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04章 章末检测-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第04章 章末检测-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 ‎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钓鱼岛上的全部生物 ‎ B.一块稻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 C.沙湖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 D.六盘山森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2.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 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 只/hm2 ‎ B.100 只/hm2 ‎ C.75 只/hm2 ‎ D.50 只/hm2‎ ‎3.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⑤⑥⑦ ‎ C.②⑤⑥⑦ ‎ D.②④⑤⑥⑦‎ ‎5.某山区的坡地被破坏,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了山体滑坡,在较短的一段时间,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丰富度可能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6.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7.如图所示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乙、丙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甲中b点和图丙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乙中的d点对应 C.图甲、乙、丙中的a、c、e点生存斗争最激烈 D.图中e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2值 ‎②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③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④一个呈 “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9.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种群K值为K1 ‎ 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10.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在第1〜8年期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叙述不正确的是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增长速率 ‎0.66‎ ‎1.24‎ ‎2.91‎ ‎3.67‎ ‎2.84‎ ‎1.65‎ ‎0.03‎ ‎0.01‎ A. 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 B. 种群数量呈 “S”型曲线增长 C. 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 D. 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11.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样时先用花铲拨去3~‎5cm深浮土,再用取样器取样 B.采集时,体型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C.观察时,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最好用放大镜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 ‎12‎ ‎.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1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4.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15.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面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图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增加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二、非选择题 ‎16.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研究者将乔木的树龄划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1、图2。‎ ‎ ‎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采用样方法对此进行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 ‎(2)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__不足,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型。综合上述分析,_________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3)若推测成立,该群落发生了_________演替。这种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_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7.下列A、B两图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 ‎ ‎(1)森林中,因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不同地段的草本呈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__________的。森林中动物的丰富度大于草原,是因为森林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过程。‎ ‎(3)釆取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公顷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鼠80只,标记后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200个捕鼠笼,捕获鼠9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15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公顷。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受影响”或“偏小”)。‎ ‎(4)调查狐的种群密度,发现连续5年其种群密度都在逐渐下降。影响其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牧场技术员经过调查分析,作出预测:明年兔的种群密度会比今年大。作此预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后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下表:‎ 植物种类 高度(cm)‎ 生长型 对照 轻度入侵 中度入侵 重度入侵 高山乌头 ‎20~40‎ 多年生草本 ‎+‎ 藜芦 ‎50~100‎ ‎+‎ 毛蕊老鹳草 ‎30~80‎ ‎+‎ 大白花地榆 ‎50~80‎ ‎+‎ ‎+‎ 小叶章 ‎60~90‎ ‎+‎ ‎+‎ ‎+‎ 牛皮杜鹃 ‎10~25‎ 灌木 ‎+‎ ‎+‎ ‎+‎ 笃斯越桔 ‎10~15‎ ‎+‎ ‎+‎ ‎(1)调查时,科研人员要在小叶章入侵斑块 选择若干个‎1m×‎1m的样方,统计样方内的植物 、株数、高度等信息,通过记名计算法统计出整个群落中植物的_________。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鹃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 ‎(2)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逐渐消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 ,植株的高度_________。‎ ‎(3)小叶章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 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 ‎ ‎ ‎ ‎ ‎1.【答案】B ‎【解析】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同种个体的集合,B正确;钓鱼岛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A错误;沙湖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C错误;六盘山森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2.【答案】D ‎【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统计,调查范围为2 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区域野兔大约有25×40÷10=100只,种群密度大约为50 只/hm2,D正确。‎ ‎3.【答案】C ‎【解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 ‎4.【答案】D ‎⑥正确;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当迁入率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⑦正确。‎ ‎5.【答案】C ‎【解析】发生山崩处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A正确;破坏的群落中多为草本植物,还存在地被植物,如苔藓等,说明还存在垂直结构,B正确;裸岩上进行的是初生演替,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该群落形成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6.【答案】C ‎【解析】图示中①~④分别代表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错误;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 ‎7.【答案】B ‎【解析】图中甲、乙、丙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图甲中b点的增长速率为0,图丙中f点时出生数量=死亡数量,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乙中的d点,B正确;图甲、乙、丙中的b、d、f点都可表示种群个体数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生存斗争最激烈,C错误;图中e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8.【答案】A C、D三项均错误。‎ ‎9.【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由图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错误;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 ‎10.【答案】D ‎【解析】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速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A正确;因种群增长速率不是定值,故种群数量变化应呈“S”型曲线,B正确;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8年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 ‎11.【答案】A ‎【解析】取样时,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再用取样器取样,A错误;采集时,体型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B正确;有些小动物肉眼难以识别,可用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C正确;可用目测估计法进行丰富度统计,D正确。‎ ‎1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的主要活动场所分别是水体的底层、中层、上层,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A项正确;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既吃浮游生物,也吃底栖生物,甲主要以潜底动物为食,甲、丙也捕食少量的底栖生物,所以此图能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和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B、C正确;综上分析,此图无法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D项错误。‎ ‎13.【答案】D 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选项错误。‎ ‎【名师点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14.【答案】A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该地区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原有的土壤条件还存在,说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加,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B错误;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到草本层光照的多少,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所以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正确。‎ ‎16.【答案】(1)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 等距取样 ‎ ‎(2)光照 下降 增长 水曲柳 ‎ ‎(3)次生 土壤 种子 ‎【解析】本题总体比较简单,只要正确识图,再结合题目的提示就可以顺利答题。‎ 分析曲线图:图1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预测白桦种群数量将逐渐减少。由图2可知,水曲柳幼年个体多于成年个体,成年个体多于老年 个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该群落的演替是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这种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7.【答案】(1)水平结构 食物和栖息空间 ‎ ‎(2)次生演替 ‎ ‎(3)240 偏大 ‎ ‎(4)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 ‎ ‎(5)今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 ‎【解析】(1)森林中,因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不同地段的草本呈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森林中动物的丰富度大于草原,是因为森林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2)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气候干旱,使得我国北方某地草原逐渐沙漠化,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3)釆取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公顷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鼠80只,标记后放归原处。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200个捕鼠笼,捕获鼠90只,其中被标记的有15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80×902=240只/公顷。根据公式N0:N1=N2:N3‎ ‎,可知若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即N3的值变小,调查所得的结果N0会偏大。(4)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中,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出率、迁入率。(5)种群特征中,年龄结构常用于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发展趋势,牧场技术员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明年兔的种群密度会比今年大,则作此预测的主要依据是今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18.【答案】(1)随机 种类 丰富度 ‎(2)增多 增加 ‎(3)垂直和水平 次生演替 ‎【解析】(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统计样方内的植物种类,通过记名计算法,可以统计出整个群落中植物的种类,也就是群落的丰富度。(2)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逐渐消失,小叶章增多,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增多,藜芦也增加,高度明显增加。(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小叶章不同入侵程度下,两者都发生了变化。这种演替原来就存在植被,因此属于次生演替。‎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