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B. 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也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C. 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 对叶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时获得了愈伤组织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在离体条件下,加上其他合适条件就可以使基因组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某个器官或个体。 【详解】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包括胚芽、胚轴和胚根,所以种子的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A正确;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具备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B正确;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对叶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时获得了愈伤组织,并没有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生长、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物质运输效率随之增强 B. 衰老细胞的酶活性增强导致脂褐素合成增多,出现“老年斑” C. 被HIV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 癌细胞因膜上不含糖蛋白而容易在体内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在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则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错误;衰老细胞的酶活性降低导致脂褐素合成增多,出现“老年斑”,B错误;被HIV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3.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内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 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ATP,B正确;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癌变 【名师点睛】癌细胞的特征与癌变机理 (1)特征分析 ①无限增殖: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数目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 ②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易分散和转移:癌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细胞表面的某些结构,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 ③失去接触抑制性:正常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称为接触抑制。而癌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 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体外培养中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 (2)细胞癌变的机理 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和核膜核仁的解体消失 B. 核DNA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 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D.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丝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核膜、核仁的解体消失发生在前期,A错误;核DNA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细胞板出现于末期,而纺锤体形成与前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选项正确的答案。 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观察不到染色体首要原因是( ) A. 未用龙胆紫染色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 C. 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D. 液泡的颜色干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不同时期的不同存在状态,分裂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分裂期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详解】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无法观察到染色体。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6.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含有四个中心粒和四条染色体 B. 丙到乙的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数目不变 C. 甲、丙细胞中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相等,乙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相等 D. 对于丙细胞,从垂直于赤道板的细胞的一极观察,染色体整齐的排布在一条线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甲图含有2组中心体,4个中心粒,四个着丝点,四条染色体,A正确;丙到乙的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含量加倍,遗传物质DNA数目不变,B正确;甲、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8,核DNA分子数也是8,乙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核DNA分子数也是8,C正确;丙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从垂直于赤道板的细胞的一极观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一个平面上,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图表示雄果蝇(2n=8)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染色体数目变化与DNA数目变化相同 B. BC段某个细胞中不可能含有0条Y染色体 C. CD段不可能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D. DE段一个细胞内最多含有8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B段染色体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A错误;BC段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可能含有0条Y染色体,B错误;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不可能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C正确;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一个细胞内含有16条染色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以及可以代表的分裂时期。 8.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II后期 【详解】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A错误;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B错误;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C正确;两者末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错误。 9. 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 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 染色体 1 与 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 染色体 1 与 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图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联会,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期;图示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同;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与2会分离;据自由组合定律,1既可以与3、也可以与4组合进入子代细胞。 【考点定位】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较大。 10. 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对相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③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 B. 图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 图③细胞中含2个四分体 D. 由图④细胞可判断出该生物的性别 【答案】A 【解析】 图中①是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有丝分裂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B错误。③有丝分裂中期不出现四分体,C错误;④细胞可能是雄性的减二,也可能是雌性的减二,D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11.下图表示某男性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D时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着丝点分裂,从而染色体数目加倍 B. FG时期,细胞不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HI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与体细胞相同 D. 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Y染色体携带色盲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过成中的变化曲线,虚线之前AF段为有丝分裂,其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 【详解】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体的牵引无关,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FG段,B错误;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色盲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上的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区段,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理解同源染色体的含义,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曲线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 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0或1条Y染色体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不同;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错误;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不能表示为5对,B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1或2条Y染色体,C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D正确。 13. 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 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支持该假说的主要现象是F1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C正确;A、B、D中均未出现性状分离,B选项是融合遗传的实例;D选项中说明红花亲本和白花亲本都是纯合子,也不能否定融合遗传。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4.现有世代连续的两管果蝇,甲管中全部是长翅(V)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V)果蝇,又有残翅(v)果蝇,两管中的世代关系可用一次交配实验鉴别之,最佳交配组合是( ) A. 甲管中长翅果蝇相互交配 B. 乙管中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 C. 乙管中全部长翅果蝇近亲交配 D. 两管中全部长翅果蝇相互交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若甲管是亲代,乙管是子代,则甲管为杂合子;如乙管为亲代,甲管为子代,则甲管为杂合子,即世代连续的两管果蝇中,甲管一定是杂合子,乙管果蝇长翅有两种可能,都是纯合或既有纯合又有杂合。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管一定是杂合子,而乙管果蝇长翅有两种可能,都是纯合或既有纯合又有杂合。因此可用乙管中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若后代均为长翅果蝇,则说明乙是甲的亲本,若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则甲是乙的亲本,故选B。 15.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为( ) A. 1/2 B. 1/6 C. 1/3 D. 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而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所以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基因型都为aa,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或aa。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女性的母亲基因型为Aa,父亲基因型为aa,而该女性正常,则该女性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又因为Aa中有一半患病,说明该女性是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该女性与正常的丈夫aa婚配,后代Aa:aa=(1/3×1/2):(1/3×1/2+2/3)=1:5,其中Aa有一半患病,所以后代发病的概率=1/6×1/2=1/12,故选D。 16.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3个基因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喷瓜个体只要有aD基因即为雄性,无aD而有a+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d基因则为雌性(如a+ad为雌雄同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群体一共有6种基因型 B. 该植物可产生基因型为aD的雌配子 C. 该植物不可能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雌配子 D. aDad×a+ad→♂∶雌雄同株∶♀=2∶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喷瓜个体只要有aD基因即为雄性,说明雌株不可能提供aD,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aDa+、aDad;无aD而有a+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d基因则为雌性,因此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植物群体一共有5种基因型,A错误;由题意可知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因此该植物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D的雌配子,B错误;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因此该植株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的雌配子,C错误;aDad×a+ad→aDa+(♂):aDad(♂):a+ad(雌雄同株):adad(♀)=1:1:1:1,因此♂:雌雄同株:♀=2:1:1,D正确。 17.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 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每次从III、 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 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C.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2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D. 甲、乙重复100次试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错误;乙同学的实验不仅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还模拟了配子的自由组合过程,B错误;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错误;甲同学实验获得Dd的概率=2×1/2×1/2=1/2,乙同学获得AB的概率=1/2×1/2=1/4,D正确。 18.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F1测交,即F1×aabbcc,其中aabbcc个体只能产生abc一种配子,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1的产生的配子为abc、ABC、abC、ABc,其中a和b、A和B总在一起,说明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故选C。 19.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 3种,3:1 B. 3种,1:2:1 C. 9种,9:3:3:1 D. 9种,1:4:6:4: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知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越多,皮肤越黑,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皮肤的表现型不同. 解: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肤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肤色最深为黑色;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肤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肤色最浅为白色.若某一纯深色肤色(AABB)与纯白色肤色的人(aabb)婚配,后代F1肤色为中间色(AaBb);让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就是让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是3×3=9种. 同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1个或0个,所以子女可产生五种表现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3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2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aaBB、AaBb,共;1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0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所以出现的五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 故选: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 2︰1 B. 9︰3︰3︰1 C. 3︰1 D. 1︰1︰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某种鼠群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死亡,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由于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比例发生改变。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老鼠体色和尾巴的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 2/16 )、AaBb( 4/16 )、aaBB( 1/16 )、aaBb( 2/16 )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其中AaBB( 2 /16 )、AaBb( 4/16 )为黄色短尾;aaBB( 1/16 )、aaBb( 2/16 )为灰色短尾,所以理论上正常出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2/16 + 4/16 ):( 1/16 + 2/16 )=2: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涉及到纯合致死现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②正确;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如Aa),③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④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因此,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①②⑤,故选A。 22.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 所有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C. 人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与44+XY D. 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因此基因也是成对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即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详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正确;有些生物如水稻的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B错误;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C正确;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因此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D正确。 2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 II片段上基因控制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 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 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配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Ⅰ是X染色体特有的片段,表现为伴X显性遗传和伴X隐性遗传;Ⅱ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含有等位基因;Ⅲ为Y染色体特有的片段,表现为伴Y遗传。 【详解】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正确;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配对,D错误。 24.下列关于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B. 男性患者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祖母 C. 患者家系有明显的世代连续现象 D. 男性患者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为:(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详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杂合子女性患者的病症比纯合子女性患者的病症较轻,A正确;男性患者致病基因来自母亲,不可能来自祖母,B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的现象,C正确;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1、Ⅰ2、Ⅱ2均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 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Ⅱ3患病,而父母正常,可以推测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Ⅱ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Ⅰ1”,可以推测该遗传病为伴X遗传病。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据此分析选项。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Ⅰ1和Ⅱ2均为杂合子,即都为XAXa,Ⅱ2的基因型为XAY,为纯合子,B错误;Ⅱ1(XaY)和Ⅱ2(XAXa)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C正确;Ⅲ1(XaXa)与正常男性(XAY)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为1/2,即男孩都患病,女孩都正常,D错误。 【点睛】关键在于根据题干信息“Ⅱ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Ⅰ1”,推断该遗传病属于伴性异常,不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二、简答题 26.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受____________以及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限制。 (2)细胞⑤与⑥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发生突变。 【答案】 (1). 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或受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的限制) (2). 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基因(或遗传物质) (4). 一定的流动性 (5).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和b表示细胞分裂,其中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这会使细胞数目增加,但细胞种类不变;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这会使细胞种类增加,而细胞数目不变。 【详解】(1)由于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限制以及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限制,所以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 (2)细胞⑤与⑥的形态结构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点,正确判断图示各个细胞并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明确细胞分化和分离分别使得细胞种类和数目增加。 27.下面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所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______,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阶段,甲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 (2)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阶段。 (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2). ab (3). AaBb (4). 初级卵母细胞 (5). ef (6). AaB或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了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c段表示有丝分裂(其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丙的ab段;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仍然是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基因B与B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对应于图丙的ef段。 (3)根据题意分析,乙图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有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若这个极体是与卵细胞来自于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B;若该极体来自于第一极体,则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各个过程的特点,能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染色体的行为等特征判断图中各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以及曲线各段代表的分裂方式或时期。 28.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答案】 (1). 有角∶无角=1∶3 (2). 有角∶无角=3∶1 (3). 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4).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5). 3 (6). 5 (7). 7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遗从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羊的有角与无角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NN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定。 (1)由题意亲代基因为Nn×Nn,子代基因型为NN:Nn:nn=1:2:1。在母羊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角:有角=3:1,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 (2)如果M/m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XMXM×XmY,F1为XMXm、XMY,F2为XMXM:XmY:XMXm:XMY=1:1:1: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如果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没有性别差异,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 (3)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AA、Aa、aa;若位于X染色体上时,有5种:雌性—XAXA、XAXa、XaXa,雄性—XAY、XaY。 . 29.图示为一种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的单基因遗传病。据图分析回答(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 ________性遗传病,其中Ⅱ-1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若Ⅰ-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病为_____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Ⅲ-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Ⅲ-1与Ⅱ-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Ⅰ-1携带该致病基因,且Ⅱ-5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如果Ⅲ-2与携带该致病基因的色盲男子婚配,则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显或隐 (2). Aa或aa (3). 常染色体显 (4). Aa (5). 1 (6). AaXBXB或AaXBXb (7). 3/8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图示为一种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的单基因遗传病,据图分析,图中双亲一个有病、一个正常,后代正常、有病的都有,因此该病可能为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是aa或Aa。 (2)若Ⅰ-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1的基因型是Aa,Ⅱ-4的基因型为Aa,两者的基因型完全相同。 (3)若Ⅰ-1携带该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5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AaXBXb;若Ⅲ-2与携带该致病基因的色盲男子(AaXbY)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4,色盲的概率为1/2×1/2=1/4,因此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4×3/4+3/4×1/4=3/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及其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