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 生物 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菌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拟核 ‎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 ‎③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 ‎④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 ‎⑤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细菌中存在DNA的部位有拟核和细胞质中的质粒,所以细菌中的DNA复制既在拟核又在细胞质中,错误;‎ ‎②因为活细胞中都需要一些相同的蛋白质和酶,如ATP合成酶等,所以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正确;‎ ‎③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场所是核糖体,如果模板mRNA相同,则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正确;‎ ‎④tRNA呈三叶草结构,是由多个核苷酸组成的,其中一侧的三个相邻碱基构成反密码子,错误;‎ ‎⑤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②③⑤。‎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相同的密码子可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B. 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C. 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D. 伴性遗传的性状分离比不固定,故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遗传,涉及DNA复制、基因表达和伴性遗传,综合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理解和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mRNA上的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A错误 .‎ 一条mRNA可同时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B错误.‎ DNA复制:A-T、C-G,转录:A-U、T-A、C-G,翻译:A-U、C-G,不完全相同,C正确.‎ 伴性遗传的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点睛】同一个mRNA模板上多个核糖体可以合成多个相同的肽链,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没有独立的酶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在寄主细胞外它仅是无生命的核酸和蛋白质复合体 B. 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可以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从而达到对T2噬菌体进行32P标记的目的 D. 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病毒,涉及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病毒的遗传物质及遗传信息流,属于理解和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正确.‎ 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B错误.‎ 病毒离不开活细胞,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错误.‎ DNA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D错误.‎ ‎【点睛】病毒是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繁殖后代必须在活细胞中进行;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不同的病毒遗传信息流不同。‎ ‎4.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DNA分子中G与C这一对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 B.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 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 D. DNA分子准确复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DNA结构和功能,涉及DNA结构及其多样性、复制和表达,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结合,A与T之间通过两个氢键结合,所以DNA分子中C、G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A正确.‎ 不同DNA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由碱基排列顺序多样性决定的,B正确.‎ 真核细胞的核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C错误.‎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分子复制的准确性,D正确.‎ ‎【点睛】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NA的转录和翻译同时空进行;精确的模板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正确复制的保证。‎ ‎5.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乙过程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甲图DNA的两条链都做模板,是复制过程,乙图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是转录过程。‎ DNA复制是半保留方式的,合成的产物是双链结构,转录的产物是单链RNA,A错误。‎ 转录和复制过程都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B错误。‎ 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转录时解旋是在R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C错误。‎ 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一次,转录可以多次进行,D正确。‎ ‎【点睛】DNA复制时解旋后的两条链做模板,进行半保留式复制,转录时以解旋后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RNA链;核DNA和质DNA在功能上是一样的,都能进行复制和表达。‎ ‎6.关于图示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发生图示生理过程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 B. 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 该图表示的是转录和翻译 D. 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涉及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属于理解和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在同一时空进行的,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A错误。‎ mRNA上的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因此在tRNA上不都能找到对应的反密码子,B错误。‎ 该图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核糖体是上进行的是翻译,C正确.‎ 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D错误.‎ ‎【点睛】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 ‎7.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解,“→”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图中的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mRNA、核糖体、肽链 B. 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Ⅵ具有催化某种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DNA聚合酶 C. 据图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 D. 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能催化过程CO2+C5→2C3,由此推测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考查基因表达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并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分析图可知,图中的Ⅱ在细胞核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是mRNA;Ⅲ、Ⅳ代表次为核糖体和正在合成的肽链,A正确。‎ 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先Ⅵ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RNA,所以Ⅵ表示RNA聚合酶,B错误。‎ 图中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而叶绿体中基因的转录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 C5→2C3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Rubisco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D正确。‎ ‎【点睛】生物的遗传和代谢是由核DNA和质DNA共同控制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8.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噬菌体进行①过程,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 B. 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⑤过程 C. ③④⑥过程常见于RNA病毒侵入细胞时 D. 细胞中①④过程的发生都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中心法则,涉及病毒增殖、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流及其过程相关内容,属于理解和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图中①——⑤依次表示D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RNA的复制、翻译。‎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液中生存和繁衍后代,A错误。‎ 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以进行DNA复制和基因表达,所以可发生①②⑤过程,B正确。‎ 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进行增值时发生③④过程,生物体内没有⑥过程,C错误。‎ 细胞中①是DNA复制过程的发生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RNA是单链,复制即④过程不需要解旋,D错误。‎ ‎【点睛】分裂的细胞都进行DNA的复制,正常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RNA病毒增殖时有的通过逆转录合成子代RNA,有的通过自我复制。‎ ‎9.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向”示意图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不能自我复制,ABC错误;其RNA通过逆转录合成DNA,然后整合到人体细胞核内DNA上,随人体DNA复制、转录和翻译,D正确。‎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HIV是RNA病毒,能控制宿主细胞合成逆转录酶,RNA通过逆转录合成DNA,该DNA可整合到人体细胞核内DNA上,随人体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该DNA转录来的RNA可作为HIV的遗传物质。该病毒无法控制宿主细胞合成RNA复制酶,故HIV的RNA不能复制。‎ ‎10.如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 若等位基因M和m分别位于①和⑤上,则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①②③④为一个染色体组 C. 该细胞分裂后一定产生两个精细胞 D. 细胞在图示分裂过程中产生实现了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根据图示染色体组成情况可知,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若等位基因M和m分别位于①和⑤上,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A错误.‎ 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其中①②③④为一个染色体组,移向另一极的为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 该细胞分裂后可能产生两个精细胞或两个极体,C错误.‎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错误.‎ ‎【点睛】细胞中发生着丝点分裂,且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是有丝分裂;姐妹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造成的;基因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和第一极体都进行均等分裂。‎ ‎11.如图所示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 (  )‎ A. 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 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C. 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 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如图的次级精母细胞,左图中前两个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A和a,而右图中相应基因都为a,所以左图中前两个染色体上的A和a不是交叉互换导致的,只能是基因突变形成;右图中能明显看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点睛】姐妹染色单体是等位基因的出现有两种可能,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交叉互换会导致两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都出现等位基因。‎ ‎12.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10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 C. 3号、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 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8‎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人类遗传系谱图,涉及遗传方式的判断和相关概率的计算,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计能力。‎ ‎【详解】3号与4号都患甲病,他们的孩子都正常(只分析甲病),若是伴X遗传,则父患女必患,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题干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10号只患乙病,基因型为XbY,Xb来自5号,5号不患病,细胞中只有一个致病基因,所以致病基因肯定来自于1号, B正确。‎ ‎3号患甲病但子女不患甲病,不患乙病但儿子患乙病,所以基因型是AaXBXb;5号患甲病,且她母亲1号正常(aa),因此她的基因型为Aa,同时她生了2个儿子,一个正常、一个患乙病,因此5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起来就是AaXBXb,C正确。‎ ‎3号基因型为AaXBXb,4号基因型为AaXbY(患甲病但子女不患甲病,不患乙病),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兼患两病的男孩的概率是3/4×1/4=3/16,D错误。‎ ‎【点睛】系谱图中判断遗传方式,首先根据有生无和无生有的现象判断显隐性;再假设伴性遗传,按伴性遗传规律推遗传现象,看与图示或题干信息是否有矛盾做出正确判断。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先分别分析,结果再相乘或组合。‎ ‎13.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D. 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育种原理,涉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通过比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DNA复制过程中结构改变,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和新的性状,可用于诱变育种,A正确。‎ 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三倍体植物可以用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C错误。‎ 由花粉发育成的个体都叫单倍体,D错误。‎ ‎【点睛】三倍体高度不育,不能产生后代,但自身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14.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 C.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4‎ D. 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控制多指的基因用(T、t)表示,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根据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TtXBY和ttXBXb,因此该手指正常患红绿色盲的孩子是男孩,其色盲基因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故A错误;若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故B错误;该夫妇生一个正常的女孩概率为1/2×1/2=1/4,故C正确;根据父亲的基因型TtXBY可知,其产生的精子中,含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不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 3∶1‎ B. 5∶3‎ C. 13∶3‎ D. 7∶1‎ ‎【答案】C ‎【解析】‎ 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W和w表示。依题意可知: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的一对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WXW∶XWXw∶XWY∶XwY=1∶1∶1∶1。可见,在子一代雌果蝇中,基因型为XWXW和XWXw的个体各占1/2,产生的雌配子为3/4XW、1/4Xw;在子一代雄果蝇中,基因型为XWY和XwY的个体各占1/2,产生的雄配子为1/4XW、1/4Xw、1/2Y。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子二代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下表:‎ 雄配子 ‎1/4XW ‎1/4Xw ‎1/2Y 雌配子 ‎3/4XW ‎3/16XWXW(红眼)‎ ‎3/16 XWXw(红眼)‎ ‎3/8XWY(红眼)‎ ‎1/4Xw ‎1/16XWXw(红眼)‎ ‎1/16XwXw(白眼)‎ ‎1/8XwY(白眼)‎ 统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13∶3。综上所述,C正确,A、B、D均错误。‎ ‎16.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 A. 1/16 B. 1/8 C. 1/32 D. 1/64‎ ‎【答案】A ‎【解析】‎ 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控制先天性白内障与眼球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设控制低血钙佝偻病与血钙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B、b。则双亲为:A_XbY(父)和aaXBX-(母),生有正常女孩为aaXbXb,可推出: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 ‎。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其正常的可能性为1/2×1/2=1/4;再生一个女孩,正常的可能性为1/2×1/2=1/4;若一男一女为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1/4×1/4=1/16,A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7.已知某R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7%,尿嘧啶占21%,则转录形成该RNA的基因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为 (  )‎ A. 17% B. 21%‎ C. 无法确定 D. 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DNA中碱基计算,考查对DNA的结构和碱基数量关系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考查利用规律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G=T+C,即嘌呤碱基=嘧啶碱基,因此在基因中嘌呤和嘧啶各占50%,选D。‎ ‎【点睛】DNA有关计算中最基本的依据是:A=T,C=G;A1=T2,T1=A2,C1=G2,G1=C2。以此为依据,结合题意进行推理计算。‎ ‎18.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一个健康的男子与一个该病携带者的女子结婚,生一个患此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 A. 1/25 B. 1/100‎ C. 1/204 D. 1/6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以及应用,关键是通过基因频率的计算求出健康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 ‎【详解】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说明发病率较低,所以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患病基因用a表示,则aa=1/2500,则a的基因频率=1/50,A的基因频率=49/50,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2×49/50×1/50,这个是在整个人群中的频率,占健康男人的比率=Aa÷(AA+Aa)=2Aa÷(2Aa+A2),经计算为2/51。所以与一个该病携带者的女子结婚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2/51×1/4×1/2=1/204,选C.‎ ‎【点睛】健康的男子和携带者结婚生育一个患病女孩,首先要计算这个男子是携带者的概率,然后根据分离规律计算即可.‎ ‎19.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 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 把该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答案】C ‎【解析】‎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形成磷酸二酯键,即作用于①或②部位,A错误;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上,B错误;如果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则DNA分子中的全部碱基数是pm/n,G=(pm/2n)-p,C正确;如果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都含有15N的子链,即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 ‎2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 A. 1/44 B. 1/88‎ C. 7/2 200 D. 3/8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频率计算和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规律、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常染色体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则基因频率a=1/10,A=9/10,得出该正常男性可能为AA或Aa,即排除aa的可能性,经计算该男性为Aa的概率是2/11,该男性不患色盲,基因型是XBY,他与AaXBXb的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2/11×1/4×1/2=1/44,选A。‎ ‎【点睛】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A、a的频率分别为P(A)、P(a),则基因型AA、Aa、aa的频率为:P(AA)=P(A)2,P(aa)=P(a)2,P(Aa)=2P(A)×P(a)。‎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再相乘。‎ ‎21.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二倍体),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 过程②可以取F1中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 过程③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使染色体加倍而成正常植株 D. 经③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中符合生产要求的约占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育种,涉及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杂交育种通过连续自交,淘汰隐性个体,使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A正确。‎ 双亲都是纯合子,F1只有一种基因型,所以任取一植株都可以,B正确。‎ 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所以过程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而成正常植株,C错误.‎ 经③处理后获得的植株有四种数量相等的纯合子,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1/4, D正确.‎ ‎【点睛】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籽。‎ ‎22.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 DNA复制时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受精作用、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容易发生,B正确。‎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在细胞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不能平均分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点睛】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时细胞核融合,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水平;DNA复制时要解旋,结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和细胞分裂的后期.‎ ‎2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工诱变育种能够改变基因结构,且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形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C. 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育种,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种类,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够改变基因结构,但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错误.‎ 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形成的个体是单倍体,B错误.‎ 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错误。‎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不利,但也会出现少数优良性状,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D正确。‎ ‎【点睛】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4.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 甲图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 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 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变异,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间的区别,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详解】甲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乙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 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B错误。‎ 乙图中的右上角的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的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C错误。‎ 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两个单体、两个DNA分子、且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D正确。‎ ‎【点睛】非同源染色体互换判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5.某学习小组以“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及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白化病、在熟悉的4~10个家系中调查 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血友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遗传病调查,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风险调查方法的区别,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A错误.‎ 红绿色盲、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正确,C错误.‎ 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不是伴性遗传,并且遗传病遗传特点的研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D错误.‎ ‎【点睛】学习小组以“研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应选择伴性遗传并,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发病风险的调查应在人群中抽样调查。‎ 二 非选择题 ‎26.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T、t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2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答案】 (1). aaXBXB (2). 2∶1 (3). 常 (4). ttAAXbY (5). 4‎ ‎【解析】‎ ‎【分析】‎ 考点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应用和细胞分裂,考查遗传问题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由已知条件可知,红眼的基因型记作A XB ;粉红眼的基因型记作aaXB ;白眼的基因型记作A Xb 、aaXb 。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aaXBXB)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表明那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且F1代雌、雄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逐对分析,Aa×Aa→1AA、2Aa、1aa,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于是经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在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aaXBXB、aaXBXb):aaXBY=2∶1, ‎ ‎⑵①F2代雌雄比例为3∶5,可推断F1雌雄都是Tt,F2中1/4的雌性tt逆转为雄性,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亲代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ttAAXbY。F1代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TtAAXBY。‎ ‎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用含B、b基因共有的序列做探针,有两个荧光点即说明该细胞含两个x染色体,说明该细胞是正常的细胞,若含四个荧光点说明该细胞含四个x染色体,细胞一极两个,说明原本有两个X染色体,该个体是性反转个体,所以雄性不育个体.‎ ‎【点睛】解决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的变式问题的关键是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弄清,核心是基因的遗传规律没有改变;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可以逐对分析,结果再相乘或组合。‎ ‎27.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1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病发病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Ⅲ-2与Ⅲ-3结婚后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 (4). 3/8 (5). 1/2‎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遗传家系图分析,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及相关计算,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1)I代3、4患甲病,他们的女儿不患病,所以是显性遗传病,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患女必患,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I代1、2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患乙病,所以隐性遗传病,由于I代1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不是常染色体遗传,因此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该病男性只要携带致病基因就是该病的患者,所以表现为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发病率的特点。‎ ‎(3)Ⅲ-2不患甲病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Y;Ⅲ-3患甲病但其母不患甲病,所以关于甲病的基因型是Aa,不患乙病,但Ⅲ-5患乙病,所以他们的母亲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因此Ⅲ-3的基因型是XBXB:XBXb=1:1。结婚后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3/4=3/8,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2×1/2×1/2=1/8,所以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3/8-1/8=1/2。‎ ‎【点睛】判断遗传方式,首先根据有生无或无生有判断显隐性,在用假设法推判断基因位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先逐对分析,结果再相乘或组合;研究两种病时,有两种病都患、都不患、患一种病三种情况。‎ ‎28.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 ‎ ‎(1)图1中BC、DE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细胞,甲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复制和着丝点分裂 (2). 丙、丁 (3). 甲、乙、丙 (4). 4 (5).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分裂,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及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异,属于理解和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1)图1中BC表示染色体上的DNA加倍,原因是DNA复制,DE表示染色体上的DNA减半,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图1中的CD段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2个DNA,即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丙、丁符合要求。‎ ‎(3)图2甲进行有丝分裂、乙是精原细胞、丙是初级精母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4)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应该是相同的基因,出现等位基因可能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点睛】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主要依据是: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联会、有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是否均等。‎ ‎29.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2)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合成情况,该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录时,与DNA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 ‎(4)丙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通过______________上的反密码子来识别mRNA上的碱基,将氨基酸转移到相应位点上。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修饰的结果。‎ ‎【答案】 (1).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2). 线粒体、叶绿体 (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 RNA聚合酶 (5). tRNA (6). 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 考点是DNA复制、基因表达,考查基本知识和识图解答,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1)图示甲以DNA解旋后的两条链为模板、乙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丙发生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所以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DN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所以甲、乙过程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 ‎(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中RNA结合位点即启动子结合后转录开始。‎ ‎(4)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还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修饰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 ‎【点睛】根据图示判断DNA复制和转录的方法:解旋后以一条链为模板的是转录,两条链都做模板的是复制。‎ ‎30.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_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 (1). 28 (2). 结构变异 (3). 杂交育种 (4). aaZW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变异和育种,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基因重组的应用和识图能力。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1)体细胞含56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一个染色体组有28条染色体。‎ ‎(2)由于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是实现了基因的位置改变,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据图可知,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的过程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所以采用的是杂交育种方法;限性斑纹雌蚕的Ⅱ号染色体有2个a基因,W性染色体上有1个A基因,基因型为aaZWA。‎ ‎【点睛】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