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普通高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 ‎1.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 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 C.都是隐性个体 D.都是显性个体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下列哪项不是F2产生典型性状分离比的必备条件(  )‎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 B.环境对基因型表达的影响程度相同 C.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 D.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均不位于性染色体上 ‎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玉米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 A.纯合抗病与纯合感病 B.杂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C.纯合感病与杂合抗病 D.纯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5.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D、d).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D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红花个体AaBbCcDd自交,则子一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 A.27:1 B.27:37 C.81:1 D.81:175‎ ‎6.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建立了遗传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徳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7.某植物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不论正交成反交,F1均为红色,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总不是3:1,下列原因中肯定错误的是(  )‎ A.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 B.该植物可能是多倍体 C.该性状可能是细胞质遗传 D.可能是某一基因型配子或胚胎有部分致死的现象 ‎8.某昆虫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型为Aa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3:5.下列假设能解释该实验结果的是(  )‎ A.aX的雌配子不能受精 B.AAXX的个体不能存活 C.aaXX的受精卵发育为雄虫 D.AY的雄配子存活率显著降低 ‎9.人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 A.4种含氮碱基 B.4种脱氧核苷酸 C.8种核苷酸 D.2种五碳糖 ‎10.在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对噬菌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它与下列哪一结构相类似(  )‎ A.核糖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 ‎11.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单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和②两处 B.AMP的结构与图所示结构类似 C.③在病毒中共有5种 D.植物体内的③有8种,②有2种 ‎12.现有两组豌豆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豌豆的染色体组成中DNA占36.7%,RNA占9.6%,蛋白质占48.9%.以上数据表明(  )‎ A.染色体不是DNA唯一的载体 B.染色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 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3.下列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基因的每个碱基都对应控制一种氨基酸 B.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蛋白质表现出来的 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14.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15.下列有关公鸡体内细胞分裂后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4个染色体组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含1条Y染色体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 ‎16.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氢键 C.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17.一个DNA片段,经过连续两次复制,共需要12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7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该DNA片段具有的碱基是(  )‎ A.220个 B.440个 C.260个 D.520个 ‎18.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A.①② B.② C.③ D.③④‎ ‎19.研究发现,在真核基因中,编码序列在整个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总数的10%.一段真核基因由1.2×10n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则其表达过程中所需要的氨基酸总数最接近(  )‎ A.1×10n﹣1 B.I×10n C.2×lOn﹣1 D.2×lOn﹣2‎ ‎20.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表示某种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为RNA聚合酶 B.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过程I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 D.转录的方向由b到a ‎21.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③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中 B.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①~⑤过程 C.①~⑤的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22.下列对果蝇某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复制时,不会出现差错 B.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A、T碱基均以氢键连接 C.全部碱基中,若C占30%,则A占20%‎ D.转录出的mRNA只能指导一条肽链的合成 ‎23.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1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这一实例说明(  )‎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4.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正常,妻子的父母均正常,妹妹患有半乳糖血症;丈夫的父亲无致病基因,母亲是携带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25.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二胎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題.计划生育二胎的准父母们都期望能再生育一个健康的无遗传疾病的“二宝”.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可用“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被调查的正常人数×100%”表示 B.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 C.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D.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2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B.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C.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D.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2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D.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8.如图显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及其基因,下面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的是(  )‎ A. B. C. D.‎ ‎29.关于变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C.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都叫单倍体 D.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30.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比个体AaBb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31.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与另一母本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父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 B.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 ‎32.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Bb的花生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bb,有关该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b产生的两种精子(或卵细胞)的比例为1:1‎ B.Bb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100%的纯合体 D.育种过程中发生了进化 ‎33.下面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B.基因工程生产药品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C.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实验,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D.把外源基因转入叶绿体DNA中有助于防止基因污染 ‎34.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而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35.在5000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1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 B.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C.A1的基因频率为40%,A2的基因频率为60%‎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36.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琬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A和aa的频率均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 ‎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6分)‎ ‎37.如图所示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  (并按生理过程的先后排序).形成四分体的细胞是图1中的细胞  ,对应于图2中的  时期.‎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细胞⑤的名称是  .‎ ‎(3)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  时期,原因是  .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中的细胞  .‎ ‎38.人体细胞内等位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可编码S蛋白.图1为某一生理过程简图,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甲结构代表的是一个  分子的结构简图,组成甲结构的单体是  ,图中被运输的氨基酸是  (脯氨酸密码子为CCG,精氨酸密码子为CGG,丙氨酸密码子为GCC,甘氨酸密码子为GGC).‎ ‎(2)图1所示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图1中显示了两类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它们分别发生在  之间.‎ ‎(3)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3中的  (填“a”或“b”)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 ‎(4)基因S在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S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 ‎39.以下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2的基因型是  ,Ⅲ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2)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  (“父亲”或“母亲”),理由是  .‎ ‎(3)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  ,若父亲的基因型为Aa,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甲病的概率为  .‎ ‎40.番施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X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步骤Ⅰ、Ⅱ分别表示  过程.‎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植株A的基因型是  ,请简单写出你的解题思路:  .‎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  .用植株B作母本,马钤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例为  .‎ ‎②‎ 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说明不同情况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注:6号染色体四体的受精卵不能成活.)  .‎ ‎41.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其原因是  ,与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地块种植不同品种油菜,可增加  的多样性.‎ ‎(2)F1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的BC1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用字母表示).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  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嚢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  .‎ ‎(4)除如图所示获得抗线虫病油菜的途径外,还可采用  技术定向获得抗线虫病油菜.通常在田间种植抗线虫病油菜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抗线虫病油菜或其他作物,该做法能使胞囊线虫种群  .‎ ‎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普通高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 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 C.都是隐性个体 D.都是显性个体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豌豆的特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解答】解: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其在自然情况下只能进行自交,因此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仍表现为隐性.‎ 故选:C.‎ ‎ ‎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下列哪项不是F2产生典型性状分离比的必备条件(  )‎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 B.环境对基因型表达的影响程度相同 C.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 D.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均不位于性染色体上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解答】解:A、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得出此结论所必备的条件,A正确;‎ B、环境对基因型表达的影响程度相同,是得出此结论所必备的条件,B正确;‎ C、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是得出此结论所必备的条件,C正确;‎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因此“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均不位于性染色体上”不是得出此结论所必备的条件,D错误.‎ 故选:D.‎ ‎ ‎ ‎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 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测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解答】解: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A错误;‎ B、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B错误;‎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得到纯合体,C正确;‎ D、自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可用测交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 ‎ ‎4.玉米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 A.纯合抗病与纯合感病 B.杂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C.纯合感病与杂合抗病 D.纯合抗病与纯合抗病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抗病玉米的基因型有AA和Aa,感病玉米的基因型为aa.‎ ‎【解答】解:A、纯合抗病AA与纯合感病aa的后代都是抗病Aa,A错误;‎ B、杂合抗病Aa与纯合抗病AA的后代都是抗病,但基因型有AA和Aa,说明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后代,B正确;‎ C、纯合感病aa与杂合抗病Aa的后代为感病aa与杂合抗病Aa,产生的表现型不同,C错误;‎ D、纯合抗病AA与纯合抗病AA的后代都是抗病AA,D错误.‎ 故选:B.‎ ‎ ‎ ‎5.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D、d).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D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红花个体AaBbCcDd自交,则子一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 A.27:1 B.27:37 C.81:1 D.81:175‎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D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解答】解:由于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所以红花个体AaBbCcDd自交,子一代中红花的比例为×××=,则白花的比例为1﹣=.因此,子一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81:175.‎ 故选:D.‎ ‎ ‎ ‎6.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建立了遗传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徳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但并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A错误;‎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在S型死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B错误;‎ C、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构建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D错误.‎ 故选:C.‎ ‎ ‎ ‎7.某植物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不论正交成反交,F1均为红色,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总不是3:1,下列原因中肯定错误的是(  )‎ A.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 B.该植物可能是多倍体 C.该性状可能是细胞质遗传 D.可能是某一基因型配子或胚胎有部分致死的现象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不论正交成反交,F1均为红色,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如果红花和白花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情况下,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解答】解:A、由于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红色,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总不是3:1,不符合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分离比,所以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如果该植物是多倍体,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不可能是1:1,所以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B正确;‎ C、由于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不论正交成反交,F1均为红色,所以该性状不可能是细胞质遗传,C错误;‎ D、如果该植物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某一基因型配子或胚胎有部分致死的现象,则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D正确.‎ 故选:C.‎ ‎ ‎ ‎8.某昆虫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型为Aa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3:5.下列假设能解释该实验结果的是(  )‎ A.aX的雌配子不能受精 B.AAXX的个体不能存活 C.aaXX的受精卵发育为雄虫 D.AY的雄配子存活率显著降低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昆虫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型为Aa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理论值为♀:♂=1:1,基因组成有1AAXX、2AaXX、1aaXX、1AAXY、2AaXY、1aaXY.‎ ‎【解答】解:A、如果aX的雌配子不能受精,但子代♀:♂仍为1:1,A错误;‎ B、如果AAXX的个体不能存活,则子代♀:♂=3:4,B错误;‎ C、如果aaXX的受精卵发育为雄虫,则子代♀:♂=3:5,C正确;‎ D、如果AY的雄配子存活率显著降低,但子代♀:♂仍为1:1,D错误.‎ 故选:C.‎ ‎ ‎ ‎9.人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 A.4种含氮碱基 B.4种脱氧核苷酸 C.8种核苷酸 D.2种五碳糖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解答】解:A、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含氮碱基(A、T、G、C)A正确;‎ B、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初步水解后可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由以上B的分析,C错误;‎ D、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1种五碳糖(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A.‎ ‎ ‎ ‎10.在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对噬菌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它与下列哪一结构相类似(  )‎ A.核糖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解答】解:A、核糖体所由核糖体RNA和蛋白质构成,用于合成蛋白质,A错误;‎ B、中心体不含DNA,B错误;‎ C、线粒体有具体的结构,内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物质,C错误;‎ 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D正确.‎ 故选:D.‎ ‎ ‎ ‎11.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单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和②两处 B.AMP的结构与图所示结构类似 C.③在病毒中共有5种 D.植物体内的③有8种,②有2种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分析题图:题图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 ‎【解答】解:A、DNA与RNA单体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二者的不同表现在②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和③(分别为A、T、G、C和A、U、G、C)两处,A错误;‎ B、AMP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A),与图所示结构类似,B正确;‎ C、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③含氮碱基共有4种(A、T、G、C或A、U、G、C),C错误;‎ D、植物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含有的③有5种(A、T、G、C、U)、②有2种(核糖和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B.‎ ‎ ‎ ‎12.现有两组豌豆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豌豆的染色体组成中DNA占36.7%,RNA占9.6%,蛋白质占48.9%.以上数据表明(  )‎ A.染色体不是DNA唯一的载体 B.染色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 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从题中所列数据可知,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染色体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知,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还有少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可以说明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A正确;‎ B、由题干信息“豌豆的染色体组成中DNA占36.7%,RNA占9.6%,蛋白质占48.9%”,可以推知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 C、题干中的两组数据不能表明DNA能传递遗传信息,C错误;‎ D、题干中的两组数据不能表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 ‎ ‎13.下列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基因的每个碱基都对应控制一种氨基酸 B.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蛋白质表现出来的 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A、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对应基因中的6个碱基,因此组成基因的每个碱基不能对应控制一种氨基酸,A错误;‎ B、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蛋白质表现出来的,B错误;‎ C、一个性状可以有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控制多个性状,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正确.‎ 故选:D.‎ ‎ ‎ ‎14.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1)甲图中,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却产生了基因型为a的精子,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2)乙图中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说明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故选:D.‎ ‎ ‎ ‎15.下列有关公鸡体内细胞分裂后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4个染色体组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含1条Y染色体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细胞内含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公鸡体内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ZZ,不含Y染色体,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C正确;‎ 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相同,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D正确.‎ 故选:B.‎ ‎ ‎ ‎16.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  )‎ A.腺嘌呤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 B.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氢键 C.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的化学键 D.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首先要用解旋酶将DNA分子的双链解开,而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是通过碱基对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因此解旋酶的作用部位实际上是氢键,即使氢键断裂,‎ ‎【解答】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双链之间互补配对的碱基是鸟嘌呤与胞嘧啶、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只有配对的碱基之间存在氢键.因此,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的部位应该是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的氢键.‎ 故选:B.‎ ‎ ‎ ‎17.一个DNA片段,经过连续两次复制,共需要12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7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该DNA片段具有的碱基是(  )‎ A.220个 B.440个 C.260个 D.520个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1、DNA复制n次后,形成的子代DNA数为2n个;‎ ‎2、DNA复制n次后,形成的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条数为2n+1个.‎ ‎【解答】解:一个DNA片段,经过连续两次复制,产生4个DNA,多了3个DNA,共需要12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7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1个DNA中含有120÷3=40个腺嘌呤(A),270÷3=90个胞嘧啶(C).A+C=40+90=130个,该DNA片段具有的碱基是130×2=260个.‎ 故选:C.‎ ‎ ‎ ‎18.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A.①② B.② C.③ D.③④‎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因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之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复制后在所得到的第二代DNA分子中,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的占,只有一条链有放射性的也占;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得到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会出现①、③、④三项所示的结果.‎ 故选:B.‎ ‎ ‎ ‎19.研究发现,在真核基因中,编码序列在整个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总数的10%.一段真核基因由1.2×10n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则其表达过程中所需要的氨基酸总数最接近(  )‎ A.1×10n﹣1 B.I×10n C.2×lOn﹣1 D.2×lOn﹣2‎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真核细胞基因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的上游和下游.‎ 其中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其中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一段真核基因由1.2×10n个脱氧核苷酸组成,而“编码序列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总数的10%”,因此编码序列的碱基数≈1.2×10n×10%=1.2×10n﹣1;‎ 又由于基因表达过程中,DNA分子中的碱基数: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因此其表达过程中所需要的氨基酸总数最接近=1.2×10n﹣1÷6=2×10n﹣2.‎ 故选:D.‎ ‎ ‎ ‎20.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表示某种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为RNA聚合酶 B.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过程I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 D.转录的方向由b到a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图Ⅰ:图Ⅰ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X为RNA聚合酶.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分析图Ⅱ:图Ⅱ表示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图Ⅰ表示转录过程,图Ⅱ表示翻译过程,图中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表示是原核细胞.‎ ‎【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X为RNA聚合酶,A正确;‎ B、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A、T、C、G、U)、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 C、图中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说明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过程I转录和过程Ⅱ翻译均在细胞质内进行,C错误;‎ D、据图可知,转录的方向由b到a,D正确.‎ 故选:C.‎ ‎ ‎ ‎21.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③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中 B.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①~⑤过程 C.①~⑤的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逆转录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翻译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答】解:A、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过程③逆转录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A错误;‎ B、转基因生物中只能够体现①、②、⑤过程,B错误;‎ C、中心法则的内容中都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③过程为逆转录,其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T、U﹣A、C﹣G、G﹣C的原则,D错误.‎ 故选:C.‎ ‎ ‎ ‎22.下列对果蝇某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复制时,不会出现差错 B.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A、T碱基均以氢键连接 C.全部碱基中,若C占30%,则A占20%‎ D.转录出的mRNA只能指导一条肽链的合成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分子准确无误地进行,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由于外因和内因作用也会发生差错,造成基因突变.‎ ‎【解答】解:A、DNA分子在复制时可能会出现差错,A错误;‎ B、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A、T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 C、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A+C=T+G=50%,如果C占30%,则A占20%,C正确;‎ D、一条mRNA可以合成多条肽链,D错误.‎ 故选:C.‎ ‎ ‎ ‎23.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1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这一实例说明(  )‎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表现型还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据此答题.‎ ‎【解答】解: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但还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A错误;‎ 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C、基因型不同时,表现型也可能相同,C错误;‎ D、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1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 ‎ ‎24.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正常,妻子的父母均正常,妹妹患有半乳糖血症;丈夫的父亲无致病基因,母亲是携带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但其妹妹患有半乳糖血症,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妻子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妻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丈夫的父亲完全正常(AA),母亲是携带者(Aa),则丈夫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妻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丈夫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则有四种情况:‎ ‎①AA×AA→AA;‎ ‎②AA×Aa→AA+Aa;‎ ‎③Aa×AA→AA+Aa;‎ ‎④Aa×Aa→AA+Aa+aa 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1﹣=.‎ 故选:A.‎ ‎ ‎ ‎25.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二胎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題.计划生育二胎的准父母们都期望能再生育一个健康的无遗传疾病的“二宝”.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可用“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被调查的正常人数×100%”表示 B.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 C.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D.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 ‎【解答】解:A、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可用“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表示,A错误;‎ B、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其不患单基因遗传病,但是不能确定是否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C正确;‎ D、产前诊断并不能确定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D错误.‎ 故选:C.‎ ‎ ‎ ‎2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B.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C.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D.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 ‎(1)世代相传;‎ ‎(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 ‎(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2、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XDXD XDXd XdXd XDY XdY 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男性正常 ‎【解答】解:A、患者的正常子(XdY)女(XdXd)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A正确;‎ B、女患者(假如基因型是XDXD)与正常男子(XdY)结婚,其子(XDY)女(XDXd)均会患病;女患者(假如基因型是XDXd)与正常男子(XdY)结婚,其子(XDY、XdY)女(XDXd、XdXd)都有患病和不患病的,B错误;‎ C、男患者(XDY)与女患者(XDX_)结婚,其女儿(XDX_)都患病,C错误;‎ D、男患者(XDY)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其儿子(XdY)都正常,但女儿(XDXd)都患病,D错误.‎ 故选:A.‎ ‎ ‎ ‎2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D.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 ‎(1)具有普遍性;‎ ‎(2)具有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 ‎(3)具有随机性;‎ ‎(4)具有不定向性;‎ ‎(5)多害少利性.‎ ‎【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错误;‎ C、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 ‎ ‎28.如图显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及其基因,下面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的是(  )‎ A. B. C. D.‎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 ‎(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细胞中只是基因a突变为基因A,是发生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 B、该细胞基因a位于的染色体缺少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类型,B错误;‎ C、该细胞基因a位于的一段染色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类型,C错误;‎ D、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个染色体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A.‎ ‎ ‎ ‎29.关于变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C.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都叫单倍体 D.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 ‎【分析】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 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2、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答】解:A、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A正确;‎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性状,只是原有性状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也不能直接改变基因频率,B正确;‎ 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因此是单倍体,C正确;‎ D、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序列的改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错误.‎ 故选:A.‎ ‎ ‎ ‎30.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比个体AaBb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作物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如果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AAbb,首先让基因型aabb与AABB杂交得AaBb,然后取Aa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A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变成可育的二倍体,在此过程中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 D、多倍体植株茎杆粗壮,营养成分含量多,D正确.‎ 故选:A.‎ ‎ ‎ ‎31.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与另一母本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父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 B.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1、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时的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最终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母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A错误;‎ B、此处的母本为四倍体,因此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八个染色体组,即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三倍体无子西瓜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即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D.‎ ‎ ‎ ‎32.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Bb的花生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bb,有关该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b产生的两种精子(或卵细胞)的比例为1:1‎ B.Bb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100%的纯合体 D.育种过程中发生了进化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单倍体育种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所以Bb个体产生的两种精子(或卵细胞)的比例为B:b=1:1,A正确;‎ B、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的个体全是纯合体,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Bb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逐代淘汰bb的个体,所以该育种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B.‎ ‎ ‎ ‎33.下面关于基因工程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B.基因工程生产药品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C.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实验,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D.把外源基因转入叶绿体DNA中有助于防止基因污染 ‎【考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关生物安全问题,反对者的观点是: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他们的理由:①‎ 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据此答题.‎ ‎【解答】解:A、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 B、基因工程生产药品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B正确;‎ C、我们当今的科学技术不能确保转基因食品将来带来的安全隐患,C错误;‎ D、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上,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有助于防止基因污染,D正确.‎ 故选:C.‎ ‎ ‎ ‎34.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而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解答】解:A、相等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个体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错误;‎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奠定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D错误.‎ 故选:A.‎ ‎ ‎ ‎35.在5000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1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 B.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C.A1的基因频率为40%,A2的基因频率为60%‎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基因突变导致等位基因的产生,等位基因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较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由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等.‎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之一,A正确;‎ B、A1和A2的遗传信息不同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 C、由题意知,5000只小鼠中,1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A2A2的小鼠是5000﹣1000﹣2000=2000只,则A1的基因频率是÷×100%=40%,A2的基因频率是÷×100%=60%,C正确;‎ D、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D错误.‎ 故选:D.‎ ‎ ‎ ‎36.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琬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A和aa的频率均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该种群初期全部是Aa,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50%,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A和aa的频率均为,因此A的基因频率和a的基因频率是:A=a=,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时间内种群没有发生突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进化.‎ ‎【解答】解:①由题意可知,该种群能连续自交,因此没有发生隔离,①错误;‎ ‎②该种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②错误;‎ ‎③由于这些年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③错误;‎ ‎④该种群杂合子比例减少,纯合子比例增多,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④正确;‎ ‎⑤由分析可知,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发生生物进化,⑤正确.‎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6分)‎ ‎37.如图所示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 ①③⑤ (并按生理过程的先后排序).形成四分体的细胞是图1中的细胞 ① ,对应于图2中的 Ⅱ 时期.‎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①②③④ ,细胞⑤的名称是 次级精母细胞 .‎ ‎(3)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 细胞③ 时期,原因是 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中的细胞 ④⑤ .‎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①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因此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④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⑤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图2中,a为染色体、b为染色单体、c为DNA.Ⅰ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不含染色单体,并且染色体:DNA=1:1,其染色体与体细胞相等,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根据分析,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①③⑤.形成四分体的细胞是图1中的细胞①‎ ‎,对应于图2中的Ⅱ时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细胞⑤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3)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细胞③时期,原因是该细胞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中的细胞④⑤,即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①③⑤①Ⅱ ‎(2)①②③④次级精母细胞 ‎(3)细胞③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⑤‎ ‎ ‎ ‎38.人体细胞内等位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可编码S蛋白.图1为某一生理过程简图,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甲结构代表的是一个 tRNA 分子的结构简图,组成甲结构的单体是 (四种)核糖核苷酸 ,图中被运输的氨基酸是 丙氨酸 (脯氨酸密码子为CCG,精氨酸密码子为CGG,丙氨酸密码子为GCC,甘氨酸密码子为GGC).‎ ‎(2)图1所示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图1中显示了两类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它们分别发生在 tRNA分子内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的反密码子和mRNA的密码子 之间.‎ ‎(3)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3中的 b (填“a”或“b”)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GUU .‎ ‎(4)基因S在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S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一条mRNA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分析图1:图1为tRNA结合示意图.tRNA为单链结构,也存在局部双链,因此含有氢键.‎ 分析图2: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ATC位于b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转录形成的mRNA该该处顺延一个碱基,该处的密码子变成GUU.‎ ‎【解答】解:(1)图1为三叶草结构,是tRNA;t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且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因此其对应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GCC,携带的氨基酸是丙氨酸.组成甲tRNA结构的单体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2)由图可知,图1为翻译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tRNA分子内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之间.‎ ‎(3)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ATC位于b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转录形成的mRNA该该处顺延一个碱基,该处的密码子变成GUU.‎ ‎(4)基因S在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S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一条mRNA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故答案为:‎ ‎(1)tRNA (四种)核糖核苷酸 丙氨酸 ‎(2)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tRNA分子内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的反密码子和mRNA的密码子 ‎(3)b GUU ‎(4)一条mRNA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 ‎ ‎39.以下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2的基因型是 aaXBXb ,Ⅲ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2)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 母亲 (“父亲”或“母亲”),理由是 乙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Ⅲ5(XbXb Y)的父亲(XBY)正常,其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 .‎ ‎(3)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 女孩 ,若父亲的基因型为Aa,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甲病的概率为  .‎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Ⅱ3和Ⅱ4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由此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均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根据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由于Ⅲ5患乙病,所以为乙病携带者,Ⅲ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若Ⅲ5的性染色体为XXY,由于其患乙病,所以基因型为XbXbY,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原因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Ⅲ5(XbXbY)有病,而其父(XBY)正常,Ⅲ5的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 ‎(3)若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或者AaXbXb,与一正常男人婚配,即XbXb×XBY→XBXb、XbY,则他们所生的男孩患病,女孩正常;在父亲基因型为Aa的情况下,则Aa×Aa→1AA、2Aa、1aa,患甲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aXBXb ‎(2)母亲 乙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Ⅲ5(XbXbY)的父亲(XBY)正常,其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 ‎(3)女孩 ‎ ‎ ‎ ‎40.番施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X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RH:Rh:rH:rh=1:1:1:1 ,步骤Ⅰ、Ⅱ分别表示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过程.‎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植株A的基因型是 RrHH ,请简单写出你的解题思路: 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为图乙,倒退法:第二次测交的结果,黄果:红果为3:1,高茎:矮茎为1:1,则第一次测交的结果应为Rr:rr=1:1,而另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Hh,进一步推出开始其基因型为RrHH .‎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 染色体数目变异 .用植株B作母本,马钤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例为 1:1 .‎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说明不同情况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注:6号染色体四体的受精卵不能成活.) 方法一:让三体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1:1则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5:1,则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方法二:让三体植株C自交,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3:1,则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26:1,则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分析图解:‎ 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RrHh能够产生RH、Rh、rH、rh四种类型的配子,然后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纯合体.‎ 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可以将性状分开考虑,由于柱形图中红果:黄果=3:1,说明子一代中基因型有Rr、rr两种,则亲代基因型为Rr;柱形图中高茎:矮茎=1:1,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Hh,则亲本基因型为HH,因此总结可知,植株A的基因型是RrHH.‎ ‎【解答】解:(1)由于RrHh能够产生RH、Rh、rH、rh四种类型的配子,并且比例相等,因此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X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RH:Rh:rH:rh=1:1:1:1,步骤Ⅰ表示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Ⅱ表示秋水仙素处理.‎ ‎(2)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为图乙,倒退法:第二次测交的结果,黄果:红果为3:1,高茎:矮茎为1:1,则第一次测交的结果应为Rr:rr=1:1,而另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Hh,进一步推出开始其基因型为RrHH.‎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的6号染色体比正常个体多一条,所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用植株B作母本,马钤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第三条染色体随机进入一极,所以产生正常配子:异常配子=1:1,因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例为1:1.‎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方法有二:‎ 方法一:让三体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如果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双亲基因型为Tt×‎ tt,则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1:1;如果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TTt×tt,由于TTt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T:Tt:TT:t=2:2:1:1,则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5:1.‎ 方法二:让三体植株C自交,如果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基因型为Tt,则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3:1;如果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而TTt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T:Tt:TT:t=2:2:1:1,并且6号染色体四体的受精卵不能成活,即2×=,则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26:1.‎ 故答案为:‎ ‎(1)RH:Rh:rH:rh=1:1:1:1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2)RrHH 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为图乙,倒退法:第二次测交的结果,黄果:红果为3:1,高茎:矮茎为1:1,则第一次测交的结果应为Rr:rr=1:1,而另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Hh,进一步推出开始其基因型为RrHH ‎(3)①染色体数目变异 1:1‎ ‎②方法一:让三体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1:1则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5:1,则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方法二:让三体植株C自交,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3:1,则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正常叶:马铃薯叶植株=26:1,则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 ‎ ‎41.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其原因是 生殖隔离 ,与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地块种植不同品种油菜,可增加 基因 的多样性.‎ ‎(2)F1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的BC1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AACCR (用字母表示).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 R(基因组)的染色体 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嚢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 与油菜多代杂交(回交) .‎ ‎(4)除如图所示获得抗线虫病油菜的途径外,还可采用 基因工程 技术定向获得抗线虫病油菜.通常在田间种植抗线虫病油菜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抗线虫病油菜或其他作物,该做法能使胞囊线虫种群 抗性基因频率上升速率减缓 .‎ ‎【考点】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F1植株属于萝卜AACC和油菜RR为亲本的杂交种,其染色体组成为ACR,由于该品种没有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形成异源多倍体AACCRR;‎ 异源多倍体AACCRR形成的配子为ACR与亲本油菜AACC形成的配子为AC杂交(回交),获得BC1,染色体组组成为AACCR.‎ ‎【解答】解:(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与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地块种植不同品种油菜,可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2)由分析可知,F1植株属于萝卜AACC和油菜RR为亲本的杂交种,其染色体组成为ACR,由于该品种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联会,因而高度不育.‎ ‎(3)将异源多倍体AACCRR形成的配子为ACR与亲本油菜AACC形成的配子为AC杂交(回交),获得BC1的染色体组为AACCR.BC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产生的配子中均含有AC,但是由于染色体组R只有一个,因此这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联会,减数分裂时也会随机分配到配子中,因此导致不同配子中R(基因组)的染色体不同,则不同植株获得的R(基因组)的染色体不同,因此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与油菜多代杂交(回交).‎ ‎(4)除如图所示获得抗线虫病油菜的途径外,还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获得抗线虫病油菜.在田间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棉或其他作物,降低抗性基因频率上升的速率,延缓抗性品种的出现.‎ 故答案为:‎ ‎(1)生殖隔离 基因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AACCR R(基因组)的染色体 ‎(3)与油菜多代杂交(回交)‎ ‎(4)基因工程 抗性基因频率上升速率减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