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 高二生物理科试卷 一、单选题 1. HIV病毒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有无遗传物质 B.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 有无细胞结构 D. 有无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HIV病毒属于病毒,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因此HIV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答案是C。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山洼草丛中的昆虫②某一湖泊中的全部生物③酿制葡萄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④一片果园及其中的全部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③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一定的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总称,群落是指一定的区域中,所有生物的总称,生物群落以及周围的无机环境称为生态系统。 【详解】①生活在山洼草丛中的昆虫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②某一湖泊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③酿制葡萄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是一定环境中的同种生物,属于种群;④一片果园及其中的全部生物,既包含了所有生物,又包含了周围的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所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依次对应的是③②④,D正确;A、B、C错误。 【点睛】种群是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群落是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生物的总和,也就是说种群是群落中的一员,生态系统是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总和,前两者仅指生物,生物圈就是生态系统,是相对于整个地球范围的生态系统。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物质均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⑤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成分或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详解】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①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都是ATP,②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③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脱氧核糖核酸),④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⑤,故选C。 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在显微镜的视野里,由于光线太亮而看不清细胞膜。为进一步看清细胞膜,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做此类题目时,首先应该明确显微镜各个部件以及各个部件的作用,再有就是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 【详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控制光线进入镜内多少的结构是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强时,选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选用大光圈;能够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根据题意分析,此题目中的光线较强,应减少光线的通入,因此应该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故选D。 5.用溶液培养法培养某植物时,若用32P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不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物质是: ( ) A. 核糖核酸 B. 磷脂 C. ADP D. 淀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培养液中含磷且被标记,如果要检测到被标记的磷,那么被检测到含P标记的物质必定含有P(需要才吸收此物质作为原料),淀粉中不含P。 考点:常见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 点评:本题属于识记类的题目。掌握课本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基绿可使RAN染成绿色,吡罗红可使DNA染成红色 B.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甲基绿可使DAN染成绿色,吡罗红可使RNA染成红色,A错误;脂肪的鉴定实验中,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需要混合使用,C错误;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应该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D错误。 7. 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 两者R基团组成的不同 B. 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C. 酪氨酸的氨基多 D. 精氨酸的羧基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酪氨酸与精氨酸的区别在于酪氨酸和精氨酸的R基团不同,酷氨酸几乎不溶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A正确;两者的结构中都有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这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错误;精氨酸的氨基多,C错误;精氨酸和酪氨酸的羧基一样多,D错误。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8.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A. A+ B ,40 B. A,20 C. 大于A,20 D. 小于A,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种类和组成单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狼一个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通常少于其自身体内的蛋白质,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小于A种;虽然捕食了兔,但兔的蛋白质在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后就分解为氨基酸,无论任何生物体内的氨基酸最多都是约20种,所以一个细胞内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20种;综上所述,应选D小于A,20。 【点睛】狼吃了兔子,所以兔子体内的B种蛋白质进入狼的消化道,但是要注意兔的B种蛋白质在经过狼的消化道的消化后,分解成氨基酸才进入狼的体内,所以b种蛋白质不可能直接进入狼体内。 9. 某多肽被水解成一个四肽,两个三肽,三个六肽,则该多肽含有的肽键总数是 A. 6 B. 22 C. 27 D. 28 【答案】C 【解析】 某多肽被水解后形成的肽链数是6条,氨基酸的个数共4+6+18=28个,因此些短肽的肽键总数是28-6=27个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本类题目容易做错的原因有:不能分清楚直链和环状链脱水数的计算,若形成的多肽链是环状,则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若是直链,则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n-m。 10.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为由两个“—SH”脱氢形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个相邻肽链。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 m,18m B. (m-4),18(m-4) C. (m-3),18(m-3)+4 D. (m-2),18(m-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链状的肽链数。据图分析,图示蛋白质中含有两条线形肽链和一条环状肽链,且含有2个二硫键。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图示蛋白质含有两条线形肽链和一条环状肽链,且含有2个二硫键,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m-2个;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因此形成一个该蛋白质时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m-2)×18+2×2=18(m-2)+4,故选D。 【点睛】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环状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失去的水分子分子量与形成二硫键脱去的H的和。 11.人体细胞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 A. 2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人体中A、G两种碱基都参与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组成,所以各构成2种核苷酸,U只参与核糖核苷酸构成,所以只构成1种核苷酸,故3种碱基总共构成的核苷酸有5种,选C。 【考点定位】核苷酸和核酸的组成 【名师点睛】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如下表: 生物类型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体内核酸种类 DNA或RNA DNA和RNA DNA和RNA 体内碱基种类 4种 5种 5种 体内核苷酸种类 4种 8种 8种 遗传物质 DNA或RNA DNA DNA 实例 噬菌体或烟草花叶病毒 乳酸菌、蓝藻 玉米、小麦、人 1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多聚体的是( ) A. 纤维素 B. DNA C. 胆固醇 D. 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 纤维素是多糖,由单体——葡萄糖聚合而成,A错误;DNA是核酸,由单体——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B错误;胆固醇属于脂质,属于小分子,没有单体组成,不属于多聚体,C正确;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由氨基酸缩合而成,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大分子 13.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 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 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RNA D.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和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磷脂、核苷酸或核酸。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若其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最可能是氨基酸,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②和④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③可能是ATP、磷脂、核苷酸或核酸,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或RNA,C错误;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明确各单体和多聚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可能代表的化合物的种类,进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答题。 14.在一个重度肥胖者体内,占脂肪细胞鲜重50%以上的成分是( ) A. 糖 B. 蛋白质 C. 脂肪 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各类化合物及含量: 化合物 质量分数/% 水 占85~90 蛋白质 占7~10 脂质 占1~2 无机盐 占1~1.5 糖类和核酸 占1~1.5 【详解】与正常人相比,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发达,脂肪细胞数量多,但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仍然是水。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对于该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要理解水的作用,只要是正常的细胞,水的含量都是最多的。 15.水在生物体及细胞内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上升,细胞代谢强度减弱 B. 水分过多与水分过少对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相同 C. 种子晒干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 D. 糖类、蛋白质、脂质在其彻底氧化分解过程中都产生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不同生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也不同;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对同一生物来说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上升,细胞代谢强度增强,A错误;水分过多与水分过少对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不同,B错误;种子晒干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C错误;糖类、蛋白质、脂质在其彻底氧化分解过程中都产生水,D正确。 16.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糖分为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2、脂质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类脂中主要是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解:A、由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可知,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原,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是麦芽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A概念模型正确,A正确; B、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且蔗糖不具有还原性,B错误; C、脂肪与固醇是并列关系同属于脂质,C错误; D、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A.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17.苹果中含有丰富的Zn元素, Zn是形成与记忆力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Zn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的( ) A. 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B. 对于维持细胞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C. 对于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可知,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形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A. 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可分为三种,即: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根据题意,色斑的主要原因是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其主要原因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与黑色素争夺受体造成的,而细胞膜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可接受外界信息,因此该材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故选C。 19. 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类别,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 ①核膜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根据核膜的有无可以判断该生物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①正确;核糖体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且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所以不能根据核糖体的有无判断,②错误; ③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其他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壁,所以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可以判断该生物是否是动物,③正确;所有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不能根据磷脂的有无判断,④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总结:细胞类的生物都具有细胞膜,都含有磷脂,且基本都具有核糖体.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所以可根据核膜的有无判断该生物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其他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壁,所以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可以判断该生物是否是动物。 20.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物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使蛋白原形成糖蛋白,则此药物可能作用于下列结构中的( )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解:A、核糖体是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故A错误. B、内质网能加工肽链,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形成糖蛋白,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则该药物作用于内质网;故B正确. C、高尔基体对较成熟的蛋白质做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故C错误. D、细胞膜能分泌蛋白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21. 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②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于DNA中 B. 结构①、③、⑥中都含有RNA C. 结构②、④、⑤都具有双层膜 D. 结构②、⑤的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答案】B 【解析】 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②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并且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因此其中的磷元素主要存在于磷脂中,A错误; B、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其中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RNA,并且核糖体就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B正确; C、④表示内质网,内质网只具有单层膜结构,C错误; D、线粒体的基质中能够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但是叶绿体的基质中不能产生ATP,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22.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不同,因此它们的功能也不同 B.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 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均需要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参与 D. 生物膜系统在行使功能时都会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的功能不同,是因为膜上分布的酶不同,它们的基本组成成分都是相同的;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生物膜系统在行驶功能时不一定伴随组分的更新,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 23. 粉红色康乃馨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难时流下伤心的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康乃馨,因此粉红色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决定康乃馨叶片呈绿色,花呈粉红色的物质分别分布在 A. 细胞核和溶酶体 B. 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C. 叶绿体和液泡 D. 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花的颜色由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 考点:本题考查色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 24.在水稻植株内,能产生多糖的细胞器是( )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线粒体 D. 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场所,也是脂质的合成场所,但不能合成多糖,A错误;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因此高尔基体能形成纤维素(多糖),B正确;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分解有机物,但不能产生多糖,C错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不能产生多糖,D错误。 25.一分子二氧化碳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过磷脂分子层数是( ) A. 6 B. 8 C. 10 D. 1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分子的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组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至少需要穿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细胞膜、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 故选:D.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6.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 用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溶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C. 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D. 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答案】C 【解析】 用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过程中,除染色外,还要滴加1 ~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实验过程中,细胞可能死亡,但无论细胞处于何种状态,都不会影响实验观察;A错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溶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没有生命活性也可以鉴定,B错误;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用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C正确;观察动物细胞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先后两次放在高浓度的酒精溶液里固定,细胞已经处于死亡状态,D错误。 【考点定位】鉴定实验 【名师点睛】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4 碘液检测淀粉:淀粉+碘液→蓝色 5 DNA的染色与鉴定:DNA+甲基绿→绿色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RNA+吡罗红→红色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 线粒体的染色: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9 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10 CO2的检测: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11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27.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 A. DNA和RNA B. RNA和蛋白质 C. DNA和蛋白质 D. 糖类和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详解】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位于细胞核中,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故选C。 28.以下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相同 C. 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中DNA数量上升 D. 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大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B错误;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中RNA数量上升,而DNA的数量不变,C错误;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具有选择性,D错误。 29.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C. 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D. 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答案】C 【解析】 :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除了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A错。溶酶体即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B错。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的过程,融合和产生囊泡,C正确。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促进暗反应有机物的生成,其他生命活动需要的ATP由细胞呼吸提供,D错。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0.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 固醇,自由扩散 B. 性激素,协助扩散 C. 蛋白质,主动运输 D. 蛋白质,胞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药物不容易进入细胞,因此它应该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固醇、性激素都属于脂质,很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该药物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进入细胞方式是胞吞,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物质跨膜运输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分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应从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入手,尤其从载体蛋白和能量两方面考虑。 31.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 B. 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C. 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D. 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故A正确;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故B错误;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具有选择透过性,故C正确;温度能影响分子运动和有氧呼吸酶的活性,故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如果细胞是死细胞,则细胞膜是全透性的,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进行渗透吸水。K+和NO均是细胞主动运输的离子,因此,将细胞放入KNO3溶液后,细胞可能先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主动运输和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选B。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名师点睛】(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 33.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的曲线。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蛋白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蛋白数量 C. 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到低浓度 高浓度到低浓度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详解】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的协助。从A、B两点吸收同一种矿质元素吸收量的情况分析得知,随氧气浓度的增大,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增大,氧气浓度的增大说明呼吸作用旺盛,提供较多的能量,说明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能量多少有关;从B、C两点吸收不同种矿质元素的情况分析看出,相同能量的前提下,吸收量不同,很可能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故选B。 34.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 A. 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 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 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 该种负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对玉米根细胞对K+和Cl﹣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协助,加入某种负离子对钾离子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能量供应和K+载体正常,而对氯离子吸收有影响说明可能与载体有关,即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 故选:D.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35.如下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 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 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最初长颈漏斗中只有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内侧的浓度高,因此水分子主要向长颈漏斗中渗透,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蔗糖会被水解形成两分子单糖,使两侧溶质分子浓度差继续加大,液面继续上升;但单糖可通过半透膜,所有随着逐渐单糖透过半透膜,使半透膜两侧浓度差降低,液面开始下降. 解:A、蔗糖是二糖不能穿过半透膜,所以水槽中没有果糖,漏斗中液面开始时上升,加酶蔗糖水解,水势减小,液面上升,但是葡萄糖和果糖能穿过半透膜,水势会升高,所以液面还会下降,A正确; B、由于半透膜只允许单糖分子通过,蔗糖为二糖,蔗糖酶为蛋白质,因此蔗糖和蔗糖酶不会进入到玻璃槽中,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后又下降,C错误; D、由于半透膜只允许单糖分子通过,蔗糖酶为蛋白质,不能通过,所以在玻璃槽中只能测到葡萄糖、果糖,不能测到蔗糖酶,D错误. 故选:A.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3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酶是由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并且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B. 活细胞都可产生酶,酶可在细胞外起作用 C.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 所有的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都可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B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错误;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以发挥作用,B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与双缩脲试剂呈显色反应;少数酶是RNA,与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呈显色反应,CD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概念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于酶的概念的理解和蛋白质的检测,对酶的概念的理解要从产生、作用、和本质上去理解,酶的本质是难点,由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RNA起催化作用的例子及其少见,往往容易忽略,认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而错选。 37. 下列关于“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B. 淀粉与淀粉酶应分別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 C. 可选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 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属于 实验的自变量,A正确;“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应先调控温度,再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B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加热,会影响酶的活性,故不可用做对实验结果的检测,C错误;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试验中变量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8.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 B.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 C. 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D. 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葡萄糖);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①有氧呼吸:C6H12O6+6H20+6O2 6CO2+12H2O+能量;②无氧呼吸: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详解】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A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而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C正确;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D正确。 39.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 阶段分别是?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 ②③②③ B. ①②③③ C. ②①③② D. ③②②③ 【答案】A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水参与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有水生成的阶段是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40.下列各项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 ) A. 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 B. 植物的中耕松土 C. 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 D. 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详解】真空包装水果,使水果难以进行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存期,A正确;植物的中耕松土,能促进农作物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正确;施用农家肥可适当增加温室大棚内环境中的CO2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不属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D错误。 4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关联 D. 病毒的生命活动既不产生ATP也不消耗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分子简称,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腺嘌呤+ 核糖),T 是三个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详解】ATP包括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错误;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关联,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联,C正确;病毒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宿主细胞提供的ATP,D错误。 4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 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 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答案】C 【解析】 ATP的末端变化说明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造成远离A的P容易脱离,A正确;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部分ATP是新合成的,B正确;本题没有说明ATP供能的过程,不能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既有ATP合成又有ATP水解,D正确。 43. 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 C. 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D. 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答案】C 【解析】 DNA复制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故A正确;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C3化合物的还原需利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故B正确;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故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可生成少量ATP,故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名师点睛】DNA复制的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需要能量。 44.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应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A错误;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剪成长条,用于层析,B正确;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要待滤液干后,重复划线2~3次,C错误;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5.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有镁元素 B. 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 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正确;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正确;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 46.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植物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答案】C 【解析】 磷酸和ADP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A正确;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分解提供,C错误;植物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D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合成的ATP仅用于暗反应,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机体大部分细胞的能量由细胞有氧呼吸供应,剧烈运动的骨骼肌细胞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细胞无氧呼吸供应。 47.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 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 C.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均由小鱼的呼吸作用提供 D. 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和鱼的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鱼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鱼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确;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于植物和鱼的呼吸作用,C错误;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则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则鱼和植物都将死亡,D正确。 4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 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 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一部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解析】 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B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水,C错误;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用于固定的CO2即C3还原成(CH2O),D正确。 【考点定位】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1、细胞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3、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的过程; 4、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49.如图所示为甘蔗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 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 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D. 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是呼吸作用生成ATP,④是ATP中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糖类产生ATP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和线粒体中,B错误。光反应产生的[H]在暗反应消耗,呼吸过程中产生[H]也会消耗[H],C正确。如果暗反应的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只能说明这一个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株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项目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储能) 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放能)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 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50.将一些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e CO2产生量(mol/min) 1.2 1.0 1.3 1.6 3.0 O2的消耗量(mol/min) 0 0.5 0.7 1.2 3.0 A. 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 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3 mol/min C. 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用于酒精发酵 D. 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氧浓度为a时,苹果消耗氧气为0 ,只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氧浓度为c时,消耗氧气为0.7,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也是0.7,无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等于生成的酒精量为1.3-0.7=0.6,B错。氧浓度为d时,氧气消耗为1.2,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2/6=0.2,释放二氧化碳为1.2;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为1.6-1.2=0.4,消耗葡萄糖为0.4/2=0.2,C正确。氧浓度为b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消耗的有机物最少,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二、非选择题 51.图甲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图乙表示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代表_________,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B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 (2)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蛋白质自身分析,原因有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以及肽链的______________千变万化。 (3)图乙中,三十九肽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_______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____个、______个,C原子减少________个,O原子减少_________个。 【答案】 (1). 肽键 (2). -CO-NH- (3). 氨基酸结构通式(略) (4). 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5). 空间结构 (6). 7 (7). 3 (8). 3 (9). 12 (10). 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甲图中A为C、H、O、N,B为氨基酸,C为肽键,①是翻译过程;乙图三十九肽中,第8、18、27、39个氨基酸是丙氨酸,在除去第8、18、27号氨基酸的丙氨酸时每去掉1个丙氨酸要水解2个肽键,去掉第39号丙氨酸只水解一个肽键即可。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C表示肽键,分子式为-CO-NH-;B为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2)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3)在三十九肽中含有39-1=38个肽键,去掉4个丙氨酸后,形成4条肽链,该4条肽链由35个氨基酸组成,则含有肽键数=35-4=31个,因此该三十九肽被水解后比原来少了7个肽键;三十九肽+7个H2O→4条短肽+4个丙氨酸(C3H7O2N),4条短肽中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而原来三十九肽中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因此4条短肽中的氨基和羧基数比原来各增加3个;三十九肽+7个H2O→4条短肽+4个丙氨酸(C3H7O2N),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前的C原子总数=反应后C原子总数,由于水分子中没有C,所以三十九肽与4条短肽相比,C原子减少的是4个丙氨酸中的C原子,即3×4=12个;三十九肽+7个H2O→4条短肽+4个丙氨酸(C3H7O2N),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三十九肽中的O+7=4条短肽中的O+4个丙氨酸中的O(8个),所以三十九肽中的O与4条短肽相比,减少了1个O原子。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理解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应用,能够判断甲图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并能够分析乙图中丙氨酸的存在位点以及水解情况。 52.如下图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请联系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除核糖体外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____;请依次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__(仅填标号),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是 [ ]_____________;核仁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甲 67 28 乙 59 40 丙 39 0 (2)上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据表分析,甲、丙分别是上图中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细胞膜具有三大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6中心体 (2). 4375 (3). 1 线粒体 (4).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5). 1线粒体 (6). 4核糖体 (7).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8).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结构2为细胞核,结构3为内质网,结构4为核糖体,结构5为细胞膜,结构6为中心体,结构7为高尔基体。 【详解】(1)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4核糖体和6中心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因此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4核糖体、3内质网、7高尔基体和5细胞膜,该过程需要1线粒体提供能量;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抗体是分泌蛋白,涉及到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根据表格分析,甲、乙细胞器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但是甲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说明甲是1线粒体,乙是3内质网;丙不含磷脂,说明没有膜结构,为4核糖体。 (3)细胞膜具有三大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3.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和名称);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 ]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和名称);D代表_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 (4)在图甲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__,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__________。 (5)性激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甲中字母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甲中字母________,与性激素的运输方式相比,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流动镶嵌模型 (2). B 磷脂双分子层 (3). A 蛋白质 (4). 多糖 (5). 一定的流动性 (6). b、c、d (7). b (8). a、e (9). b (10). a (11). 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多糖或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据图乙分析,①曲线图中,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属于自由扩散;②曲线图中,物质能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1)图甲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2)图甲中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表示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D表示多糖。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进而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的b、c、d代表的是被动运输,其中b为自由扩散,而图乙中的①也代表自由扩散;图甲中的a、e和图乙中的②都代表主动运输。 (5)性激素为脂溶性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对应图甲中的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对应图甲中的a;与性激素的运输方式相比,主动运输最大特点是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点睛】解答本题是要准确理解、运用坐标图信息,并能够转化为文字信息,将这些信息与跨膜运输结合起来,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关系。 54.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并用于暗反应____________过程;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由图甲看,当植物生长在缺镁元素的土壤中时B点向_______ 移动;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测量。 (3)由图丙可知,40℃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______(填“A”、“B”或“C”)点表示。 (4)根据上图可知,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_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_______℃最佳。 【答案】 (1). ATP (2). [H] (3). C3的还原 (4). 类囊体薄膜 (5). 温度 (6). 右侧 (7). 无光(或黑暗) (8). 不能 (9). B (10). C (11). 25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曲线上的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强度,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其净光合作用量为0。图乙是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与光照条件无关;起点只进行无氧呼吸,D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丙中两曲线交点处表示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交点处右侧,真正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小于等于零时,植物将无法生长。 【详解】(1)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发生于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图甲中a曲线上的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影响该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植物生长在缺镁元素的土壤中时,叶绿素的合成不足,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则B点将向右侧移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测定细胞呼吸要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以消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 (3)分析丙图可知,40℃时,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不积累有机物,反而消耗有机物,因此植物不能正常生长;5℃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对应图甲中的A点。 (4)图甲中的C点为光照强度的饱和点,是最大光合作用强度的最低光照强度,图丙中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即该温度条件下有机物积累的速率最大,因此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照强度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25℃最佳。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的理解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55.研究者要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酵母菌能否进行无氧呼吸。 (1)实验中酵母菌培养液和5%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上添加石蜡油的目的是_________。 (2)本实验设计中缺乏对照实验,如何设置对照组?_________。 (3)B试管中的检测试剂可以是澄清石灰水,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____________,如果用后者,培养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该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情况是________,说明__________,但为进一步确认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实验的主要操作是_________。 (4)请写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隔绝空气 (2). 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酵母菌或加入等量加热杀死的酵母菌 (3).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4). 由蓝变绿再变黄 (5).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6). 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灰绿色 (7). 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分析题图:图中由于石蜡油的封闭作用,制造了无氧环境。 【详解】(1)在溶液上添加石蜡油的目的是隔绝空气,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2)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本实验还应该设计对照实验,即在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酵母菌培养液或加入等量加热杀死的酵母菌培养液。 (3)B试管检测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也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检测,若后者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其无氧呼吸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除了二氧化碳还有酒精,因此为进一步确认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实验的主要操作是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灰绿色。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明确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且图中A试管中的石油蜡为其无氧呼吸创造了条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