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凯里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突触小泡膜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能产生还原氢 B. 三者膜外侧都有糖蛋白,且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 C. 三者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D. 三种结构在某些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可同时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叶绿体和线粒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详解】A、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还原氢,不产生还原氢;突触小泡也不产生还原氢,A错误; B、细胞膜外有糖蛋白,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突触小泡膜外都没有糖蛋白,B错误; C、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突触小泡膜三者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突触小泡膜存在于神经细胞内,高等植物叶肉细胞没有突触小泡,D错误。 故选:C。‎ ‎【点睛】(1)线粒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产生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动力车间”,没有了线粒体,细胞或生物体的生命就将终结。 (2)叶绿体:叶绿体是大多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光能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所用,动物和微生物也要直接或间接以之为食,因此叶绿体对整个生物界都有重要作用。 (3)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4)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肉细胞在黑暗条件下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B.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C. DNA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DNA D. ATP分子组成成分中含有一分子的脱氧核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识记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特点,掌握ATP的组成和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叶肉细胞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错误;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正确; C、DNA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错误; D、ATP分子组成成分中含有一分子的核糖,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已知基因型为AA的圆粒豌豆和基因型为Aa的圆粒豌豆做杂交实验,统计子代性状,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B. 设计三组实验,方案:甲组:1m1淀粉酶溶液+2ml淀粉溶液;乙组:1 miFeCl3溶液+2ml淀粉溶液:丙组:1ml蒸馏水+2ml淀粉溶液。该实验方案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若以藓类叶或黑藻叶片为材料,可以直接观察;若以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要撕取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进行观察 D. 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通入空气的实验组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未通空气的实验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酶的专一性、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需要考生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难度适中。‎ ‎【详解】A、用已知基因型为AA的圆粒豌豆和基因型为Aa的圆粒豌豆做杂交实验,子代全为显性性状,不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设计三组实验,方案:甲组:1m1淀粉酶溶液+2ml淀粉溶液;乙组:1mlFeCl3溶液+2ml淀粉溶液:丙组:1ml蒸馏水+2ml淀粉溶液。该实验方案可用于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B错误; C、藓类叶或黑藻叶片比较薄、透明,菠菜叶比较厚,不透明,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若以藓类叶或黑藻叶片为材料,可以直接观察;若以菠菜叶片为实验材料,要撕取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进行观察,C正确; D、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通入空气的实验组和未通空气的实验组,都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故选:C。‎ ‎4.下图是某生物体内某一个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生物是雌性动物,图示有两种细胞分裂方式 B. 图中的细胞甲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卵原细胞 C. 图中细胞乙具有2个四分体、8条染色单体 D. 图中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初级卵母细胞,所以该生物是雌性动物,图示有两种细胞分裂方式,A正确; B、由于图中的细胞甲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为卵原细胞,B正确; C、图中细胞乙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所以没有四分体,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错误; D、图中细胞丙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正确。 故选:C。‎ ‎5.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狗、猫等咬伤人后发生感染传播,狂犬病由狂犬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下图为某人被狗咬后进行的预防狂犬病的相关处理和治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狂犬病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遗传信息储存在其RNA中 B. 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减少其他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 C. 狂犬疫苗属于抗原,第7天注射狂犬疫苗后相关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D. 狂犬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它能直接与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详解】A、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遗传信息储存在其RNA中,A正确; B、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减少其他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B正确;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所以第7天注射狂犬疫苗后相关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C正确; D、狂犬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它不能直接与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结合,D错误。 故选:D。‎ ‎【点睛】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相关认识错误的是 A. 河流污染长出的水华中有多种蓝藻,这些蓝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 利用物理信息(音响设备)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无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 D.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掌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河流污染长出的水华中有多种蓝藻,这些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也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 B、“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无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 C正确; 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适当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投入,D错误。 故选:D。‎ ‎【点睛】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7.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截止目前全世界约有3690万人感染HIV,对HIV疫苗或艾滋病相关药物的研制势在必行。目前科学家对HIV蛋白质的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半胱氨酸(R基为:一CH2一SH)。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HIV属于_______(填“原核”、“真核”、“DNA病毒”或“RNA病毒”)生物,HIV侵人人体T细胞后,在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合成DNA,并与宿主基因整合进行大量复制增殖,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艾滋病。‎ ‎(2)某科学家为攻克艾滋病,需要用同位素标记法,获得只标记核酸的HIV和只标记蛋白质的HIV来进行研究,但是因工作繁忙,科学家想求助与你,他们给你提供了不含同位素的HIV 、T2噬菌体、大肠杆菌、B细胞、T细胞;含有同位素14℃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15N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和相关的试验设备,请你选择你要用到的材料,自行设计试验思路,培养出科学家所需要的两种H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RNA病毒 (2). 逆转录酶 (3). 首先分别用含有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T细胞,再用上述T细胞培养HIV,即可得到只含有同位素32P标记RNA的HIV和只含有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的HIV。另一答法:先用含有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基培养T细胞,再用上述含有同位素32P标记的T细胞培养HIV,即可得到只含有同位素32P标记RNA的HIV;‎ 先用含有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基培养T细胞,再用上述含有同位素35S标记的T细胞培养HIV,即可得到只含有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的HIV;‎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主要考查了HIV作用机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HIV病毒一般是侵入人体的T细胞,当它侵入T细胞后,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会合成一段DNA,整合到T细胞核的染色体基因组中,然后进行表达。‎ ‎【详解】(1)HIV属于RNA病毒,HIV侵入人体的T细胞后,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DNA,并与宿主基因整合进行大量复制增殖,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艾滋病。 (2)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因此首先分别用含有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T细胞,再用上述T细胞培养HIV,即可得到只含有同位素32P标记RNA的HIV和只含有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的HIV,或者采用的方法: 先用含有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基培养T细胞,再用上述含有同位素32P标记的T细胞培养HIV,即可得到只含有同位素32P标记RNA的HIV; 先用含有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基培养T细胞,再用上述含有同位素35S标记的T细胞培养HIV,即可得到只含有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的HIV。‎ ‎【点睛】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8.下图是菠菜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d代表的物质是_____,当突然降低光照强度时,短时间内h物质的含量将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4中光合色素,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该色素在滤纸条上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菠菜叶肉细胞c18O2中的18O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分子式表示)‎ ‎【答案】 (1). ADP (2). h为C3,光照强度降低,ATP、[H]减少,导致C3的还原减慢,消耗减慢而的生成速率暂时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 (3). 叶绿素a (4). 蓝绿色 (5). C18O2→C3→(CH218O )‎ ‎【解析】‎ ‎【分析】‎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物质的转化过程,判断题图进行分析各字母表示的物质和各序号代表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可知,a是叶绿素,b为氧气,c为ATP,d为ADP,e是NADPH([H]),g是二氧化碳,h为C3,f为C5。‎ ‎【详解】(1)由分析可知d为ADP,当突然降低光照强度时,光反应产生的ATP、[H]减少,导致C3的还原减慢,消耗减慢而的生成速率暂时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 (2)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以知道,在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因而其含量最多,该色素在滤纸条上的颜色是蓝绿色。 (3)在暗反应阶段,反应物中O元素转移途径为C18O2→C3→(CH218O)+H218O。‎ ‎【点睛】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9.解除项端优势可以达到调节植株形态和增产目的,为此种植烟草的烟农常常对烟草植株进行打顶处理。下图为烟草植株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甲、乙两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图中一种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另一种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请你分析题目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去除顶芽前,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抑制“促进“或“既无促进也无抑制”)‎ ‎(3)去除顶芽后,与甲、乙两激素一起在促进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还有_______植物激素。‎ ‎(4)第12h侧芽萌动后烟草的生长发育过程,除了受各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外,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 生长素 (2). 抑制、促进 (3). 赤霉素 (4).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受基因组调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侧芽发育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据图分析,正常情况下,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侧芽部位生长素高于顶芽,当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图中符合这样变化规律的是激素甲生长素。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升高,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萌动,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萌动。‎ ‎【详解】(1)根据曲线,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浓度降低,说明激素甲代表的是生长素,激素乙代表的是细胞分裂素。 (2)去除顶芽前,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抑制和促进。 (3)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此外,与甲、乙两激素一起在促进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还有赤霉素。 (4)第12h侧芽萌动后烟草的生长发育过程,细胞发生分化,除了受各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外,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点睛】生长素的两重性就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0.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B、b基因分布如图1所示。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a和B、b间的遗传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羽色雄鸟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该鸟种群中,绿羽色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3)现用已知基因型为BbZAW的绿羽色雌鸟和基因型为BbZAZa绿羽色雄鸟杂交,子代雌鸟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子代绿羽色雄鸟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答案】 (1). 遵循 (2).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 bbZAZA或bbZAZa (4). 6 (5). 绿羽色 :黄羽色 :蓝羽色 :白羽色 = 3 :3 :1 :1 (6). 1/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知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个体显白色,根据图1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以及图2基因与代谢的关系可知绿色的基因型是B_ZA_,黄色的基因型是B_Za_,蓝色的基因型是bbZA_,白色的基因型是bbZaZa或bbZaW。‎ ‎【详解】(1)A、a和B、b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组合。‎ ‎(2)有分析可知,蓝色的基因型是bbZA_,故蓝羽色雄鸟的基因型可能是bbZAZA或bbZAZa ‎;绿色的基因型是B_ZA_,绿羽色鸟的基因型有BBZAZA、BBZAZa、BbZAZA、BbZAZa、BbZAW、BBZAW共6种。‎ ‎(3)基因型为BbZAW的绿羽色雌鸟和基因型为BbZAZa的绿羽色雄鸟杂交后,子代中关于B、b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关于A、a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ZA:ZAZa:ZAW:ZaW=1:1:1:1,由此可知,子代雌鸟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 ZAW:Bb ZAW:bb ZAW:BB ZaW:Bb ZaW:bb ZaW=1:2:1:1:2:1,故子代雌鸟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绿羽色 :黄羽色 :蓝羽色 :白羽色 = 3 :3 :1 :1;同理子代雄鸟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 ZAZA:Bb ZAZA:bb ZAZA:BB ZAZa:Bb ZAZa:bb ZAZa=1:2:1:1:2:1,其中表现绿羽色雄鸟的基因型为:BB ZAZA:Bb ZAZA:BB ZAZa:Bb ZAZa =1:2:1:2,故子代绿羽色雄鸟中纯合子即BBZAZA所占的比例为1/6。‎ ‎【点睛】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 ①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 ②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③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11.有关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所用装置也各不相同。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β一胡萝卜素的提取问题 ‎(1)天然β一胡萝ト素的工业化生产途径包括从养殖的若深中获得、从胡萝ト等植物中提取和利用_________________生产。‎ ‎(2)实验室提取胡萝ト素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上图中的____装置(填“甲”、“Z”、“丙”)。丙装置所用的鉴定方法为______法,通过观察鉴定结果可知,滤纸片上A和D的点样液为__________样品。‎ ‎(3)为提高苯取p一胡萝ト素苯取效率,可从乙醇、石油醚、H1O等溶剂中选择______作为萃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二点原因)。‎ ‎(4)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操作时,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这是因为_________ 。‎ ‎【答案】 (1). 微生物的发酵 (2). 甲和乙 (3). 纸层析法 (4). 标准β—胡萝卜素 (5). 石油醚 (6). 石油醚具较高的沸点 ,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萃取效率好,对人无毒害,易蒸发除去,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等(答对2个即可得满分) (7).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提取方法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识记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不同方法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天然β一胡萝ト素的工业化生产途径包括从养殖的若深中获得、从胡萝ト等植物中提取和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2)实验室提取胡萝ト素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上图中的甲和乙装置。丙装置所用的鉴定方法为纸层析法。在图丙的胡萝卜素层析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β-胡萝卜素样品的样点是A和D,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C。 (3)石油醚具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萃取效率好,对人无毒害,易蒸发除去,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等。因此为提高萃取β一胡萝卜素苯取效率,可从乙醇、石油醚、H2O等溶剂中选择石油醚作为萃取剂。 (4)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所以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操作时,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点睛】胡萝卜素为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脂溶性有机溶剂。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尿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鉴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纸层析法,其基线一般距底边2 cm.点样时,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 ‎【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根据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胚胎发育的卵裂期是在 __________ 内进行的,卵裂期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在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早期胚胎时,除了要添加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以外,还需要添加 ________ (填2种)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天然物质。‎ ‎(3)通过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还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为解决人类器官移植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迈出了重大一步。在培养液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 可以诱导EK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也可以培养在 ____________ 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4)为了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 ________技术,胚胎在受体内能存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答案】 (1). 透明带 (2). 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3). 维生素,激素,核苷酸,氨基酸(选填两种) (4). 分化诱导因子 (5). 饲养层 (6). 胚胎分割 (7).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早期胚胎发育的具体过程;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相关应用;识记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1)胚胎发育的卵裂期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卵裂期的特点是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2)在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早期胚胎时,除了要添加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以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核苷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天然物质。 (3)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  可以诱导EK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也可以培养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4)为了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在受体内能存活的原因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