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

第17课 基因的分离定律 普查讲 17 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a.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2021汇编,6分)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的是(  )‎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的 C.豌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易于区分 D.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豌豆栽培周期短,子代数量多;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而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符合题意。‎ b.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 (经典题,8分)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_植株。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___________。‎ ‎②操作Ⅰ叫作___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___________之前进行。‎ ‎③若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合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_。‎ ‎④若亲本皆为纯种,让子一代进行自交,子二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_。‎ 答案:①矮茎(1分) 纯种(1分) ②去雄(1分) 花蕊成熟(1分) ③红花(2分)  ④3 ∶1(2分) ‎ 解析:①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是提供花粉的植株即矮茎植株,母本是接受花粉的植株即高茎植株。由于自然条件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故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纯种。‎ ‎②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Ⅰ是去雄,为防止自花传粉,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花蕊成熟之前进行。‎ ‎③若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合种子(Aa)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显性,即红花。‎ ‎④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F1自交,F2会出现性状分离。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红花) ∶Aa(红花) ∶aa(白花)=1 ∶2 ∶1,性状分离比为红花(A_) ∶白花(aa)=3 ∶1。‎ c.假说—演绎法 ‎(3)(2021改编,6分)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 ‎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E.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他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但并未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的内容,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得F2,F2发生性状分离,经对实验现象的思考提出问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故E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4)(2021汇编,6分)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2中由于③过程的随机性,基因型为Dd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 ‎ B.图1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 ∶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D.图1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答案:C 解析:图2中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 ∶dd =1 ∶1,其中基因型为Dd的子代所占比例为1/2 ,故 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1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 ∶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图1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5)(2019全国Ⅲ,9分)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答案:①显性性状(2分) ②思路及预期结果: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7分)‎ 解析:①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通常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验证分离定律常采用自交法或测交法。因所给玉米的基因型未知,可采用以下方案验证分离定律。思路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该玉米为杂合子,通过该玉米的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分离定律。思路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即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进行杂交,获得F1,F1自交子代中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即可验证分离定律。思路c:两种玉米杂交,若F1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F1为表现出显性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中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分离定律。思路d:两种玉米杂交,若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一种玉米为杂合子,另一种玉米为隐性纯合子,杂合子的测交可验证分离定律。‎ ‎4.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a.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 ‎(6)(2017海南单科,2分)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答案:C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故A项错误。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判断显隐性,故B项错误。假设栗色相对黑色为显性,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数目相等,则显性基因A的频率=P(AA)+P(Aa),隐性基因a的频率=P(aa)+P(Aa),因为AA加Aa的数目和aa的数目相等,所以隐性基因a的频率大于显性基因A的频率,故C项正确。若栗色个体为纯合子,1对栗色个体交配,则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故D项错误。‎ b.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7)(2019全国Ⅱ,6分)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 C.②或③ 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①若植株甲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说明全缘叶为显性性状,且甲为杂合子。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可以说明甲和另一全缘叶植株至少有一个为纯合子,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也不能确定甲是否为杂合子。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杂交类型属于测交,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甲可能为杂合子(全缘叶为显性性状时),也可能为隐性纯合子(全缘叶为隐性性状时)。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比例为3∶1,说明甲为杂合子,另一全缘叶植株也为杂合子,且全缘叶为显性性状。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c.亲子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推断 ‎(8)(2018山东济南调研,6分)番茄果实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如表所示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1‎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 B.实验组2的子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 C.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 D.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B 解析:从实验组2中可以看出,红果与黄果杂交,子代只出现红果没有黄果(也可根据实验组3红果与红果杂交,子代出现红果和黄果),说明黄果为隐性性状,红果为显性性状,故A项错误。实验组2红果与黄果杂交,子代只出现红果,说明亲代红果的基因型为AA,黄果的基因型为aa,所以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故B项正确。实验组1的子代红果 ∶黄果=1 ∶1,属于测交,则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故C项错误。因为实验组3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子代红果 ∶黄果=3 ∶1,说明亲本是杂合子,杂交后代F1中红果番茄为显性,其基因型为AA和Aa,故D项错误。‎ d.不同条件下连续自交和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9)(2018河北衡水调研,6分)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设为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 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1 ‎ C.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8‎ D.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 ‎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灰身为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F2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比例不变,即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1,故A项错误。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灰身果蝇所占比例=(1/4)+(1/2)×(3/4)= 5/8,因此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 ∶3,故B项错误。取F2中的灰身果蝇,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让其自由交配,因为A的基因频率=2/3,a的基因频率=1/3,所以黑身果蝇所占比例=(1/3)×(1/3)= 1/9,即灰身果蝇∶黑身果蝇=8∶1,故C项错误。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2/3)×(1/4)= 1/6,因此灰身果蝇∶黑身果蝇=5∶1,故D项正确。‎ ‎(10)(2018江苏模拟,2分)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C 解析: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曲线Ⅰ和Ⅳ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曲线Ⅰ是随机交配的结果,曲线Ⅳ是连续自交的结果。分析曲线Ⅱ和Ⅲ可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这是由于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即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 ∶aa,淘汰掉其中的aa个体后,Aa的比例变为,AA的比例变为。如果进行自交,则所得F2是AA+(AA+Aa+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如果进行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所以可以看出曲线Ⅱ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Ⅲ是连续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Ⅱ 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2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2,即(AA+Aa+aa),淘汰掉aa,则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Ⅲ是连续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曲线Ⅳ是连续自交的结果,Fn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n,则比上一代Fn-1增加的数值是1-()n-[1-()n-1]=()n,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进化,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基因分离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a.遗传中的致死现象 ‎(11)(2019云南一模,6分)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 1/4 左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B.第二组的结果可以看出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 C.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D.若种群中黄鼠个体占75%,则黄色皮毛对应的基因的频率为50%‎ 答案:D 解析:根据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约为1∶1),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约为2∶1)可知,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所以黄色皮毛小鼠只能是杂合子,其不能稳定遗传,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黄鼠只能是杂合子(Aa),且黄鼠和黄鼠交配,后代显性纯合致死,所以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若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用A、a表示,种群中黄鼠(Aa)个体占75%,黑鼠(aa)个体占25%,则A的基因频率为75%×(1/2)=37.5%,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2)(经典题,4分)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中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答案:X(4分)‎ 解析:F1中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则雌蝇 ∶雄蝇≈2 ∶1,说明致死基因导致雄蝇部分致死,由此可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复等位基因 ‎(13)(2021改编,6分)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交配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黑 银 乳白 白化 ‎1‎ 黑×黑 ‎22‎ ‎0‎ ‎0‎ ‎7‎ ‎2‎ 黑×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乳白 ‎0‎ ‎23‎ ‎11‎ ‎12‎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10种 C.可以确定这组等位基因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毛色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交配1,黑×黑→黑∶白化≈3∶1,说明黑对白化为显性,白化为隐性,其基因型为CxCx,两个黑色亲本为杂合体,基因型均为CbCx;交配2,黑×白化→黑∶银≈1∶1,属于测交,亲本黑色为杂合体,其基因型为CbCs;交配3,乳白×乳白→乳白∶白化≈3∶1,说明乳白对白化为显性,亲本乳白都是杂合体,其基因型均为CcCx;交配4,银×乳白→银∶乳白∶白化≈2∶1∶1,说明亲本银与乳白都是杂合体,携带有隐性白化基因,也说明银对乳白为显性。由于白化为隐性,其基因型为CxCx,所以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其后代都是白化,不会出现银色个体,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豚鼠毛色由Cb、Cs、Cc、Cx四个等位基因决定,所以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C+4=10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多种交配方式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以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这4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的顺序是:Cb>Cs>Cc>Cx,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只豚鼠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基因型,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判断,最多会出现3种毛色,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c.不完全显性 ‎(14)(2018江苏模拟,2分)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 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 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 D.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根据图3的后代比例为1∶2∶1可知,该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再结合图1、图2,能够确定紫花为杂合子,红花和白花均为纯合子,但根据比例不能确定谁是显性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红花和白花都是纯合子,它们杂交后代均为杂合子,即表现为紫花,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d.从性遗传 ‎(15)(经典题,6分)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 C.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D.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 ∶1‎ 答案:D 解析:双亲无角,如果母本的基因型是Hh,则子代雄性中会出现有角个体,故A项错误。双亲有角,如果父本的基因型是Hh,母本的基因型是HH,则子代雌性中会出现无角个体,故B项错误。绵羊角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H、h发生分离,故C项错误。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 ∶1,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 ∶3,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 ∶1,故D项正确。‎ ‎6.几种交配方式的应用 ‎(16)(2021新编,6分)现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若干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杂交和自交 B.鉴别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只能用测交,而提高高茎豌豆的纯度常用自交 C.让这些豌豆自交和让这些豌豆自由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都不相同 D.杂交、自交、测交均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由交配则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A 解析: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所得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 ∶1,发现F2中出现性状分离。通过这两个实验,孟德尔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假说,故A项正确。鉴别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采用测交法或自交法;提高豌豆纯度常采用自交法,故B项错误。豌豆是闭花受粉,自花传粉的植物,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所以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相同,故C项错误。杂交、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均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D项错误。‎ 随堂普查练 17     ‎ ‎1.(经典题,6分)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1 ∶1的性状比;也可以采用杂合子自交的方法,子代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所选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得出实验结论的影响不大,‎ 故A项正确。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故B项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C项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很难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故D项错误。‎ ‎2.(2018江苏单科,2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中,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显性性状相对于隐性性状为完全显性;杂种子一代(雌性和雄性个体)产生两种基因型配子的比例相同,活力相同;雌雄两种类型的配子结合概率相同;子二代中3种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等,故C项符合题意。‎ ‎3.(2019湖南永州模拟,6分)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雌 雄 灰 白 Ⅰ ‎①灰 ‎②白 ‎5‎ ‎6‎ Ⅱ ‎③白 ‎④灰 ‎4‎ ‎6‎ Ⅲ ‎⑤灰 ‎⑥灰 ‎11,‎ ‎0‎ Ⅳ ‎⑦白 ‎⑧白 ‎0‎ ‎9‎ 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 A.让①与⑥杂交,③与⑧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B.让⑤与⑧杂交,⑥与⑦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C.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D.让③与⑥杂交,④与⑤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答案:C 解析:杂交组合Ⅰ、Ⅱ中的显性个体为杂合子,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如果①与④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是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故C项符合题意。‎ ‎4.(2018辽宁联考,6分)某植物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且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答案:C 解析:浅绿色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aa=1∶2∶1,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1,但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所以在成熟后代中只有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且比例为1∶2,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 ∶浅绿色(Aa)=1∶1,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即Aa×Aa,成熟后代为AA∶Aa=1∶2,杂合子的概率为2/3,当自交n次时,杂合子的概率为2/(2n+1),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会被淘汰,所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2016.10浙江选考,2分)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 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答案:B 解析: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定律;①③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故A项错误。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故B项正确。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故C项错误。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进行组合,相当于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自交,其后代基因型有3×3=9种,故D项错误。‎ ‎6.(2019全国Ⅲ,6分)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答案:A 解析:基因型为Bb的1000对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1000个受精卵的基因型有BB、Bb、bb三种,比例应为1∶2∶1,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死亡,故子一代中BB、Bb、bb的个体数目依次为250、500、0,故A项正确。‎ ‎7.(经典题,17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________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___。‎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1)相对(1分) 显(2分) Aa、aa(2分) (2)两(2分) AA(2分) 1/4(2分)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2分) (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2分) (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2分)‎ 解析:(1)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由实验2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腹部有长刚毛 ∶腹部有短刚毛=3 ∶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实验1属于测交类型,则①的基因型为Aa,②的基因型为aa。‎ ‎(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两种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则A_(1/3 AA、2/3 Aa)腹部有长刚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则图中③基因型为AA,占实验2后代的比例是1/4。‎ ‎(3)由以上分析可知,③的基因型为AA,表现为胸部无刚毛,而果蝇S的基因型为Aa,表现为胸部有刚毛,即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变小,说明基因的模板链变短,那么相关基因的核苷酸的数目减少或缺失。‎ ‎(5)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即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情况,所以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8.(2018江苏模拟,10分)分析有关遗传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兔子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 ‎(b2)、 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且b1、b2、b3、b4之间具有一定次序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将不同毛色的兔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实验 双亲性状 性状 甲 纯种青毛×纯种白毛 青毛 乙 纯种黑毛×纯种褐毛 黑毛 丙 F1青毛×F1黑毛 青毛∶黑毛∶白毛=2∶1∶1‎ ‎(1)据表分析,b1、b2、b3、b4之间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一只灰毛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那么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材料2:某种小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意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毛色的控制关系。‎ ‎(3)该小鼠种群关于体色共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黑色雌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 ‎(5)研究发现小鼠尾长的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短尾)和d(长尾)控制,且短尾基因(D)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取雌雄两只棕色短尾鼠交配,F1表现型为白色长尾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答案:(1)b1>b3>b2>b4(2分) (2)Bb4(2分) (3)6(1分)  A2A2、A3A3、A2A3(2分) (4)A2A3(1分) (5)1/12(2分)‎ 解析:(1)由杂交实验甲可以分析出青毛对白毛为显性,由杂交实验乙可以分析出黑毛对褐毛为显性,由杂交实验丙可以分析出青毛对黑毛为显性,黑毛对白毛为显性,白毛对褐毛为显性,所以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 ‎(2)若一只灰毛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因为能出现褐毛兔即b4b4,所以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 ‎(3)该小鼠关于体色有A1A1、A2A2、A3A3、A1A2、A1A3和A2A3共6种基因型。由图示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可知,只要没有A1基因小鼠就表现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A2A3共3种。‎ ‎(4)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基因型为A2A2,则子代只能有棕色(A1A2)和白色(A2A3)两种类型;若基因型为A2A3,则子代会有棕色(A1A2)、黑色(A1A3)和白色(A2A3、A3A3)三种类型。‎ ‎(5)研究发现小鼠尾长性状由基因D(短尾)和d(长尾)控制,且短尾基因(D)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说明基因型为DD的个体不会存在。取雌雄两只棕色短尾鼠A1A2Dd交配,F1表现型为白色长尾A2A2dd的比例是(1/4)×(1/3)=1/12。‎ 课后提分练17 基因的分离定律 A组(巩固提升)‎ ‎1.(2018天津滨海新区模拟,6分)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 ∶1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 ‎ 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例为1 ∶2 ∶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 ∶1‎ 答案:B 解析: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 ∶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故B项正确。F2的表现型比例为3 ∶1,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比例为1 ∶2 ∶1,测交后代比例为1 ∶1,都包括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受精作用,不是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故A、C、D项错误。‎ ‎2.(2019吉林六校联考,6分)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答案:A 解析: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故A项正确。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故B项错误。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故C项错误。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现象,故D项错误。‎ ‎3.(2019山东模拟,6分)玉米的花粉有糯性(B)和非糯性(b)两种,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玉米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下列不能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是(  )‎ A.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色,一半显棕色 B.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植株占1/4‎ C.杂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 D.纯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全为高茎 ‎ 答案:D 解析:用碘液检测基因型为Bb的植株产生的花粉,结果是一半显蓝色,一半显棕色,说明形成配子时B基因和b基因发生了分离,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故A项不符合题意。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植株占1/4,说明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是3∶1,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故B项不符合题意。杂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高茎)∶1(矮茎),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故C项不符合题意。纯合的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全为高茎,不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故D项符合题意。‎ ‎4.(2018全国一模,6分)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杂交 亲本 后代 A 灰色×灰色 灰色 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 B.由杂交C不能判断控制鼠的黄色毛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杂交B中,黄色×黄色→后代出现灰色,说明黄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假设用A、a表示),则杂交A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杂交C的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灰色=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双亲的基因型是Aa×aa,但不能确定灰色是显性还是黄色是显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杂交B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应为AA(黄色)∶Aa(黄色)∶aa(灰色)=1∶2∶1,即黄色∶灰色=3∶1,而实际黄色∶灰色=2∶1,这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2018河南郑州二模,6分)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 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 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 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的某野生型和突变型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b中的表现为突变型,表现为野生型。F1中没有个体被淘汰,所以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玉米群体中有杂合子,而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所以亲本可均为突变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F1中的杂合子(Bb)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所以自交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突变型∶野生型=∶(×+)=11∶5,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会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B组(冲刺满分)‎ ‎6.(2018江苏南通模拟,2分)研究人员在家蚕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体态类型——短体蚕。用这种家蚕与正常体态家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F1‎ 短体蚕 正常蚕 实验一:短体蚕×正常蚕 ‎788‎ ‎810‎ 实验二:短体蚕×短体蚕 ‎1530‎ ‎790‎ A.可以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的方式获得纯种短体蚕 ‎ B.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实验一中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短体蚕∶正常蚕=2∶3 ‎ D.实验二中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正常蚕占4/9‎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实验二中短体蚕杂交后代出现正常蚕,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短体蚕对正常蚕为显性性状,且亲代短体蚕都是杂合子。实验二后代中短体蚕∶正常蚕=1530∶790≈2∶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若用A、a表示相关基因,由于杂合子Aa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和aa,其中显性纯合致死,所以不能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纯种短体蚕,故A项错误。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基因分离的结果,故B项错误。实验一中F1个体中短体蚕∶正常蚕≈1∶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4,a的基因频率为3/4,F1个体随机交配,因为显性纯合致死,所以F2中短体蚕∶正常蚕=[(1/4)×(3/4)×2]∶[(3/4)×(3/4)]=2∶3,故C项正确。实验二中F1个体中短体蚕∶正常蚕≈2∶1,显性纯合致死,所以A∶a=1∶2,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正常蚕占(2/3)×(2/3)÷[1-(1/3)×(1/3)]=1/2,故D项错误。‎ ‎7.(经典题,6分)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a=,b=,c= B.p=a时,杂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 C.p=b时,亲代群体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 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子比例为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0时,自由交配后代的个体都是hh,即亲本基因型都是hh;当H的基因频率为1时,自由交配后代的个体都是HH,即亲本基因型只有HH;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自由交配后代中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a(1-a)=(1-a)2,解得a=;当H的基因频率为b时,自由交配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HH=hh=,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解得b=;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自由交配一代,后代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c(1-c)=(c)2,解得c=,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p=a=时,杂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2××(1-)=,‎ 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亲代群体中只含有杂合子,基因型是Hh,自由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是HH、Hh、hh,比例是1 ∶2 ∶1,当p=b时符合该比例关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p=c=时, 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 =,Hh=2× ×=,F1自交,子代中杂合子比例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2019江苏扬州模拟,2分)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3种类型,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C+、C、c基因控制。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总接近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5种 ‎ B.基因C+、C与c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C.长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 ‎ D.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昆虫的翅型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说明C对c为显性;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说明C+对C、c为显性,又由于比例总接近2∶1,说明C+C+纯合致死。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C+C、C+c、CC、Cc、cc,共5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基因C+、C与c属于复等位基因,它们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长翅个体(C+c)与正常翅个体(Cc)杂交时,子代中会出现小翅个体,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长翅个体(C+C或C+c)与小翅个体(cc)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长翅∶正常翅=1∶1或长翅∶小翅=1∶1,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经典题,10分)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性别影响的现象。鸡的雄羽、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母鸡只有一种母羽表现型,公鸡有母羽和雄羽两种表现型。研究人员做了一组杂交实验:‎ P:母羽♀×母羽♂→F1:母羽♀ ∶母羽♂ ∶雄羽♂=4 ∶3 ∶1。‎ 回答下列问题:‎ ‎(1)母羽、雄羽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 ‎(2)F1中母羽公鸡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F1中母羽公鸡产生的D配子和d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让F1母羽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雄羽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判断F1中母羽公鸡是否为纯合子。‎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F1母羽公鸡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答案:(1)母羽(1分) (2)DD或Dd (1分) 2∶1(2分)  1/12 (2分)  (3)随机选择F1中母羽♂与多只母羽♀交配(2分)  母鸡全为母羽,公鸡全为母羽(2分) ‎ 解析:(1)亲本都是母羽,子代出现了雄羽,说明母羽对雄羽是显性性状。‎ ‎(2)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Dd×Dd,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 ∶Dd ∶‎ dd=1 ∶2 ∶1,母鸡都表现为母羽,公鸡DD、Dd表现为母羽,dd表现为雄羽;F1母羽公鸡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 ∶Dd=1 ∶2,其产生的配子D所占比例为+×=,d所占比例为×=,所以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D ∶d=2 ∶1;F1母羽雌鸡基因型是DD ∶Dd ∶dd=1 ∶2 ∶1,产 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 ∶d=1 ∶1,让F1母羽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 ∶Dd ∶dd=2 ∶3 ∶1,母鸡都是母羽,公鸡中,D_表现为母羽,dd为雄羽,雄羽的比例是×= 。‎ ‎(3)母羽公鸡的基因型是DD或Dd,让F1中母羽♂与多只母羽♀交配,如果F1母羽公鸡是纯合子,基因型为DD,杂交后代公鸡、母鸡都是母羽;如果子代公鸡中出现雄羽,则F1母羽公鸡为杂合子Dd。‎ ‎10.(2018全国一模,14分)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取上述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____________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_____________基因的花粉可育。‎ ‎(3)研究发现,某种配子不育是由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 ‎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__________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___________配子不育。‎ ‎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的染色体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的5种紫罗兰,若要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亲本组合进行_____________实验。‎ 答案:(1)基因分离(1分) 单瓣 (1分) (2)B(或显性)(1分) b(或隐性)(1分) (3)①雌(1分) 雄(1分) ②B-∶b=1∶1(2分) 只有b一种配子(2分) (4)B-b 和Bb (2分) 正交和反交(2分)‎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的相对性状”,可推知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再根据题图中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 ‎(2)F1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基因型为Bb,取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理论上获得植株BB∶bb=1∶1,但实际获得的植株只表现为重瓣(bb),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B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b基因的花粉可育。‎ ‎(3)①由题意可知,某种配子不育是由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根据花药离体培养实验可知,含有B基因的花粉不育,又根据题干,单瓣紫罗兰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以可以推断单瓣紫罗兰产生的分别含B基因和b基因的雌配子可正常发育,且二者的比例为1∶1,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雄配子不育。‎ ‎②根据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最终获得的植株只表现为重瓣,可以判断出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无缺失,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染色体的缺失对产生的雌配子无影响,所以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B-∶b=1∶1,产生的雄配子只有含b基因的一种,因为B基因在缺失的染色体上时,产生的雄配子不育。‎ ‎(4)要用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的5种紫罗兰验证(3)中的推断,选用的亲本中要有染色体部分缺失的亲本;另外染色体缺失对雌雄配子的育性影响不同,这样正反交结果不同。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因此不能选择bb和bb-,BB×B-b和B-b×B-b的正反交结果相同,所以也不能选,只能选择Bb×B-b的杂交组合,若以Bb作父本,B-b作母本,父本可产生B、b两种雄配子,且B∶b=1∶1,母本可以产生B-、b两种雌配子,且B-∶b=1∶1,因此后代有75%的单瓣紫罗兰和25%的重瓣紫罗兰。若以B-b作父本,Bb作母本,父本只能产生含b的雄配子,而母本可以产生B、b两种雌配子,且B∶b=1∶1,后代应有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即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不同的。所以要选基因型为B-b和Bb的亲本组合进行正反交实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