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重庆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高二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 ‎(满分90分,100分钟完成)‎ 第I卷 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小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趋势 B.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C.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对于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调查最好采用样方法 C.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80‎ ‎80‎ ‎ 58‎ ‎22‎ 重捕 ‎ 20‎ ‎4‎ ‎ 12‎ ‎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不可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若标记方法不当导致田鼠死亡,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可以综合两次捕获情况估计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7:3‎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00只/hm2‎ ‎4.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雌雄个体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④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 ‎5. 以下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之一 B. 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叫做种群的水平结构 C.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增加 D.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加、波动、下降等情况 ‎6. 下列选项中依次满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要求的是(  )‎ ‎①缙云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②长寿湖中所有鳙鱼 ③杨家坪动物园水族馆中全部鱼类 ④壁山湿地生态公园以及其中的所有生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①④ D.③②①‎ ‎7.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8.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如该种群为鱼塘中的某种鱼,则不宜在第5年捕捞 C.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将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害 ‎9.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并计算出了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最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前4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第13年该种群的数量要比第10年的少 C.第4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D.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增长速率为0‎ ‎10.资源的合理使用既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渔业捕捞应在种群数量达到S5点时进行 C.种群开始增长较缓是因为环境阻力过大 D.(K-N)/K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群增长率变化 ‎1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⑥ ‎ ‎12. 如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型曲线 B.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C.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 D.图示表明该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离开寄主人后无法生存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 ‎1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加剧了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 B.不同水层动物分布不同主要受光照和食物的影响 C.由于盐碱度等条件的差异会导致群落中的生物呈现镶嵌分布 D.草原中的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15.以下研究不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是( )‎ A.调查某森林乔木的种类、数量以指导伐木工作 B.分析蝗虫卵的最适环境温度以预测蝗灾爆发时间 C.缙云山上哪些昆虫以缙云卫矛幼叶为食 D.武夷山哪种生物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16.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丰富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可表示从火山爆发形成的裸岩上开始的演替 B.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丰富度降低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剧烈改变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丰富度相同则两群落结构也相同 ‎17.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现象 B.在冰川、沙丘和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竞争实力弱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18.以下关于群落动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演替往往具有方向性和预见性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的调整 C.顶级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各种生物数量比低级群落多 D.草本植物阶段往往可以给灌木阶段创造有利的土壤条件 ‎ ‎19.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10年内,物种b密度上升,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 ‎20.如果进行不同季节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取样器在不同季节从2cm的土壤表层取样 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避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可用目测估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优势种 ‎21.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野驴、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群落,但分层现象不及热带雨林明显 B.它们中的细菌属于异养型生物,扮演着生态系统分解者角色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植物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是最重要的生产者 ‎22. 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处于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 B. 丁的CO2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C. 甲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多 D. 丙是异养型原核生物,如根瘤菌 ‎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B.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C.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D.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 ‎24.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c可能存在c→b→a的捕食关系 B.三种成分中c可以是第二营养级 C.b的数量可以多于a和c D.碳元素在abc之间循环利用 ‎25. 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能量(kJ)‎ ‎530‎ ‎330‎ X ‎110‎ A. 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 B.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4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C.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最多为40 kJ ‎26.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注:图乙中a、‎ 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 ‎ 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摄入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死亡后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1中 ‎27.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且通过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 ‎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30.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错误的是( )‎ 生态瓶编号 生态系统组成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生态瓶编号 ‎ 生态系统组成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A.甲瓶生态系统成分齐全,物种比例适中,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B.乙瓶无光照,生态系统没有能量来源,故维持时间不长 C.丙瓶无池塘泥,不能储存有机物,故比甲瓶有机物少 D.丁瓶小鱼呼吸消耗大量氧气有可能导致C、O循环受阻 ‎3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将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到动物园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体现在药用及对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上 ‎32.下面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 A. 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B. 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D. 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少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就发现了分离定律 ‎33.以下对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的处理的叙述,不正确是 (  )‎ A. 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 B. 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C. 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 D. 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34.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兔的短毛与狗的长毛 ‎35.在遗传学上即能判断基因型同时又能保持生物遗传特性的交配方法是 (  )‎ A.自交 B.测交 C.杂交 D.无法确定 ‎36.基因型为AA的牛与杂合公牛表现为有角,杂合母牛与基因型aa的牛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 配,生下的牛不可能是(  )         ‎ A.无角母牛    B.有角公牛 C.无角公牛   D.有角母牛 ‎37.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通过杂交、自交实验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假说 B.假说的核心是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C.孟德尔巧妙的设计测交实验,只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D.验证假说阶段做的测交实验,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38.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得到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其余个体自 交,得到的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 A. ‎1/8 B.1/6 C.1/3 D.1/2‎ ‎39. 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人们利用这种突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 B.野生型为隐性性状 ‎ C.突变型的基因型为显现纯合子 ‎ D.没有隐性纯合子果蝇 ‎40.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桶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各自一半用字母D或d 标记。下列对他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小桶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连续抓取了几次DD组合,不应舍去也要统计 C.桶内两种球的比例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比例必须为1∶1‎ D.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第II卷 本卷五小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41.(每空2分,共10分)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甲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无关变量有  。‎ ‎(2)接种量相同时,摇床转速为250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前6h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 ‎(3)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法,若某同学吸取培养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观察到图2所示的图象.‎ ‎①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震荡,目的是确保 。‎ ②图2表示显微镜下看到的大方格中含有25个中方格的情况,若计数得到每一中方格里酵母菌平均数为20个,则该1mL该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   个。‎ ③为了保证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应该 。‎ ‎42.(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 ‎(1)根据题干写出图1中的具体的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2.0×108 kJ,藻类中1/2被水蚤捕食,1/2被鲤鱼捕食,则鲤鱼所获得的能量最少为__________kJ。‎ ‎(3)图2中________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藻类植物,图2中的丙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________。‎ ‎(4)图2的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_,乙和丙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示)。‎ ‎(6)要维持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适宜温度和有________的地方。‎ ‎(7)继续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 请回答:‎ ①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 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2分) ②对①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 ③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总值一般等于_________。‎ ‎43.(10分,每空2分)下图为某家族某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 据图回答:‎ (1) 该病是 (显性或隐性)性状。‎ ‎(2)Ⅱ4和Ⅲ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如果Ⅱ5和的Ⅱ6出现了患病后代,属于性状分离吗? 。‎ ‎(3)若Ⅲ8和一个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的几率为 。‎ ‎(4)图中Ⅲ9、Ⅲ10、Ⅲ11都表现正常,他们的父亲Ⅱ5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44.(9分,除标注以外,其余2分)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甲乙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后的变化曲线图,a点与b点比较,________点抵抗力稳定性强(1分);当干扰解除后,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2)甲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鲫鱼的数量下降,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3)对于乙生态系统而言,出现③变化曲线的原因是 ;此种情况下要对乙生态系统中的濒危动物进行保护,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 ‎45.(8分)1859年,托马斯·奥斯汀从欧洲带了24只野兔来到澳大利亚。一个世纪之后,野兔的数量已经蹿升至6亿只,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消灭兔子,澳大利亚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有袋类动物。最后又引进了粘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下图是引入狐狸和粘液病毒后的野兔数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据题意分析,引入粘液瘤病毒之前,野兔种群数量接近___________型增长。推测引入粘液瘤病毒的时间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a、b、c、d、e、f)所对应的时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牛羊、狐狸、粘液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3)在引入粘液瘤病毒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也曾采用播撒毒药T的方法进行过兔灾的防治,不但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人们在与澳大利亚相聚甚远的南极某种鸟的卵壳里也检查出来了毒药T的踪迹,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范围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2分)‎ 重庆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高二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答案 ‎1-5:ACBCD ‎6-10:CBBCD ‎11-15:ACCCB ‎16-20:DCCAB ‎21-25:BCCDD ‎26-30:CCDCC ‎31-35:CDBBA ‎36-40:CCCBA ‎41:(1)培养液体积等 (2)氧气供应充足,酵母菌代谢旺盛,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增殖快 ‎ ‎(3)①酵母菌均匀分布 ②5×106个 ③重复计数,取平均值 ‎42:(1)略 (2)1.1×107  (3)甲 鲤鱼 (4) 含碳有机物 捕食竞争 (5)甲→环境中的CO2‎ ‎(6)散射光 ‎(7)①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 ② C ③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3:‎ ‎(1)隐性 (2)1 不属于(3)1/2 (4)AA ‎44: ‎ ‎(1)a(1分) 恢复原状或被新的生态系统代替(2分)(2)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受到严重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分)易地保护(2分)‎ ‎45:‎ ‎(1)J b 因为引入的野兔天敌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有袋类动物,故对野兔J型增长趋势影响并不大 ( 2分) ‎ ‎(2)竞争、捕食、寄生 ‎(3)生物圈 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