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命题人:陈玉玲 审题人:欧阳小兰 请注意: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0题,1分/空,31-35题,2分/空)‎ ‎1.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获得充足的氧气 B.参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C.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 D.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2.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A. 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 B.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 C. 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 D. 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 ‎3.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 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C. 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D. 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 ‎4.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 mL 4份分别装入100 mL 、200 mL、300 mL和400 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24h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 A. 100mL、100 mL B. 400 mL、400 mL C. 100 mL、400 mL D. 400 mL、100 mL ‎5.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析最合理的是 A. 乳酸菌初期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 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 C. 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D. 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B. 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 C.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 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7.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A. NaCl、水、蛋白质 B. 无机盐、水、维生素 C. 蛋白质、脂肪、NaCl、水 D. 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8.下列有关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传统的发酵过程受技术条件限制,不进行任何无菌操作 B. 成品腐乳表面的皮膜是由毛霉等真菌的菌丝形成的,对人体无害 C. 制备果酒、果醋和腐乳时,都是以建立种群优势作为发酵的基本条件 D. 果醋的制备可以建立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也可以直接利用葡萄汁发酵 ‎9.下列关于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B. 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以分解蛋白质和果胶 D.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10.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B. 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 应在50~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D. 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11.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 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多越好 B.尿素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少越好 C.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尿素为无机氮 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尿素为有机氮 ‎12.不能够与刚果红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的是 A. 纤维二糖 B. 纤维素 C. CMC-Na D. 淀粉 ‎13.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比较项目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 普通α淀粉酶 ‎√‎ 淀粉溶液 ‎√‎ ‎√‎ ‎60 ℃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A. 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 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 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 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 ‎14.下列不属于果胶酶的是 A.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B. 果胶分解酶 C. 果胶酯酶 D. 半乳糖醛酸酶 ‎15.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 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 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16.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 ④③② B. ④②③ C. ④①② D. ④②①‎ ‎17.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A. 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 B. 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 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D. 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18.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 A. 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B. 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C. 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D. 采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19.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分化成的幼苗需要移栽,下列关于移栽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 移栽时,应在打开培养瓶的封口后马上移栽 B. 移栽时,应先将培养瓶的封口膜打开一段时间,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 C. 移栽时需用清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 D. 最后幼苗需移植到消毒的新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 ‎2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离体器官或组织细胞都须在光下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C.同一植株不同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D.生长素导致愈伤组织形成而细胞分裂素使细胞分化 ‎21.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以下说法正确的   ‎ A.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 B. 对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时采用醋酸洋红法 C. 焙花青-铬矾法能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D. 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染色过程完全一样 ‎22.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 B. 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 C.pH、温度、光照条件等对植物组织培养也特别重要 D.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23.‎ 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 B. a、b、c的培养基中都有琼脂、有机物、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C. 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D. 只要调节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就能诱导b中的愈伤组织分化成试管苗 ‎24.在以如图所示酶的固定方法模式图中,属于化学结合法的是(  )‎ A. B. C. D. ‎ ‎25.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单宁酶纯化时可采用透析法去除杂蛋白 B. 化学结合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 C. 温度、pH 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 D. 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 ‎26.在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DNA能溶而蛋白质不溶于冷酒精溶液,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B. 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 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D. 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27.将粗提取的DNA丝状物分别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NaCl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过滤,分别得到滤液P、Q、R以及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p、q、r,其中由于含DNA少可以丢弃的是 ‎ A. P、Q、R B. p、q、r C. P、q、R D. p、Q、r ‎28.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③需要引物 ‎④过程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等步骤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9.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但实验结果却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丙 B. 沸水浴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的组别是甲、丁 C. 甲组实验现象差的原因是25℃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差 D. 乙组实验不成功仅因为在鉴定时加入了双缩脲试剂 ‎30.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 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D. 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 ‎3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加入 A. 耐高温的解旋酶以保证DNA双链完全解开 B. 2种己知核苷酸序列的引物以保证核苷酸链的延伸 C. 4种足量的核糖核苷酸以保证目的基因的扩增 D. —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以维持pH的稳定 ‎32.突变型面包霉常需要在通用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氨基酸才能生长.现用两个氨基酸依赖型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和b分别接种到下面的6种培养基上,两种突变株都不能在1、3、5号培养基上生长,a、b可以分别在2、4和2、6号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成分如下表,关于两种突变株a和b对A~J中氨基酸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培养基 ‎1‎ ‎2‎ ‎3‎ ‎4‎ ‎5‎ ‎6‎ 添加氨基酸 BCDE BEFG CFHI DEFI GHIJ EHGJ A. 两种突变株对氨基酸的需求是相同的 B. 两种突变株都需有G氨基酸才能生长 C. 两种突变株都必须同时供应4种氨基酸才能生长 D. 两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 ‎33.南洋东华公司研发了两种石油降解产品BDB-n生物降解菌(厌氧型)和BDB-a生物降解菌(好氧型),降解菌是通过产生酶对石油进行分解的。如图为不同条件下,某种降解菌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污泥含水量 B. 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2天后污泥中的石油含量 C. 该实验中使用的降解菌最可能是BDB-a生物降解菌 D. 在不同污泥含水量条件下,降解菌体内酶的最适pH相同 ‎34.某一种细菌菌株对链霉素敏感,此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若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应该是  ‎ 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 E﹣表示不加入亮氨酸 L+表示加入链酶素。‎ A. A B. B C. C D. D ‎35.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一般是:将酶液和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后,用注射器滴加到一定浓度氯化钙溶液中,25 °C 静置固定化2 h,过滤洗涤,再加入到戊二醛溶液中,25 °C化学结合2 h,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就可得到颗粒状固定化脂肪酶。兴趣小组对固定化酶的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纵坐标为酶活力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a 为游离酶,b 为固定化脂肪酶),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温度或pH变化时,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具有的缺点是稳定性较低 B. 这种固定化脂肪酶使用的方法是物理吸附法、包埋法和化学结合法三种方法的结合 C. 氯化钙的量太少时,酶活力较低可能是包埋不完全,包埋在内部的部分酶会流失 D. 海藻酸钠浓度较高时,酶活力较低可能是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大,影响酶与底物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6.(2分/空,共12分)高浓度酒精会抑制酵母菌活性,因而在米酒制作中,要筛选耐酒精能力较强和发酵性能优良的酵母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解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若将1mL发酵液稀释105倍,在三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2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3、38、37,则1mL发酵液中有__________个酵母菌。‎ ‎(2)若用同一套装置和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应先进行___________(填“果酒”或“果醋”)发酵。用____________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灰绿色。‎ ‎(3)耐酒精能力实验:实验小组准备了液体培养基、酒精和其它材料用具,测定三种品系酵母菌(分别标记为Y1、Y2、Y3)对体积分数为6%、8%、10%、12%的酒精耐受能力。补充实验思路。‎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使用一定的方法收集各组酵母菌产生的气体,记录产气量,比较三种品系酵母菌耐酒精能力。‎ ‎(4)发酵性能测定:将三种品系酵母菌分别接种于含有相同发酵液的发酵瓶后,称重发酵瓶。称前拧松瓶盖,轻轻摇晃瓶子。随着发酵时间的延续,瓶重逐渐减轻。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瓶重减轻量即为酵母菌在酒精发酵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的量。‎ ‎②据图分析,________更适合作为生产米酒的菌种。‎ ‎37.(2分/空,共12分)纤维素酶在生物燃料制作、布料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利用微生物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是主要发展方向。如下图,用紫外线照射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土样,分离、培养,再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酶的产生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自然界获取纤维素分解菌,采集土样时应选择 的环境。‎ ‎(2)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 ,A0组未经紫外线处理,其作用是作为 。‎ ‎(3)上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含有水和无机盐、酵母膏、水解酪素、琼脂等外,还应有 ,目的是选择纤维素分解菌。‎ ‎(4)上述检测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5组酶活力与Ao组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 ‎(5)若用刚果红染色法比较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纤维素酶的量的多少,可通过观察平板培养基上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来比较。其中与A1对应的是图中的 。‎ ‎38.(2分/空,共10分)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菊科植物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新型特效药。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实验结果】相关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实验二】生物工程合成青蒿素 为避免青蒿被过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青蒿素。但直接从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下图中①~④所示实验流程合成青蒿素。其中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 (1) 提取青蒿素应选取的最佳青蒿材料是 。据表1和表2分析,实验一的实验目的不包括 ( )‎ A.不同生长期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 B.不同青蒿组织中的青蒿素含量 C.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提取的影响 D.不同日照时长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2)实验二图中青蒿组织培养通常用的培养基名称是 培养基。步骤③青蒿叶片组织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 。‎ ‎(3)据实验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多选)‎ A.未分化的青蒿组织中青蒿素含量高 B.该实验是从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 C.Ri质粒转化青蒿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 ‎39.(2分/空,共14分)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组两组洗衣粉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两种污渍,即血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油渍(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_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___________。‎ ‎(3)通过表中的数据,____________(能、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 ℃”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甲、乙、丙三组均在水温为80 ℃时进行实验,发现这三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2分/空,共12分)PCR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 ‎(一)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实验室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①PCR的全中文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②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以后,若继续循环,该DNA片段共经过30次循环后需要________个引物。‎ ③某样品DNA分子中共含5 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A+T/G+C=2/3,若经4次循环,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二)下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 ‎①图中实验材料A为洋葱。研磨前加入的B为洗涤剂和食盐,加入洗涤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加入食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上述所示步骤得到滤液C后,再向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再过滤得到滤液D,向滤液D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18年衡阳市八中高二3月份六科联赛 生物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1-30题,1分/空,31-35,2分/空)‎ ‎1-5 DCCDB 6-10 CDADC ‎11-15DABDA 16-20BBDAA ‎21-25 CDBCC 26-30BCDDB ‎31-35BDCCC ‎ 二、非选择题(2分/空)‎ ‎36.‎ ‎ 1.8×107 果酒 重铬酸钾 将等量的三种品系酵母菌分别接种在酒精浓度为6%、8%、10%、12%的液体培养基中 CO2 Y1‎ ‎37.‎ ‎(1)富含纤维素 ‎(2)诱发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获得高产的纤维素分解菌 对照 ‎(3)纤维素 ‎(4)A5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5)④‎ ‎38.‎ ‎(1)生长盛期的新叶 D ‎(2)MS 杀死发根农杆菌及其他细菌 ‎(3)BD ‎39. ‎ 适当提高水温 加酶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短 不能 不知道水温高于50 ℃时脂肪酶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缺少50 ℃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在水温为80 ℃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水温为80 ℃时酶的活性下降,两者的洗涤效果无明显差异)‎ ‎40.‎ ‎ 多聚酶链式反应 231-2 30000 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 有利于DNA的溶解 降低NaCl浓度 ,有利于DNA析出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