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作业 【基础题组】 1.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C.激素只能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解析:选B。人体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而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A错误;人体内的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正确;激素由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无需导管,C错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D错误。 2.安静环境中突然出现一声巨响,下列有关人体生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容量增加 B.心输出量减少 C.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D.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加快 解析:选C。血流量可能发生改变,而血容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A错误;在外界巨响的刺激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输出量增加,B错误、C正确;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3.如图是人体有关甲状腺分泌及其相关调控关系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数字表示相应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垂体,Y是下丘脑 B.寒冷刺激引起①减少、④增多 C.③对X、Y的作用依次是正反馈和负反馈 D.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④可代表抗利尿激素 解析:选D。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可知,图中X表示下丘脑,Y表示垂体,A错误;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是神经递质或抗利尿激素,在寒冷条件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增多,B错误;③对X、Y的作用都是负反馈,C错误;图中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④可代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D正确。 4.下列与胰岛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可催化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随血液流到全身 C.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D.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解析:选A。胰岛素是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氧化分解,但是不能起催化作用,A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到血液中去的,可以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B正确;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C正确;胰岛素作用后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 5.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 B.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 C.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 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解析:选B。高血压患者因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A项正确;已知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只能说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而不能说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ACEI 的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的血糖浓度的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控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D项正确。 6.冰桶挑战赛旨在为渐冻人治疗募款,当冰水浇在挑战者身上时,机体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皮肤血管收缩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解析:选D。寒冷条件下,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中枢,通过调节机体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平衡,A正确;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B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C正确;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量,D错误。 7.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将导致(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B.大脑皮层兴奋并产生渴觉 C.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选D。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A项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大脑皮层才会产生渴觉,B项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尿量增多,故C项错误,D项正确。 8.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 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多巴胺分泌异常,能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 D.多巴胺与激素都有特异性,通过体液只运输给相应靶器官 解析:选C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其受体可位于神经元上,也可能位于肌肉或腺体细胞,A错误。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B错误。多巴胺分泌异常,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通过反馈调节,从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C正确。多巴胺与激素都有特异性,通过体液运输给全身,但只作用于相应靶器官,D错误。 9.乐山1~2月份常年平均气温6 ℃~12 ℃,但一些喜爱运动的人却不畏严寒,坚持冬泳。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很多研究表明,科学冬泳能提高身体素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寒冷刺激人体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________,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 (2)人在水中会产生尿意,该感觉的产生_______(是/不是)反射,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单向/双向)的。 (3)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泳过程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保证能量的供应。 解析:(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能够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在体温平衡调节过程中,由于体温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 (2)由于尿意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此过程中,由于兴奋(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 (3)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递需要时间长而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所需时间短,所以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慢。 (4)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答案:(1)分析、综合(或处理) 等于 (2)不是 单向 (3)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递需要时间长而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所需时间短 (4)摄取和利用 10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调节完成;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鸟类接受日照延长的信息进入繁殖季节,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_。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请完善。取发育状况一致的雌鸟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不破坏垂体,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乙组破坏垂体,并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破坏垂体,并注射等量且适宜浓度的激素B。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图分析,鸟类的繁殖有传入神经的参与,说明有神经调节;与性腺相关,则有性激素的参与,说明有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鸟类接受日照延长的信息进入繁殖季节。 (3)若去除了鸟的性腺,则失去了促性腺激素(B)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C),因此根据实验设计过程,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后,应该分别检测三组实验动物的激素C含量。 答案:(1)神经-体液 微量、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生物种群的繁衍 (3)若去掉性腺,激素B没有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组实验动物的激素C含量 【能力题组】 11.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 B.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 D.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解析:选D。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A正确;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因此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能够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12.肾上腺髓质和某些神经元都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 B.肾上腺素的分泌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只能参与神经调节 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肾上腺素使突触后膜兴奋,兴奋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A正确;肾上腺素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以胞吐方式分泌,因此肾上腺素分泌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所以肾上腺素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C错误;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维持肾上腺素含量的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13.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GLUT1~3 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B.如果信号转导障碍,可以加速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GLUT1~3转运的葡萄糖,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D.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可以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解析:选B。蛋白M为胰岛素受体,而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则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可能会引发糖尿病,A正确;胰岛素与蛋白M(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激活蛋白M,经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如果信号转导障碍,则不利于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B错误,D正确;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因此GLUT1~3转运的葡萄糖,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C正确。 14.白尾黄鼠和骆驼是沙漠等干热地区中常见的两种动物,如图是白尾黄鼠和骆驼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白尾黄鼠的体温波动周期比骆驼短 B.白尾黄鼠周期性的高体温是对炎热环境的适应 C.白尾黄鼠和骆驼的体温变化过程与其行为和生理调节有关 D.环境温度达到42 ℃时,白尾黄鼠不能向外界环境散热 解析:选D。观察题图可知,与骆驼相比,白尾黄鼠的体温波动快、周期短,A正确;高体温状态下,可增加动物体内外的温度差,有利于动物向外散热,能提高动物对炎热环境的适应,B正确;动物的体温变化受其行为的影响,也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C正确;由图可见,白尾黄鼠的体温可达到43 ℃左右,故环境温度达到42 ℃时,白尾黄鼠仍能向外界环境散热,D错误。 15.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模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乙模式,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直接接受血糖升高的调控,也能通过下丘脑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的调控,所以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属于经过突触的传递,传递的主要特点是单向传递。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神经—体液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和突触延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