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命题人:宗婷 审题人: 吴莹 一、 选择题(共33题,每小题1分,共33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数量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某森林中全部的鸟是一个种群 ‎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 ‎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1.06∶1‎ B.近10年来,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稻田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 D.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B.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C.水体中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 ‎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封山育林使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6.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制作过程均需先通入无菌空气,短时间后将发酵瓶密闭 C.为了提高发酵产出量,果汁或豆腐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D.发酵过程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以免降低产品品质 ‎7.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 C.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D.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8.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 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 ‎10.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数量增加 b数量减少 c数量增加 c数量减少 a数量增加 a数量减少 A.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之间为竞争关系 ‎11.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跳蝻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l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某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 ‎12.以下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A.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设置不加酵母菌的培养液作对照 B.先吸取培养液于计数室,然后盖盖玻片观察 C.为保证结果可靠,需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酵母菌逐个体小,计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13.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环境容纳量(K值)‎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14.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 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15.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 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 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 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D. 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17.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B.从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方向进行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18.据媒体报道,地震前动物有些异常,如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等。这种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19.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A.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B.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C.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 ‎20.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右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21.农民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整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2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23.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24.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流动的最终去向是 ‎ A.散失在环境中       B.流入分解者       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      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 ‎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抵抗力。下列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 A.温带草原    B.原始森林         C.北极苔原     D.北温带阔叶林 ‎26.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有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375倍 B.1.875倍 C.1.273倍 D.0.575倍 ‎2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29.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B.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以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 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 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 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 ‎32.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 C.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3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该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 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二、非选择题(共57分,共4大题)‎ ‎34.(10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丙为某一种群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k1 k2‎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 ‎(3)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 ‎(4)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80g,那么共消耗植物________g。‎ ‎(5)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5.(21分)‎ 乳酸菌等微生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要纯化培养乳酸菌,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一般还要加入琼脂,它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加入琼脂作为 。在制作此培养基时还要满足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 →倒平板,培养基中的(NH4)2CO3是否能为乳酸菌提供碳源并说明原因 。 (2)纯化微生物时,可采用 两种最常用的方法进行接种。为了能鉴别乳酸菌菌落,往往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碳酸钙,推测其原因是 。有些鉴别培养基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例如分解尿素的细菌在添加 指示剂的培养基上会显示出特定的颜色;在鉴定大肠杆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 。制作泡菜时,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其原理为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 反应,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色染料。纯化后的菌可在-20℃长期保存时,应采用 的方法对菌种进行长期保藏。‎ ‎(3)若甲同学选取一定体积的乳酸菌菌液,进行梯度稀释,若将103倍的稀释样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如果需要据此计算出乳酸菌的密度,还需要知道的一个重要数据是 。另一同学乙涂布了4个平板,数值为177,193,185;其中一个空白对照平板出现了12个菌落,乙同学将173(185-12)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你的原因。 。 ‎ 36. ‎(12分)‎ 蛋白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果胶酶是一类酶,可以将植物中 的组成成分--果胶水解,从而提高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分别保温处理,达到预设温度时混合,其目的是 。‎ (2) 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 ,同时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现代的固定化酶技术已实现这一设想。在人教版教材选修一课题3的实验中,使用 ‎ (方法)固定酵母细胞,且使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物质海藻酸钠为载体。将制备好的海藻酸钠和细胞转移至注射器中在,并用一定的速度推入至氯化钙溶液并中浸泡30min左右,得到凝胶球。‎ ‎(3)如果希望反复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就需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消毒和灭菌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 (“可以”或“不可以”)进行干热灭菌。密闭的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照射前适量喷洒 可强化消毒效果。牛奶采用巴氏消毒法,与煮沸消毒相比其优点为 。‎ 36. ‎(14分)‎ 请回答下列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相关问题:‎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洗涤红细胞的目的 。‎ (3) 重复洗涤三次,直至 ,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在该过程中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 。‎ (4) 在凝胶色谱柱装填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原因为气泡会 。在操作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漏出凝胶颗粒的现象,如果发生则 。‎ (5) 在蛋白质的分离过程中如果观察到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1-5 DDCBB 6-10 DCBAC 11-15 DDCCB 16-20 ACACC ‎21-25 CBDAA 26-30 BADAC 31-33 DBC ‎34.(10分)‎ ‎(1)捕食   ‎ ‎(2)N+R ‎ ‎(3) K2 Ⅰ  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 ‎(4)3600 ‎ ‎(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5.(21分)‎ (1) 凝固剂1分 维生素 (1分) 溶化→灭菌 ‎ 不能,乳酸菌为异养生物只能利用含碳有机物3分 (2)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 ‎ ‎ 酚红 伊红-美蓝 重氮化 玫瑰红 甘油管藏 (每个1分)‎ (3) 接种时所用样液的体积 2分 ‎ 不正确,空白培养基上出现菌落说明被污染需重新制作培养并计数。3分 ‎ ‎36.(12分)‎ (1) 细胞壁和胞间层 ‎ 使反应开始就达到实验预设的温度 (防止混合时温度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实验)意思相近即可 (2) 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 包埋法 ‎ (3) 可以1分 消毒液 (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 (1分)‎ 达到消毒目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可以杀死微生物并使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37.(14分)‎ (1)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 (2) 去除杂蛋白 ‎ (3) 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 ‎ 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效果 ‎(4)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 ‎(5)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