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内环境的稳态破坏,必将引起( )‎ A. 细胞代谢紊乱 B. 心脏病 C. 糖尿病 D. 内环境中pH升高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 HCO3-、HPO2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3.组织液可对细胞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物质转移是双向的 B.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浓度相同 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 D.与血浆相比,组织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 ‎4.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5.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是( )‎ A.cde B.abcde C.abc D.bcde ‎6.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7.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 C. D. ‎ ‎8.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症状表现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 A. W区 B. S区 C. H区 D. V区 ‎9. 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 下丘脑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 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10.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11.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毛细淋巴管阻塞 C. 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D.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12.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③ C. ③①② D. ①①②‎ ‎13.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 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4.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理过程最相符的是 (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 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15.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B. 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C. 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D. 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 ‎16.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HIV。下列与该病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HIV主要攻击T细胞,致使患者几乎丧失全部免疫功能 B. HIV主要感染心脏,使患者心力衰竭而死亡 C. 艾滋病患者可以将该病遗传给下一代 D. 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血液制品和皮肤接触传播 ‎17.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B.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有百日咳 D.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18.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9.在人工控制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燕麦胚芽鞘中(尖端以下)生长素含量的相对浓度(如右图所示),测定结果可以说明 ( )           ‎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光照促使生长素向下运输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D.光照可破坏已合成的生长素 ‎20. 如下图所示,相同的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切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 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 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21.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 B. 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C. 体液调节的途径是血液的运输 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2. 几百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 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 C. 该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 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 ‎23.有人将四枝葡萄插条插到水肥适宜的土壤中(枝条上的黑点为芽),其中最容易生根成活的是( )‎ ‎  ‎ ‎2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 乙烯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气体激素 C. 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2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6. 下列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 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 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27. 下列能表示蛇和鼠相互关系的曲线是( )‎ A. B. ‎ C. D. ‎ ‎28.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 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9.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 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D. 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0.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 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 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31.右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从c点开始 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32.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演替明显 C.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33.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34. 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 ‎ ‎ A. 在OA段范围内 B. 在BC段范围内 C. 在BD段范围内 D. 在BA段范围内 ‎35.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 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36.农民拔除稻田中的稗草;清除鱼糖中食肉的“黑鱼”,这种做法是为了 ( )‎ ‎ A.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37. 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 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 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38.右图若草固定的太阳能转化的有机物为1000 kg;又假如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被两种生物捕食时各食一半,则鹰最少增加 ( ) ‎ ‎ ‎ ‎ A.12.75 kg B.15.25 kg ‎ ‎ C.7.75 kg D.21 kg 39. 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下表为三地区森林枯枝落叶量和土壤有机物现存量的调查数据,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  )‎ 北方森林 温带落叶林 热带雨林 枯枝落叶量(单位:t/ha)‎ ‎7.5‎ ‎11.5‎ ‎30‎ 土壤有机物现存量(单位:t/ha)‎ ‎35‎ ‎15‎ ‎5‎ ‎ A.北方森林、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 ‎ C.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北方森林 ‎4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 A.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 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 ‎ 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8分)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 ‎(1)甲图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B表示______,E表示________。‎ ‎(2)乙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在此结构中信号传递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在乙图③中液体叫做______,可从[⑤]_______中释放到③中的物质是_________。‎ ‎(4)丙图中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1分)‎ ‎42.(5分)下图为人体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常见模型,物质A为某种物质,B为靶细胞,C为B释放的某种物质,据图分析回答:‎ ‎(1)若物质C为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则B细胞来自_____________;‎ ‎(2)若细胞B为胰岛B细胞,则物质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 ‎(3)若细胞B为甲状腺细胞,则促进该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A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A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抑制下丘脑的分泌相应的促释放激素;‎ ‎(4)若物质A为一种神经递质,物质C为一种激素,则细胞B在反射弧中通常被称作_________。‎ ‎43.(8分)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特异性免疫包括 免疫和 免疫,该免疫属于 免疫,图中b表示______细胞,c表示 细胞。‎ ‎(2)图中B淋巴细胞(Ⅰ~Ⅳ)是在____________中发育而成,抗原可与 (Ⅰ、Ⅱ、Ⅲ、Ⅳ)发生特异性结合。‎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其特点是 。‎ ‎44.(10分)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 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 ‎(3)一般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_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6×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kJ。(2分)‎ ‎(4)过程④表示 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 ‎(5)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 。‎ 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5.(9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单位:KJ)‎ 热能 ‎58‎ 热能 热能 D C B ‎875‎ A 太阳 ‎30‎ ‎8‎ ‎175‎ ‎200‎ ‎30‎ ‎112‎ ‎17‎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 ‎(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和 。‎ ‎(3)欲使C增加3kg,需A kg。(2分)‎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形式的转化是 ‎ ‎ 。‎ ‎(5)在生态系统中的A的作用是 ;‎ D的作用是 。‎ ‎(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 过程同时进行,彼此相互共存,是不可分割的。‎ ‎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5 A A B B D ‎6-10 B C B B A ‎11-15 D D D B A ‎16-20 A C B C D ‎21-25 D C C C C ‎26-30 A D D B D ‎31-35 D C B C D ‎36-40 C D C B B 二、填空题(共40分)‎ ‎41、(1)传入神经,效应器 ‎ ‎(2)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分)‎ ‎(3)组织液,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4)G→F→H(1分)‎ ‎42、(1)小肠粘膜 ‎(2)加速细胞摄取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合成脂肪等物质来降低血糖(写出一点即给分)‎ ‎(3)促甲状腺激素,不能 (4)效应器 ‎43、(1)体液,细胞,体液,浆(效应B),记忆 ‎(2)骨髓,Ⅱ (3)二次反应更快、更强 ‎44、(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CO2 ,,有机物 (3)强,2.8×107(2分)‎ ‎(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群落 ‎(5)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写出一点即给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写全给分)‎ 44、 ‎(1)1250 (2)16%,15% (3)125(2分)‎ (4)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5)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6)物质循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