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眉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眉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 ‎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该抗花叶病植株是由隐性突变造成的,让该植株自交后代抗病的占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通过诱发大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产生基因突变 ‎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在二次免疫中,抗原可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D.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一般要被相应的酶降解或灭活 ‎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脸:‎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 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 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4.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 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 C.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 ‎5.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a为下丘脑,b为垂体,c可以为胰岛细胞,该图可以表示血糖调节过程 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6.在炎热夏季,我们从室外进入空调屋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冷觉感受器兴奋 ‎ ‎②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兴奋 ‎ ‎③皮肤血管舒张 ‎ ‎④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 ‎⑥机体耗氧量降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 ‎ 二、非选择题 ‎7.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如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g•L﹣1‎ 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 AchE 活性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①‎ ‎0‎ ‎0.18‎ ‎1.56‎ ‎22.7‎ ‎②‎ ‎0.05‎ ‎0.29‎ ‎1.37‎ ‎23.1‎ ‎③‎ ‎1‎ ‎0.57‎ ‎1.08‎ ‎26.9‎ ‎④‎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  ,通过该指标可知  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变化.Ach 发挥效应后在  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  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  .‎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  ,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8.如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 ‎(2)糖尿病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试根据上述过程阐释两种可能的糖尿病的发病机理:①  、②  .‎ ‎(3)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4)若该内分泌腺是甲状腺,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请分析缺碘(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导致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 ‎(5)若该靶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其上的受体可以识别   (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神经递质 ⑤葡萄糖.‎ ‎9.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2)当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雌雄兔相互追逐并完成交配行为,图中与此相关的编号是  .‎ ‎(3)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填系统).‎ ‎(4)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脑脊液 ⑦组织液 ⑧突触间隙液 ⑨细胞内液 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 ‎(5)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10.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  .‎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   (正反馈/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原因是  .‎ ‎11.科学家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1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注: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1)图中所示的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A和C分别是  、  .‎ ‎(2)由图中可以看出所用的运载体B是  .‎ ‎(3)请画出LTP1基因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分析LTP1基因和B所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黏合?  .假设能的话,还必须需要的一种工具酶是  .‎ ‎(4)如何检测LTP1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的表达?  .‎ ‎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该抗花叶病植株是由隐性突变造成的,让该植株自交后代抗病的占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通过诱发大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产生基因突变 ‎【考点】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但不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小.‎ 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可判定出这株植株X是杂合子,则突变之前为隐性纯合子.因此该抗花叶病植株是由显性突变造成的.‎ ‎【解答】解:A、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与它是否为单倍体无关,只需要其细胞具有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即可,A正确;‎ B、据分析可知,该抗花叶病植株是由显性突变造成的,让该植株自交后代抗病的占,B错误;‎ C、植株X是杂合体,自交后会产生纯合体,所以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提高,C错误;‎ D、放射性60Co通过诱发大豆基因中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产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 ‎ ‎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在二次免疫中,抗原可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D.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一般要被相应的酶降解或灭活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酶的特性;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的.‎ ‎【解答】解: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在非细胞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酶在非细胞条件下能发挥作用,A错误;‎ B、激素和抗体一般具有一定特异性,激素可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但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而抗体作用于抗原,抗原不一定是细胞,B错误;‎ C、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 D、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一般要被相应的酶降解或灭活,D正确.‎ 故选:D.‎ ‎ ‎ ‎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脸:‎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 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 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实验组检测结果可知,培养后的“部分淋巴细胞”是效应T细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类细胞具有裂解肺癌细胞和分泌淋巴因子的双重能力,而“胸腺淋巴细胞”是T细胞,M淋巴细胞相当于吞噬细胞起识别呈递抗原作用.‎ ‎【解答】解:A、实验证明M细胞为吞噬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故A正确;‎ B、据表格分析,M细胞刺激后部分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故B正确;‎ C、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故C正确;‎ D、细胞免疫过程中不会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故D错误.‎ 故选:D.‎ ‎ ‎ ‎4.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 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 C.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能量.‎ ‎2、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适当的体温升高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恢复,说明低烧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 ‎【解答】解:A、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其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酸痛的感觉在大脑皮层,A错误;‎ B、人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正确;‎ 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正确.‎ 故选:A.‎ ‎ ‎ ‎5.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a为下丘脑,b为垂体,c可以为胰岛细胞,该图可以表示血糖调节过程 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若图示表示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和传递.‎ ‎2、图示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是甲状腺,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a分泌TRH即d,垂体b分泌TSH即e.‎ ‎【解答】解: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a代表感受器,b代表神经中枢,c代表效应器,d代表传入神经,e代表传出神经,在兴奋的传导过程中,不仅有电信号,还有化学信号,A错误;‎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a分泌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分泌e促甲状腺激素具有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B正确;‎ C、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若a为下丘脑,则b为垂体,c为甲状腺细胞,C错误;‎ 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D错误.‎ 故选:B.‎ ‎ ‎ ‎6.在炎热夏季,我们从室外进入空调屋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冷觉感受器兴奋 ‎ ‎②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兴奋 ‎ ‎③皮肤血管舒张 ‎ ‎④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 ‎⑥机体耗氧量降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①寒冷时,冷觉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①正确;‎ ‎②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兴奋性增强,②正确; ‎ ‎③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③错误;‎ ‎④寒冷时,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耗氧量增加,④正确; ‎ ‎⑤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⑤错误;‎ ‎⑥寒冷时,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耗氧量增加,⑥错误 故选:B.‎ ‎ ‎ 二、非选择题 ‎7.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如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g•L﹣1‎ 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 AchE 活性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①‎ ‎0‎ ‎0.18‎ ‎1.56‎ ‎22.7‎ ‎②‎ ‎0.05‎ ‎0.29‎ ‎1.37‎ ‎23.1‎ ‎③‎ ‎1‎ ‎0.57‎ ‎1.08‎ ‎26.9‎ ‎④‎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通过该指标可知 ④ 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特异性受体 变化.Ach 发挥效应后在 乙酰胆碱 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 胆碱 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 弱 .‎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 重复训练 ,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考点】突触的结构;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本题以神经调节为载体,综合考察神经调节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出前膜,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神经递质作用完后,会被相关的酶水解,产物之一是胆碱.‎ ‎【解答】解:(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④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产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慢.‎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故答案为:‎ ‎(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④‎ ‎(2)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乙酰胆碱 胆碱 ‎(3)弱 ‎(4)重复训练 ‎ ‎ ‎8.如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 ‎(2)糖尿病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试根据上述过程阐释两种可能的糖尿病的发病机理:①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② 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识别和结合存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 ‎(3)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先上升后下降 .‎ ‎(4)若该内分泌腺是甲状腺,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请分析缺碘(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导致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碘病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从而使甲状腺补偿性增生、肿大. .‎ ‎(5)若该靶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其上的受体可以识别 ②④⑤  (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神经递质 ⑤葡萄糖.‎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分析题图: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改变细胞的代谢.‎ ‎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解答】解:(1)由于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所以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 ‎(2)糖尿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②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识别和结合存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3)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合成以及对葡萄糖的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4)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于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活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导致大脖子病.‎ ‎(5)血糖浓度可以直接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下丘脑可以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故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可以识别②④⑤.‎ 故答案为:‎ ‎(1)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2)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②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识别和结合存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3)先上升后下降 ‎(4)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碘病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调 节使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从而使甲状腺补偿性增生、肿大.‎ ‎(5)②④⑤‎ ‎ ‎ ‎9.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 ‎(2)当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雌雄兔相互追逐并完成交配行为,图中与此相关的编号是 ②③④⑦⑧ .‎ ‎(3)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共同作用的结果(填系统).‎ ‎(4)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A ‎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脑脊液 ⑦组织液 ⑧突触间隙液 ⑨细胞内液 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 ‎(5)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增加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物质是激素,免疫系统分泌的是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解答】解:(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交配行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的过程有②③④⑦⑧.‎ ‎(3)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4)体液包括细胞内液(⑨)和细胞外液(③④⑥⑦⑧),故选:A.‎ ‎(5)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②③④⑦⑧‎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4)A ‎(5)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 ‎ ‎10.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 效应器 .‎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中的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 .‎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 正反馈  (正反馈/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大脑皮层对脊髓中的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差 .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原因是 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由题干和图可知,本题是排尿反射的题目,先结合题图对排尿反射的过程进行梳理,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分析回答.‎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在排尿反射中做的效应器.‎ ‎(2)分析题图可知,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是:膀胱壁感受器→c→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神经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纤维的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所以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内形成向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排尿反射是正反馈调节,意义是使排尿反射得到加强,有利于快速、充分排尿.‎ ‎(4)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受到惊吓后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因此出现小便失禁;由于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会出现多尿症状.‎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2)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中的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 ‎(3)正反馈 ‎(4)大脑皮层对脊髓中的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差 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 ‎ ‎11.科学家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1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注: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1)图中所示的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A和C分别是 提取目的基因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2)由图中可以看出所用的运载体B是 质粒 .‎ ‎(3)请画出LTP1基因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分析LTP1基因和B所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黏合? 能 .假设能的话,还必须需要的一种工具酶是 DNA连接酶 .‎ ‎(4)如何检测LTP1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的表达? 检测转基因啤酒酵母能否产生LTP1蛋白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1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的过程.图中A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B为质粒;C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解答】解:(1)图中A表示提取目的基因,C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由图中可以看出所用的运载体B是环状的质粒.‎ ‎(3)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则其切割后的产物为:、.LTP1基因和质粒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能黏合.‎ ‎(4)检测LTP1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的表达的方法是检测转基因啤酒酵母能否产生LTP1蛋白.‎ 故答案为:‎ ‎(1)提取目的基因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质粒 ‎(3) 能 DNA连接酶 ‎(4)检测转基因啤酒酵母能否产生LTP1蛋白 ‎ ‎ ‎2016年11月15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