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共50题,1-40题每题1分,41-50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以下所有的氨基酸分子中,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  )‎ A.二肽 B.三肽 C.四肽 D.蛋白质 ‎2.脑细胞活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ATP,而学习与细胞的活动有关,通常要维持好的学习状态,脑内皆需有充足的ATP供应.在测定24小时中小白鼠所释放出CO2的量,结果如图.那么,小白鼠可能有最佳的学习效果的阶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酶的数量会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B.有些酶是核酸 C.酶能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须的能量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4.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3只黑毛,一只白毛 B.两只黑毛、两只白毛 C.4只都是黑毛 D.除以上可能性外,还有其他可能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6.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他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 C.模型建构法 D.控制变量法 ‎7.ADP转变为ATP需要(  )‎ A.Pi、酶、腺苷和能量 B.Pi、酶 C.酶、腺苷和能量 D.Pi、酶和能量 ‎8.用纯种的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  )‎ A.以黄色作母本,绿色作父本 B.以绿色作母本,黄色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的花粉 ‎9.对圆形滤纸中央点的叶绿体色素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内圈的色素对应的选项是(  )‎ A.橙黄色 B.溶解度最大 C.含量最多 D.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0.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11.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12.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有关图中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后期 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13.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后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14.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最可能的依据是(  )‎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15.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岛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16.如图为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从图可以推断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 B.4 C.1和3 D.1和4‎ ‎17.下列各组实验结果将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 A.BB×BB B.BB×Bb C.Bb×Bb D.bb×bb ‎18.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的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 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C.②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由双层膜构成 D.②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 ‎19.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依次是(  )‎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A.④②⑥ B.⑤②⑥ C.④③⑥ D.①②⑥‎ ‎20.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哪种生物中不起作用(  )‎ A.人 B.蓝藻 C.玉米 D.大豆 ‎21.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B.羊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C.狗的卷毛与粗毛 D.水稻的有芒与无芒 ‎22.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 A.细胞的结构物质 B.调节作用 C.运输作用 D.能量的主要来源 ‎23.下列物质与其基本组成单位,对应错误的是(  )‎ A.抗体﹣﹣氨基酸 B.糖原﹣﹣葡萄糖 C.DNA﹣﹣脱氧核苷酸 D.脂肪﹣﹣磷脂 ‎2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9:3:3:1 B.1:1:1:1 C.3:1:3:1 D.3:1‎ ‎25.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26.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过程分别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B.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有关,衰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 C.⑤⑥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其遗传物质与①细胞相同,因此它们的全能性高低也相同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27.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 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基因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 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沉积 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控制,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28.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 A.中期和后期 B.中期和前期 C.间期和末期 D.后期和末期 ‎29.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原剂氢[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剂氢[H],分别用于(  )‎ A.都用于还原C3 B.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3‎ C.都用于还原O2 D.前者还原C3,后者还原O2‎ ‎30.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肉制品储藏 真空包装 抑制微生物的呼吸 C 水果保鲜 干燥环境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 B.B C.C D.D ‎31.活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这与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有密切关系.糖类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 B.乳糖水解产生1个分子的果糖和1个分子的半乳糖 C.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动植物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的结构,下列哪项与它无关(  )‎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33.下列实验中用到双缩脲试剂的是(  )‎ A.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34.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A.前期、后期 B.间期、后期 C.间期、末期 D.前期、末期 ‎35.下列哪种生物的细胞呼吸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A.变形虫 B.乳酸菌 C.绿藻 D.酵母菌 ‎36.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7.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 K+比细胞外部的K+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 K+的浓度比血浆中 K+的浓度高30倍.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  )‎ A.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38.下列选项中,哪种糖不是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  )‎ A.淀粉 B.葡萄糖 C.核糖 D.脱氧核糖 ‎39.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40.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 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C.“胖子怕热,瘦子怕撞”能反映脂肪的作用 D.佝偻病可能是由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 ‎41.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和 C.N和 D.和Q ‎42.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43.用颜色不同的容积相同的玻璃罩分别罩住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光照相同的时间后,罩内氧气最多的是(  )‎ A.绿色罩 B.红橙色罩 C.蓝紫色罩 D.无色罩 ‎44.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  )‎ A.羧基 B.羧基和氨基 C.氨基 D.R基 ‎45.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46.近日食品添加剂事件让人没有安全感,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能让肉嫩而不韧,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肉片炒前与之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先用开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47.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原体,如图为该病原体的结构模式图.该生物属于(  )‎ A.细菌 B.草履虫 C.病毒 D.水绵 ‎48.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内的纺锤体清晰可见;②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③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平面上;④‎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一条直线上;⑤相同的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两旁.‎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③‎ ‎49.如图的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遗传现象的是(  )‎ A. B. C. D.‎ ‎50.甘蔗吃起来特别甜,那么甘蔗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蔗糖 B.脂质 C.麦芽糖 D.水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51.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的某个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若图示的细胞(B C D E)是由A细胞经连续的变化得到的,用箭头把图中的字母连起来,以表示细胞连续变化的先后顺序  .‎ ‎(2)C细胞进行的是  分裂,综合分析可以断定,该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  条染色体.‎ ‎(3)B细胞处于  期,名称是  ‎ ‎(4)画出F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若F要参与受精作用,还要经过  .‎ ‎52.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活动中,同学们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图2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2过程在叶绿体的  中进行,物质①为  ,它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产生;物质④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  ,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2)图1中,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与A点相比,B点条件下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与B点相比,C点条件下物质④的生成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据图分析,适当提高光强度、  和  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53.孟德尔用高茎和矮茎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  性状,图中父本表现为  茎.‎ ‎(2)孟德尔发现F1豌豆均为高茎,自交后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 ‎.这种在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 ‎(3)孟德尔用F1豌豆和  豌豆杂交,证明了F1是杂合子.‎ ‎54.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  .‎ ‎(2)第二步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最初培养的是  (填“含”或“不含”)放射性标记的  .‎ ‎(3)第三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 ‎(4)离心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原因是  .‎ ‎55.I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如表所示:‎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60‎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  .‎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 ‎(3)请以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  ‎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  .‎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增加  ‎ II.如图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请根据图回答.‎ ‎(1)心肌细胞吸收 O2、K+的运输方式依次是图  (填序号). 图 b 出现 BC 段的主要原因是  .‎ ‎(2)与表皮细胞相比较,人心肌细胞中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  ,其依据是  .‎ ‎ ‎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50题,1-40题每题1分,41-50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以下所有的氨基酸分子中,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  )‎ A.二肽 B.三肽 C.四肽 D.蛋白质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表明,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②和④不是构成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①和③符合,所以两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物质是二肽.‎ 故选:A.‎ ‎ ‎ ‎2.脑细胞活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ATP,而学习与细胞的活动有关,通常要维持好的学习状态,脑内皆需有充足的ATP供应.在测定24小时中小白鼠所释放出CO2的量,结果如图.那么,小白鼠可能有最佳的学习效果的阶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约60%)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只有少量(约40%)储存在ATP中,这部分能量能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脑细胞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ATP,而脑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乙时段释放出CO2的量最多,说明此时细胞有氧呼吸强度最大,合成的ATP最多,是小白鼠学习状态最佳的时段.‎ 故选:B.‎ ‎ ‎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酶的数量会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B.有些酶是核酸 C.酶能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须的能量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概念.‎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解答】解:A、酶的数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A错误;‎ B、酶是蛋白质或核酸,B正确;‎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D、酶在活细胞内和活细胞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 ‎ ‎4.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3只黑毛,一只白毛 B.两只黑毛、两只白毛 C.4只都是黑毛 D.除以上可能性外,还有其他可能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杂合子的黑毛豚鼠”可知黑毛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二黑二白或一黑三白或全黑.‎ 故选:D.‎ ‎ ‎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解答】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故选:A.‎ ‎ ‎ ‎6.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他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 C.模型建构法 D.控制变量法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控制变量法: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 解: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他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的本质).‎ 故选:B.‎ ‎ ‎ ‎7.ADP转变为ATP需要(  )‎ A.Pi、酶、腺苷和能量 B.Pi、酶 C.酶、腺苷和能量 D.Pi、酶和能量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式是:ADP+Pi+能量ATP.‎ ‎【解答】解:由ADP转化为ATP的反应式可知,ADP转为ATP的过程需要Pi、能量和酶.‎ 故选:D.‎ ‎ ‎ ‎8.用纯种的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  )‎ A.以黄色作母本,绿色作父本 B.以绿色作母本,黄色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的花粉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1、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 ‎【解答】解:用纯种的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黄色和绿色作为母本或父本均可以,只不过在花蕾期要对母本去掉雄蕊,待花粉成熟后,授以父本的花粉.‎ 故选:C.‎ ‎ ‎ ‎9.对圆形滤纸中央点的叶绿体色素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内圈的色素对应的选项是(  )‎ A.橙黄色 B.溶解度最大 C.含量最多 D.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越快,反之则越慢.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解:A、橙黄色对应的是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应该是第四个色素圈,即最外圈,A错误;‎ B、橙黄色对应的是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应该是第四个色素圈,即最外圈,B错误;‎ C、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应该是第二个色素圈,C错误;‎ D、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是叶绿素a和b,其中叶绿素b溶解度最小,排在最内圈,D正确.‎ 故选:D.‎ ‎ ‎ ‎10.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甲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进入细胞是顺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甲运输细胞是逆浓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2、乙物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乙进入细胞是逆浓度,需要消耗能量;乙运出细胞是顺浓度,如果是自由扩散或者协助扩散就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A、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A正确;‎ B、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能量,B错误;‎ C、乙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乙运出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 D、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D错误.‎ 故选:A.‎ ‎ ‎ ‎11.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的功能的考查,回忆细胞膜的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控制物质的进出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A错误;‎ B、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属于细胞膜的功能,B错误;‎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因此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属于细胞膜的功能,C错误;‎ D、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是酶的功能,不是细胞膜的功能,D正确.‎ ‎ ‎ ‎12.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有关图中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后期 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据图分析,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表示减数第一分裂前期;③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图中细胞⑥,A错误;‎ B、③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 C、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⑥细胞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⑤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④‎ 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C.‎ ‎ ‎ ‎13.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后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均分,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细胞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 ‎【解答】解:A、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1个细胞周期是分裂间期+分裂期,即图中的a+b或c+d,A正确;‎ B、c段表示间期,进行DNA复制,所以结束后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即分裂期,C正确;‎ D、1个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即图中的a+b或c+d,D错误.‎ 故选:D.‎ ‎ ‎ ‎14.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最可能的依据是(  )‎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内容为:(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解答】解: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细胞不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如人体的反射活动,故A错误;‎ B、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但对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不仅仅在细胞内进行,故B错误;‎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故C正确;‎ D、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一切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 ‎ ‎15.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岛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解答】解:A、糖原只含有C、H、O,核苷酸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错误;‎ B、胰岛素为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核酸由C、H、O、N、P元素构成,二者均为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 C、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 D、纤维素为多糖,只含有C、H、O,D错误.‎ 故选:B.‎ ‎ ‎ ‎16.如图为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从图可以推断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 B.4 C.1和3 D.1和4‎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7号为隐性纯合子,致病基因一个来自5号、一个来自6号;6号致病基因来自3号;5号致病基因来自1号.‎ ‎【解答】解:从题意和图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女性患病亲代男性患病,女性至少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这个才能各为子代女性提供一个致病基因,6的基因来自于3,5的基因只能来自于1,所以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1和3.‎ 故选:C.‎ ‎ ‎ ‎17.下列各组实验结果将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 A.BB×BB B.BB×Bb C.Bb×Bb D.bb×bb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性状分离是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由性状分离的概念可知Bb×Bb→BB、Bb和bb,后代既有显性性状也有隐性性状,且比例是3:1,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故选:C.‎ ‎ ‎ ‎18.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的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 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C.②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由双层膜构成 D.②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解答】解:A、①是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的功能,A正确;‎ 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决定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 C、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由单层膜组成,C错误;‎ D、②蛋白质,是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D错误.‎ 故选:A.‎ ‎ ‎ ‎19.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依次是(  )‎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A.④②⑥ B.⑤②⑥ C.④③⑥ D.①②⑥‎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解:①甘蔗的茎中含有丰富的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 ‎②油菜籽中富含脂肪,但种子体积较小,不易操作,不宜用于脂肪的检测;‎ ‎③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种子体积较大,易操作,宜用于脂肪的检测;‎ ‎④梨中富含还原性糖,且近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 ‎⑤甜菜的块根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 ‎⑥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所以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④③⑥.‎ 故选:C.‎ ‎ ‎ ‎20.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哪种生物中不起作用(  )‎ A.人 B.蓝藻 C.玉米 D.大豆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而真核生物细胞质基因的遗传及原核生物细胞中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解答】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只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其细胞核遗传才遵循遗传定律.‎ ACD、人、玉米、大豆都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孟德尔遗传定律;‎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适用孟德尔遗传定律.‎ 故选:B.‎ ‎ ‎ ‎21.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B.羊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C.狗的卷毛与粗毛 D.水稻的有芒与无芒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桃树的红花与绿叶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羊的白毛与狗的黑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狗的卷毛与粗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水稻的有芒与无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 ‎ ‎22.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 A.细胞的结构物质 B.调节作用 C.运输作用 D.能量的主要来源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蛋白质功能:(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酶.(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解答】解:A、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A正确;‎ B、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B正确;‎ C、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C正确;‎ D、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D.‎ ‎ ‎ ‎23.下列物质与其基本组成单位,对应错误的是(  )‎ A.抗体﹣﹣氨基酸 B.糖原﹣﹣葡萄糖 C.DNA﹣﹣脱氧核苷酸 D.脂肪﹣﹣磷脂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脂肪水解可以得到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A正确;‎ B、糖原属于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B正确;‎ C、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C正确;‎ D、脂肪和磷脂都属于脂质,D错误.‎ 故选:D.‎ ‎ ‎ ‎2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9:3:3:1 B.1:1:1:1 C.3:1:3:1 D.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解答】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3:1)=3:1:3:1.‎ 故选:C.‎ ‎ ‎ ‎25.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考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分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PI无法通过活细胞膜,活细胞核不被染色,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PI可以通过活细胞膜,细胞核被染色,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解答】解: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是相同的,故A错误;‎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也是相同的,故B错误;‎ C、染色剂PI对于活细胞来说是有害物质,细胞不会吸收,故C错误;‎ D、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阻止对细胞有害的染色剂PI,故D正确.‎ 故选D.‎ ‎ ‎ ‎26.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过程分别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B.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有关,衰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 C.⑤⑥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其遗传物质与①细胞相同,因此它们的全能性高低也相同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考点】细胞的分化;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生长过程;b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数目增加,但细胞种类不变;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细胞种类增加,而细胞数目不变.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b、c过程分别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A正确;‎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有关;衰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B错误;‎ C、⑤与⑥细胞是由①细胞有丝分裂而来的,因此它们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它们全能性高低有区别,C错误;‎ D、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所以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D错误.‎ 故选:A.‎ ‎ ‎ ‎27.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 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基因发生变异,功能趋向专门化 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色素沉积 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控制,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生长中合成蛋白质增加,故核糖体数量增加,但细胞分裂减慢,染色体复制减慢,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的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色素积累增多,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 ‎ ‎28.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 A.中期和后期 B.中期和前期 C.间期和末期 D.后期和末期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 B、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NA已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B正确;‎ C、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 D、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B.‎ ‎ ‎ ‎29.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原剂氢[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剂氢[H],分别用于(  )‎ A.都用于还原C3 B.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3‎ C.都用于还原O2 D.前者还原C3,后者还原O2‎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 ‎2、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解答】解:(1)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2)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O2的还原,生成水.‎ 故选:D.‎ ‎ ‎ ‎30.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下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肉制品储藏 真空包装 抑制微生物的呼吸 C 水果保鲜 干燥环境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 ‎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 ‎3、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解答】解:A、种子的贮存,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B、肉制品储藏过程中,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B正确;‎ 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适宜湿度和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C错误;‎ 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栽种庄稼过程中的疏松土壤,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 ‎ ‎31.活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这与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有密切关系.糖类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 B.乳糖水解产生1个分子的果糖和1个分子的半乳糖 C.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O.‎ 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葡萄糖被称为是细胞中的“生命的染料”;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解答】解:A、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O,A正确;‎ B、乳糖水解产生的是1分子的半乳糖和1分子葡萄糖,B错误;‎ C、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C正确;‎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正确.‎ 故选:B.‎ ‎ ‎ ‎3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动植物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的结构,下列哪项与它无关(  )‎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解答】解: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是自由扩散,与膜的流动性无关,故A正确;‎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中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B错误;‎ C、胰岛素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C错误;‎ D、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说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D错误.‎ 故选:A.‎ ‎ ‎ ‎33.下列实验中用到双缩脲试剂的是(  )‎ A.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A错误;‎ 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 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蓝,D错误.‎ 故选:B.‎ ‎ ‎ ‎34.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A.前期、后期 B.间期、后期 C.间期、末期 D.前期、末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1、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由于DNA分子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 ‎2、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 故选:B.‎ ‎ ‎ ‎35.下列哪种生物的细胞呼吸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A.变形虫 B.乳酸菌 C.绿藻 D.酵母菌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而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其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并且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呼吸作用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C、绿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其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有氧呼吸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D错误.‎ 故选:B.‎ ‎ ‎ ‎36.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酶的作用特点的考查,对于可逆化学反应,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只改变达到平衡点所用的时间,对于不可逆化学反应,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的彻底进行,即反应物完全发生反应.‎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曲线在加入酶后,反应物浓度增加,这是不可能的,A错误;‎ B、乙,加入酶后反应物按照没加酶以前的速率降低,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下,其反应物的浓度在加入酶后的下降速率应该加快,B错误;‎ C、丙曲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后来又有所上升,后半部分的曲线走势不对,C错误.‎ D、丁曲线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直至反应物浓度为0,D正确.‎ 故选:D.‎ ‎ ‎ ‎37.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 K+比细胞外部的K+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 K+的浓度比血浆中 K+的浓度高30倍.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  )‎ A.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人体红细胞中K+‎ ‎ 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还能不断从血浆中吸收K+,说明K+的运输方向能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 ‎2、‎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答】解:A、简单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错误;‎ C、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C错误;‎ D、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还能不断从血浆中吸收K+,说明K+的运输方向能逆浓度梯度进行,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 ‎ ‎38.下列选项中,哪种糖不是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  )‎ A.淀粉 B.葡萄糖 C.核糖 D.脱氧核糖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糖类物质按其归属分类 种类 ‎ 动物特有 ‎ 植物特有 ‎ 单糖 ‎ 六碳糖﹣﹣半乳糖 ‎ 六碳糖﹣﹣果糖 ‎ 动植物共有:六碳糖﹣﹣葡萄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 二糖 ‎ 乳糖(每分子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 ‎ 麦芽糖(每分子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每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 ‎ 多糖 ‎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 淀粉、纤维素等 ‎ ‎【解答】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A正确;‎ B、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B错误;‎ C、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C错误;‎ D、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D错误.‎ 故选:A.‎ ‎ ‎ ‎39.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答】解: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细胞内的遗传因子控制的”,A错误;‎ B、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正确;‎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 ‎ ‎40.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 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C.“胖子怕热,瘦子怕撞”能反映脂肪的作用 D.佝偻病可能是由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解答】解:A、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正确;‎ C、“胖子怕热,瘦子怕撞”能反映脂肪的作用,C正确;‎ D、佝偻病可能是由缺少维生素D影响了钙的吸收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 ‎ ‎41.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和 C.N和 D.和Q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后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是保持不变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其他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同正常情况一样.有丝分裂间期进行了DNA分子的复制,其含量在前、中、后期都比正常情况多一倍,到了末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NA的含量又恢复正常.‎ ‎【解答】‎ 解: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是从前期开始,由于分裂前期DNA和染色体已经复制,但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开,数目没有加倍.因此前期细胞内DNA数是体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DNA的含量为,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DNA数、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故选:C.‎ ‎ ‎ ‎42.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1)鉴定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省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2)鉴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 故选:D.‎ ‎ ‎ ‎43.用颜色不同的容积相同的玻璃罩分别罩住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光照相同的时间后,罩内氧气最多的是(  )‎ A.绿色罩 B.红橙色罩 C.蓝紫色罩 D.无色罩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解答】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最少,光反应最弱,产生的氧气最少,A错误;‎ 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光反应较强,产生的氧气较多,B错误;‎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吸收蓝紫光,因而光反应较强,产生的氧气较多,C错误;‎ D、无色罩透过的是白光,含有红光、蓝紫光等各色光,所以光反应最强,产生的氧气最多,D正确.‎ 故选:D.‎ ‎ ‎ ‎44.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  )‎ A.羧基 B.羧基和氨基 C.氨基 D.R基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 ‎【解答】解: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羧基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即“﹣NH﹣CO﹣”,同时氨基上的“﹣H”和羧基上的“﹣OH”结合生成水.所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 故选:B.‎ ‎ ‎ ‎45.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考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分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鸡蛋煮熟的过程中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解答】解:A、高温不会破坏肽键,肽键断裂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 B、温度不影响肽链的结构,肽链水解离不开酶的作用,B错误;‎ C、高温破能够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正确;‎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的过程氨基酸没有被破坏,D错误.‎ 故选:C.‎ ‎ ‎ ‎46.近日食品添加剂事件让人没有安全感,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能让肉嫩而不韧,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肉片炒前与之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先用开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据此答题.‎ ‎【解答】解:A、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最佳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室温下将嫩肉粉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炒熟,A正确;‎ B、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较高,此时加入酶也会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 C、用开水溶解后,酶会变性失活,C错误;‎ D、炒肉的过程中温度高,此时加入酶会使酶变性失活,D错误.‎ 故选:A.‎ ‎ ‎ ‎47.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原体,如图为该病原体的结构模式图.该生物属于(  )‎ A.细菌 B.草履虫 C.病毒 D.水绵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病原体细胞模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壁;结构②为细胞膜;结构③为拟核;结构④为细胞质基质;结构⑤为核糖体.‎ ‎【解答】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示病原体结构中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等结构,但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A正确;‎ B、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但是有多种细胞器和细胞核,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和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 ‎ ‎48.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内的纺锤体清晰可见;②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③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平面上;④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一条直线上;⑤相同的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两旁.‎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③‎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此时细胞内的纺锤体、染色体清晰可见,①③正确.‎ 故选:D.‎ ‎ ‎ ‎49.如图的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遗传现象的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AaDD3A_DD:1aaDD,A错误;‎ B、AADd3AAD_:1AAdd,B错误;‎ C、aaBBDd3aaBBD_:1aaBBdd,C错误;‎ D、AaBBDd9A_BBD_:3A_BBdd:3aaBBD_:1aaBBdd,D正确.‎ 故选:D.‎ ‎ ‎ ‎50.甘蔗吃起来特别甜,那么甘蔗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蔗糖 B.脂质 C.麦芽糖 D.水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不同化合物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不同,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解答】解:甘蔗细胞是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51.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的某个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若图示的细胞(B C D ‎ E)是由A细胞经连续的变化得到的,用箭头把图中的字母连起来,以表示细胞连续变化的先后顺序 A→D→C→B→E .‎ ‎(2)C细胞进行的是 有丝 分裂,综合分析可以断定,该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 4 条染色体.‎ ‎(3)B细胞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期,名称是 次级精母细胞 ‎ ‎(4)画出F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若F要参与受精作用,还要经过 获能 .‎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即将分裂,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1)该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精原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增殖,后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细胞连续变化的先后顺序为A→D→C→B→E.‎ ‎(2)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即将分裂,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3)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4)E细胞一分为二后,产生的精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F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若F要参与受精作用,还要经过获能.‎ 故答案为:‎ ‎(1)A→D→C→B→E ‎(2)有丝 4‎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次级精母细胞 ‎(4) 获能 ‎ ‎ ‎52.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活动中,同学们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图2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2过程在叶绿体的 基质 中进行,物质①为 NADPH ,它在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 阶段产生;物质④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 蔗糖 ,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2)图1中,限制A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光强度 .与A点相比,B点条件下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与B点相比,C点条件下物质④的生成速率 基本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据图分析,适当提高光强度、 CO2浓度 和 温度 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6CO2+12H2OC6H12O6+6O2 +6H2O;‎ 光反应:H2O→2[H]+ O2(水的光解);ADP+Pi→ATP (递能)‎ 暗反应: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NADP++2e﹣+H+→NADPH(递氢);2C3化合物+4NADPH+ATP→(CH2O)+C5化合物+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ATP→ADP+PI(耗能)‎ 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 H2O6CO2+12H2O+能量 ‎【解答】解:(1)图2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会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然后分解为ADP和NADP+;暗反应产生的葡萄糖可以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2)图中开始阶段三条线是重合的,限制重合部分的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强度.与A点相比,B点的光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并且B点具有较高的CO2浓度,因此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速率增大;与B点相比,C点的CO2浓度相同,并且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变化,因此C点条件下葡萄糖的生成速率基本不变.‎ ‎(3)据图分析,适当提高光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故答案为:‎ ‎(1)基质 NADPH 光反应 蔗糖 ‎(2)光强度 增大 基本不变 ‎(3)CO2浓度 温度 ‎ ‎ ‎53.孟德尔用高茎和矮茎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 相对 性状,图中父本表现为 矮 茎.‎ ‎(2)孟德尔发现F1豌豆均为高茎,自交后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3:1 .这种在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3)孟德尔用F1豌豆和 矮茎 豌豆杂交,证明了F1是杂合子.‎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1、生物的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与隐性之分.生物体内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时,它们就表现为显性(或隐性)性状;生物体内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则表现为显性性状.‎ ‎2、图示表示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纯种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表现为高茎;所谓纯种是指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者都是隐性基因.‎ ‎【解答】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因此,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接受花粉的为母本,提供花粉的为父本,故图中父本表现为矮茎.‎ ‎(2)由杂交结果可知:豌豆的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若用D表示控制高茎的显性基因,则d表示控制矮茎的隐性基因.将子代高茎豌豆F1的种子种植后,其因此图解如图所示:因此F1自交后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3:1.这种在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孟德尔用测交实验验证F1的基因型,即让F1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证明了F1是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 矮 ‎(2)3:1 性状分离 ‎(3)矮茎 ‎ ‎ ‎54.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 32P .‎ ‎(2)第二步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最初培养的是 不含 (填“含”或“不含”)放射性标记的 细菌 .‎ ‎(3)第三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将噬菌体外壳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 .‎ ‎(4)离心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原因是 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 .‎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而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图中沉淀物中放射性高,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说明该实验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因此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32P.‎ ‎(2)第二步是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的DNA已经被标记,因此第二步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最初培养的是不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3)第三步为搅拌和离心,其目的是将噬菌体外壳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 ‎(4)32‎ 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离心后检测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故答案为:‎ ‎(1)32P ‎(2)不含 细菌 ‎(3)将噬菌体外壳与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 ‎(4)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 ‎ ‎ ‎55.I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如表所示:‎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60‎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 2 .‎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酶活性越大,蛋白质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 ‎(3)请以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将温度由25℃提高至大约37℃左右 、 把原有的1cm3正方体蛋白块切成碎小块 ‎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 胃 .‎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增加 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调至适宜,但不加酶溶液 ‎ II.如图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请根据图回答.‎ ‎(1)心肌细胞吸收 O2、K+的运输方式依次是图 a、b (填序号). 图 b 出现 BC 段的主要原因是 ‎ 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参与呼吸作用的酶也是有限的 .‎ ‎(2)与表皮细胞相比较,人心肌细胞中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 ,其依据是 心肌细胞在不停的收缩,需要消耗的能量远比表皮细胞多 .‎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依据物质跨膜运输模型,a曲线图中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差成正比,属于自由扩散模型,如O2进入心肌细胞;b曲线图表示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增加,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增加,但氧气浓度到达一定浓度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属于主动运输方式,如K+进入心肌细胞.该模型除了要考虑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时氧气的消耗量,还要考虑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对物质运输的直接影响,同时参与呼吸作用的酶也是有限的.‎ ‎【解答】解:Ⅰ、(1)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pH为2时,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是最短的,所以此时酶的活性最强.‎ ‎(2)酶活性越大,酶促反应速率越快,蛋白块分解的就越快,消失的时间也就越短.‎ ‎(3)方法1: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升高温度,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所以可以将温度由25℃提高至大约37℃左右,提高酶的活性.‎ 方法2:将原有的1cm3正方体蛋白块切成碎小块可以增加蛋白质与酶的接触面积,加速反应的进行.‎ ‎(4)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在人体消化道内,可以分泌该酶的部位是胃.‎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该设置一组对照,自变量是酶的有无,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调至适宜,但不加酶溶液.‎ Ⅱ、(1)依据物质跨膜运输模型,可知a为自由扩散模型,故为O2进入心肌细胞的方式,b为主动运输中的“耗氧量”模型,是K+的运输方式.该模型除了要考虑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时氧气的消耗量外,还要考虑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对物质运输的直接影响,同时参与呼吸作用的酶也是有限的.‎ ‎(2)人心肌细胞与表皮细胞相比较,显著增多的结构是线粒体,心肌细胞在不停地收缩需要消耗能量远比表皮细胞多.‎ 故答案为:‎ Ⅰ、(1)2‎ ‎(2)酶活性越大,蛋白质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3)将温度由25℃提高至大约37℃左右 把原有的1cm3正方体蛋白块切成碎小块 ‎(4)胃 ‎(5)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调至适宜,但不加酶溶液 Ⅱ、(1)a、b 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参与呼吸作用的酶也是有限的 ‎ ‎(2)线粒体 心肌细胞在不停的收缩,需要消耗的能量远比表皮细胞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