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果蝇的受精卵 B.人的精子 C.四倍体水稻的精子 D.人的表皮细胞 2.关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中编码RNA聚合酶的基因不表达 B.一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tRNA上的一种密码子配对 C.线粒体、叶绿体中可发生DNA复制,但不进行基因的表达 D.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种肽链 3.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的重要作用是( ) 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②加速细胞染色体复制 ③使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成熟的性细胞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4.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核糖核苷酸→mRNA ④钾离子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渗透作用. A.除⑦外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⑧ D.②③④⑥⑧ 5.某家庭中,丈夫正常,妻子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两个女儿正常.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位子X染色体上 C.两个女儿的基因型相同 D.两个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 C.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而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所结果实种子大的植株 7.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8.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 ②多倍体育种仅局限在植物范围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 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⑦ D.④⑥ 9.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10.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A.上述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UUC、UCU、CUU 和UUA、UAC、ACU、CUU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11.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12.下列关于变异和进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 D.三倍体西瓜真的一颗种子都没有 13.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三倍体植物是不同于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新物种 B.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引起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 C.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意味着产生了生殖隔离 D.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14.如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⑥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过程④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⑤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培体种子获得纯合品种 D.若⑦过程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 15.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16.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7.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下一代 B.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基因重组 C.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D.甲、乙、丙三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18.从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B.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19.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 ) A.染色体数目相同 B.基因型相同 C.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D.DNA数目相同 20.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育种方法中,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四倍体草毒一多倍体育种 B.青霉素高产菌株一诱变育种 C.“黑农五号”大豆一单倍体育种 D.中国荷斯坦奶牛一杂交育种 21.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 B.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 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 22.如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D 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 B.经 A、B、C 途径的育种方法一般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通过 E 方法育种需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 D.四倍体草莓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23.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24.对下列图示理解正确的是( ) A.A图可以表示为基因自由组合 B.若B图中的1为核酸,则2、3可分别表示为DNA、RNA中的一种 C.C图体现了DNA复制的双向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D图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 25.某生物种群的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Aa,在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后,该生物种群分为三个互不联系的小种群甲、乙、丙.一段时间后甲种群中部分个体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变异产生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丙种群中出现了新的等位基因a1.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中发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乙种群发生了进化 C.丙种群出现新的基因a1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剧烈的地壳运动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形成了地理隔离 26.当“康泰克”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7.下列生物体内的物质中,最可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ATP水解酶 B.糖原 C.神经递质 D.载体蛋白 28.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29.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30.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的是( ) A.组织水肿 B.尿毒症 C.中暑 D.肥胖 31.如图细胞X和细胞Y表示红细胞和肝细胞中的一种,A、B、C、D分别表示四种体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X表示红细胞,细胞Y表示肝细胞 B.A、B、C、D共同构成了细胞外液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和B D.氧气浓度大小为细胞X>A>B>细胞Y 32.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极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血液中钙盐过多会引起肌无力 C.毛细血管破裂会引起局部水肿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3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为:体外>内环境>细胞 B.①表示主动运输 C.②表示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D.经由Ⅳ排出体外的物质可以是水分、部分代谢废物 36.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8.如图是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③④⑤共同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肾炎导致⑤处的渗透压升高引发组织水肿 C.氧气在体内的扩散途径是⑤→④→② D.若图为胰岛组织,⑥处的氨基酸浓度比①处低 39.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 40.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 41.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请回答: 亲本组和 F1 F2 紫色叶 绿色叶 紫色叶 绿色叶 ①紫色叶×绿色叶 121 0 451 30 ②紫色叶×绿色叶 89 0 242 81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自交后代全为紫色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2.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 43.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这里完成.图A为肝脏组织示意图,图B表示内环境各成分及其与细胞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所以相对于a端,b端的尿素含量会 ,氧气的浓度 ,二氧化碳的含量 .饭后,a端葡萄糖浓度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b端. (2)从图B所示组织液与血浆的关系来看,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很多,但直接的生理因素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相对渗透压的变化.当组织由于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后,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 (填“大于”或“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 (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肾小球的通透性加强会导致血浆蛋白滤入原尿,而肾小管又不能将其重吸收,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 (填“大于”或“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 (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果蝇的受精卵 B.人的精子 C.四倍体水稻的精子 D.人的表皮细胞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2、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果蝇的受精卵含有二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人的精子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四倍体水稻的精子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 D、人的表皮细胞是正常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2.关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中编码RNA聚合酶的基因不表达 B.一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tRNA上的一种密码子配对 C.线粒体、叶绿体中可发生DNA复制,但不进行基因的表达 D.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种肽链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mRNA分子可以被重复利用,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从而指导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DNA,均可发生DNA的复制和表达. 【解答】解:A、“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RNA聚合酶基因,A错误; B、一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tRNA上的一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可发生DNA复制,也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C错误; D、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条并同种肽链,D错误. 故选:B. 3.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的重要作用是( ) 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②加速细胞染色体复制 ③使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成熟的性细胞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来诱导多倍体形成,也可以用低温处理诱导多倍体形成.它们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 【解答】解: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级,①正确; ②秋水仙素不能加速细胞染色体复制,②错误; ③秋水仙素不会使染色体联会紊乱,只有染色体组数为奇数时,染色体才会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成熟的性细胞,③错误. 故选:A. 4.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核糖核苷酸→mRNA ④钾离子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渗透作用. A.除⑦外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⑧ D.②③④⑥⑧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属于已经高度分化,不能继续分裂,故没有DNA复制和染色体的变化,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这一过程中合成RNA聚合酶及mRNA;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及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会发生[H]+O2→H2O;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①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进行核DNA→核DNA,故①错误; ②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基因表达合成蛋白质,如RNA聚合酶,故②正确; ③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物是mRNA,故③正确; ④K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故④正确; ⑤水稻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分裂,染色体只能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不能转化成染色体,故⑤错误;、 ⑥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其中[H]+O2→H2O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故⑥正确; ⑦H2O→[H]+O2表示光反应阶段,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⑦错误; ⑧根尖成熟区有大液泡,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而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能进行渗透作用,故⑧正确. 故选:D. 5.某家庭中,丈夫正常,妻子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两个女儿正常.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位子X染色体上 C.两个女儿的基因型相同 D.两个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方法. 1、遗传方式判定顺序: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是否患者全为男性)→确定是否为母系遗传(是否为母系遗传)→确定是显、隐性→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2、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1)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为伴X隐性遗传.(2)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伴X显性遗传.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如果系谱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从可能性大小上判断:(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是显性遗传病.(2)若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率相当,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3)若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几率相关很大,则该病极有可能是伴性遗传. 【解答】解:A、该病可以是显性遗传病,也可以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致病基因位子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 CD、若为隐性遗传病,妻子一定给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给女儿,女儿表现正常,则女儿一定是携带者;若为显性遗传病,女儿表现正常,则一定是隐性纯合子.因此,两个女儿的基因型相同,C正确;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 C.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而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所结果实种子大的植株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中碱基对改变,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应用物理、化学因素等可以提高突变频率,较快获得优良性状. 3、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抑制细胞正常的分裂,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解:A、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型,B正确; C、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C正确;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以获得多倍体,多倍体的特点是茎秆粗壮、所结果实种子大,D正确. 故选:A. 7.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也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增加的同时,淋巴液的生成也增加. 【解答】解: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可渗透进入淋巴使淋巴增加. 故选:A. 8.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 ②多倍体育种仅局限在植物范围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 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⑦ D.④⑥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需要用杂交法完成,错误; ②多倍体育种不只仅局限在植物范围,有在动物中进行的,如三倍体鲤鱼.错误;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错误;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正确; 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错误; 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正确; 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不相同,错误. 所以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④⑥. 故选:D. 9.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短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A错误; 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B正确; C、抗维生素D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 D、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 故选:B. 10.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A.上述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UUC、UCU、CUU 和UUA、UAC、ACU、CUU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表格: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实验一的密码子可能有三种,即UUC、UCU、CUU;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即UUA、UAC、ACU、CUU,但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只有3种,所以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解答】解:A、正常细胞内的DNA能转录合成mRNA,所以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避免干扰实验,故A正确; B、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则实验一的密码子可能有三种,即UUC、UCU、CUU,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即UUA、UAC、ACU、CUU,故B正确; C、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而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只有3种,所以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C正确; D、实验二的密码子中没有UUC,但生成的多肽中含有亮氨酸,所以不能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故D错误. 故选D. 11.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脱水缩合过程,乙图表示翻译过程,丙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一对脱氧核苷酸,丁图表示多肽链的一部分.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⑤是肽键,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是酶,属于蛋白质,因而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A正确; B、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mRNA、核糖体和tRNA,而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分别是多肽和R基,B正确; C、丙图中的虚线表示碱基对形成的氢键,在乙图的③tRNA中也会出现,C错误; D、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又S可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团中,所以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变异和进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 D.三倍体西瓜真的一颗种子都没有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正确;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单倍体幼苗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 D、三倍体无子西瓜,含有3个染色体组,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中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一般不能产生种子,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产生种子,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三倍体植物是不同于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新物种 B.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引起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 C.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意味着产生了生殖隔离 D.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1、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属于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解答】解:A、三倍体植物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属于新物种,A错误; B、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引起子代与亲代性状的差异,B正确; C、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并不意味着产生了生殖隔离,C错误; 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故选:B. 14.如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⑥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过程④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⑤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培体种子获得纯合品种 D.若⑦过程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 【考点】杂交育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诱变育种.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为杂交育种,并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⑤是选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⑥是诱变育种;⑦是多倍体育种. 【解答】解:A、过程⑥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的优点是提高变异的频率,A错误; B、过程④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正确; C、⑤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品种,C错误; D、⑦过程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B. 15.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细胞中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基因的分离定律和DNA复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BB的概率为=,A正确; B、细胞中元素的鲜重含量依次为O、C、H、N,故②为最多的元素O,B正确; C、丙图中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为Aa的概率为×=,都为AA的概率为×=,所以3、4号相同的概率为,C错误; D、丁图中所描述的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了亲代的各一条链,体现了半保留复制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16.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由于该系谱图中不能判断显隐性,因此可能情况有多种,此时应对每个选项逐个分析,以确定答案,一般不可能是某种性染色体遗传病,因此需根据性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判断. 【解答】解: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无性别之分,此处表现正常的为aa,第二代和第三代中的个体可均为Aa,A正确;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无性别之分,此处患病的可用bb表示,两个表现正常的为Bb,B正确;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母亲有病儿子肯定有病,父亲正常女儿可能有病,与图示相符,C正确;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有交叉遗传的特点,一般女儿患病,其父亲肯定患病,与该系谱图不符合,D错误. 故选:D. 17.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下一代 B.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基因重组 C.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D.甲、乙、丙三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很明显图中“环形圈”是上面一条染色体多了一段,或下面一条染色体少了一段,因此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乙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丙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解答】解:A、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增添,乙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丙图是基因重组,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B、乙图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B错误; C、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增添,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错误; D、甲图和乙图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但丙图是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D错误. 故选:A. 18.从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B.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A正确; B、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分离,后代出现AA、Aa、aa,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D正确. 故选:B. 19.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 ) A.染色体数目相同 B.基因型相同 C.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D.DNA数目相同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解答】解:A、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基因型为AAaaBBbb,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同源染色体对数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 故选:A. 20.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育种方法中,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四倍体草毒一多倍体育种 B.青霉素高产菌株一诱变育种 C.“黑农五号”大豆一单倍体育种 D.中国荷斯坦奶牛一杂交育种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解答】解:A、四倍体草莓的培育采用的是多倍体育种方法,A正确; B、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的,B正确; C、“黑农五号”大豆是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的,C错误; D、中国荷斯坦奶牛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的,D正确. 故选:C. 21.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 B.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 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并筛选出新品种,A错误; B、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体,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C、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正确; D、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个体与AAbb的新品种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A. 22.如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D 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 B.经 A、B、C 途径的育种方法一般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通过 E 方法育种需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 D.四倍体草莓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G→H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杂交育种在F2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一般从F2开始选种,A正确; B、经 A、B、C 途径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通常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因此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 C、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所以需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C正确; D、四倍体草莓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D正确. 故选:B. 23.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原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解答】解: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环境选择被淘汰.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A错误. B、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进化.故C正确. D、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故D错误. 故选:C. 24.对下列图示理解正确的是( ) A.A图可以表示为基因自由组合 B.若B图中的1为核酸,则2、3可分别表示为DNA、RNA中的一种 C.C图体现了DNA复制的双向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D图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据图示可知,A图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示杂合子的性状分离过程,故可以表示为分离定律;核酸包括DNA和RNA,若B图中的1为核酸,则2、3可分别表示为DNA和RNA;C图体现了DNA复制时一条链为母链,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故体现了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图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可同时进行翻译过程,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 【解答】解:A、A图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可以表示为分离定律,A错误; B、核酸只包括DNA和RNA,若B图中的1为核酸,则2、3不能表示为DNA、RNA,B错误; C、据图示可知,C图体现了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未体现双向复制特点,C错误; D、D图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可同时进行翻译,故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D正确. 故选:D. 25.某生物种群的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Aa,在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后,该生物种群分为三个互不联系的小种群甲、乙、丙.一段时间后甲种群中部分个体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变异产生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丙种群中出现了新的等位基因a1.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中发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乙种群发生了进化 C.丙种群出现新的基因a1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剧烈的地壳运动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形成了地理隔离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甲种群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B、乙种群发生了进化,B正确; C、丙种群出现新的基因a1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剧烈的地壳运动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发生了进化,形成了地理隔离,D正确. 故选:C. 26.当“康泰克”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解答】解:(1)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 (2)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 故选:C. 27.下列生物体内的物质中,最可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ATP水解酶 B.糖原 C.神经递质 D.载体蛋白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 【解答】解:A、ATP水解酶属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糖原属于动物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28.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需要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答】解:A、肺泡腔内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血浆为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C正确; D、膀胱腔内的尿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9.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的考查,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A正确; B、合成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30.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的是( ) A.组织水肿 B.尿毒症 C.中暑 D.肥胖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解答】解:A、组织水肿的原因较多,但大都是因为内环境失调引起的,A正确; B、尿毒症是因为肾脏有问题代谢废物不能排除,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B正确; C、天气炎热,超出人体调节能力,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出现中暑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 D、营养过剩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D. 31.如图细胞X和细胞Y表示红细胞和肝细胞中的一种,A、B、C、D分别表示四种体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X表示红细胞,细胞Y表示肝细胞 B.A、B、C、D共同构成了细胞外液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和B D.氧气浓度大小为细胞X>A>B>细胞Y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若X表示红细胞,那么D为细胞内液,A为血浆、B为组织液、与题意不符; 若细胞X表示肝细胞,那么D为细胞内液,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与题意相符. 【解答】解:A、根据试题分析,细胞X表示肝细胞,那么细胞Y表示红细胞,A错误; B、根据试题分析,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D为细胞内液,A、B、C共同构成了细胞外液,B错误; 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组织液和B血浆,C正确; D、氧气是由红细胞携带运输的,通过自由扩散,氧气由红细胞扩散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细胞内,故氧气浓度大小为细胞Y红细胞)>B>A>细胞X(肝细胞),D错误. 故选:C. 32.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使组织中代谢废物的累积,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把血浆中的水分吸了过来导致水肿,①正确;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 ③寄生虫阻塞淋巴管,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③正确; ④肾炎导致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④正确;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⑤正确. 故选:D. 3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极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血液中钙盐过多会引起肌无力 C.毛细血管破裂会引起局部水肿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 B、血液中钙盐过多会引起肌无力,钙过少会引起抽搐,B正确; C、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而引起局部水肿,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3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B正确;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正确; D、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D错误. 故选:D. 3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为:体外>内环境>细胞 B.①表示主动运输 C.②表示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D.经由Ⅳ排出体外的物质可以是水分、部分代谢废物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据图分析:Ⅰ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消化吸收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氧气由体外经扩散作用从内环境进入细胞,故氧气浓度为:体外>内环境>细胞,A正确; B、Ⅱ为消化系统,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到达内环境,①表示消化吸收,但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如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B错误; C、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水分和部分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B. 36.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血浆pH的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 【解答】解: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值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了过量的酸或碱,则滴加过量碱是PH值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值会降低. 故选:D. 3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 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 D、①是细胞外液,而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D. 38.如图是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③④⑤共同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肾炎导致⑤处的渗透压升高引发组织水肿 C.氧气在体内的扩散途径是⑤→④→② D.若图为胰岛组织,⑥处的氨基酸浓度比①处低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②为细胞内液、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⑤为血浆.肝糖原可以与血糖相互转化,当人体饥饿时,肝糖原可以水解产生葡萄糖释放到血浆中.体内的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解答】解:A、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⑤为血浆,③④⑤共同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肾小囊肾炎时,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进入肾小管,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发组织水肿,B错误; C、氧气由红细胞携带,最终扩散进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体内的扩散途径是⑤血浆→④组织液→②细胞内液,C正确; D、饭后一小时,由于消化的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血液中的氨基酸等物质浓度也上升,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氨基酸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根据血流方向判断,⑥处的氨基酸浓度比①处低,D正确. 故选:B. 39.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解答】解:A、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东北虎和华南虎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 C、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但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存在着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40.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调节机制和举例,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在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的 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温度和渗透压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所以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A正确; B、内环境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维持,B错误; C、内环境的酸碱度主要依靠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系,C正确; D、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 41.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请回答: 亲本组和 F1 F2 紫色叶 绿色叶 紫色叶 绿色叶 ①紫色叶×绿色叶 121 0 451 30 ②紫色叶×绿色叶 89 0 242 81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 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AABB×aabb ,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自交后代全为紫色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或aaBB)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紫色叶:绿色叶=1:1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组合①的F2中紫色叶:绿色叶=15:1可知,组合①中F1为AaBb,且绿色为aabb,紫色为A_B_、A_bb、aaB_. 【解答】解:(1)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号和8号染色体),所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分析可知,组合①紫色叶×绿色叶获得子代为AaBb,所以亲本为AABB×aabb. 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其中AaBb、Aabb、aaBb自交后代会出现绿色,占+=,所以子代全是紫色的概率为. (3)组合②的F2中紫色:绿色=3:1,所以F1中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即为Aabb或aaBb,可知亲本紫色植株为AAbb或aaBB.组合②的F1为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比为1:1,所以测交后子代表现型为紫色叶:绿色叶=1:1.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2)AABB×aabb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2.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2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 8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XrY 和 Y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r、XRXrY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3:1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有: ①看N前面的系数,系数是几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②看同种形态的染色体的条数,如果每种形态均为3条,即为3个染色体组,如果几乎每种形态都是两条,只有其中一条是三条(单条)的,则是三体(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别增添(缺失),仍为2个染色体组. (2)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的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答】解:(1)正常果蝇为二倍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虽然同源染色体已复制,但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着丝点,染色体数未改变,后期仍为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有8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为三条,其中任意两条配对正常分离,而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产生含两条或一条性染色体的配子,可以是Xr或者Y单独移向一极,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Xr:2XrY:1XrXr:1Y.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 (3)aaXrXr与AAXRY,F1的基因型是AaXRXr、AaXrY,F2中灰身红眼的概率是×=,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所以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F2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RXr或是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rY或是AaXrY,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的概率是aa=××=,子代中出现白眼的概率是XrXr+XrY=,所以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2 8 (2)XrY Y XRXr、XRXrY (3)3:1 43.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这里完成.图A为肝脏组织示意图,图B表示内环境各成分及其与细胞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所以相对于a端,b端的尿素含量会 增加 ,氧气的浓度 减少 ,二氧化碳的含量 增加 .饭后,a端葡萄糖浓度 大于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b端. (2)从图B所示组织液与血浆的关系来看,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很多,但直接的生理因素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相对渗透压的变化.当组织由于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后,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肾小球的通透性加强会导致血浆蛋白滤入原尿,而肾小管又不能将其重吸收,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A图:图A为肝脏组织示意图,a→b表示血流方向. 分析B图:图B表示内环境各成分及其与细胞间的关系,其中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也可以单向转化为组织液;细胞与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也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1)分析图A可知,血流方向a→b,由题意可知,尿素是在肝脏合成并运输到肾脏排出,所以b端尿素含量较高;氧气参与组织细胞的代谢,二氧化碳则是代谢产物,所以b端氧气浓度较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饭后,血糖浓度升高,在肝脏部分葡萄糖合成糖原,因此a端葡萄糖浓度大于b端. (2)当组织由于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后,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最终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长期的营养不良就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肾小球的通透性加强就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原尿,而肾小管又不能将其重吸收时,血浆的渗透压降低,造成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大于血浆的渗透压;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时,组织液中的物质不能及时被细胞利用而累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故答案为: (1)增加 减少 增加 大于 (2)大于 小于 大于 小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