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答案不全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文科)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理论是( )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自然选择学说 D.神创论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物种 3.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 A.过度繁殖 B.遗传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 A.基因频率的改变 B.突变产生的各种变异 C.形成新物种 D.基因重组产生的各种变异 5.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突变 B.基因重组 C.生殖隔离 D.地理隔离 7.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那么A的基因频率是 ( ) A.96% B.36% C.60% D.12% 8.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10.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物种( ) A.能够交配繁殖后代 B.产生了地理隔离 C.某些基因频率不同 D.产生了生殖隔离 1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 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D.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1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13.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不包括(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 D.血液 5.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 ) A.Fe2+ B.K+ C.Na+ D.Ca2+ 16.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循环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直接生活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19.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0.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 A.细胞将不能吸收氨基酸 B.组织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21.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22.体内代谢废物要排出体外必须由循环系统运到 (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2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钙离子 B 呼吸酶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 24.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7.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28.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29.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 3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 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一.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20 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s)是显性。在19世纪以前,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而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了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的正确解释是: (1)在19 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______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种群中_____基因频率在这时较高。 (2)在20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更适于_______色个体生存繁衍,故_______基因频率不断增高。 (3)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的,_______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_______方向进行。 (4)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断减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展,整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没有新的物种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2.右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写序号, 上填写文字。 (1)内环境包括 (用标号表示),⑤所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①所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 (2)渗透压、_______和_______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内容。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① ) (3)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选择序号填写)。 ( B ④ A ③ ② ① ⑤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等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_______(用标号表示)处的液体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A A C C D D D C D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B A B C D B B A A A A D D 文科生物选择题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