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 2019-2020 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B. 体细胞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 由体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D. 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唾液中的溶菌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内环境成分,A 错误; B、体细胞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 错误; C、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C 错误; D、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D 正确。 故选 D。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细胞存在抗利尿激素的受体 B. 饭后 4 个小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大,对机体稳态维持越有效 D. 人在短时间作出复杂动作的过程,不涉及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故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存在抗利尿激素的 受体,A 错误; B、饭后 4 个小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B 正确; C、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不是越大对机体稳态维持越有效,如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防 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C 错误; D、人在短时间作出复杂动作的过程,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 错误。 故选 B。 3.对人体内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这三类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与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B. 都能在组织液里找到 C. 都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都在发挥作用后失活或分解而失去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抗原不一定是细胞,因此抗体不一定与细胞结合发挥作用,A 错误; B、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都能在组织液里找到,B 正确; 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起作用,抗体也需要与特 定的分子结合后才能起免疫作用,C 正确; D、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都在发挥作用后失活或分解而失去作用,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 及知识迁移能力,识记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本质和作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人在恐惧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使心率和呼吸加 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激素调节 B. 该过程中肾上腺素的特定靶器官是心脏 C.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D. 胃周围的组织液检测不到肾上腺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A 错误; B、该过程中肾上腺素的特定靶器官是心脏和肺,B 错误; C、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C 正确; D、胃周围的组织液能检测到肾上腺素,D 错误。 故选 C。 5.图为血糖调控模式图,甲、乙表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和乙的靶细胞都包括肝细胞 B. 胰岛内的某些细胞可以同时分泌甲和乙 C. 甲的作用是将肝细胞固有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D. 血糖浓度刺激下丘脑,最后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A、激素甲和乙的靶细胞都包括肝细胞,A 正确; B、甲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乙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 细胞分泌的,B 错误; C、胰岛素的作用是将血浆中的葡萄糖在肝脏转化为肝糖原,C 错误; D、血糖浓度刺激下丘脑,最后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 错误。 故选 A。 6.下列实例不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 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 B. 针刺指尖时,忍着不缩手 C. 紧张时,深呼吸平复快速的心跳 D.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 制作用,A 错误; B、针刺指尖时,忍着不缩手,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B 错误; C、紧张时,深呼吸平复快速的心跳,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C 错误; D、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不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 制作用,D 正确。 故选 D。 7.图为从蛙后肢分离出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 B. 蛋白酶会影响受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 C. 刺激产生的电信号在 ab 间的传递方向为 a→b D. 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到 a 点,再传达 b 点,电流计指针 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 正确; B、蛋白酶会影响质膜上的蛋白质的水解,因此会受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B 正确; C、由于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导到 a,再传到 b,因此电信号在 ab 间 的传递方向为 a→b,C 正确; D、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D 错误。 故选 D。 8.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 A.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B. 体液调节运输速度缓慢但作用范围准确 C. 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D. 激素调节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调节生命活动,又称为体液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 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A 正确; B、体液调节运输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 错误; C、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 错误; D、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 学物质的调节,D 错误。 故选 A。 9.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IV 侵人人体后主要破坏 B 淋巴细胞 B. 严重感染和癌症往往是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 C. HIV 主要影响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影响不大 D. HIV 一旦侵入人体,特异性免疫就几乎不起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 T 淋巴细胞,A 错误; B、严重感染和癌症往往是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B 正确; C、由于大多数体液免疫也需要 T 细胞的参与,因此 HIV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也很大,C 错误; D、艾滋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因此 HIV 侵入早期,特异性免疫起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T 细胞逐渐减少,特异性免疫能力逐渐降低,D 错误。 故选 B。 1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细胞都能特异地识别抗原 B. 过敏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C. 免疫系统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D. 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细胞不都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如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A 错误;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免疫缺陷病,而过敏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即过敏反 应,B 错误; C、免疫系统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C 错误; D、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D 正确。 故选 D。 11.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 60 天 后调查蒲公英的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 2 个样方,每个样方为 1m2。调查结果为 对照组 401.5 株/m2,实验组 35.0 株/m2。下列对该实验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 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 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 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只随机取 2 个样方,每个样方为 1m2,说明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A 正确; B、蒲公英为草本植物,所以应随机设置 1m2 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目,再取平均值,B 错误; C、由于取 2 个样方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C 错误; D、由于随机取样数量过少,偶然性较大,所以实验组数据不可信,D 错误。故选 A。 12.科研工作者研究了 2 种生根剂 ABT 和 NAA 在不同条件对紫叶紫薇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体现了 NAA 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 ABT 组随浸泡时问增加,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促进作用增强 C. 进一步确定 ABT 的最适浓度应该在 100—200 mg·L-缩小浓度梯度 D. 该实验不科学之处在于涉及 2 个自变量,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示表明各实验组处理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均高于对照组,不能体现 NAA 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A 错误; B、图中 ABT 组随着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促进生根率的效果逐渐增加,B 正确; C、进一步确定 ABT 的最适浓度应该在 200mg•L-1 左右,并缩小浓度梯度,C 错误; D、该实验涉及 2 个自变量,但都单独统计结果,所以没有违背单一变量原则,D 错误。 故选 B。 13.将不含 IAA 的琼脂块 a 和含有适宜浓度 IAA 的琼脂块 aˊ分别放在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 切段上。给予放置 aˊ的胚芽鞘单侧光照射,发现胚芽鞘弯曲生长,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该实验体现了 IAA 作用的两重性 B. dˊ上 IAA 量小于 aˊ的原有的 IAA 量 C. aˊ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体现植物向光性 D. 胚芽鞘 bˊ侧细胞能运输 IAA 而 cˊ侧细胞不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只体现了 IAA 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其两重性,A 错误; B、琼脂块 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 d′,因此琼脂块 d′从 a′ 中获得 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B 正确; C、放 a′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不能体现植物向光性,因为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不能感光, C 错误; D、胚芽鞘 b′侧和 c′侧细胞都能运输 IAA,D 错误。 故选 B。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干旱引起的落果和落叶与脱落酸有关 B. 向芹菜幼苗喷洒赤霉素,有助于提高芹菜的产量 C. 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加入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 D. 果实生长到衰老过程与赤霉素、乙烯等激素有关,和细胞分裂素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A 正确;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向芹菜幼苗喷洒赤霉素,有助于芹菜的生长,从而提高芹菜的 产量,B 正确;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添加,C 正确; D、果实发育时,内部细胞需要不断分裂和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有关,D 错误。 故选 D。 1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B. 种群密度能很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种群密度会受到种群其他特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D. 某操场上所有车前草的数量就是这个车前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成正比,A 错误; B、种群密度能很好反应种群数量的情况,不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 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B 错误; C、种群密度会受到种群其他特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C 正确; D、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某操场上所有车前草的数量不是 这个车前草种群的种群密度,D 错误。 故选 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当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患病 B. 人中暑晕倒说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限度 C. 健康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神经一体液调节共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当内环境的成分 稳定时,人也有可能会患遗传病,A 错误; B、人中暑晕倒说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限度,B 正确; C、健康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C 错误;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共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D 错误。 故选 ACD。 17.可以用图中细胞甲和细胞乙代表的是( ) A. 垂体和甲状腺 B. 胰岛 A 细胞和肝细胞 C. 下丘脑和垂体 D. T 细胞和 B 细胞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还能反馈 作用于垂体,A 正确; B、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同时血糖浓度升 高又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 正确; C、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但促激素不能作用于下丘脑,C 错误; D、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但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不能作用于 T 细胞, D 错误。 故选 AB。 18.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取若干只实验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 组及处理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甲 隔一段时间再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A. 可以通过检测小鼠体内抗体数量来确定是否有免疫应答 B. 再次注射抗原后,A 组小鼠体内抗原甲的抗体比 B 组高 C. 如果实验小鼠之前都接触过抗原甲,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再次注射抗原后,A 组小鼠体内有大量抗体,B 组小鼠没有抗体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主要根据抗体数量来确定,A 正确; B、A 组小鼠和 B 组小鼠初次注射杭原甲后,体内都会产生抗原甲的记忆细胞,A 组小鼠再 次注射抗原甲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原甲的特异性抗体;B 组小鼠再 次注射的抗原乙不能刺激抗原甲的记忆 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B 正确; C、如果实验小鼠之前接触过抗原甲,会直接影响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两组小鼠的抗体数量, C 错误; D、再次注射抗原后,A 组小鼠由于二次免疫体内产生大量抗体,B 组小鼠发生初次免疫产 生少量抗体,D 错误。 故选 CD。 19.豌豆幼苗萌发时顶端的“弯瞌”是由于其中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水杨酸和 乙烯前体对“弯曲”弯钩的影响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幼苗左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另一侧低 B. 水杨酸和乙烯前体可能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 水杨酸和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 D. 正常幼苗顶端的“弯曲”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已知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说明正常幼苗 左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另一侧高,A 错误; B、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水杨酸和乙烯前体可能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弯曲”弯钩 的生长发生改变,B 正确; C、水杨酸和乙烯前体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水杨酸处理组和乙烯前体处理组之间,可 推知水杨酸和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 正确; D、正常幼苗顶端的“弯曲”与光照无关,D 错误。 故选 BC。 20.关于种群及其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1:1 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密度增长 B. 我国放开二孩政策主要是依据年龄组成来制定的 C. 跳蝻能自由活动,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 种群密度、出生率、年龄组成、个体形态结构都属于种群基本特征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1:1 的性别比例未必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A 错 误; B、我国放开二孩政策主要是依据年龄组成来制定的,B 正确; C、跳蝻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最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错误; D、种群密度、出生率、年龄组成都属于种群基本特征,个体形态结构不属于种群基本特征, D 错误。 故选 ACD。 三、非选择题 21.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标出图中数字代表的体液: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_;其 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 (2)③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的含量,对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 2 种离 子是_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____③。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 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内液 (2). 淋巴 (3). 血浆 (4). ①(细胞内液) (5). 蛋白 质 (6). Na+、Cl- (7). ②←③ (8). 淋巴和组织液(②③) (9). 胰岛 B 细胞→血浆 →组织液→体细胞 【解析】 【详解】(1)图中①代表细胞内液,②代表淋巴,④代表血浆;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① (细胞内液)。 (2)③组织液和④血浆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组织液中蛋白质 含量较少。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组织 液中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称为淋巴液,淋巴再经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中,因此②淋 巴和③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淋巴←③组织液。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淋巴和③组织液。胰岛素是胰岛 B 细胞合成 并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胰岛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胰岛 B 细胞→血浆→组织液→体细胞。 22.人突然进人寒冷环境中,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来维持体温恒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寒冷环境中,产生冷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同时,人体内_______分泌增加, 促进各处细胞新陈代谢,血液中该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 (2)除了产热,人体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 2 项)减少散热来保证体温稳 定。(1)(2)调节过程中,机体产热量_______散热量,其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调节。 (3)人若通过长时间跑动来抵御寒冷,肌肉细胞会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物质),此时, 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等离子会调节内环境 pH 使其达到稳态。 【答案】 (1). 大脑皮层 (2). 甲状腺激素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 素 (4). 汗腺分泌减少和毛细血管收缩 (5). 等于 (6). 神经一体液 (7). 乳酸 (8). HCO3-、HPO42- 【解析】 【详解】(1)人在寒冷环境中,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同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 增加,促进各处细胞新陈代谢,由于负反馈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除了产热,人体还通过汗腺分泌减少和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来保证体温稳定。(1) (2)调节过程中,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其调节机制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3)人若通过长时间跑动来抵御寒冷,肌肉细胞会产生大量的乳酸,此时,血浆中的 HC03-、HPO42-等离子会调节内环境 pH 使其达到稳态。 23.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 胞体引起兴奋,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0mV 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 Na+的浓度比膜 外________。 (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 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 支的突触小体,导致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至_____________后与______结合,产生第二 个峰值。 (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 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等材料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 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外流 (2). 低 (3). Na+内流 (4). 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5). 突触间隙 (6). (胞体膜或突触后膜)受体 (7). 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 机分为 A 组和 B 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 A 组神经元,B 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电极刺 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 (8). A 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 B 组(A 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 【解析】 【详解】(1)由图乙可知,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0mV 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K+外流,此时膜 内 Na+的浓度比膜外低。 (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 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导致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 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兴奋,产生第二个峰值。 (3)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思路如下: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 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 A 组神经元,B 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电极 分别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预测结果:A 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 化明显小于 B 组。 24.人感染 H5N1 禽流感后会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 H5N1 病毒影响,体温调节中枢____________(器官)产生体温过低的错误判断,因 此增加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最终,导致机体产热过多,引起“发烧”。 (2)进入机体的 H5N1 病毒突破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免疫第二道防线后,B 细胞受 到抗原刺激,在_____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能产生 特异性抗体。被感冒病毒侵入的细胞,会被____________特异性识别和作用后裂解死亡。 (3)注射禽流感疫苗后,不容易得禽流感的主要原因是____。 【答案】 (1). 下丘脑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 胞 (4). 淋巴因子 (5). 浆细胞 (6). 记忆 B 细胞 (7). 效应 T 细胞 (8). 疫苗 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再次遇到禽流感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 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产生很强的特异性免疫作用 【解析】 【详解】(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受 H5N1 病毒影响,下丘脑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机体产热过多,引起“发烧”。 (2)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B 细胞受到抗原 的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前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被感冒病毒侵入的细胞,会被效应 T 细胞特异性识别和作用后裂解死亡。 (3)注射禽流感疫苗后,不容易得禽流感的主要原因是:疫苗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 应的记忆细胞,再次遇到禽流感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产 生很强的特异性免疫作用。 25.某科学家以豌豆植株为材料,探究生长素(IAA)对植物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处理过程及 侧芽长度结果如下图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 在植物体内含量________,在幼嫩枝条中其运输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_, 具有该特点的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___运输。 (2)实验中,去顶芽后 32 h 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该结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性。 (3)由图知,去顶芽后 8 h 时Ⅱ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 IAA 浓度关系为:Ⅱ组_________(大 于/小于/等于)Ⅲ组,在此之前,Ⅲ组侧芽中的 IAA 对侧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很少 (2).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3). 极性 (4). Ⅰ组中顶芽 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附近,Ⅲ组中涂抹的 IAA 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 IAA 抑制了 侧芽的生长 (5). 两重 (6). 等于 (7). 促进生长 【解析】 【详解】(1)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征,所以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在幼嫩枝条中其 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 (2)据图分析可知,Ⅰ组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附近,Ⅲ组中涂抹的 IAA 运输到 侧芽附近,高浓度的 IAA 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此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综合图示数据推测,去顶 8h 时Ⅱ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 IAA 浓度相等,在此之前,Ⅲ 组侧芽中的 IAA 对侧芽具有促进生长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