的能量(R)‎ ‎①‎ ‎15.91‎ ‎2.68‎ ‎13.23‎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A.表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共有5个营养级 B.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约为11.27%‎ C.能量R是指各营养级的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所消耗的那部分能量 D.生物部分①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是其GP的一部分,而是其上一营养级NP的一部分 ‎【答案】D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传递效率,并能据此准确判断表中①~④生物所属的营养级别;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途径,能结合表格准确判断各选项。 ‎ ‎39. 下面为一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可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 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答案】B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 ‎【名师点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40.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和丙、戊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C.戊是分解者,但不一定是微生物 D. 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是乙1和丙1、乙2和丙2‎ ‎【答案】 B ‎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10分)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 ‎ ‎(5)下面左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a.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种群增长速率 b.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区域,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0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并捕获未标志的90只,标志的10只,那么t1时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 A.大于180只 B.等于180只 C.等于200只 D.小于200只 c.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判断的根据是 ‎ ‎【答案】(10分)‎ ‎(1)s d ‎(2)b ‎(3)食物、空间资源充足,种群数量多 ‎(4)食物、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2分)‎ ‎(5)a、B b、D c、增长型 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 ‎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 ‎42. (12分)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 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 率是__________。‎ ‎【答案】(12分)‎ ‎(1)物种丰富度 减小 该群落中紫茎泽兰占优势(为优势物种),部分其他物种死亡。‎ 次生 速度和方向 ‎(2)竞争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4)标志重捕法 偏高 3%(2分) ‎ ‎(4)田鼠因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如果标记后的个体容易被捕食,因为计算种群密度=初次捕获标记数*再次捕获数/再次捕获标记数,此时分子不变,分母减少,所以计算结果偏高。传递效率是营养级同化量之比,次级消费者同化量是(2.44*107-1.9*106),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是(1.05*109-3*108)它们之比为3%。1‎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43. (8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还缺少 。‎ ‎(2)大气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到生物群落中,以 形式在生物之间进行传递。‎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等,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4)如果从其它环境迁入一种以A为食物的生物E,则它和D之间具有 关系。E迁入后,初期没有天敌,则可能会引起C (增多/减少)。‎ ‎【答案】(8分)(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2)CO2 有机物 ‎ ‎(3)腐生细菌和真菌、动物 分解动植物遗体、排遗物,将其中的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 ‎(4)竞争 减少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44. (10分)下图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下表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0‎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 .‎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和 .‎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 ‎【答案】(10分)‎ ‎(1)群落 ‎(2)温度 光照 ‎(3)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4)2.48×1010 A ‎(5)3.20% 否(2分) ‎ ‎【解析】(1)‎ ‎【考点定位】群落的特征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