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命题人:宗婷 审题人: 吴莹 一、 选择题(共33题,每小题1分,共33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数量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某森林中全部的鸟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1.06∶1 B.近10年来,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稻田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 D.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B.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C.水体中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 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封山育林使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6.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制作过程均需先通入无菌空气,短时间后将发酵瓶密闭 C.为了提高发酵产出量,果汁或豆腐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D.发酵过程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以免降低产品品质 7.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 C.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D.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8.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 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10.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数量增加 b数量减少 c数量增加 c数量减少 a数量增加 a数量减少 A.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之间为竞争关系 11.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跳蝻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l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某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 12.以下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A.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设置不加酵母菌的培养液作对照 B.先吸取培养液于计数室,然后盖盖玻片观察 C.为保证结果可靠,需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酵母菌逐个体小,计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13.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环境容纳量(K值)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14.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 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5.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 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 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 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D. 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17.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B.从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方向进行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18.据媒体报道,地震前动物有些异常,如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等。这种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19.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A.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B.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C.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 20.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右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21.农民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整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2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23.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24.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流动的最终去向是 A.散失在环境中 B.流入分解者 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 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 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抵抗力。下列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温带草原 B.原始森林 C.北极苔原 D.北温带阔叶林 26.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有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375倍 B.1.875倍 C.1.273倍 D.0.575倍 2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29.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B.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以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 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 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 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 32.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 C.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3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该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 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二、非选择题(共57分,共4大题) 34.(10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丙为某一种群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k1 k2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 (3)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 (4)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80g,那么共消耗植物________g。 (5)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5.(21分) 乳酸菌等微生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要纯化培养乳酸菌,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一般还要加入琼脂,它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加入琼脂作为 。在制作此培养基时还要满足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 →倒平板,培养基中的(NH4)2CO3是否能为乳酸菌提供碳源并说明原因 。 (2)纯化微生物时,可采用 两种最常用的方法进行接种。为了能鉴别乳酸菌菌落,往往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碳酸钙,推测其原因是 。有些鉴别培养基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例如分解尿素的细菌在添加 指示剂的培养基上会显示出特定的颜色;在鉴定大肠杆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 。制作泡菜时,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其原理为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 反应,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色染料。纯化后的菌可在-20℃长期保存时,应采用 的方法对菌种进行长期保藏。 (3)若甲同学选取一定体积的乳酸菌菌液,进行梯度稀释,若将103倍的稀释样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如果需要据此计算出乳酸菌的密度,还需要知道的一个重要数据是 。另一同学乙涂布了4个平板,数值为177,193,185;其中一个空白对照平板出现了12个菌落,乙同学将173(185-12)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你的原因。 。 36. (12分) 蛋白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果胶酶是一类酶,可以将植物中 的组成成分--果胶水解,从而提高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分别保温处理,达到预设温度时混合,其目的是 。 (2) 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 ,同时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现代的固定化酶技术已实现这一设想。在人教版教材选修一课题3的实验中,使用 (方法)固定酵母细胞,且使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物质海藻酸钠为载体。将制备好的海藻酸钠和细胞转移至注射器中在,并用一定的速度推入至氯化钙溶液并中浸泡30min左右,得到凝胶球。 (3)如果希望反复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就需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消毒和灭菌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 (“可以”或“不可以”)进行干热灭菌。密闭的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照射前适量喷洒 可强化消毒效果。牛奶采用巴氏消毒法,与煮沸消毒相比其优点为 。 36. (14分) 请回答下列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相关问题: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 。 (3) 重复洗涤三次,直至 ,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在该过程中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 。 (4) 在凝胶色谱柱装填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原因为气泡会 。在操作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漏出凝胶颗粒的现象,如果发生则 。 (5) 在蛋白质的分离过程中如果观察到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1-5 DDCBB 6-10 DCBAC 11-15 DDCCB 16-20 ACACC 21-25 CBDAA 26-30 BADAC 31-33 DBC 34.(10分) (1)捕食 (2)N+R (3) K2 Ⅰ 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4)3600 (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5.(21分) (1) 凝固剂1分 维生素 (1分) 溶化→灭菌 不能,乳酸菌为异养生物只能利用含碳有机物3分 (2)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 酚红 伊红-美蓝 重氮化 玫瑰红 甘油管藏 (每个1分) (3) 接种时所用样液的体积 2分 不正确,空白培养基上出现菌落说明被污染需重新制作培养并计数。3分 36.(12分) (1) 细胞壁和胞间层 使反应开始就达到实验预设的温度 (防止混合时温度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实验)意思相近即可 (2) 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包埋法 (3) 可以1分 消毒液 (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 (1分) 达到消毒目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可以杀死微生物并使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37.(14分) (1)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2) 去除杂蛋白 (3) 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 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效果 (4)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 (5)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