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九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届九校联考 理综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中只有大型的环状DNA,且不与蛋白质结合 B. 大多数细菌因缺乏线粒体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细胞癌变过程,核仁变大,核孔数目增多,有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D. 霉菌中的内质网是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蛋白质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原核细胞中也有小型的环状DNA,如质粒,A错误; B、细菌虽缺乏线粒体但如果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B错误; - 17 - C、细胞癌变过程,细胞代谢旺盛,核仁变大,核孔数目增多,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C正确; D、霉菌中的高尔基体是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蛋白质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中所做的贡献。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1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1a和ARNT组成,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成HIF-1a的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人体的HIF-1a的含量会降低 B. HIF-1a的降解过程中仅需蛋白酶体 C. 研究发现缺氧时HIF-1a含量会升高,但HIF-1a的mRNA表达量较常氧时并未增加,由此推测可能是缺氧使HIF-1a稳定性增强 D.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7 - 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在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说明在低氧环境下,细胞中HIF-1a的含量会上升。缺氧诱导因子(HIF-1)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说明HIF-1a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 【详解】A、HIF-1a属于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人体的HIF-1a的含量会降低,A正确; B、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才会被蛋白酶体降解,B错误; C、缺氧时HIF-1a含量会升高,但HIF-1a的mRNA表达量并未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缺氧使HIF-1a稳定性增强,不容易被降解,C正确; D、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D正确。 故选B 3.假如多年后,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这种花卉新品种。当你知道这种花只能自花受粉以后,将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43株是开白花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后代的表现型符合分离比3:1,所以遵循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B. 上述材料中紫花的出现是因为发生了显性突变 C. 要筛选紫花纯合子,可以将这株紫花连续多代自交,不断淘汰白花 D. 若存在某种纯合致死,则不能筛选出紫花纯合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概率。 - 17 - 【详解】A、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有43株是开白花,83株开紫花,故后代的表现型分离比紫花:白花≈2:1,A错误; B、上述材料中紫花自交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紫花的出现是发生了显性突变,B正确; C、将这株杂合子紫花连续多代自交,不断淘汰白花,可以获得紫花纯合子,C正确; D、若存在某种纯合致死,只能是显性纯合致死,故不存在紫花纯合子,D正确。 故选A。 4.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 B. 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 在海底漆黑环境的诱导下,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应已退化 D. 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超深渊狮子鱼是一个新物种,故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存在生殖隔离,有可能交配成功,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A错误; 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的生存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B错误; C、海底漆黑的环境只对超深渊狮子鱼起选择作用,C错误; D、因自然选择,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故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 故选D。 - 17 - 5.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以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则错误的是( ) A. 灯光刺激为条件刺激,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B. 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 C. P<Q D. 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或动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A、给小鼠给予灯光刺激再给予电刺激,小鼠会产生恐惧,此时灯光刺激为条件刺激,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A正确; B、小鼠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呼吸、心率加快等,B正确; C、分析题干可知,P是仅给灯光刺激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C错误; D、小鼠产生恐惧感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C。 6.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也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 ②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发生了片段断裂 - 17 - ③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④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再复制 ,但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会一分为二 ⑥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详解】①生物膜系统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不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①错误; ②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都发生了片段断裂,②正确; ③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同,③错误; ④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但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④错误; 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再复制 ,但在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会一分为二,⑤正确; ⑥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属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⑥正确。 综上②⑤⑥共三项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科研人员对于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最近科研人员又有了新发现。发现植物的细胞呼吸除具有与动物细胞相同的途径外,还包括另一条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径。 - 17 - (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水,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_,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_,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吸引昆虫传粉。 (2)AOX途径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并将其转化为_________,再经过暗反应,最终储存在有机物中。根据这个原理,请解释“大树底下无丰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将正常光照下发育的叶片分成4组,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然后将4组叶片离体,叶柄插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左侧置于正常光照下,右侧置于正常光照或高光下(图1),40分钟后测量叶片左侧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图2)。 通过A、B、C、D四组对比说明:AOX途径的作用是_________,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_________(选填“正常光照”或“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答案】 (1). 热能 (2). 加强 (3). 蓝紫光和红光 (4). 活跃的化学能 (5). 上部叶片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较多,使树冠下生长的植物(草)能利用的蓝紫光和红光较少,光合速率低,生长较慢 (6). 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 (7). 高光 - 17 -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与水反应生成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详解】(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式。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交替氧化酶(AOX)催化O2与[H]生成水,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说明该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热能。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花序温度升高,说明产生的热能增多,进而推知这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加强。 (2)①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将其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最终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大树底下无丰草”的原因是上部叶片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较多,使树冠下生长的植物(草)能利用的蓝紫光和红光较少,光合速率低,生长较慢。 ②图2显示: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的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其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分别低于B组和D组,但A组和B组的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的差值明显低于C组和D组的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的差值。由此说明,AOX途径的作用是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在周围受到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 17 - 【点睛】解答本题的前提是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8.图1为雄性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放大图。果蝇的野生型是红眼,在摩尔根早期的研究中,偶然发现了一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雄果蝇,他牢牢抓住这只“例外”,用其做了系列实验。假如他已做了如图2所示的杂交实验,现在让我们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分析推测下面的问题: (1)若F2及以后均未出现白眼个体,则一种可能是白眼性状仅仅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可能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白眼基因位于________中,不能由雄性个体遗传给后代;也有可能产生的白眼基因位于部分体细胞中,没有机会参与_________的形成,故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在白眼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情况下,白眼基因_________(填写“可能”或“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Ⅲ区段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白眼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情况下,若F2中红眼:白眼≈3:1,但白眼仅出现在雄蝇中,则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的_________区段中。 (4)请从野生型、F1和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一次杂交实验,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判断。 交配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线粒体(细胞质也可) (2). 精子 (3). 不可能 (4). F1雄性全为红眼,没有出现雄性全为白眼 (5). Ⅰ、Ⅱ (6). 让F1的红眼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7). 若子代雌雄个体都为红眼,则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Ⅰ区段中 (8). 若子代中雌性个体都为红眼,雄性个体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则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中 【解析】 【分析】 - 17 - 1、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特点是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与母本有相同性状的是子代,子代无一定的分离比。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上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若F2及以后均未出现白眼个体,一种可能是白眼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可能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白眼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因为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故细胞质遗传呈现母系遗传的特点,不能由雄性个体遗传给后代;也有可能产生的白眼基因位于部分体细胞中,没有机会参与精子的形成,故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F1雄性全为红眼,没有出现雄性全为白眼的伴Y遗传特点,故白眼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Ⅲ区段中。 (3)在白眼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情况下,若F2中红眼:白眼≈3:1,但白眼仅出现在雄蝇中,则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区段中,也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Ⅰ区段中。 (4)为了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区段中,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Ⅰ区段。可以让F1的红眼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假设红眼、白眼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若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Ⅰ区段中,则F1的红眼雌果蝇(XAXa)与野生型雄果蝇(XAYA)杂交,子代雌雄个体都为红眼;若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中,则F1的红眼雌果蝇(XAXa)与野生型雄果蝇(XAY)杂交,子代中雌性个体都为红眼,雄性个体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质遗传、伴性遗传及基因位置关系的判定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9.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研究发现,如果可以暂时抑制T细胞表面表达的CTLA-4这一免疫系统“刹车分子”的活性,就能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性,从而缩小肿瘤的体积,为癌症治疗开创全新的免疫治疗思想——释放免疫系统自身的能力来攻击肿瘤。 (1)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7 - (4)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推测,CTLA-4抗体作为肿瘤药物,治疗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 (5)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会导致_________,这类疾病常见的如: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1). 防卫、监控和清除 (2). 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3). 抗原的处理、传递,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4). CTLA-4抗体能与CTLA-4特异性结合,从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 (5). 自身免疫病 (6).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3、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详解】(1)免疫调节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随时应对体内的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3)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4)分析题干可知,CTLA-4抗体能与CTLA-4特异性结合,从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达到治疗的作用。 (5)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 17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等知识,目的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得有效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合理加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10.由于气候变化,雨水减少,一些湖泊慢慢消失,变成了陆地。 (1)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_________、湿地、到_________、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这个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将上述森林变成果林,以及在果林中种植草菇。果林土壤中的小动物可以改善土质,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在果林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根据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分析此措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护果树免受病虫害,鼠害,鸟害,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______和机械防治等。 【答案】 (1). 沼泽 (2). 草原 (3). 初生 (4). 增加 (5). 取样器取样法 (6). 充分利用了群落中不同的空间和资源 (7). 生物防治 (8). 化学防治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1)一个湖泊演变为一个森林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这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增多,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2)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的方法调查。在果林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可以充分利用了群落中不同的空间和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方法及生物防治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 17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下图1是利用苹果生产果汁、果酒和果醋的大致工艺流程,图2为某同学进行的澄清苹果汁生产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苹果加工成果汁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果胶酶,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_________,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为了进行果酒的发酵生产,通常先分离纯化酵母菌,然后扩大培养、固定化酵母细胞,最后才接种、发酵。 ①在分离纯化酵母菌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其中对培养皿通常采用_________方法灭菌。 ②在使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振动或搅拌,目的是_________,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③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_____,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_________。 ④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3)苹果酒经过进一步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原因是__。 (4)如图2某同学进行的澄清苹果汁实验,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________使用;可通过控制阀调节苹果汁流出的_________,保证反应充分进行。 【答案】 (1). 半乳糖醛酸 (2). 干热灭菌 (3). 增加溶解氧含量,同时有利于酵母菌与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 (4). 浓度偏低 (5). 较少 (6).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发酵过程需要氧气 (7). 重复 (8). 速率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 17 -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酵母细胞的活化; (2)配置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置;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详解】(1)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2)①在分离纯化酵母菌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其中对培养皿通常采用干热灭菌; ②在使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振动或搅拌,目的是增加溶解氧含量,同时有利于酵母菌与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③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3)苹果酒经过进一步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原因是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发酵过程需要氧气。 (4)将洗涤过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后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重复使用;可通过控制阀调节苹果汁流出的速率,保证反应充分进行。 【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酵母细胞、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对现年4岁的小姐弟,被确认为全球历来第二对半同卵双胞胎。该对半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 17 - (1)图1表示该异常胚胎的受精过程,此时卵母细胞发育到哪一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 该卵母细胞与2个精子受精,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因为机体具有两道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屏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细胞中包含3个原核,为_________(填原核数量),正常情况下,这种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但是,该受精卵在母体内神奇的恢复了正常分裂,如图3所示。此时受精卵形成了3极纺锤体,并最终分裂成3个合子(图4)。其中,其中一个合子由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组成,则另外两个合子的染色体组为:__________。请从染色体组成角度推测这3个合子的发育结果。包含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的两个合子正常发育、而仅包含两个父系染色体组的合子发育失败。最终该名母亲成功诞下两名性别不同的婴儿,这两名婴儿的染色体组中,来源于母系的染色体________,来源于父系的染色体_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无法确定)。 (3)胚胎工程的实施建立在对哺乳动物的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基础之上。胚胎工程是对_________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_________ (写出两个就可以)等技术。 【答案】 (1).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3). 1个雌原核和2个雄原核 (4). 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以及两个父系染色体组 (5). 相同 (6). 不相同 (7). 配子和早期胚胎 (8). 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 【解析】 【分析】 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胚胎工程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胚胎干细胞等技术,其中胚胎移植是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 17 - 【详解】(1)卵母细胞只有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参与受精,分析图1可知,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拉向两级,故此时卵母细胞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机体具有两道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屏障,包括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2)据图1可知,这个异常受精卵是由卵母细胞与2个精子受精,故图2细胞中的3个原核包括1个雌原核和2个雄原核。由图3分析可知,此时受精卵形成了3极纺锤体,并最终分裂成3个合子(图4),其中,其中一个合子由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组成,则另外两个合子的染色体组为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以及两个父系染色体组。包含1个父系染色体组和1个母系染色体组的两个合子正常发育,最终该名母亲成功诞下两名性别不同的婴儿,这两名婴儿来自同一个卵细胞,故来源于母系的染色体相同,这两名婴儿来自不同的精子,且性别不同,说明来源于父系的染色体不相同。 (3)胚胎工程是对配子和早期胚胎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点睛】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 17 -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