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30/58707f63cfe6a7e2b160a89095bcd089/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30/58707f63cfe6a7e2b160a89095bcd089/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30/58707f63cfe6a7e2b160a89095bcd089/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吉林省吉林市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B.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等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 ④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 A.小脑 B.下丘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4.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Y中含有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5.激素有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 ) A.垂体、甲状腺、全身细胞 B.垂体、全身细胞、全身细胞 C.垂体、全身细胞、甲状腺 D.下丘脑、甲状腺、全身细胞 6.如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 A.④③ B.③④ C.②③ D.③②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素合成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8.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9.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10.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11.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13.具有相反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 ①赤霉素 ②细胞分裂素 ③脱落酸 ④乙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14.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15.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16.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17.某病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特指小便)而豪浊不止”.则下列腺体中与该病有关的事( ) A.甲状腺 B.胰岛 C.胰腺 D.肾上腺 1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1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20.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神经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 21.假设如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f=d>a=b=g B.f>a>d=e>b=g>c C.c>a=f>d=e>b=g D.f>a=b=d=e>g>c 22.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 A.T细胞 B.B细胞 C.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 2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在下列细胞及其所对应的产物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抗体 B.吞噬细胞﹣﹣干扰素 C.胰岛B细胞﹣﹣胰岛素 D.肾上腺﹣﹣肾上腺素 25.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描写了“武大郎”个子矮小的特征,请推断其发育异常的原因是( ) A.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B.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C.成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D.成年期缺乏生长激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6.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 (2)图中c是 细胞,e细胞产生的物质是 . (3)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图中字母).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体液免疫的主要途径是 (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 . 27.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 ;同时激素D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骨骼肌. (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 、 .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和 (填字母). (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5)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 28.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是一株盆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丙图是验证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芽、茎三 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从乙图中可以看到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 、 、 . (2)乙图 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 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受到抑制的原因是 ,解决的办法是 . (3)将该植物向右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 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 点浓度,因此根将 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 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 点浓度,所以茎将 生长. (4)图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C将 ,胚芽鞘D将 ,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只能是 .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B.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等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故选:C.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 ④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答】解:①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①正确; ②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氧气和葡萄糖是内环境的组分,②错误; 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激素是内环境的组分,③正确; ④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激素和氨基酸是内环境组分,④错误. 故选:A. 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 A.小脑 B.下丘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故选:D 4.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Y中含有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节. 【解答】解:A、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 B、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 C、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 D、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D. 5.激素有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 ) A.垂体、甲状腺、全身细胞 B.垂体、全身细胞、全身细胞 C.垂体、全身细胞、甲状腺 D.下丘脑、甲状腺、全身细胞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各种激素分泌的调节关系: 【解答】解:(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与释放,作用于垂体; (2)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合成与释放,作用于甲状腺; (3)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合成与释放,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 故选:A. 6.如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 A.④③ B.③④ C.②③ D.③②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在不作处理时都不能生长. 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不含生长素.所以②仍不能生长. 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含有生长素.由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所以③能直立生长. 而④顶端的琼脂块偏向右侧,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④弯曲生长. 故选:B.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素合成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解答】解:A、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 B、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 C、C2H4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C正确; D、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D正确. 故选:B. 8.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解答】解: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A正确; B、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B错误; C、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C错误; 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二者生理作用很不同,D错误. 故选:A. 9.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和植物的种类有关. 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因此可以利用一定浓度的2,4﹣D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解答】解:A、此浓度对杂草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错误; B、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也起促进作用,B错误; C、由于杂草对此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因此此浓度对杂草起促进作用,而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C正确; D、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C. 10.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离地面一侧,但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近地面一侧和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都促进生长,但近地面一侧促进作用更强,所以茎向上弯曲生长.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A正确; B、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B错误;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C错误;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茎向上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A. 11.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图示中横轴虚线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虚线上为促进,虚线下为抑制,另根和茎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横轴虚线上为促进,虚线下为抑制,生长素的作用有两重性,故浓度过高时曲线应位于横轴虚线下方,另根和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则根的曲线图位于茎的左侧. 故选:C. 12.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体液免疫中,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死亡,B正确; C、由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C正确;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但T细胞是转移至胸腺中发育成熟的,D错误. 故选:D. 13.具有相反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 ①赤霉素 ②细胞分裂素 ③脱落酸 ④乙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解答】解:A、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二者是协同作用,A错误; B、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二者具有相反作用,B正确; C、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二者不具有相反作用,C错误; D、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二者不具有相反作用,D错误. 故选:B. 14.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解答】解: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原因是成熟的苹果释放出乙烯,能够催熟香蕉,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1.体温调节中枢;2.水、盐平衡的调节的中枢;3.内分泌的调节枢纽;4.摄食行为调节: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腹内侧核存在饱食中枢,故毁损下丘脑外侧区的动物食欲低下;5.对生物节律的控制: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6.血糖调节中枢. 【解答】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不是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 D、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故A选项正确; B、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故B选项正确;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故C选项正确;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17.某病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特指小便)而豪浊不止”.则下列腺体中与该病有关的事( ) A.甲状腺 B.胰岛 C.胰腺 D.肾上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越来越少,根据题干所述这种病是典型的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造成的. 【解答】解: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胰岛特指胰腺的内分泌部,可以分泌胰岛素,B正确; C、胰腺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主要指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外分泌部主要分泌胰液进入肠道,C错误; D、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 故选:D. 1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判断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①中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 ②没有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 ③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弯向光源生长; ④尖端是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遮住将直立生长; ⑤尖端以下部位被锡箔遮住对胚芽鞘生长无影响,即弯向光源生长; ⑥透明帽不能遮光,而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 【解答】解:A、图中①⑥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④尖端是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遮住将直立生长,A正确; B、③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弯向光源生长,因此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B正确;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③④进行对照,④⑥具有两个变量,C错误;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D正确. 故选:C. 1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错误;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免疫反应,故C错误;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故D正确. 故选:D. 20.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神经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解答】解:A、神经细胞属于神经系统,A错误; B、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属于内分泌系统,B错误; C、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与免疫调节无关,C错误; D、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D正确. 故选:D. 21.假设如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f=d>a=b=g B.f>a>d=e>b=g>c C.c>a=f>d=e>b=g D.f>a=b=d=e>g>c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不感光,又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a、b中生长素量相等. (2)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c中没有生长素. (3)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因此,在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情况下,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的琼脂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f多,g少;但如果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d、e中生长素量相等. 因此,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f>a=b=d=e>g>c. 故选:D. 22.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 A.T细胞 B.B细胞 C.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解答】解:A、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A正确; B、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B正确; 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C正确; D、吞噬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进一步分化,D错误. 故选:D. 2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感染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不称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潜伏期HIV因大量增殖而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解答】解:①AIDS患者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①正确;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②错误; ③潜伏期是因为病毒的数量尚未达到致病量,但是潜伏期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③错误; ④HIV感染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此时为HIV的携带者而不是AIDS患者,④错误; ⑤HIV变异性强,因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⑤正确. 故选:C. 24.在下列细胞及其所对应的产物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抗体 B.吞噬细胞﹣﹣干扰素 C.胰岛B细胞﹣﹣胰岛素 D.肾上腺﹣﹣肾上腺素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补体,其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合成与分泌的. 2、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3、肾上腺合成与分泌肾上腺素. 【解答】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确; B、干扰素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或T细胞合成与分泌的,B错误; C、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C正确; D、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合成与分泌的,D正确. 故选:B. 25.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描写了“武大郎”个子矮小的特征,请推断其发育异常的原因是( ) A.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B.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C.成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D.成年期缺乏生长激囊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武大郎个子虽然矮小,但智力发育正常,据此推断,应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的. 【解答】解: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A错误;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到了成年,有的身高才只有70cm,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B正确; C、成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但个子并不矮小,C错误 D、成年期缺乏生长激素表现出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例如:躯体过胖、相对肌肉量减少、能量减少、生活品质下降,但个子并不矮小,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6.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 体液 免疫过程. (2)图中c是 B 细胞,e细胞产生的物质是 淋巴因子 . (3)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cd (填图中字母).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体液免疫的主要途径是 689 (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b 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 胸腺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淋巴细胞、细胞c是B淋巴细胞、细胞d是记忆B细胞、细胞e效应B细胞(浆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③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④表示B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⑤表示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⑥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⑦表示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⑧表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⑨表示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答】解:(1)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 (2)图中c是B淋巴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3)图中a是吞噬细胞、b是T淋巴细胞、c是B淋巴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效应B细胞,其中a没有特异性,e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bcd.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图中⑥⑧⑨. (5)HIV侵人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故答案为: (1)体液 (2)B 淋巴因子 (3)bcd (4)689 (5)b 胸腺 27.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神经调节 、 激素调节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 甲状腺激素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 使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产热增多 ;同时激素D 肾上腺素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骨骼肌. (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如果图中 胰岛B细胞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C 和 D (填字母). (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抗利尿激素 (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5)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反馈调节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相关组织器官是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激素作用于甲是激素调节.反馈作用能维持体中激素含量相对稳定. 【解答】解:(1)由图可知,下丘脑参与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A和肾上腺素D的含量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使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产热增多.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骨骼肌战栗,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骨骼肌战栗). (2)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B是胰岛素,C是胰高血糖素.糖尿病与胰岛B细胞受损有关. (3)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两者为协同作用,C是胰高血糖素,D是肾上腺素. (4)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 (5)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甲状腺激素 使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产热增多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丙(胰岛B细胞) (3)C D (4)抗利尿激素 (5)反馈调节 28.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是一株盆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丙图是验证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芽、茎三 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从乙图中可以看到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 10﹣10mol•L﹣1 、 10﹣8mol•L﹣1 、 10﹣4mol•L﹣1 . (2)乙图 b或d 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 f 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受到抑制的原因是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 ,解决的办法是 去处顶芽 . (3)将该植物向右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 e 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 a 点浓度,因此根将 向重力弯曲 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 g或k 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 c 点浓度,所以茎将 向上(背重力)弯曲 生长. (4)图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C将 向左弯曲生长 ,胚芽鞘D将 不生长 ,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只能是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根据甲图所示可知,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顶芽处生长素浓度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乙图中b、d两点对应浓度处于该范围内;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乙图中f点浓度处于抑制生长范围内,所以导致植物具有顶端优势. 分析题图丙:左边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右边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则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D不生长不弯曲;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D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C不生长不弯曲;若生长素既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C和D均向左弯曲生长. 【解答】解:(1)从乙图中可以看到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10﹣10mol•L﹣1、﹣8mol•L﹣1、10﹣4mol•L﹣1. (2)根据甲图所示,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顶芽处生长素浓度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乙图中b、d两点对应浓度处于该范围内;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乙图中f点浓度处于抑制生长范围内,所以导致植物具有顶端优势,解除方法是去除顶芽,这样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10﹣6mol•L﹣1. (3)若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由于生长素受重力的作用,会从⑧侧运输到⑦侧、会从⑥侧运输到⑤侧,对于根来说:⑦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的生长,对应于乙图的e点,⑧侧生长素浓度降低,会促进根的生长,对应乙图的a点.对于茎来说,⑤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较快,对应于乙图的g或k点,⑥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慢,对应于乙图的c点,所以根将向重力弯曲生长,茎将向上(背重力)弯曲生长. (4)图丙的左边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供应块的生长素能运输到接受块并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因此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图丙的右边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接受块中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D将不生长.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故答案为: (1)10﹣10mol•L﹣1 10﹣8mol•L﹣1 10﹣4mol•L﹣1 (2)b或d f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 去处顶芽 (3)e a 向重力弯曲 g或k c 向上(背重力)弯曲 (4)向左弯曲生长 不生长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016年12月3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