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各种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中生成ATP的主要场所 B.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识别后,神经递质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C.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 叶绿体的类囊体上附着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生成光合产物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正确;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识别后,并未进入细胞内,B错误;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市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生成光合产物的产所是叶绿体基质,D错误。 2.下列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初次接受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 突触小泡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轴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C. 人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 在单细胞动物、人及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②突触是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的部位。 ③体液免疫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 14 - ④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只有体液调节。 【详解】过敏反应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轴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B错误;人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调节,D错误。 3.下列与调查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目测估计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 B. 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 用黑光诱捕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样方法适用于对一般植物、个体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适用于调查具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样品中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是离不开血球计数板。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 14 - 【详解】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A错误;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正确;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因此不适用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4.下列与遗传和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B. 细胞内只有D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C. 基因重组可以发生有性生殖过程中 D.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辨析: ②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其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蕴含着遗传信息;在基因表达过程中, mRNA分子携带有由DNA分子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 ③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来源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④在杂合子内,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在纯合子内,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相同基因。 【详解】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A错误;细胞内的RNA与DNA都可以携带遗传信息,B错误;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C正确;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D错误。 5.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 14 - C.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酶高效性,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A错误;探究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的底物,B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只能是pH,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反应速率可以有不止一种的衡量指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6.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已知该地区 10000 人中有 1 个白化病患者,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 1 号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1% B. 3 号和 4 号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可能性是 3/4 C. 10 号所患的两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 2 号 D. 12 号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的概率是1/303 【答案】D 【解析】 据系谱图可知,Ⅲ代9、10、12患病,故Ⅱ代4、5、7均为白化病杂合子,又Ⅰ代双亲正常,故亲代1、2号基因型应为AA×Aa,或Aa×AA,因此1号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2,A错误;由于3号和4号生了一个患病女孩,故其基因型均为Aa,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的可能性是3/4×1/2=3/8,B错误;10号白化病基因直接来自与5号和6号,5号的白化病基因可能来自于1号或2号,10号色盲基因来自于6号,C错误;12号个体的父母均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因此12号个体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表现型正常的女性也有可能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为2/101,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2/3×1/4×2/101=1/303,D正确。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 14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遗传病的概率计算,关键要能从家系图中判断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该题,由于3、4号正常,但生有患病女儿9号,故白化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熟记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从而可以解答该题。 二、非选择题 7.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图甲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该湿地生态公园由于地形的起伏、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导致不同地段生物的种类和密度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 (2)图甲中既含有次级消费者,又含有三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30只无标记和15只有标记的,则估算该种生物的种群密度是______。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除数量特征外,还具有______特征。 (4)若图乙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填标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平结构 (2). 肉食性鱼类、猛禽 (3). 60只/hm2 (4). 空间 (5). ③④⑦ (6). 微生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7). 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析】 【分析】 (1 - 14 - )图甲所示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 (2)图乙显示:A、B、C均有箭头指向 D,说明D是大气中的CO2库;A、D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A是生产者;A、B均有箭头指向 C,说明 C是分解者,B是消费者。③④⑦中的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详解】(1)由于地形的起伏、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导致不同地段生物的种类和密度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在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据此分析图甲可知:肉食性鱼类、猛禽既次级消费者,又是三级消费者。 (3)依题意和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个体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可知,在2hm2范围内,约有(40×45)÷15=120只某种生物,所以估算该种生物的种群密度是120只÷2=60只/hm2。种群除数量特征外,还具有空间特征。 (4)分析图乙可知: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若图乙中的“→”仅表示CO2的流动方向,则图中不会存在的过程是③④⑦,因为这三个过程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结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碳循环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以确定图甲中相关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明辨图乙中各字母及各数字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8.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如图表示秀丽线虫细胞中微RNA(I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 14 - (1)过程A中需要酶、______等物质(至少答出两种).在过程B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分子是______。 (2)图中①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_____。 (3)由图可知,微RNA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______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______性。 (4)在图中,如果物质①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22%,则可得出与其对应的DNA片段中胞嘧啶占______。 (5)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秀丽线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产生8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最多为______条,含有标记染色体的细胞数可能为______个。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和ATP (2). tRNA (3). 少数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 DNA→RNA→蛋白质 (5). 翻译 (6). 组织特异 (7). 39% (8). 12 (9). 2~8 【解析】 【分析】 - 14 - 图示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其中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①为mRNA,②和③都是肽链。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 【详解】(1)过程A为转录,需要酶(RNA聚合酶)、原料(核糖核苷酸)、能量(由ATP直接提供)等物质。①是mRNA,过程B是翻译;在翻译中,运输氨基酸的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2)图中①所示的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少数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3)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局限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4)图中①为mRNA,其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22%,即U+A=2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转录该mRNA的DNA中,A+T占22%,且A=T,C=G,因此A=T=11%,C=G=(100%-11%×2)÷2=39%。 (5)秀丽线虫的体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且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具有随机性。据此并结合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可推知: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秀丽线虫体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8个子细胞中,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最多为12条,含有标记染色体的细胞数可能为2~8。 【点睛】本题以微RNA为素材,结合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图,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 9.(1)纤维素分解菌经选择培养后的样品需接种在_____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到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其透明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和 ________ 有关。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l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2)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凝胶珠颜色过浅,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采用包埋法,而固定化酶不宜用此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3)榨取西瓜汁主要用到_______ 酶,该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种) 【答案】 (1).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2). 活性 (3). 接种环温度过高,纤维素分解菌被杀死 (4). Cacl2 (5). 固定化酵母细胞数量较少 (6). 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 果胶酶 (8). 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解析】 【分析】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以选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利用纤维素的菌株才能存活。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果胶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详解】(1)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用到刚果红染色法处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纤维素酶的量和活性大小。平板划线过程中,若灼烧后接种环温度过高就开始接种,会造成纤维素分解菌被杀死而出现无菌落的现象。 (2)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酶更适合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酶的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故酶不适于包埋法。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酵母细胞过少,会出现凝胶珠颜色过浅。 (3)榨取果汁要用到果胶酶,是一类酶不是一种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脂酶。 【点睛】酶常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细胞多用包埋法固定的原因是: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10.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公共性疾病之一,其中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注射外源胰岛素,潜在的可治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胰岛移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胰岛素在人体内“寿命”只有几小时,通过______工程可以改变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以延长其半衰期,在此工程中,科研工作者以胰岛素分子的______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对胰岛素进行了改造。 - 14 - (2)科学家还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将器官供体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______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______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3)通过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通常取患者体细胞核移入到发育至MII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选择卵母细胞是因为______。胚胎干细胞在______细胞上培养,可保持只增殖不分化的状态,还可根据需要添加______诱导其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治疗人类某些顽症。 【答案】 (1). 蛋白质 (2). 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 (3). 除去 (4). 克隆 (5). 卵母细胞内存在有激发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 (6). 饲养层 (7). 分化诱导因子,如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 【解析】 【分析】 ①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通过蛋白质工程对其空间结构进行改造,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②为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可先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向器官供体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③核移植时常选用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MⅡ中期卵母细胞内激发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成熟促进因子(MPF)活性高,对移入的供体核重编程有利,核移植效率也较高。④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可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详解】(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改变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以延长其半衰期。根据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可知,在蛋白质工程中,以胰岛素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对胰岛素进行改造。 (2)科学家还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将器官供体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 14 - (3)核移植时选择卵母细胞的原因是:卵母细胞内存在有激发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可保持只增殖不分化的状态,还可根据需要添加分化诱导因子,如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诱导其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治疗人类某些顽症。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识记并理解蛋白质工程的内涵、基因工程在“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方面的应用实例、核移植技术中选用MⅡ中期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11.有两种植物A和B,分别生长在强光下和隐蔽处,现取这两种植株的叶片,分别置于两个透明小室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不同光照强度下放氧速率的测定,结果如表: 光强[μmol光子/(m2•s)] 0 10 25 50 100 250 500 600 放氧速率[μmolO2/(m2•s)] A - -10 -5 -1 5 15 30 30 B - -0.5 1.5 3 6 12 12 11 (1)光照强度>500µmol光子/(m2•s)时,据实验结果可推知植物A放氧速率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______。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转移途径是______。 (2)A、B两种植物在连续阴天的情况下,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本实验装置中CO2浓度是会改变,而CO2浓度是本实验中的______变量,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消除这种影响,需要对装置进行改装,请写出改装思路______。 (4)假若将植物A的叶的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放氧速率会大幅度下降,原因是光合作用的______反应受抑制。 【答案】 (1). 二氧化碳浓度 (2). 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 (3). A (4). 连续阴天导致光照强度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下降时A植物叶片放氧速率下降程度比B植物高 (5). 无关 (6). 在透明小室中放置二氧化碳缓冲液 (7). 暗 【解析】 【分析】 表中叶片的放氧速率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表中信息显示:叶片B的放氧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低于叶片A,说明植物B生长在隐蔽处。光照强度>500μmol光子/(m2 - 14 - •s)时,叶片A的放氧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光照强度已经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外界环境中的CO2是通过气孔被植物吸收的,CO2是暗反应的原料。 【详解】(1)表中数据是“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在光照强度>5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A已经达到光饱和点,表明光照强度已经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因此限制叶片A放氧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由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转移途径是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 (2)连续阴天导致光照强度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下降时A植物叶片放氧速率下降程度比B植物高,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A。 (3)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在该实验中为无关变量。为避免CO2浓度的变化对该实验的影响,需要在透明小室中放置二氧化碳缓冲液,以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将植物A的叶的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导致气孔堵塞,植物从外界吸收CO2受阻,暗反应减弱,进而抑制光反应,导致放氧速率大幅度下降。 【点睛】本题以表格数据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透明小室中的放氧速率反映的是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速率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速率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依据“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2.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正常生长和盐碱、干旱等逆境条件下生长所起调控作用,科研人员向野生型拟南芥中转入基因E使其细胞中GA含量降低(突变体),实验结果如图1和2所示。请回答: (1)赤霉素和脱落酸属于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______的微量有机物,其中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 14 - (2)由图1可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______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由题意可知,______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存。 (3)科研人员发现,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结合图2推测,突变体拟南芥中GA含量______,而ABA含量______,从而抑制种子萌发。 【答案】 (1). 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2).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 (3). 突变体 (4). GA含量低 (5). 低 (6). 高 【解析】 【分析】 图1显示: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图2表明:随ABA浓度的增加,突变体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下降的幅度比野生型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下降的幅度快,说明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低于突变体拟南芥。 【详解】(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 (2)由图1可知,经盐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突变体由于导入了基因E,其GA含量较低,由此说明,GA含量低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3)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GA会降解ABA,同时GA能抑制ABA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由此说明GA和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相反。由图2可知,随着ABA浓度的增加,突变体的种子萌发率迅速降低,说明野生型拟南芥对ABA的敏感性低于突变体拟南芥,其原因是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拟南芥中GA含量低,ABA含量高。 【点睛】解答此题的前提是识记并理解植物激素的内涵、赤霉素和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图1和图2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 14 -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