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7-12)
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 答题要求: 1.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90分 2.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第Ⅰ 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人体中内环境的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线粒体基质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2.以下是对甲、乙、丙三人血清中氨与尿素、尿液中尿素的检测结果,三个人的健康状况可能是 项目 正常值 甲 乙 丙 血氨(μmol/L) 18-72 25 90(↑) 65 血清尿素(μmol/L) 2.90-7.85 8(↑) 3.1 12(↑) 尿素排泄(m mol/L·24h) 720-1080 1150(↑) 610(↓) 520(↓) A.甲和乙的肾脏可能病变,丙的肝脏可能病变 B.甲可能是一次摄入蛋白质过多,乙可能是肝脏病变,丙可能肾脏病变 C.甲正常,乙和丙肾脏可能病变 D.甲和丙肾脏可能病变,乙肝脏可能病变 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血流方向为从右到左)。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4.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选项不会使②中液体增加的是 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B.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下肢淋巴管内 C.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尿蛋白 D.摄人氮量较多的健康成年男子 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6.缩手现象是人体的一种神经反射,当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时会产生缩手现象(现象Ⅰ);当用手拿别人的物品被人口头拒绝时也会产生缩手现象(现象Ⅱ)。关于这两种缩手现象的分析、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Ⅰ的反射弧不完整,现象Ⅱ的反射弧完整 B.现象Ⅰ可以不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现象Ⅱ一定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C.参与现象Ⅰ的神经元比现象Ⅱ的多 D.参与现象Ⅰ的肌肉细胞比现象Ⅱ的多 7.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8.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注: 为神经纤维末梢,○为神经元胞体(含短树突),<○为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 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 9.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10.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 11.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 mU/L <10 mU/L <10 mU/L 10~40 mU/L 注射TRH后 10~40 mU/L 10~40 mU/L <10 mU/L >40 mU/L 经诊断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病人乙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 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12.下列有关人体尿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尿量增加 B.当从25 ℃环境中进入到5 ℃环境中后,尿量会增加 C.当食物过咸时,由于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某人一次吃糖过多,会像食物过咸一样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此时它的尿量 也会减少 13.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名称分别为下丘脑、骨骼肌、肾上腺 B.当人体处于39 ℃高温环境中时,主要散热方式是由汗液蒸发散热 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可参与体温调节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多于产热量 14.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C.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 D.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有体液调节 1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6.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与该过程的相关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B.该过程中参与的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再次进入血浆参与体液运输 C.该过程中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进入细胞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D.该过程中效应T细胞会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 17.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 B.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1 C.与2的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丁可长期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 18.如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19.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20.下列有关植物向性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茎与根对重力刺激的反应不同是因为它们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B.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单侧光照无关 C.茎的向性运动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D.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丧失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21.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22.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乙图中的 A.abcd B.acdb C.bcad D.bacd 23.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下面关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影响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 B.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及顶端优势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赤霉素和生长素均能促进果实发育 25.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 B.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7.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28.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首领” 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 B.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 C.“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 D.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 29.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绝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0.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组分1、2、3即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 C.能量只能通过组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 D.在该生态系统中,组分1、2、3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31.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着“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这一条食物链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杂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C.食草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能够加快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含了所有的组成成分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33.下图食物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 34.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35.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36.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 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37.2014年春雾霾天气常常笼罩大江南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C.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出现反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 3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D.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从外地引进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 39.大天鹅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部分大天鹅冬天飞临黄河湿地越冬.为了研究天鹅在冬天人工投喂玉米后对夏天缓冲区和投喂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地位) A.每年输入投喂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投喂区水中菹草相对优势度增加是因为菹草可吸收的天鹅粪便增多 C.两区域相比,夏天抵抗力稳定性比较高的系统是投喂区生态系统 D.人工过度投喂,会使天鹅密度过大,容易爆发禽流感 40.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下图的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 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 D.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每空2分,共12分)下图表示完成某反射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填字母, 填文字): (1)图中能将外界刺激转变成兴奋的结构是[ ] ,当反射活动进行时,d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2)在一次反射中,肌肉c的收缩早于肌肉a,这可能与图中[ ] 的数量有关。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模式是 。 (4)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主要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并破坏图中结构[e],结果导致患者 。 (5)参与抵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类免疫作用类型有 。 42.(每空1分,共8分)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质,①表示过程。请回答: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 mmol/L。(1mol=1000mmol)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X] 增多,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 增加,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 (3)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X的含量 ,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 43.(每空2分,共10分)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答全给分)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 (试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两方面分析);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 细胞。 (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 ,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4)杀死衰老的红细胞和癌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44.(每空1分,共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1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无明显变化。 图1 图2 (1)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三种可能原因。 ①原因1是: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且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②原因2是: ,但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③原因3是: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的 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 (2)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将相同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IAA。 ② (IAA、GA)可导致水稻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且结实率大大降低。 ③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 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④分析上图结果,研究者推测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上图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 (横切片、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 现象,则表明IAA对表皮细胞的作用更强。 45.(每空1分,共12分)下列图1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图2是图1中B、C两类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图2中甲、乙二者的种群密度由于 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统计发现图1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尚有300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 ,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图2中乙生物在P点的出生率 于其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 。 (4)当地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实施了“退耕还林” 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森林,耕地之间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 演替。调查发现,该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5)下图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图示鼠种群在1~5年以 型曲线增长,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种群数量下降的时间段是 年。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 (偏高/不影响/偏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CDC 6-10 BDBCD 11-15 ABDBC 16-20 BDCAA 21-25 DBDCD 26-30 CBACD 31-35 CDBCB 36-40 DCADD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41.(每空2分,共12分) (1)h 感受器 相同 (2)f 突触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支配的肌肉瘫痪(支配的器官功能障碍) (5)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2.(每空1分,共8分) (1)4.4~6.7 (2)胰岛素 神经 效应器 (负)反馈 胰高血糖素 (3)减少 摄取、利用和储存 43.(每空2分,共10分) (1)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 骨髓造血干 (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4)监控和清除 44.(每空1分,共8分) (1)②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低 ③敏感度 (2)①吲哚乙酸、 色氨酸 ②GA ③IAA和GA同时 ④纵切片 表皮细胞较长 45. (每空1分,共12分) (1)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负反馈 (2)600 16.7% (3)大 增长型 (4)次生 水平 (5)“J” 10 10-20 偏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