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各项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组成一定相同的是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具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调节功能的有机物 C.细菌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D.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朊病毒的组成物质 2.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H、0、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 B.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D.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3.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 B.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它可来自于动物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 C.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D.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Ⅰ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 4.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核糖体和质膜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拟核 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5.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 a 上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B.组成物质 a、b、c、d 的基本单位共有 8 种 C.过程①的产物中有些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过程②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中有水生成 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B.“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人的唾液腺细胞可作为效应器 C.溶酶体能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及其结构,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有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 8.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9.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免疫过程中可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B.膜蛋白在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有关 C.膜蛋白在膜中较磷脂更易移动 D.膜蛋白在转运离子时形状可发生改变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能量的供应 B.浆细胞内有丰富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 C.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 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11.“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吸水涨破属于“膜流”现象 B.枯草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溶酶体内含有较多的水解酶,与“膜流”无关 D.“膜流”现象说明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 12.瘦肉精的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其分子结构简式为C12H18Cl2N2O,其可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而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提高瘦肉率。下列叙述最可能成立的是 A.瘦肉精能促进脂质的合成与储存 B.瘦肉精能抑制脂肪合成 C.瘦肉精可能为二肽化合物 D.瘦肉精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13.某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和苯进入液泡的方式相同 B.液泡膜和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C.盐碱条件下导致植物产生了耐盐性状 D.Na+运输调节了细胞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 14.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卵细胞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的效率比白细胞的运输效率低 B.改变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C.温度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一定是因为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 D.物质能否进出细胞核与物质的分子大小无关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蓝藻细胞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用高倍显微镜清晰可见。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必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5)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6)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全部被排除细胞外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16.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⑥ 17.美国科学家因系统揭示了真核细胞普遍存在的物质分子通过囊泡向细胞内外目的地运输和分选的机理,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图表示正常细胞和囊泡转运机制缺陷的细胞,细胞内黑色点状结构即囊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囊泡能向目标位置运输,可能与膜表面特异性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 B.囊泡能与特定结构的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胞吞、胞吐与囊泡运输密切相关,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D.若细胞内囊泡转运机制发生缺陷,可能使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囊泡 18.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A.二 B.三 C.四 D.五 19.如图为某一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A.乙醇发酵 B.麦芽糖的水解 C.ATP的水解 D.在光下将水分解成H+和O2 20.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细胞才进行Na+、K+的跨膜运输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的 C.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 D.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的过程依靠膜的流动性即可完成,不消耗能量 21.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等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含量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总量将增加 22.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作实验材料 ④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⑦图中c可表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 ⑧ 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23.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A.DNA复制的场所 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分泌蛋白的运输 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24.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O2和酒精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胰蛋白酶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C.细菌和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时须穿过质膜 D.红细胞在蒸熘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 2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26.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7.植物细胞中水和矿质元素离子会表现出某些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 B.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 C.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 D.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结合水 28.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 12 种氨基酸不必从食物中获取 B.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因此是更好的储能物质 C.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D.人体消化道中不含有分解纤维素的酶 29.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30.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_________。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 (2)Ⅴ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是生物体内理想的储能物质,则Ⅴ是_______________。 (3)物质P是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Ⅳ分子由n个P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从理论上分析,该Ⅳ物质至少有_____个氨基和_____个羧基。 (4)生物体中的Ⅱ、Ⅲ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各单位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_键连接起来的,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后Ⅱ呈现出_______色,Ⅲ呈现出_______色。 32.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乙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若乙图示癌变后的皮肤上皮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甲图所示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_______________ (填编号) ,图乙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___(填序号),图乙细胞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5)如果乙图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则15N依次出现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主要与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等细胞器的功能有关。 33.下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被转运物质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两试管中各加5mL5%的淀粉溶液,向C、D两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两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到A、B两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请分析回答: (1)图1中Tm为酶的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如图2).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______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大多数对我们人类是有利的,少数有害。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它们,才能合理利用它们。 传统发酵技术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酿制果酒、醋酸菌制醋、毛霉制作腐乳,以及乳酸菌制作泡菜。 ①可以依据是否_______将酵母菌、毛霉与以上其他微生物区分开。 ②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过程。却能够获得传统发酵产品,请说出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______的土壤中取样,采用_______法接种到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 ④若对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样液接种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⑤自然界筛选的菌种需要进一步经过_____处理,才可能获得满足人类要求的能够高效降解石油成分的微生物。该育种方式的不足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5 CADAA 6—10 BDBCD 11—15 DBDCA 16—20 CCBCB 21—25 BCACB 26—30 CDBB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N、P 葡萄糖 淀粉 (2)脂肪 (3)氨基酸 mn -18(n-2)(2分) 2 2 (4) 核苷酸 磷酸二酯键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绿色 红色 32.(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吸水膨胀(或大小基本不变) 吸水涨破 (2) 抑制(或破坏)了运输Ca2+的载体 (3) 核糖体、线粒体 (4) ④⑥⑨ (2分) ; ④ ; ①②③④⑤ (2分) (5) ①⑦⑤②① (2分) (6) ②⑩ 33.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甲]磷脂分子 (2)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 (3)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2分)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2分) 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分) 34.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最适温度 (2) 温度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量、酶的量、PH值(2分) (3)实验步骤 : ① 等量 ② U形管的A、B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 A侧液面高于B侧 ②A侧液面低于B侧 ③ 如果A侧液面高度等于B侧,则温度为t2、t1时淀粉酶的活性一样强 (2分) 33. (8分,每空1分) (1)有核膜为界限(包围的)细胞核 (2)1.人为创造的环境有利于所培养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的微生物;2.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 (3)被石油污染过;稀释涂布平板;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 (1) 偏大 (2) 诱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